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林风眠:东西艺术之前途

时间 : 12-09 投稿人 : 菲菲 点击 :

这个题目,表面看来,似乎很空大而且复杂。(一)因为中国学术界对于东西艺术的构成,根本上同异之处,尚没有定论;(二)对于艺术上历史的观念太少,不能从过去经验中发现将来。有这两种原因,普通总觉得这种问题空泛得很,其实艺术界多数人的心理,总含着中国艺术复兴的希望。但一问到如何复兴?我们对于这个问题便不能不有一种具体的研究。简言之,要了解艺术如何复兴必先研究艺术是如何构成?其次才能谈到东西两方艺术上根本的异同。

一、艺术是如何构成的

艺术是什么?这个答案,我们再不能从复杂的哲学的美学上去寻求一种不定的定义(请参阅各种美学书)。我以为要解答这种问题,应从两方面观察:一方面寻求艺术之原始,而说明艺术之由来;一方面寻求艺术构成之根本方法,而说明其全体。

艺术之原始,系人类情绪的一种冲动,以线形颜色或声音举动之配合以表现于外面。斯宾塞谓艺术之原始是游戏,游戏是人类情绪上的一种冲动,这倒还说得下去;若谓在下等生物的生命里许多力量全消失于生命之维持和继续,人类却在此项要求之外还有余力而产生艺术。这种论调把人类与其他动物产生艺术的分别点,立论在剩余之时间上,且以此解决人类有产生艺术之可能,其他生物不能产生艺术,其理由很有可以讨论处。Schiller谓鸟之歌唱,不独是一种欲求的呼叫,其他如各种动物中有艺术创造之能力者很多,果由剩余之时间而推论我们家中的家畜,其生活之力量全不费力,我们可否希望这类家畜,将有艺术上之创造。这是事实上绝对不可能的。

艺术是情绪冲动之表现。但表现之方法,需要相当的形式,形式之演进是关乎经验及自身,增长与不增长,可能与不可能诸问题。人类对此两方面比较完备,在表现方法上,积成一种历史的观念,为群体之演进,个体之经验绝不随个体而消灭的。

艺术为人类情绪的冲动,以一种相当的形式表现在外面,由此可见艺术实系人类情绪得到调和或舒畅的一种方法。人类对着自己的情绪,只有两种对付的方法:前一种在自身或自身之外,寻求相当的形式,表露自己的内的情绪,以求调和而产生艺术。后一种是在自身之内,设立一种假定,以信仰为达到满足的目的,强纳流动变化的情绪于固定的假定及信仰之中,以求安慰而产生宗教。宗教之构成,总含着特别的条件,而出世与超物质的思想,为其根本方法。埃及古代的宗教,因死灭的怀疑,精神上怀着一种死的恐怖,于事实上无可如何之中,在自身之外,不能再寻求一种逃避的方法,因转而向内寻求逃避之方法,假定死后复生诸说以宗教信仰而信仰之。不独埃及是这样,即希伯来及佛教,其构成之方法全是如此。天堂之发现于隐意识之中,出世之寻求在宇宙之外,皆是知不可满足而强欲满足之,在情绪上寻求一种固定的安慰。

艺术构成之根本方法,与宗教适相反。宗教与艺术同原始于人类情绪上之一种表现。艺术则适应情绪流动的性质,寻求一种相当的形式,在自身(如舞蹈歌唱诸类)或自身之外(如绘画雕刻装饰诸类)使实现理性与情绪之调和。

艺术自身上之构成,一方面系情绪热烈的冲动,他方面又不能不需要相当的形式而为表现或调和情绪的一种方法。形式的构成,不能不赖乎经验;经验之得来又全赖理性上之回想。艺术能与时代之潮流变化而增进之,皆系艺术自身上构成的方法,比较固定的宗教完备得多。因此宗教只能适合于某时代,人类理性发达后,宗教自身实根本破产。某时代附属于宗教之艺术,起而替代宗教,实是自然的一种倾向。蔡元培先生所论以美育代宗教说,实是一种事实。

二、东西艺术根本上之同异

我们要研究东西艺术之同异,第一步当着手于历史的探求。西方文化起源于埃及、希腊,而伟大于文艺复兴时代。东方文化,以印度及中国为代表。中国的艺术,自印度之佛教输入后,产生一种新的倾向,这种倾向实可代表东方艺术。

我们现在把东西两方艺术同异之点略加一个结束。西方艺术是士以摹仿自然为中心,结果倾于写实一方面。东方艺术,是以描写想象为主,结果倾于写意一方面。艺术之构成,是由人类情绪上之冲动,而需要一种相当的形式以表现之。前一种寻求表现的形式在自身之外,后一种寻求表现的形式在自身之内,方法之不同而表现在外部之形式,因趋于相异;因相异而各有所长短,东西艺术之所以应沟通而调和便是这个缘故。

三、调和东西艺术

西方艺术,形式上之构成倾于客观一方面,常常因为形式之过于发达,而缺少情绪之表现,把自身变成机械,把艺术变为印刷物。如近代古典派及自然主义末流的衰败,原因都是如此。东方艺术,形式上之构成,倾于主观一方面。常常因为形式过于不发达,反而不能表现情绪上之所需求,把艺术陷于无聊吋消倦的戏笔,因此竟使艺术在社会上失去其相当的地位(如中国现代)。其实西方艺术上之所短,正是东方艺术之所长,东方艺术之所短,正是西方艺术之所长。短长相补,世界新艺术之产生,正在目前,惟视吾人努力之方针耳。

我们把过去的事实,以历史的观念统整之,不难测艺术前途之倾向。埃及、希腊小文艺复兴时代,以及中国唐、宋诸代艺术,能丰富而且伟大,其原因固是很多;但主要问题,还是在艺术自身,是否有丰富与伟大的可能,然后加以环境上相当的机会,才有伟大丰富事实上之发现。艺术是以情绪为发动之根本原素,但需要相当的方法来表现此种情绪的形式。形式之构成,不能不经过一度理性之思考,以经验而完成之,艺术伟大时代,都是情绪与理性调和的时代。

中国现代艺术,因构成之方法不发达,结果不能自由表现其情绪上之希求,因此当极力输入西方之所长,而期形式上之发达,调和吾人内部情绪上的需求,而实现中国艺术之复兴。一方面输入西方艺术根本上之方法,以历史观念而实行具体的介绍;一方面整理中国旧有之艺术,以贡献于世界。

相关文章

  • 美国新抽象与中国极多主义[图文]
    美国新抽象与中国极多主义[图文]

    图片资料中国新文化正处于一个多重进路的路口,这是因为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一个多重进路的路口。正如马克思晚年和恩格斯郑重指出的那样:过去的手法,过去的方式已经不再有用了。如此,马克思的亲密战友伯恩施坦创立了修正主义。时代的新课题,或用我们现在几乎滥用的词,新“挑战”,不断地、不得不修正着过去的理论和实践。中国80年代末和90年代对伯恩施坦的着重翻译和介绍,就是一个极受马克...

    159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冷军 写实绘画是留给艺术最后的一点规矩
    冷军 写实绘画是留给艺术最后的一点规矩

    摄影:陆峰在写实油画市场走俏的情况下,此次在艺术北京上带去冷军作品的美丽道艺术机构并没有遭遇大卖,这在旁人看来实在是蹊跷,这可是“冷军”的作品。借由“写实油画”这一话题采访到冷军,才了解到原委,原来是艺术家不愿意卖。略微不太好意思,冷军笑着说:“是这样,大部分作品不作销售,我想为自己未来美术馆留着。”据说,这位艺术家还一度在...

    189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沈津:漫谈名家所治藏书印[图文]
    沈津:漫谈名家所治藏书印[图文]

    《王福庵印谱》,西泠印社编,2010年12月版,650.00元。《陈巨来治印墨稿》,陈巨来著,2009年5月版,90.00元。《册府元龟》,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沈津,安徽合肥人,1945年生于天津。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在上海图书馆任职时,追随顾廷龙馆长研习目录版本之学。1992年为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后任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室主任。现为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聘专家。著有《美国哈佛大...

    158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善用国学之眼辨识书画收藏[图文]
    善用国学之眼辨识书画收藏[图文]

    吴昌硕作品《花卉册页》系列8中国书画是中国国学思想的视觉反映,中国国学是中国书画的灵魂。书画如何变,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中国国学思想。而我们一直在探讨的,收藏家要收藏什么?书画家要创作什么?从中国国学思想中都能得到答案。书画收藏成败取决“国学无论对画家,还是收藏家而言,国学对书画收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藏家,如果没有国学思想的指导,不会辨识出有价值的藏品;作为画家,如果没有认...

    98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传统文人画是否可以复兴[图文]
    传统文人画是否可以复兴[图文]

    李津《情歌八百首》(中国画)近期,有两件事引得“新文人画”再度成为热议话题:一是“新文人画的领军人物”朱新建与世长辞;二是“真正的文人画家”刘斯奋的“贯通融会——刘斯奋书画诗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观者不无惊愕地发现:刘斯奋散淡的写意之作和朱新建充满情欲的宣泄表达,风格是...

    100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摄影的随意中不失严肃[图文]
    摄影的随意中不失严肃[图文]

    《美国摄影》热烈欢迎了一位大人物在instagram上的登陆,这位就是AlecSoth。AlecSoth乘着火箭一路成名,最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在忙着自己的工作室“小小棕色蘑菇”(Littlebrownmushroom),生产各种奇怪的独立出版物。这回,Soth的instagram也是以工作室的名义建立。(@littlebrownmushroom)美国摄影认为,Sot...

    163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木刻是“笨”的 所以才更接近艺术[图文]
    木刻是“笨”的 所以才更接近艺术[图文]

    廖修平默象(六)木刻60×80cm近日,“原点的维度:2012上海国际版画展”在上海美术馆举行,同期的研讨会也如火如荼。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卢治平说道,在策划这个展览的时候,之所以选择以木版为专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只要艺术家愿意,把木版、铜版、丝网版或者任选一个版种当作原点都无关紧要,醉翁之意在“维度”,也就是提倡找准一个点...

    184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王广义:创作是绝对自我的表达[图文]
    王广义:创作是绝对自我的表达[图文]

    《红色理性——偶像的修正》布面油画1987(局部)今日美术馆供图10月13日,“自在之物:乌托邦、波普与个人神学——王广义艺术回顾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任总监,黄专任策划人。在展厅旁的德咖啡,艺术家王广义接受了《京华时报·艺术品投资周刊》专访。他表示,艺术创作是绝对自我的表达,艺术就是...

    83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不求声名但求内心喜悦——近访汤唯的画家父亲[图文]
    不求声名但求内心喜悦——近访汤唯的画家父亲[图文]

    2014年4月16日,“汤余铭世界文化遗产绘画作品展”深圳开展。次日,深圳特区报、深圳新闻网、凤凰资讯、光明网、雅昌艺术网、99艺术网等同时刊登文章《不求声名但求内心喜悦》。不求声名但求内心喜悦4月15日汤唯在京亮相电影《黄金时代》发布会引发热议。4月16日,汤唯的爸爸、画家汤余铭现身深圳,在南山福顺堂举办“汤余铭世界文化遗产作品展”。汤家父女,...

    97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师造化·得心源[图文]
    师造化·得心源[图文]

    解安宁禹门古渡唐张躁有名言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言极简,意极深。“师造化”论可远溯至谢赫“六法”论中的“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以及五代姚最提出的“立万象于胸怀”及“心师造化”的理论。关于“心师造化,中得心源&r...

    113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李小山:新文人画标签是强加在朱新建头上[图文]
    李小山:新文人画标签是强加在朱新建头上[图文]

    美人图朱新建,1953年生,江苏省南京市人。1980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留校任教、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质奖;作品《除三害》获全国少儿图画优秀奖。为上海美术电影厂、中央电视台设计动画片《老鼠嫁女》、《金元国历险记》、《皮皮鲁与鲁西西》的人物造型,动画片《选美记》的造型设计获上海美术电影厂优秀奖及金鸡奖提名。曾赴比利时、法国举办个人作品展。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法...

    70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雷正民:品画家李丽山水作品有感[图文]
    雷正民:品画家李丽山水作品有感[图文]

    画家李丽李丽,笔名金书,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硕士研究生班,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著名画家苗重安先生入室弟子,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房山区美协副主席,中国水墨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创作院山水研究室主任,北京芥子园画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北派山水高研班班主任,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并获奖,作品曾被中央警卫局、中南海、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务院事务管理局、北京会议中...

    54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台湾现当代艺术中的抗争政治[图文]
    台湾现当代艺术中的抗争政治[图文]

    黄灿荣《二二八事件》,木刻版画文/李公明有多种角度和层面研究台湾现当代美术的发展,其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比较独特的方向是从社会转型正义的角度研究艺术在其中的表现、作用和审美价值。这种研究角度的独特性在于从威权政治走向民主政治过程中的艺术与政治关系具有前所未有的特征,转型正义中的政治成为批判性艺术成长的重要土壤与推进器,艺术从一个侧面成为政治史上的图像抗争注释与视觉经验。一所谓“...

    22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人民日报:对文化安全最有力的维护是创新[图文]
    人民日报:对文化安全最有力的维护是创新[图文]

    漫画李建华201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对北京10个城区25所中小学校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孩子们对国产电影中的国家形象和华人形象的认可率不到40%,而对美国电影中西方观念和美国形象的认同度高达73%。作为影响广泛的大众文化,电影创作和传播的这种差异,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文化全球性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文化主体之间的实力不均衡、信息不对称以及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和抗冲击能力的不同,很容易使相对处于弱...

    147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西式中国风” 的大众化
    “西式中国风” 的大众化

    前言对日本人来说,上海是最具有亲近感的海外国际都市。从历史上来看,直到中日战争时期,最多曾有10万左右的日本人居住在上海,近年,从长期居住于海外的日本人数来看,上海又位居首位,2010年已超过了5万人再从到上海旅游的游客人数来看,日本人一直是最多的。比起中国的首都北京,日本人多有偏向游访上海的倾向,而且从中长期来看,这种倾向也是非常显著的。那么,日本人为何如此偏好上海呢?本文从日本游客看待上海...

    159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