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二王古法追踪——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八

时间 : 2023-12-03 投稿人 : 齐齐 点击 :

二王古法追踪

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八

主讲教师:于钟华(浙江大学博士人文论坛主持人、济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古典书法研究中心主任)

教学概要

对王羲之之前的书法和其之后的书法作比较,解析王羲之为中国书法史所作的贡献,对王字的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寻找临习王字的技法和手段。

课堂实录

一、王羲之与书法之“真理”

王羲之生活的年代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领军人物。要了解王羲之是什么样的人,何以在中国书法史上有如此高的地位,首先要弄清楚在他之前的书法和他之后书法的区别是什么。只有把他与他之前的书法进行区分,才能知道他把书法引向了何处。

王羲之之前有什么书法呢?有篆书和隶书等。写篆体的人都知道,篆字在写时线条的粗细是一律的,写时毛笔没有弹跳起伏,非常的理性,毛笔的性能在这之中并不能发挥,小篆作品很少有人能看出是用狼毫还是羊毫写的,我们称为“笔不在场”。写的人都在极力控制着笔,写的时候左右两边要绝对对称,不能自由发挥,我们称为“人不在场”,笔墨纸砚都“不在场”。发展到隶书时,线条走向了笔画。“笔画”说白了是由毛笔来画,这时毛笔是“在场”的,有起笔、收笔、中间行笔,是抑扬顿挫的,毛笔天生的性能得到了发挥,毛笔“在场”。隶书中墨色也开始混进了一点,纸张也有了一点点作用。从篆书到隶书时笔开始“在场”,人在其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人的在场”意思是人的个性化、主观性得到了体现。书法发展到行草书和楷书,行草书和篆书、楷书的最大区别是大量的弧线的出现。比如说“塲”字中的“勹”,在楷书、篆书和隶书中它都是折笔,而在行书中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写成一个弧形。比起楷书、隶书、篆书,行草的写法非常顺手,“一顺手”,人的性情就开始出现了。之后心理和生理变得合拍,草书中手腕的符号性东西越来越多。

篆书、隶书之后,正好到王羲之的时期,他把书法推进到了行草书。行草书的出现我们称之为“真理”。什么叫做“真理”呢?一般意思上它被称为“符合论”,是西方哲学中认知论的产物。也就是说,我认识一个东西与事实相吻合,所以这个东西是正确的,被称为真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实事求是。在现象学中,“真理”指的是一切相关(境遇)存在者使其(如其所是)存在(在场)。其中境遇在书法中指的就是笔墨纸砚。笔为“用笔”,墨为“墨法”,纸为“其相关性能”,我们现在的学习中字帖也是需要在场的,并且需要通过字帖去选择与它相吻合的笔、墨和纸,只有在笔、墨、纸和字帖都“在场”的时候我们才能称之为“还原”或者说“真理”出现了。

“真理”的出现使书法回到事实本身,在王羲之之前的书法偏离了书写本身,就比如说我们的老祖宗做了杯子让我们用来喝水,结果我们却用它去做贡品或其他的,所以这个时候它偏离了事实本身。王羲之是怎样让书法回到本身的呢?这就涉及到最早的时候我们给书法的定义、命名,“書”字与“契”字相对。许慎《说文解字》序言中有一个词“书契之作”,文字学说将“书契”解释为“创作的文字”。《说文解字》在后面的章节中对“书”字有两个解释:一,著于竹帛;二,如也。“书”与“契”是完全不同的。“契”的本意是用刀子刻画。中国的文字系统被分为两大系统,一个是“书”系统,一个是“刻”系统,“刻”系统被称之为“镂于金石”,与“书”的“著于竹帛”比较分析,竹帛是软材料,金石是硬材料。使用软材料,记于竹帛上的文字成为记述性或记录性的文字。而刻在硬材料上的文字是纪念性的文字,它并不是为了传递感情,而是为了记住事实本身。文体不同,对待它的方式也不同。大部分隶书、篆书作品是刻于石头上的,王羲之之前的“书法史”实际上是一个“契史”。王羲之让书法回到了“书”的本身,我们现在看到的王羲之的作品很多都是书信,王献之《送梨帖》,怀素《苦笋贴》,杨凝式《韭花帖》,都是别人送东西过来,他们非常喜悦而作,但是并不需要刻到石头上传之久远。王羲之时代的文人书法特色之一就是大部分都是手稿手札。

“回到书法本身”,首先它是著于竹帛的记述性文字。中国古代的文字很多是动名一体的。比如说“书”,既指实体书,是名词,又可以是动词,比如“于钟华书于湖上”,这个“书”就是动词。毛笔的“笔”字,既是名词也是动词,动词的“动”是指轻快便捷地书写,是一种轻快便捷,放松状态下的书写,因此二王书法不是追求雄浑凝重。“書”下面有个“曰”,大家拿着毛笔去写已很轻捷,还要表现出像说话一样很轻捷,要有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把这些语气以视觉的形式展示在我书法里就是要有大、小、轻、重,也要有抑、扬、顿、挫。这就是书写本身。所以谁把王羲之的字写的大小都一模一样,状若筭子,便不是书。

王羲之的功绩是使书法得以拨乱反正,回到了书写本身。他使所有的东西都“在场”,特别是“人的在场”,真理显现了。之后的书法史是由一个文字的演变史发展成了书法家的风格史。发现真理的过程中,最终找到了这个真理凝结成“法”字的是王羲之。

二、王字的主要特征

锥状的毛笔,也称为“毛锥子”,最原始的锥状在运行的过程中一个保留了锥状,一个走向了刷子状,所以毛笔的形状其实有两种,可分为“圆笔系”和“方笔系”。王羲之把它转化了一下,这个转化是有艺术倾向的。线条由刷子的形状经方笔,再经铺豪变成像飘带一样。但是王羲之说不够艺术,为什么呢?以前的飘带是以正面示人的,正面没有视觉效果,所以必须要画侧面的。一根线条就像人的脸一样,一个铺豪给出它侧脸,就是侧铺笔法,是王羲之的一大贡献。这时,墨“在场”,笔“在场”,纸也“在场”,还有什么?神韵。王羲之的贡献就是把纸这个空白激活了,使书法的空间也被激活了,书写者的空间意识更强了。“激活”是指使空白由“余白”变成了“留白”,使平面的纸变成了有厚度、有空间感的立体的纸,变成了有纵深感的空间。因此,王羲之的线条就很有风致,空间感很强,我称之为玲珑剔透。

字如其人,就是要追求其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统一。

从生理角度(健康美)讲书法线条,一要圆,这个圆不仅仅指用笔的圆,而是指线条出来的圆的程度;二要有厚度,这个厚是指气的厚度,书法也会有气场。这就是书写者修为出来的感觉,也是这个人的整体修养在书法中的折射,学问进入到血液里去了。就如现代的美女自称比林徽因美,可能她的身材比林徽因好,脸蛋比林徽因漂亮,但是她的学问、气质永远赶不上林徽因;三要通,线条要通畅,就像血液在血管里要通畅,不能有血块梗阻;四要润,前三者加起来就是润,就像人一样面色红润,看起来就健康,外在的光泽是一种内在的体现。

书法在心理角度(心灵美)上要与中国的文化相契合。中国文化与西方不同,中国的文化讲的是内敛,中国文化是儒、释、道,不同的书写者会表现出儒、释、道不同的文化内涵。而西方文化注重的是视觉艺术,书法一味地追求视觉效果、形式,是不够的。视觉上的顺眼,要以背后的顺手和顺心等内在因素的叠加来支撑。时代会选择有文化底蕴的书家来传承书法,而不会选择一个会写字却没有文化的人。

三、临习王字的主要技法

1、王字的主要笔法

侧铺。侧锋是中锋的一种,两者并不是相对概念,中锋相对的是偏锋。中锋有两种,一种是圆笔的束毫,一种叫方笔的铺毫。侧铺的方式,首先要把毛笔打开,发挥其“齐”的性能,把毛笔的这种“齐平”的状态作为自然形,在打破毛笔的自然形的过程中把一个字完成了,又回到了自然形的状态,要始终保持锋面的自然转换。另一种叫卷锋,毛笔在入笔的时候走了一个弧线,不是直接落笔而是拐了一个弯,也就是前面卷了一点走过来,这个需要我们慢慢地琢磨。

斜执笔。指法是执笔里很重要的一点。指法包括几点:第一,是五指执笔还是三指执笔。如果是站着五指执笔法,这时的毛笔是垂直的,不容易斜,三指执笔法则很容易斜。如果毛笔前面是刷子状,则需三指执笔法方可侧铺。另外,执笔高低也很重要。在笔杆中间靠上执笔写字时会很灵便,靠下执笔写字有力度但是轻便不够。第三,毛笔握的深浅很重要,握的太深,写的字容易拙厚而不容易轻便灵动。第四个,发力和不发力。要不要发力?不要,执笔要轻。

平动。平动是在一个平面上的往复移动,一般指左右、上下、前后的运动。没有上下的提按和在一个平面上的旋转运动即所谓的绞转,就是在一个平面上的运动,这个很重要。

挺腕。所谓的运腕其实是指腕不动,是要挺牢它,这才叫运腕,所以手腕千万不要随便摆动。

2、王字的主要字法

字法主要是造型和空白。造型就是把字当作人来书写,既要有头有脸,有胳膊有腿,使其有立体感。欣赏书法的字,就要能看出他的头、身体和脚,能看到这些,就基本上迈进了书法的大门。例如在永字八法中,点也叫侧,横又叫勒。我们要写好字,就要弄清楚点为什么叫侧,横为什么叫勒,以及蕴藏在这些名称后面的书写方法,这可能就是秘笈。讲究字的体,就是要写的有立体感,像人的身体结构一样,在书写的时候,字的中间部分一定要写的拢、写的紧凑、写的结实;头要与身体分开,这样会显得灵活;腿脚要写的灵便、要有动感。古人教授书法讲究口诀手授,口诀讲的是结构,手授讲的是笔法。

字如其人。第一,字要有姿态,有立、坐、行走、奔跑、昂首挺胸、蜷伏收紧身体;第二,字要有转侧;第三,字要有表情,有生活感、情趣感;第四,对于左右结构的字,要阴阳相得,左右呼应。

留白是书法的书写技巧,就是要把字写得空灵、通透。要守住盲点,也就是圆形或方形的右上方,凡在此位置的结构都要写得通透玲珑。

3、王字的主要章法

章法是指如果两个字放在一起,怎样使它们有关系。章法学就是一个关系学。

体相连。字与字之间怎么相连很重要,每个字都有体、头、两只脚,就像人一样,一个一个排队就是最简单的相连,这就是体相连。所以我们只要看懂了一个字有体,把体与体都对齐了,那么字与字最简单的连贯就有了。如果一行里边,体都对得很牢,那字与字自然就有关系了。

脉相通。脉是一个字的轴,脉是活的,轴是死的,轴是人只能围着它动,脉是潜在、跳跃的,但是脉可以用轴来说明。一个字有一个轴,比如“钟”字的一竖,写死了,能看到很清楚的就叫轴,写得很虚和、很活的、能够相通的,它是脉。

虚对虚,实对实。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运用到写字中,一边很虚和,那另一边就也得虚和一些,这就是虚对虚,实对实。

行与行之间的关系。如何让行与行之间产生关系,不是一行一行地排下来,就像写字时字字叠加不是书,行与行之间的排列也不是书,必须相互之间有关系。行与行之间的关系就是把左右结构的关系调过来,叫做“左右相得”。

空白,即如何留白。字与字之间的空白、行与行之间的空白。粗线条的字,字内的空白就会小,字与字之间的空白也要小一些,线条越细,字的空白越大。行与行之间留的空白一般都可以挤进去一行。

(课堂录音整理:马杏品)

二王古法追踪——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八(篆刻百科) | 篆刻百科

王羲之《初月帖》 释文: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辨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陟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

相关文章

  • 《张迁碑》临习要点
    《张迁碑》临习要点

    一、《张迁碑》简介《张迁碑》,全称《汉故城长荡阴令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明初出土,先置于乐平州学,建国初移置于山东东平县政府院内,1965年再迁至泰安岱庙,后又能移至贶殿东郎之历代碑刻展室内。是碑刻于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二月,纵317厘米,横107厘米。凡15行,行42字。《张迁碑》流行的有明拓本、清拓本、影印本和翻刻本。明拓本为最早版本,...

    1522 书法科普 书法学堂 书法文化
  • 书法科普 | 如何为自己挑选合适的毛笔
    书法科普 | 如何为自己挑选合适的毛笔

    如何为自己挑选合适的毛笔硬毫、软毫、兼毫三种不同性能的笔用途也各不相同。宋以前的书家大多用硬毫笔书写,到明清,书家写的字越来越大,笔也有硬毫笔转为羊毫笔。因为羊毫较长,宜于制成大笔写大字。大致上写行书、草书一般用硬毫笔比较爽利,便于挥洒,易于起倒得势:写楷书、隶书、篆书用软毫笔,易于滋润饱满。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既可以用硬毫笔来写楷书写篆书、隶书,也可以用羊...

    1778 书法知识 书法工具 笔墨纸砚
  • 书法字帖范本 | 日本书法经典《藤原佐理墨迹》
    书法字帖范本 | 日本书法经典《藤原佐理墨迹》

    日本古代书法经典《藤原佐理墨迹》藤原佐理(944--998),平安时期的书法家,太政大臣藤原实赖的孙子,左近卫少将藤原敦敏的儿子。在日本书道史上,继平安初期的“三笔”之后,藤原佐理与小野道风和藤原行成一起并称为“三迹”。小野道风开创的和样书风,又被佐理继承、发扬光大,使草书的线条更加洗练柔润且富有弹性,颇似假名那样连绵游丝的笔法穿梭其间,显得格外生动且变化莫测。标签:日本书法...

    1126 书法学习教材 书法自学教程 日本书法 书法字帖范本
  • 书法百科 | 书法用笔13特技
    书法百科 | 书法用笔13特技

    用笔技法除普遍规律外,为强调节奏感加剧变化,解决奇体字的特殊需要,靠传统用笔方法显然是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下面几种特技用笔,但不可滥用,初学者更不宜用。 1、摆笔。在特大字的较长笔画中,为强调金石涩辣之味,可以在一横行笔时,增加上下移动。在一竖行笔时增加左右摆动,但都应增加适当的提按顿挫。 2、退笔。适用于中锋和侧锋,写大字较长的行笔可增加适当的退笔...

    677 书法资料 书法讲解 书法工具
  • 书法常识 | 两汉 崔瑗《草书势》
    书法常识 | 两汉 崔瑗《草书势》

    史上第一个尊称“草圣”的书法家-崔瑗 崔瑗,字子玉,涿郡安平人,是汉代著名书法家,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对于崔瑗的草书,后世评价很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尊称“草圣”的书法家。崔瑗的草书师于杜度,笔划精微,善于变化,象金子经过百炼,如美玉丽姿天成, 崔瑗作品造诣超过他的老师杜度。袁昂说:“崔瑗的书法象高峰阻日、孤松一枝,鹤立群峰之首。”王隐称崔...

    1720 书法知识 书法工具 笔墨纸砚
  • 书法字帖范本 | 明代黄凤池辑《唐诗画谱》8卷.pdf下载
    书法字帖范本 | 明代黄凤池辑《唐诗画谱》8卷.pdf下载

    唐诗画谱.8种.8卷.集雅斋藏板.唐本屋太兵卫.宽文12年刊.共计447页.文件大小348.6M《唐诗画谱》由明代集雅斋主人黄凤池编辑,为诗、书、画三美合一的版画图谱,是徽派版画代表作之一。此本包含八种画谱:五言唐诗画谱、六言唐诗画谱、七言唐诗画谱、梅竹兰菊四谱、木本花鸟谱、草本花诗谱、唐解元仿古今画谱、张白云选名公扇谱。此套约刊印于1672年。标签:唐诗画谱...

    780 书法学习教材 书法自学教程 唐诗画谱 书法字帖范本
  • 软笔字帖范本 | 米芾行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pdf
    软笔字帖范本 | 米芾行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pdf

    电子图书制作:无为斋高清晰扫描版下载下载: 米芾行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pdf米芾行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该文章所属专题:米芾书法标签:间架结构 米芾行书...

    1515 米芾 米芾书法 间架结构 米芾行书 软笔字帖范本
  • 字帖临摹范本 | 何绍基楷书《何书重修历下亭记》
    字帖临摹范本 | 何绍基楷书《何书重修历下亭记》

    重修厯下亭記 / 陳景亮撰; 何紹基書。清咸豐9年(1859)5月,原刻墨紙尺寸: 49 x 123厘米。正書, 清末拓本,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该文章所属专题:何绍基书法标签:楷书 何绍基 ;清何绍基楷书欣赏《何书重修历下亭记》剪裱本该文章所属专题:何绍基书法标签:楷书 何绍基...

    1276 何绍基 何绍基书法 楷书 字帖临摹范本
  • 名人手札真迹 | 启功书法小品,共3幅
    名人手札真迹 | 启功书法小品,共3幅

    启功书法拍卖价格2008年至今,10年间翻了15倍,启功体成“硬通货”。下面为本站藏品,启功书法小品,共3幅。尺寸:30×17cm×3。此3幅启功书法小品,为启功书法作品精品中的精品,原为首都师范大学资料室藏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手机简单拍照,图片未经任何艺术处理。国画作品图片欣赏1、坚净居杂书注:《坚净居杂书》精选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内容涉及“启功题画诗...

    1989 启功 名人书法 名人手札 名人手札欣赏
  • 白煦:关于书法艺术
    白煦:关于书法艺术

    关于书法艺术白煦时至今日,发展到当下的书法艺术早已成为独立的,供人欣赏的纯艺术了,除了识读,其记事功能也日趋淡化和逐渐消失了。因此,当代书法人和书法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如何让古老的艺术重换光彩?如何让书法展现当今时代的特点,这是每一位有作为且善于思考的作者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既然是艺术,首先要突显美。所以,看上去不美或平淡寡味的字,甚至丑陋不堪的东西,都与书法艺...

    1264 书法知识 书法百科 书法文化
  • 书画资料 | 书王谈书圣,看范笑歌评析王羲之书法
    书画资料 | 书王谈书圣,看范笑歌评析王羲之书法

    书王谈书圣,看范笑歌评析王羲之书法(1)以下节录百体书王范笑歌先生谈论王羲之书法的部分内容,很多内容是首次被公布,我们分成几部分示出,值得书法人阅读体味。……好,我们已经知道了王羲之书法的影响力,我们来看王羲之书法的特征,正好与我们民族所追求的审美特征是一致的,或者说王羲之替我们民族找到了那种留存于纸面上的特征。从根本上说,我们是一个柔性民族,我们崇尚“水”的特征,就是上善若水的那个水。而王羲...

    1703 书法理论学习 书法自学 书画资料 书法知识 书法知识点汇总
  • 笔墨纸砚 | 文房用具 象牙松下人物笔筒
    笔墨纸砚 | 文房用具 象牙松下人物笔筒

    象牙松下人物笔筒明高13.7、口径8.9-9.5厘米器形椭圆。三个身著交领长袍的文人席地而坐,交谈正酣,侧有一书童在煮茶,远处山峦起伏,松树、蕉叶生长旺盛。...

    1764 书法知识 书法工具 笔墨纸砚
  • 书法字帖范本 | 1978年出版的老字帖《大般涅槃经》
    书法字帖范本 | 1978年出版的老字帖《大般涅槃经》

    1978年出版的老字帖《大般涅槃经》,上海书画出版社。标签:老字帖 ;标签:老字帖...

    669 书法学习教材 书法自学教程 老字帖 书法字帖范本
  • 书法百科 | 两汉 蔡邕《九势》
    书法百科 | 两汉 蔡邕《九势》

    《九势》又作《九势八字诀》,东汉蔡邕著。论述运笔规则,被收入宋代陈思的《书苑菁华》一书,才得以保存流传至今,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蔡邕在《九势》中主要提出了关于书法线条的三个美学概念,即“力”、“势”和“藏”。“力”是蔡邕书法美学思想的中心,着重强调“力”是结字、用笔、布局的基础,“下笔用力”方能使字体具有“肌肤之丽”的美感。“势”则是被赋予了方向性的...

    684 书法常识 笔墨纸砚 书法工具
  • 书法字帖范本 | 民国旧字帖《吴铁珊书百字铭》
    书法字帖范本 | 民国旧字帖《吴铁珊书百字铭》

    民国旧字帖《吴铁珊书百字铭》残本,上海尚古山房发行,吴铁珊楷书法帖文昌帝君百字铭22页。标签:百字铭 旧字帖 文昌帝君 ;标签:百字铭 旧字帖 文昌帝君 ;标签:百字铭 旧字帖 文昌帝君...

    1860 书法学习教材 书法自学教程 百字铭 旧字帖 文昌帝君 书法字帖范本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