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八大山人书法的圆融[图文]

时间 : 05-20 投稿人 : 小花 点击 :

八大山人是中国书法史上不能绕开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书法从经典中来,又创造了新的经典,可以说,他是在魏晋以后为数不多的能够把握魏晋时代精神的艺术家。魏晋时代精神是什么?总的来说,就是率性和自由,是自我的觉醒,是人的觉醒。八大山人的书法作品充分折射出这样一种精神,其作品以自我人格的修养和精神的独立为基础,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八大山人19岁时国破家亡,23岁时出家,55岁时还俗,80岁寿终,其58岁时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八大山人”,并非“朱耷”,因此更倾向于其以“八大山人”为号后即成熟期以后的作品为依托,来进一步讨论其书法的圆融。虽然“圆融”这两个字作为一种境界或风格似乎放在很多书家的作品上都是合理的,但我认为用在八大山人的书法作品中却是最为合适的。以怀素为代表的书家作品中的圆融更多地体现在笔法上,而八大山人书法的圆融更具特质性。

“圆融”本是佛教术语。八大山人因特殊的人生阅历,禅宗思想在其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有学者认为:“禅学对艺术最为深刻的影响之一,是画家通过余白、残破、极度的单纯、夸张乃至于丑怪以表现他们的造型意识,而这是禅僧之所以成为杰出艺术家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段话有几个关键词,如“余白”“残破”“极度的单纯”“夸张”以及“丑怪”等,这是对一些禅僧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共性特点的总结。八大山人是禅僧艺术家的杰出代表,他对禅宗美学特征反映得更为显著。

鉴于此,我想关于八大山人书法的圆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自由,二是反常,三是纯静。

八大山人书法的圆融 | 美术理论

八大山人《十三札》(局部)

自由

八大山人的“自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神的自由,二是笔墨的自由。

八大山人虽然在23岁时就已出家,却一直存有“东山再起”的念头,还没有“放下”,没有真正从精神上遁入空门进入“四大皆空”的境界。随着抗清斗争的节节失败,八大山人反清复明的念头也逐渐被扑灭。于是,他将精力完全投入书画创作之中,用书画来化解自己的苦闷和彷徨。与此同时,八大山人逐渐走出迷离、彷徨的心境,从迷惑不安中觉醒,与自然融为一体,精神得以专注,身心也得到了自由舒展。这是八大山人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历程,其间禅宗的思想也逐步构建了起来。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一生的追求——精神的自由、独立和对自我的超越。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他的笔墨也得到了自由。

八大山人师法的书家有钟繇、张芝、索靖、王羲之、王献之、王僧虔、欧阳询、欧阳通、褚遂良、孙过庭、李邕、张旭、徐浩、颜真卿、怀素、杨凝式、苏东坡、黄庭坚、宋克、王宠、董其昌、黄道周等,师法的法帖如《瘗鹤铭》《阁帖》和一些篆书经典,跟我们现在学习书法的过程几乎没有区别,也是从取法经典开始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重点,每个时期都在解决不一样的问题,最终他的作品实现了与其人生的融合,呈现了自由自在。

八大山人笔墨的自由最主要的特征是圆,指向圆势,其书法的“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字的外形,二是线条的质感。

八大山人书法作品的单字外形几乎是趋于圆势的,当然,不是绝对的圆,而是或长或扁,但看上去是圆的而非方的。虽然摩崖石刻中有一些圆势和中锋,但更多的还是呈方形。八大山人与之不同,他的线条质感是篆籀笔法形成的,呈圆势,似乎更多的是一种感觉,是一种经验的判断,其线条质感支撑着圆势外形,二者融为一体。自由的书写,是书家、书写和汉字三者的统一。汉字的外形在其中就显得非常重要,要打破约定俗成的汉字外形模式,建立新的形式,以服从书家个体意志的支配从而实现笔墨自由。换句话说,在书家风格的统领下,把存在于原始结构中的线条通过更多的形式建构,来实现最大的自由。在这一点上,八大山人完全做到了。其书法作品外在形态的创立,可谓前无古人。通过这样的形式,达到了一种真正的自由自在。这样的融通、融合和打破,实际上是与自身精神的自由融为一体的,从而实现了八大山人书法的高度自由。

八大山人书法的圆融 | 美术理论

八大山人《图书山斗联》

反常

“反常”就是不同寻常,反常规,主要是通过其结构和布白来实现的。

八大山人书法的结构比较奇,比较险。其书法结构富有黑白的对比,同时也有呼应的关系。留白延伸了其字内和字外的空间,使得无字处亦有妙趣,或者说,不是绝对的白、绝对的空,而是包容万物。这样的留白相较于一般意义上的留白更富有精神价值。

古人说:“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人处在不稳。”不稳,正是八大山人书法结构的妙处,不稳,也打破了一些常规的节奏。八大山人后期一些作品结构的拆解和夸张,打破了之前学习经典时期结构均衡、雅致的模式,也成就了其结构空间的独特性。从其作品的结构来看,通常不是单个字的呈现,而是上下字之间的呼应和挪用,打破了固有的联系,使空间更为松动和开放,给我们一种自由、流动的观感。此外,字与字之间通常也不在一条线上,而是做了错位处理,从而造成一些冲突和矛盾。

在八大山人的作品中,几乎每个字间都有空白,右上方做夸张处理,字形多半是左低右高、左紧右松,相比很多书家来说更为大胆。八大山人书法结构造型的奇在他的画中也有呈现。在他的画里,很多石头的上大下小,鸟的鼓腹缩颈、弓背露一足,树干的上粗下细等重心上移、不成比例的造型,跟书法结构形成了协调的关系,正所谓以画入书、以书入画。八大山人书法这一反常的特点,是通过结构来呈现的。事实上,书法中很多个性化的语言是通过字的结构等外在形态来实现的,而笔法有的时候是不变的,比如圆笔中锋,很多书家的作品都具备,八大山人也是篆籀笔法和中锋用笔,用这种笔法来组合各种结构,笔法是没有变的。所谓“用笔千古不易”,变的是结构,这就是为何八大山人的圆融跟其他书家的圆融不一样。

因此,八大山人书法的“反常”实际上就是打破了原有的次序,构建了新的结构,在这一点上跟禅宗的美学思想是吻合的。

八大山人书法的圆融 | 美术理论

八大山人《题画诗》

纯静

八大山人书法作品中的单纯和平静更多的是通过线条来呈现的。邱振中先生说:“书法的形式语言便是线条的组织。线条是构成书法艺术形式的唯一手段……只有当线条具有足够的表现力时,书写才上升为艺术,线条组织才上升为艺术语言。”八大山人圆融的书法通过纯静的线条来呈现,当然这种线条具有足够的表现力,它不是外在的力,是饱含情感内在含蓄的力,这种力更为高级。

他的作品用笔含蓄、圆润、单纯、简洁,书法的线条均匀、柔和、干净,这些都是禅宗思想的体现,因为禅宗思想很重要的一种表现就是单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八大山人的用笔动作,起、收、运行过程都比较均匀。弱化了提按,不强调线条的粗细变化,而以“二王”、米芾、苏轼书法为代表的经典是注重提按、顿挫和线条变化的,按照邱振中先生的说法,这是匀速用笔,很少有提按,没有上下的运动,几乎是平动,转折地方圆转,也是平动,但是在很多经典书法中,转折都是有提按的,这是八大山人在用笔上跟经典书法最主要的不同之处。

八大山人书法的线条厚实、圆浑,趋于内敛,不单薄,增加了很多草书的笔意,使得行笔更为流畅和贯通。这种跟经典不同的用笔使得线条极其纯静,作品整体也更具有禅意。因此,在八大山人书法风格的呈现中,线条是最主要的。我以前说过弘一法师书法的线条做减法做到了极限,八大山人与之相比,还没有减到这么多。但八大山人线条的纯静也已经做到了承载自身风格的极限了。因为弘一法师书法的结构比较平整,适宜用极为简练的线条。如果八大山人减到如弘一法师的线条,来配合其结构的夸张和变形,那么线条就不浑厚了。因此,八大山人厚实的线条才能支撑起其比较怪异的结构。

从这一意义上说,八大山人的书法跟整个书法史的发展是吻合的。我以前说过,中国书法是在不断的反叛和回归中向前发展的。八大山人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以及所处的特定时代背景所孕育的禅宗思想,通过书画作品实现了圆融的境界。其他人做不到,不只是因为没有他的人生阅历,更重要的是不具备八大山人融合传统经典的能力。(本文作者:刘灿铭)

相关文章

  • 画作之中的风和雨[图文]
    画作之中的风和雨[图文]

    正是山川秋入梦,可堪风雨夜连天。——《九月八日夜大风雨寄王定国》秦观(宋)近一段时间,第9号台风“利奇马”在浙江登陆,疾风骤雨席卷整个吴越之地,带来了不小的损失。风雨交加的天气不仅肆虐着大地,还压抑着每个人的内心。时间穿越回过去,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们在大雨磅礴中留下了一幅幅传世名画,在寸尺之间定格人类在大自然下的渺小。充满意境的国画风雨在中国古代的山水国画中,大多都注重用大环境的描绘来渲染风雨...

    87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十元人民币都很黑也很贵 你都有吗[图文]
    十元人民币都很黑也很贵 你都有吗[图文]

    我国一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面值有大有小,大至五万元小至一分。但是无论面值大小,10元钱都是一个单位,而且每套人民币都有10元面值的纸币。第一套人民币10元极难寻到,而且价格很高;第二套的10元钱又被称之为“大黑拾”,有人曾40万求购;第三套人民币的10元被称之为“大团结”;第四套人民币中的10元被称之为“火凤凰”;第五套人民币中的99版10元因所谓的“错版”,价值同样不容小觑。大黑拾:市值飙...

    779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江苏离艺术品投资高地还有多远[图文]
    江苏离艺术品投资高地还有多远[图文]

    近日,“荣宝斋半年巨亏6000万,荣宝拍卖总经理刘尚勇被突然免职”的消息震惊业界,而号称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家级民间博物馆”的深圳隆盛博物馆开馆不到一年就被法院查封,馆长蔡振强失联。种种迹象表明,困扰业界多年的泡沫乱象仍在发酵。面对不太安静的艺术品投资市场,江苏艺术品交易近几年发展态势如何?艺术创作高地如何打造艺术交易大省?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行业寒冬南京民间画廊一半关停画廊是民...

    1363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逛美术馆会像吃饭看电影一样成为我们的日常吗[图文]
    逛美术馆会像吃饭看电影一样成为我们的日常吗[图文]

    今日美术馆提到“美术馆”三个字,许多人似乎还停留在“那是搞艺术的地方”、“阳春白雪”等印象上。但不可忽视的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走进美术馆,将其当做休闲放松的一大场所。有的全家出动,有的只身前往,兴致使然下消磨上大半天,再晒出富有格调感的照片,与烟火气的吃吃喝喝的确颇为不同……不过,这些新现象的出现,新信号的释放,是否意味着美术馆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国内的美术馆氛围是否已经形成?许多...

    84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朱荣华近作欣赏[图文]
    朱荣华近作欣赏[图文]

    朱荣华近照朱荣华作品[人民美术网编者按语]朱荣华是位具有时尚和传统相融汇风格鲜明的花鸟画家,多年来得到本网的关注,曾发专稿对其作品进行学术上的探讨。现在所发表的是他的一批近作。一位歌者的好嗓子,是先天赋于的,其实画家的艺术感觉也是天赋的。无论哪个艺术门类,先天的秉赋决定着艺术质量的优劣,更喻示着其生存与发展的态势。画家朱荣华就是一位艺术秉赋良好,具有天份素质的画坛娇子。画家是靠画作说话的职...

    183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为何“走心”的美术创作更容易被淘汰[图文]
    为何“走心”的美术创作更容易被淘汰[图文]

    当前,各种美术作品评奖和研究项目评审多如牛毛,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全国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省部级和院校级各类常规艺术研究课题和项目,以及各级各类美术作品展览和设计大赛等等,各种名目的美术奖项不计其数,学术界貌似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然而,这些评奖的申报程序和评审过程常常繁琐而低效,评审理念和评审规则陈旧而僵化,评审的依据仅仅是那些量化的数据,只看所参加展览的级别和发表期刊规格的高低,看入围和...

    187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老来回首不蹉跎 为某部文工队员四十年后再相聚而作[图文]
    ​老来回首不蹉跎 为某部文工队员四十年后再相聚而作[图文]

    编者按语:这是一组别开生面的诗书画作品,表达了“皓首初心”这一主题。人生的路很长,可关键的一步却作用于一生。李人毅的军营起步篇在哪里,今天找到了答案。他1969年1月被特招入伍,被分配在师电影队当了一名能画幻灯片的放映员,第二年师文工队要排演现代京剧《沙家浜》,他被抽调到剧组搞舞美、灯光、道具、服装等筹备工作,还配合演出打字幕,这一干就是三年多。因电影队和文工队属于一个党支部,他入党、提干都是...

    1356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傅文俊:同一个世界,同一场游戏[图文]
    傅文俊:同一个世界,同一场游戏[图文]

    观念摄影《游戏》系列作品创作谈1、以骰子隐喻文明博弈《游戏》系列作品中骰子是主要形象,其背景是以水造就的各国地图。骰子成为主要形象有着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我对历史、当下问题的思考展开。现实中骰子兼具娱乐和博弈两种功用,而世界的关系,我认为恰恰也对应了这种关系,即有序的博弈。骰子的形象最早出现在我的油画作品《信手拈来第18号》中,这件作品中我将思考点放在东西方艺术的对比(一个写实,一...

    56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在186件/组文物中管窥华夏衣冠文化[图文]
    在186件/组文物中管窥华夏衣冠文化[图文]

    汇聚全国20余家文博机构186件/组精美文物的“云想衣裳——丝绸之路服饰文化特展”,正于成都博物馆热展,将古代丝路之上盛大磅礴的服饰文化、繁盛精致的衣冠王国和浸润着千年文化自信的人文历史图景为人们一一呈现,引发颇多关注。庆城县博物馆藏唐代彩绘胡人牵骆驼俑见证丝绸之路贸易往来的繁盛从桑林祈雨、神树扶桑的典故,到驯养家蚕、缫丝织绸的史实,丝绸的故事彰显出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丝绸通过丝绸...

    39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艺术品想卖个好价钱该怎么做:作品大 要巨大[图文]
    艺术品想卖个好价钱该怎么做:作品大 要巨大[图文]

    艺术家作品卖出高价的原因很多:是其代表时期的作品,存世数量少,题材受欢迎,或者仅仅是符合当时的流行趣味。如果这几点你都不具备,表担心,ARTPRICE给艺术家们又支了一招,那就是要让你的作品大起来,而且是——灰常大!我们人类自古以来就喜欢创造出体量巨大的艺术作品,这一点从远古时期的洞窟壁画到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以及埃及的金字塔都不难看出。人们在惊奇的同时也表现出对这些巨大创造物的尊...

    120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浅议唐诗的艺术呈现[图文]
    浅议唐诗的艺术呈现[图文]

    由中国美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策划的“唐诗之路”艺术展近日于浙江展览馆开幕。这个展览的基本关怀坐落在“古今”问题上,它试图以“唐诗之路”为契机思考古典传统与当代的关系,并借助这种古今之间敞开的空间重新思考当代艺术自身。可以说,“唐诗之路”艺术展的有效性建基于真实的行走经验之上,而作为策展组成员的刘畑把它视为一次“目标不明的集体出游和狩猎”,一次真正的“诗”的意义上的“采风”。在这个过程中,项目...

    1531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从艺术品味窥探亚马逊进击国际艺术品收藏领域[图文]
    从艺术品味窥探亚马逊进击国际艺术品收藏领域[图文]

    亚马逊(Amazon)创始人兼CEO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世界首富、互联网电商巨头亚马逊(Amazon)创始人兼CEO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于2019年纽约11月的拍卖会上花费7100万美元(5亿人民币),购买了两幅当代艺术家的画作:他在佳士得以5250万美元(3.6亿人民币)购得Ed Ruscha的作品《Hurting the WordRadio #2》(1964...

    189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年画的历史起源与发展创新[图文]
    年画的历史起源与发展创新[图文]

    又是一年春节到,家家户户张贴对联,格外喜庆热闹。随着国家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增快,似乎年味也发生着一系列改变,以前常见的很多春节习俗,似乎只剩下了贴对联和团圆饭等,逛庙会和放鞭炮都很少了,已经逐渐被上网和旅游等娱乐活动取代。在众多春节习俗中,年画更是逐渐淡出现代年轻人的视野。很多一出生就面对互联网和手机电脑的00后,也许都没有见过年画。本文简略的梳理一下中国的年画起源与分类、发展,以及在新时代的当...

    36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黄有为的壁画艺术鉴赏:艺取敦煌[图文]
    黄有为的壁画艺术鉴赏:艺取敦煌[图文]

    画家黄有为40年来一直致力于敦煌壁画的临摹、研究和创作。他的作品风格成熟,内容丰富,形式多变,画面强烈的韵律感。艺术上传承敦煌壁画的精神,形式上又突破传统,带有强烈的古老东方文明神秘之感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上世纪80年的一天,西安美术学院的学生黄有为,在一次写生中,来到敦煌,自从第一眼看到敦煌壁画起,黄有为就被敦煌壁画的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深深吸引,从此他将敦煌视为精神的家乡,艺术的源泉,...

    27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扇面书法探微:仁风在握[图文]
    扇面书法探微:仁风在握[图文]

    武磊清风生掌握,爽气满襟怀。扇之于书画,只是一种书写形制,而之于文人墨客,却是生活中不可忽缺的媒介,甚至升华为一种文化符号。诸葛孔明羽扇执手,籍以麾军,三分定天下;王右军小桥题扇,惜贫解难,书扇增身价;孙行者三借芭蕉,机智勇敢,巧过火焰山……扇本是摇而生风、纳凉驱虫之具。但古人赋予扇子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渐渐成为一种民族文化之缩影。无论达官显贵,还是文人雅士;无论僧道闺阁,还是贾商市井,...

    118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