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 潘天寿 鹤与寒梅共岁华
当代_潘天寿_鹤与寒梅共岁华美析:潘天寿是八大山人的忠实粉丝。认真临摹过八大的作品。此梅鹤图为潘天寿指画。潘天寿,浙江宁海人,现代画家、教育家。工诗书画印,他擅长指画,并且造诣极深。其指头画运墨以凝重生辣见长,为笔墨所难到。指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特殊的画法。即以画家的手指代替传统工具中的毛笔蘸墨作画,别有一种特殊趣味和技巧,手指画之创始,仅据唐代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就开始有记载,但是直到清初康熙年间高其佩大量的指画作品问世,才有了指画的端倪。《鹤与寒梅共岁华》作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该画立意简古,运纸运墨蕴蓄别致。潘天寿的中国画经常讲究画外之意的。这里的鹤和寒梅都是有寓意的。代表了忠贞清正、品德高尚、坚强傲骨的人文内涵。也是潘先生自己的人格写照。作品现为潘天寿纪念馆藏。
潘天寿先生说,作画须有笔外之笔,墨外之墨,意外之意,即臻妙之常。品味书画作品重点需品它的画面以外的东西,在形式美笔墨美之外的美。包括寓意的、意境的、人文的、精神的、境界的美。
在笔墨形式上,中国画家可以不要受到纸的尺幅的限制。可以画出纸外,然后又从另外一边收回来,令人联想。如画梅花数枝,粗枝起笔后画出右边线,在上头挂下繁茂花枝,形断意连,别有意趣。八大山人的作品就是这样画的。更多的中国画的画外之意,就是要通过有限的艺术形象即画面的直观效果,达到无限的艺术想象和意境。主要有画外的意境美学和人文美学。中国画追求的画外之境,通过创造意境,使欣赏者获得蕴藉隽永、余味无穷的美感,从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艺术魅力,能感受到画家的真情实感。因为意境美已经有专门的章节进行讲述。这里重点讲一下画外的人文之美。
人文之美包括画里面蕴含的寓意、情趣、修养、文学、品味、思想等。与西方的绘画精神截然不同,中国历史上很多画家都是文人,或是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人,它们对中国画注重心性、品格和人生的感悟,创造出了的文人画。中国画通过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表现了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积极向上,正直高洁的人文精神。中国画特别注重画外之趣,讲究画的格调、气息,里面蕴含着画家独有的情趣,如齐白石先生的画,妙趣横生,题材多为农村普通的草虫花卉,表达了他对农村生活的感情。中国画里面更是包含了画家个人的修养和境界。所谓的人品高则画品高。中国画还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生感悟,如八大山人的画作,无论是鸟鱼都是白眼看人,表达了他作为明皇室后裔对朝廷的不满。八大山人的画从拟人的方法和一系列的形象塑造,无不深切体现着流露出他的个人情怀。这些都是画外之意。但凡有思想的画家都是通过中国画表现出了自己的画外之意的。
传统哲学思想影响着历史上的中国画家,而这些画家有意无意地把哲思融合到了中国画中。中国画家除了必须的笔墨技法以外,更重要的是用形而上的手法,使中国画有着强烈的哲学色彩。所以说,中国画是传统人文精神的集中表现,是中国哲学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远远超过画面本身的内容及形制。儒家、道家、释家三大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历史上的画家们,在绘画作品中体现出不同的精神气节,打上了深深的哲学思想的烙印。石壶先生言,凡最高境界者,不但在笔墨之内,要在笔墨之外。
(请横屏浏览)
清 朱耷 鱼石图
清_朱耷_鱼石图美析:八大山人的作品都会通过形象或画面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意识,就是讲的画外之意。他的绘画以其简练的语言和个性的面貌著称,这背后自然有深刻的思想因素,他在花鸟画中赋予了极强的人物形象,采用了拟人化与拟物化的表达手法,使读者在他的作品前被这种特别的表情吸引,从而深深地去感受他内心的一切。如我们在画中所见,两条鱼是白眼向上看人的。鱼就是八大山人的思想外在体现,八大山人即是他笔下的鱼。这幅画造型夸张,构图大胆新奇。特别是中间的那块怪石,令人记忆深刻,有谁有如此魄力去画。作为明代遗民,他的画作无不表现了空寂孤傲与清廷对抗的思想。欣赏他的画无需从笔墨上去一一分析,关键还是情感上精神上思想上禅学上,即画外之意吧。现藏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