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从宋雨桂艺术馆看:艺术馆的文化意义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原儿 点击 :

展现城市文化厚度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凭借历史文献、古迹文物来彰显文化积淀,也可以依靠文学艺术创作来提升文化形象,还可以通过完善城市规划、丰富人民生活来营造文化氛围,而其中最直观、最具普及功能和公众意义的方式是建设各类文化设施,如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图书馆、剧院,等等。

在以软实力为竞争主轴的时代,是否拥有足够数量、足够品质的文化设施,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艺术家的责任是要把美献给社会,对文化的影响、对社会的承担、对公众的责任更能代表一位艺术家的价值“宋雨桂艺术馆”将成为既有艺术展示,也有艺术品出版交易,还有艺术交流活动的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化艺术场所。

文化设施是把城市文化品位具象化的平台,是凝聚城市文化力量并使其不断发散出去的重要载体……是否拥有足够数量、足够品质的文化设施,对一座城市的未来命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文化厚度是一座城市最持久、最动人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的形象、气质、性格都要依赖文化的涵养,而城市的发展更加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文化设施是把城市文化品位具象化的平台,是凝聚城市文化力量并使其不断发散出去的重要载体。文化设施的存在意义绝不仅仅限于为城市增加几座建筑物,或者是为市民提供几处休闲的场所,实际上,它们是城市的面孔,更是城市的底蕴。不夸张地说,在当下这样一个以软实力为竞争主轴的时代,是否拥有足够数量、足够品质的文化设施,对一座城市的未来命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沈阳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有多民族融合的丰富的文化形态,是清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举世闻名的工业重镇,无论是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工业文化,还是流行文化,都能在沈阳找到代表。但是,沈阳的文化厚度却并没有完全凸显出来,她的文化形象不够鲜明,文化优势不够突出,甚至有一些文化资源还不为人知。在许多人的认知中,沈阳似乎还是那座有些粗放、欠缺细腻的城市。究其原因,在文化氛围的培养、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为此,近年来,沈阳市有关部门作出不少努力,其中,建设“宋雨桂艺术馆”便是一个重要的举措。

“宋雨桂艺术馆”是我省首座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艺术馆,目前已正式落成,并进入集中布展阶段。据悉,该艺术馆的藏品种类之丰、价值之高远远超出外界的预期,当中不仅包括宋雨桂在不同时期创作的经典画作,更有他40余年来在全国各地寻访而得的极具历史与艺术价值的各类收藏品。“宋雨桂艺术馆”能为辽沈地区的文化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或许要到开馆之日才能详而论之,不过,它的建设与落成已经具有了重要的示范效应,未来一段时间内,必将成为受到舆论广泛关注的文化现象。作为首家获邀采访的媒体,本报记者于10月4日率先探访了艺术馆的全貌,并对著名艺术家宋雨桂进行了独家专访。

宋雨桂不仅拿出了自己在各个时期的代表画作,更决定将数十年来收藏的一大批珍贵艺术品也放在馆中……展品有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少是堪称文物级的艺术品。

每个人对城市的记忆总会停留在某些具体的事物上,可能是一处风景、一座建筑,又或者是一种美食、一件艺术品。能使人留下美好记忆的城市,必然是一座有味道、有个性的城市,这种个性和味道来自于城市的文化厚度。当人们谈起巴黎、纽约、伦敦时,总会联想起卢浮宫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在这些博物馆中收藏着人类发展史上可堪称颂的文化艺术结晶,它们的魅力和影响力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成为巴黎、纽约、伦敦进入文化名城行列的重要依据之一。并且,这些城市还拥有大大小小的各类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它们共同作用形成了一个无形的“文化场”,为涵养城市文化土壤、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创造了可能。由此可见,一座城市的文化构成中不能缺少文化设施的存在。

10月4日,记者探访坐落在沈阳长白岛上的“宋雨桂艺术馆”,从外观来看,它是一座风格简洁、素雅的小楼,与长白岛上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相比,气质清新别致。馆外的草坪上已经摆放了部分展品,除了一些石刻或石碑外,最夺人眼球的是两棵价值不菲的金丝楠木。该馆首席督导曹济麟告诉记者,“宋雨桂艺术馆”最初的功能设计是以宋雨桂的画作为主要展品,“作为当代著名国画大师,宋雨桂老师在中国乃至海外书画界具有很强的影响力。2011年,由宋老师主笔、两岸多位画家共同创作的66米长的《新富春山居图》,得到海内外各界的高度评价。在此背景下,省市有关方面萌生了以"宋雨桂"为名,建设一座艺术馆的想法。2011年9月27日,这种想法变为了现实,由沈阳市出资建设的"宋雨桂艺术馆"在长白岛正式奠基,艺术馆建筑面积达到1.12万平方米,设有艺术品展厅、书画装裱室、创作室和艺术图书馆等。这座艺术馆建成后可能产生的文化价值被寄予厚望,省市有关领导表示,要把它作为推进地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代表项目,建设成沈阳的标志性建筑、文化设施、艺术殿堂,期待它为沈阳乃至辽宁的文化事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宋老师本人也把艺术馆建设视为个人艺术生涯的崭新起跑线,因此,他不仅拿出了自己在各个时期的代表画作,更决定将数十年来收藏的一大批珍贵艺术品也放在馆中。所以,艺术馆的展品数量剧增,其文化价值也有飞跃性的提升。我们在今年6月开始正式布展,目前进馆的藏品未达到总数的1/3,以艺术馆现有面积来说,肯定不够用了。”

记者跟随曹济麟从艺术馆的一楼开始顺次参观。曹济麟介绍说,一楼是综合展馆,主要用于展示石刻、石像、石碑以及天然奇石等。二楼则是宋雨桂美术作品展区,其中一间弧形展室最为特别,它是专门为展示《新富春山居图》而设计的。三楼是艺术工作室,除了为宋雨桂提供创作场所之外,该层还摆放了大量稀有的木刻、木雕艺术品,以及古家具,其中大部分为金丝楠木制成。据悉,这些展品有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少堪称文物级的艺术品。布展期间,不少文博界、艺术界人士提前到访,著名鉴赏家关宝琮,著名书法家、鉴赏家刘建敏都对展品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宋雨桂艺术馆”的有些展品即便是国内乃至海外的著名博物馆恐怕也见不到。因此,“宋雨桂艺术馆”其实已经具备了博物馆的功能,它不仅仅是展示艺术家个人艺术成就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它把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各类艺术品集聚在一起,构成了一处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发散力的“文化场”,其可能产生的文化效应值得关注。

艺术家应当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要对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有清晰的认识……每一个石像、木刻都是历史的讲述者,它们可能是残损的,但恰恰是这些残损代表着历史的印记。

有人曾经说过,艺术家的责任就是要把美献给社会。创作水平不是衡量艺术成就的唯一标准,对文化的影响、对社会的承担、对公众的责任更能代表一位艺术家的价值。

宋雨桂坐在艺术馆一楼的长凳上接受记者的专访,他的对面是一排年代久远的石雕头像。与他交谈时,记者仿佛置身在古今时空的交叉点,聆听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娓娓讲述着他对历史与艺术、使命与责任的理解。

“我时常会想,什么样的画家才是真正优秀的画家。一个仅仅注重研究绘画技巧的画家一定不是好画家,或者可以说,他就只是一个画家而已。这个世界上有天分、有才华的艺术家多不胜数,但是,有文化精神、有民族责任感的艺术家却并不多。我认为,艺术家应当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要对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有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从而在自己的艺术成长过程中站得更稳、扎得更深。”

宋雨桂在绘画方面的成就是众所周知的,人们习惯用国画大师、著名艺术家来形容他。其实,收藏家身份的宋雨桂,其成就同样堪称“大师级”。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宋雨桂就开始关注民间艺术,尤其是那些可以代表中华民族沧桑历史的雕塑类艺术品。多年来,他每到一处都会留心寻访,收集散落在乡间的、有价值的“奇宝”。“我喜欢雕塑,因为它有立体感。每一个石像、木刻都是历史的讲述者,它们可能是残损的,但恰恰是这些残损代表着历史的印记。”

“我们国家仍有许多极具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艺术品没有被发现,还有一些被以各种非法的方式辗转卖到了海外,每次我在其他国家的博物馆看到我们中国的文物都会感到十分遗憾和无奈。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把这些国宝留在自己的土地上。坦白地说,我有一种"抢救"的心态,例如我收藏的一件"千佛塔",之前的所有者本来打算把它卖到外国去,我知道后,及时买了下来。我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这些艺术品的命运。”

2011年,宋雨桂在艺术馆奠基仪式上说过一句话:“我感到,辽宁省和沈阳市对文化建设非常重视,我们的文化事业在兴起,建设这座艺术馆就是一个有力的说明。”宋雨桂告诉记者,他之所以决定将个人收藏品全数放在“宋雨桂艺术馆”中作展出之用,最主要的目的是提升艺术馆的文化影响力,从而为沈阳乃至辽宁的文化形象增添一个新的亮点。他说:“我是沈阳人,我的艺术生命是在沈阳成长起来的,我应当回馈这座城市,为她的文化发展尽一点绵力。沈阳的文化氛围与北京、上海以及南方的一些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我们也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但是,目前的确存在着传承断裂的问题。我从事了几十年的艺术工作,感受很深,自然而然地生发出一种责任感,觉得自己该做点什么,不然好像自己"失职"了一样。因此,我希望把这座艺术馆建设好,使它能够顺利地运作起来。文化设施是一个城市的象征,我们仍旧缺乏这样的场所。据我所知,在江浙一带,博物馆、艺术馆相当多,有政府建的,也有私人建的,我们也应该跟上发展的步伐,否则就会在文化上越来越弱势。”

“宋雨桂艺术馆”将会成为一个契机,促成更多中小型的、专题性的艺术馆或博物馆的出现,使沈阳的文化氛围更浓厚、更生动。

博物馆、艺术馆所能提供的不仅是一种物化的汇集与并置,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性的集聚。不同的理念和展品会使不同的文化展馆具有截然不同的风貌,同时,也会创造出不同层面的精神享受。记者了解到,由于展品数量巨大,“宋雨桂艺术馆”的旁边将会再建一座新的艺术馆,用以弥补目前不足的展览空间。待新馆建成后,由两座建筑共同组成的“宋雨桂艺术馆”将会更完整地展出宋雨桂的作品和收藏。

宋雨桂认为,从沈阳的城市规模、人口数量来看,政府还应继续加大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争取建成更多的各种类型的专题文化场馆。“举个例子,我的收藏品除了石像、木刻之外,还有瓷器、紫砂器、金银器、玉器等,每一类都可以单独放在一座专题艺术馆或博物馆里。我收藏的金丝楠木家具,有些是从北京金丝楠木博物馆收回来的,非常珍贵,足够在沈阳撑起一座金丝楠木博物馆。另外,我收藏的瓷器中,有两件是罕见的元代青花瓷,也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孤品瓷器,都可以成为一座瓷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所以,我希望"宋雨桂艺术馆"能够成为一个契机,促成更多中小型的、专题性的艺术馆或博物馆的出现,使沈阳的文化氛围更浓厚、更生动。”

宋雨桂建议,政府可以科学利用民间资本,使其参与到文化设施的建设中。他说:“很多人觉得提升城市形象只要多铺草坪、多种花就可以了,其实不然。绿化固然重要,但是只做绿化,城市会变得非常单调。而文化设施不同,它们的历史感、艺术感是绿化所不能替代的,政府应该站在对未来负责的角度来思考这一问题。另外,文化设施建成后还需要积极有效的管理。从过往的经验来看,一些文化设施即便建成了也难以长期持续运作,有关部门要有科学的、全面的规划。”

明年春天,“宋雨桂艺术馆”将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宋雨桂希望这座公益性的艺术馆能够承载更多的可能,既有艺术展示,也有艺术品出版交易,还有艺术交流活动,成为一座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化艺术场所。“我的想法很多,比如举办研讨活动,邀请文史学者、艺术评论家来座谈,不仅可以进一步解读展品的价值,还能起到为公众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作用,这么一来,艺术馆又可以增添一项功能。我快80岁了,还想多做些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的这些想法代表了辽宁文化艺术界的一种心理状态,希望能够起到一些示范作用,让更多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对国家、地区的文化发展承担起更多的责任。”王研

相关文章

  • 潘公凯:曾成钢对中国传统雕塑现代转型的贡献[图文]
    潘公凯:曾成钢对中国传统雕塑现代转型的贡献[图文]

    鉴湖三杰(雕塑)曾成钢曾成钢是我的老朋友了,他是从中国美术学院调到北京来的。我在杭州中国美院任院长时,他是雕塑系主任,我因此对他是很熟悉的。曾成钢的特点是人很率直,很坦荡,也很真诚,我很欣赏他的这种性格。曾成钢对艺术充满了热情,为推动雕塑事业发展孜孜不倦。他到北京后在中国雕塑学会工作,随后又担任学会负责人,工作非常努力,成效显著。他对于中国雕塑事业在当代的发展做了很多努力,很有贡献。在雕塑创...

    85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写意精神”——中华民族自主创新的审美标尺
    “写意精神”——中华民族自主创新的审美标尺

    面对世界地球村的现状,如何形成“和而不同”的多元格局,并在多元化格局中时刻保持本民族文化和经济的先进性,一个核心思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此种论点,不独在国家科技发展中极为重视,就是在文化发展中,同样要以此为根本要义。胡锦涛总书记曾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

    68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李叔同和西画东来[图文]
    李叔同和西画东来[图文]

    留日时期的李岸(李叔同)中华美育会在1920年4月20日发行的《美育》第一期上刊登了“《女》(油画上海专科师范学校藏)李叔同先生笔”(右上),这一史料成为证明《半裸女像》为李叔同作品的重要证据。2012年中央美院在库房中发现了《半裸女像》(左,修复前),并加以修复(右下,修复后)。考察中国最早油画留学生的历史,可以清末留学日本的李叔同为代表。然而李叔同油画命运多舛,存...

    125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鼎新华南:透过油画看吾土吾民[图文]
    鼎新华南:透过油画看吾土吾民[图文]

    黎伟明《风云沙面》,布面油画,2010年。2012年12月27日至2013年1月23日,“鼎新华南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在广东美术馆举行。这是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以阐扬中国油画的“中国性”为出发点而举办的“吾土吾民系列油画邀请展”的第四站展览。此次展览汇聚了华南地域内广东、福建、海南、湖南、湖北、香港、澳门、台湾五省...

    91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明清花鸟画的人文美感[图文]
    明清花鸟画的人文美感[图文]

    明朝的商品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而且有了海外贸易,商业活动使人的视野得到拓宽,思想也得到解放,审美取向也跟着产生了变化,人们不再一味喜好追求端庄工细的传统花鸟画,而更趋向于笔法灵动鲜活、格调轻松明快的写意花鸟画,这也说明人们开始更注重生活的舒适和随意,体现了渴望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的理想。到明代中期,花鸟画在写意技法上更加发扬光大,淋漓酣畅的笔墨意蕴体现得更加充分。出现了号称“青藤...

    155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诗情荷意 两栖情缘——野荷王老庄其人其画[图文]
    诗情荷意 两栖情缘——野荷王老庄其人其画[图文]

    老庄认识老庄的作品是三年前的事了。一次去好友杨伯序先生处拜访,品茗间谈起了国画写意,他向我推荐了老庄的荷花写意。当他爱不释手的拿出老庄的作品时,我眼前为之一亮,即刻被诗一般的写意荷花而濡染了:只有一片荷叶,虚掩着粉嫩的荷,一只母鸭领着一只小鸭在湖水中尽情的嬉戏,湖波微微荡漾里,圣洁的荷花,在叶间若隐若现......让一颗在城市里喧嚣的心,寻到了静谧的圣境。美且不妖,洁而涤化灵魂。说心里话,我品...

    176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赵半狄:我不属于任何圈子 不想有归属感[图文]
    赵半狄:我不属于任何圈子 不想有归属感[图文]

    赵半狄与赵半狄[微博]此前掀起的任何一场话题风暴产生的“负效应”相同,由他执导的电影《让熊猫飞》虽然6月1日才公映,但来自网络的口诛笔伐已不绝于耳。当网络红人的脱衣露点淹没“熊猫时装秀”使之成为闹剧、在主流媒体刊登广告抵制《功夫熊猫》被斥炒作,赵半狄还在特立独行。他不解的是:“当今社会,大家对强势集团的宣传、广告、公关行为早已笑纳,对...

    197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徐冰:中国画在未来会变的越来越重要?[图文]
    徐冰:中国画在未来会变的越来越重要?[图文]

    2013年11月19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徐冰讲座:我们用什么来做艺术?听徐冰讲艺术,一向感觉实实在在,开门见山。不久前在微信广为传播的《徐冰致纽约年轻艺术家的信》中谈到的重点是:艺术家作为一种职业“你”可以给社会什么?11月19日下午,徐冰在央美讲座《我们用什么来做艺术?》中讲到对于青年艺术家的创作而言,没有艺术概念和规范性,恰恰有助于找到艺术的本质,以及...

    54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陈丹青:怎么看懂毕加索[图文]
    陈丹青:怎么看懂毕加索[图文]

    陈丹青(资料图)毕加索大展的主办方告诉我,大家看了毕加索的作品后还是不太懂。毕加索为什么不好懂,这牵涉到一个知识准备,一个眼界。知识准备对于绘画来说跟文本不太一样,我读不懂法文,也差不多不能直接读英文书籍,但是我不怕,我可以看视觉艺术。国人认识毕加索的百年演变毕加索是1881年生的,跟鲁迅同年,1973年去世的,我们有幸跟毕加索生活在同一个时代,1973年他去世的时候我在江西农村,我知道世...

    27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陈丹青:如何读懂毕加索[图文]
    陈丹青:如何读懂毕加索[图文]

    陈丹青:如何读懂毕加索如果真的要懂毕加索,我相信你大约要看一下非洲艺术,看一下塞尚的艺术,看一下新古典主义也就是安格尔的艺术,当然还要看一下希腊的艺术。当你了解这些艺术以后再来看毕加索可能情况会不太一样。毕加索大展的主办方告诉我,大家看了毕加索的作品后还是不太懂。毕加索为什么不好懂,这牵涉到一个知识准备,一个眼界。知识准备对于绘画来说跟文本不太一样,我读不懂法文,也差不多不能直接读英文书籍,但...

    174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当代水墨30年:80年代中西博弈集群出击[图文]
    当代水墨30年:80年代中西博弈集群出击[图文]

    荆浩《匡庐图》30余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中,“低调”的水墨从未缺席。中国水墨艺术家的现代实验步履维艰,甚至在相当长时间里都处于边缘地位,但西方形式与东方传统的冲突、博弈赋予了这一特殊材质艺术表现的多种可能性。1985年举行的“湖北中国画新作邀请展”、2001年皮道坚与王璜生[微博]策划的“中国·水墨实验二十年”...

    67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走向坚实的大地[图文]
    走向坚实的大地[图文]

    兰力斌圣城我相信这是对他许多年来寂寞而艰苦的探索过程的一种精神上的回报。我们将认识他和他的艺术,并与他一道去感受那些曾经感动过他的心灵的人与自然。像今天人到中年的许多油画家一样,兰力斌在学习和研究油画的过程中经历了不断认识自我和超越自我的历程。在中国,对油画的了解在很长时间里停留在浅显的层面,无法目睹欧洲油画原作的局限,使学习油画的年轻学生只能靠对印刷品上图片的揣摩,去体会油画的语言意味和技法...

    100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潘鹤:我做雕塑是有话要说[图文]
    潘鹤:我做雕塑是有话要说[图文]

    潘鹤潘鹤,别名潘思伟,著名雕塑家,1925年生于广州,籍贯广东南海。曾师从岭南派画家学国画。后在香港、澳门等地从事肖像雕塑。1949年后进入华南人民文艺学院学习。历任广州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广东分会副主席和全国城市雕塑艺委会副主任。潘鹤致力于雕塑艺术64年,从事美术教育45年。创作了大量经典雕塑作品,如《深圳开荒牛》、《艰苦岁月》等。早于洞穴时代,人类即已与艺术结缘...

    101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水墨画家李小可:我与西藏的缘分[图文]
    水墨画家李小可:我与西藏的缘分[图文]

    耳濡目染受父熏陶李小可画画,似乎是命里注定的事。他的父亲大名鼎鼎,水墨大师李可染。1岁多,李小可头回提笔,画了个圈;12岁,已经会画画的李小可画了一张水墨《千帆图》,在英国举办的一次国际儿童画展上得了奖;18岁,李小可参军入伍,开始画军史、师史题材的油画,画连队生活的黑板报、幻灯片;35岁,李小可进入北京画院成为职业画家,那时候他更多还是在给父亲做帮手。父亲,在李小可的眼中是“...

    48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许钦松:我们的画是画给当代人和后世看的[图文]
    许钦松:我们的画是画给当代人和后世看的[图文]

    《高原甘雨》许钦松10月31日下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在广州外商活动中心举行以《岭南画派的历史传承和当前新崛起》为主题的专题演讲。在演讲中,许钦松回顾了岭南画派百年来的辉煌历史,也剖析了在新时期崭新的文化语境下岭南画派所面临的历史机遇。许钦松指出,重提岭南所拥有的丰厚思想文化基础与艺术美术传承,有利于建立我们的文化自信。据悉,许钦松此次演讲是应侨鑫...

    127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