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文经典作品研究介绍
- 篆书作为汉字早期字体的总称,涵盖了自商至秦一千多年出现的各种字体。篆书处于汉字发展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汉字正处于不断演进的状态中。从载体材料看,有龟甲兽骨、青铜器皿、玉、石、竹简、木牍和丝织品从成字方式看,有...
-
- 作品研究——形态角度的解析与阐释
- 作品研究mdash;mdash;形态角度的解析与阐释中国书法理论与评鉴自东汉崔瑗《草书势》算起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历代书论中,对书法作品与书家的评论,基本上是感觉的表述,诸如ldquo;龙跳天门rdquo;、ldquo;阵马风樯rdquo;、...
-
- 隶书基本知识:捺的八种变化(二)
- 小捺出于字的结构等因素,有时的捺画应写的细小点,以此来衬托其他笔画。戈捺此笔画为整个字的主笔,书写时粗重点也无妨。起笔转锋后即向右下边行边按,中部要挺拔有力,尾部宜雄强自然走之捺该笔画的起笔往往与前一笔或前几笔...
-
- “执笔无定法”对吗?
- ldquo;执笔无定法rdquo;,清代周星莲说此语出自欧阳修,康有为说出自苏轼。苏轼《论书》说ldquo;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rdquo;。首出谁人之口,并非其要,要紧的是这句话道出了执笔的真谛。执笔本不复杂深奥,与使用筷子道理相似...
-
- “永字八法”,是什么意思?
- 永字八法其实就是「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的运笔方法,分别是「侧、勒、努、趯、策、掠、啄、磔」八划,以诸宗元所着中国书学浅说一书中解说较为明了。笔画一 侧笔锋着纸后向右,慢慢加重力道下压...
-
- 舒同书法学术座谈会纪要
- 舒同书法学术座谈会纪要李成海:舒同先生从革命时期就来过陕西,也是我们陕西的骄傲,下面由中国书协行书委员会会员,陕西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谛高亮发言。谛高亮:我们今天很荣幸地看到一个老一辈,典型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
-
- 试解晋人尺牍首行字迹偏大现象
- 晋人尺牍中存在一种奇怪的书写格式,即第一行的笔画明显厚重、字迹偏大,请参见楼兰所出晋人残纸ldquo;烧奴rdquo;诸尺牍(ldquo;五月二日rdquo;图1、ldquo;此月十四日rdquo; 图2、ldquo;九月十一日rdquo;图3等),此现象应非...
-
- 从“取法民间”到“艺术书法”:自相矛盾的两大书法学术问题
- 从ldquo;取法民间rdquo;到ldquo;艺术书法rdquo;:自相矛盾的两大书法学术问题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书法艺术在中国大地上方兴未艾,蓬勃发展。随着浙江美术学院率先在全国培养了首批书法研究生,使书法从教育学科领域率先...
-
- 怎样临习苏轼《祭黄几道文》
- 王雱字元泽,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之子,少而有才,未冠即著书万言。举进士,调旌德尉。元泽志气豪迈、睥睨一世,不能做小官。后作策二十余篇,极论天下事。经召见,官擢至天章阁待制,兼侍讲。有言王安石主张变法,实由元泽导之。其常...
-
- 怎样才能成为一位书法家
- 怎样才能成为一位书法家这个问题,从我开始学书写字到现在,可以说一直萦绕于心。这个命题的反命题就是:为什么学习练习书法的人很多,而成为书法家的人很少?多年来,我一直对这个问题搞不明白,通过对孙过庭《书谱》的解读,现在我...
-
- 中和之美:张学群书法的观念与价值
- 很久以前,我已知道张学群先生的名字,因为他在1989年就有作品入选第四届全国书法篆刻展。那个年代的全国书法展是非常引人关注的,展览作品集也是我案头常翻的书,对其中的入选作者多少有点了解。此后,张学群先生在行政工作上...
-
- 如何临习好《峄山碑》
- 《峄山碑》碑阳《峄山碑》据传是秦代李斯留下来的碑刻之一。李斯小篆墨迹不复流传,我们现在临习《峄山碑》,其实是以笔追刀,力求用笔墨来还原李斯小篆的精神面貌。临习此碑,以中长锋兼毫笔为佳。秦朝用笔,皆为狼毫,日常的书...
-
- 文化自觉与当代篆书发展
- 篆书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中最为古老的一种书体,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篆书自古以来就有着崇高而神圣的地位。清人钱泳以篆书为祖宗血脉,其一点一画,皆有义理在。辟之读书,大概篆书之于书法的意义就是儒家之六经,不由此入手,恐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