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山川秋入梦,可堪风雨夜连天。——《九月八日夜大风雨寄王定国》秦观(宋)
近一段时间,第9号台风“利奇马”在浙江登陆,疾风骤雨席卷整个吴越之地,带来了不小的损失。风雨交加的天气不仅肆虐着大地,还压抑着每个人的内心。时间穿越回过去,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们在大雨磅礴中留下了一幅幅传世名画,在寸尺之间定格人类在大自然下的渺小。
充满意境的国画风雨
在中国古代的山水国画中,大多都注重用大环境的描绘来渲染风雨交加的氛围,再用一小部分人物或是动物的动作表现来突出风雨的强度,达到整体意境描绘的效果。
戴进 风雨归舟图明
这幅明代画家戴进笔下的《风雨归舟图》,最能描绘暴雨降临的瞬间。在画的上半部分,山川仿佛在雨水弥漫出的雾气中若隐若现,宽阔的画笔用黑色在群山中勾勒出气势磅礴的暴雨,疾风呼啸,气氛压抑,所有的草木都仿佛被撕扯着。
风雨归舟图(局部)
而在画的下半部分,风雨显得更为震撼,江面小舟在水中颠簸摇摆,渔人的蓑笠被狂风吹起,艰难地控制着小舟;桥面上的行人搭着伞弯腰前行抵御着狂风,仿佛随时会被吹走一般。
风雨归舟图(局部)
在南宋画家李迪的《风雨归牧图》中,大片的柳叶被风扬起,仿佛能听见风雨呼啸。两个牧童骑坐在牛背山赶路,一个牧童蜷缩着身体顶着狂风而行,紧紧地扶住斗笠;另一个牧童的斗笠已被风吹掉,正回头伸手尝试去捡,但牛却依然大步向前。
李迪 风雨归牧图 南宋
在《风雨归牧图》中,李迪对于两个牧童遮雨动作的刻画使画面更富生活气息。牧童的神情、水牛的憨态都被描绘得十分真切。画中柳叶繁而不乱、密而不堵,一股空灵之气透出笔墨之外。
风雨归牧图(局部)
同样喜欢画风雨的,还有近代画家傅抱石,他的系列作品,充满诗意,加之他的用纸会作一些特殊的处理,使雨景绘画进入一个更深的技艺与意境层次。
傅抱石 万竿烟雨 近代
同样是风雨肆虐,但不同于戴进的是,近代画家傅抱石笔下的雨却并无压抑之感,雨丝多为白色线痕,竹林随风攒动,右下角的行人撑着伞逆风而行,远处房舍掩于山林之中,屋中两人在窗台坐席观雨攀谈,仿佛窗外风雨与其无关,一动一静,诗意浓浓。
浮世绘中的疾风骤雨
相比于中国国画的诗意,日本的浮世绘就更加直白和写实,因其制作特点和绘画手法的影响,浮世绘对细节的描写非常注重,著名浮世绘画家歌川广重就在他的画作中,完美了展现了风雨交加中的日本。
歌川广重 骤雨中的箸桥
这幅《骤雨中的箸桥》中,画中“夕立”二字指的就是这傍晚时分的骤雨,大雨如帘子一般倾泻而下,让人有种隔帘窥视之感。黑色线条般的暴雨密密麻麻地倾泻在整个画面中,将彩色的画面分割,背景乌云密布,黯淡无光,桥上行人奔跑躲雨,河里扁舟艰难划行,一股暴雨下的冲击力和压抑迎面而来。
切卡桑斯·乌尔比安 巴黎的雨天
西班牙画家切卡桑斯·乌尔比安笔下的雨也充满了意境,远处朦胧的房屋和湿漉漉的街面将画面的氛围变得湿润,行人举着伞驻足,周围的一切都黯淡无光,只有三匹白马暴露在雨中,皮毛在雨水的冲刷下变得光滑发亮,仿佛只有它们在享受这场大自然的洗礼。
回到当下,台风利奇马给我们带来的是恐惧和灾难,无数的生灵和美景都在台风的席卷下变得脆弱无比。在风和雨的洗礼中,不论是普通人还是艺术家都通过不同的方式描绘着对大自然的感慨和敬畏,而风雨过后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敬畏自然的同时,尽自己所能的去珍惜眼前的这片良辰与美景。
歌川广重 庄野
同样是歌川广重的作品,这幅《庄野》也描绘了北海道暴雨中的景象,画面的斜坡和斜雨将画面分割,层层叠叠的灰暗山林占据了大部分画面,暴雨压垮了枝头,山路中爬坡的人们披着蓑笠艰难前进,枝头和行人的背弯向同一个方向,在大自然面前,人与植物一视同仁。
歌川广重 唐崎夜雨
而这幅《唐崎雨夜》中,则完全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体现暴雨倾盆下的寂静,孤岛上巨大的灌木树几乎看不到一点颜色,阴暗的乌云遮天蔽日,暴雨如黑线般直线落下,整个画面仿佛充满了寂静的雨滴声。
葛饰北斋 骏州江尻
这幅来自葛饰北斋《富士山三十六景》中的《骏州江尻》里,一群行人行走在富士山下草地间的小道中,忽然暴风袭来,位于头排的行人衣物被吹起遮住了面庞,随身的文稿被吹到了空中,随着被吹落的树叶和其他行人掉落的帽子一起四处飘散。其他行人也都在风中艰难的前行着,而远处的富士山巍峨屹立,佁然不动,体现着大自然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