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吴昌硕的金石契与石鼓缘[图文]

时间 : 04-13 投稿人 : 奇奇 点击 :

吴昌硕的金石契与石鼓缘 | 艺术百科

任伯年《酸寒尉像》

展览

铁笔生花——故宫博物院藏吴昌硕书画篆刻特展

时间

2018年6月3日–2018年7月15日

地点

故宫博物院文华殿

吴昌硕的金石契与石鼓缘 | 艺术百科

吴昌硕《红梅图》

6月,故宫文华殿大门口甬道两旁的海棠花早已落尽,此时正绿叶婆娑。我在脑海中努力复原4月的光景,在一片由粉白色花瓣编织成的粉色云雾中,踏入大殿,与一生爱花画花的吴昌硕相遇。我知道,他最喜爱的不是海棠,而是梅花。1927年11月29日,84岁的吴昌硕突患中风在上海的寓所谢世,葬于今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超山大明堂西侧的香雪坞。墓门石柱有一联语:

其人为金石名家,沉酣到三代鼎彝,两京碑碣;

此地傍玉潜故宅,环抱有几重山色,十里梅花。

这是吴昌硕生前亲自选定的安息之所,上下联语概括了他一生的求索与全部的精神寄托。

苦铁道人梅知己

吴昌硕一生酷爱梅花,在他的诗和画中,以梅花为主题的作品占了近三分之一。他笔下的梅花,捭阖纵放,疏密有致,时而欲探水揽月,时而欲凌空飞去。以篆籀之笔写出梅干梅枝的苍老遒劲,古厚的墨色和拙朴的线条,与朱红的梅朵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吴昌硕喜运淡墨枯笔,顺逆来去,抹两块耸石,倔强苍劲,与梅并立,动静相宜。

即便画牡丹,他也会想到梅花,在一幅《牡丹图》上,吴昌硕这样写道:

酸寒一尉穷书生,名花欲买力不胜。

天香国色画中见,荒园只有寒芜青。

换笔更写老梅树,空山月落虬枝横。

吴昌硕的画,好懂,又极难懂。好懂是画面上描绘的物象,生动准确;难懂的是其背后的寓意。只有熟悉他人生经历的人,才能感他之所感。“酸寒尉”与“穷书生”,均是吴昌硕当年的自我写照。从小饱读诗书的他,16岁(1860年)时参加乡试便中了秀才,却因战乱失去出仕的机会。直到1888年,友人出钱为他捐了个名为“佐贰”的小公务员之职,有了固定的微薄收入,他自嘲为“酸寒尉”。这一年,亦师亦友的大画家任伯年为他画了一幅肖像《酸寒尉像》。画中的吴昌硕,“冠服,端立,拱手,厥状可哂”,神情颇为窘迫。另一位师友杨岘,年已70岁,右上角题七言长诗一首,勉励道:“尉年四十饶精神,万一春雷起平地。”这一年吴昌硕45岁。此后,于1899年冬,56岁的吴昌硕在友人丁葆元推荐下,补安东县令(今苏北涟水县)之缺。任职仅一个月,他因不堪与污吏一同盘剥百姓而“辞官见道心”。为了铭记唯一一段官场生涯,他接连刻了三方“一月安东令”印章,既是自嘲,亦为自勉。从此吴昌硕“生计仗笔砚,久久贫向隅”,全身心投入到书画之中。

前行路上,除来自师友同道及家人的激励外,更有他“造物本爱我,坠地为丈夫”的昂扬斗志。每当受挫,他精神的思绪总是回到安吉县城中那一片与父亲开垦的荒地上,这里便是他的精神家园——“芜园”。这个“芜”字来自他在逃难中以芜青(又称大头菜)充饥的记忆。他还自号“芜青亭长”,将居室命名为“饭芜青室主人”。晚年定居上海的吴昌硕,常受人邀请作《牡丹图》,题款时多有“此时芜园旧风景,几时归去费相思”的诗句,表达安逸之中莫忘当年苦难的志向。在“芜园”的旧风景中,最令他思念的就是亲手所植的梅树。“换笔更写老梅树,空山月落虬枝横”,“梅”的意向反复出现。有一年,他重游超山大明堂,写道:“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卖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亲友最终将他安葬在超山西麓植有800年历史的宋代古梅树附近,了却了他一生的心愿。

吴昌硕的金石契与石鼓缘 | 艺术百科

吴昌硕《临石鼓文轴》

金石契,石鼓缘

作为传统文人画家,达到“诗、书、画、印”四绝,不但在20世纪,即使放眼整个中国古代绘画史,恐怕也难找到几个,吴昌硕便是这为数极少的佼佼者。吴昌硕原名俊、俊卿,1844年出生于浙江省安吉县鄣吴村。这座古村虽地处偏僻,吴家却一直保持着耕读世家的传统。吴昌硕的祖、伯、父皆为举人。其父吴辛甲兼究金石篆刻,吴昌硕幼承庭训,十多岁刻印已入门径。篆刻之学,必先师古而后出新。纵观吴昌硕一生,从事篆刻时间最长,达六十年之久,作品风格几经流变。吴昌硕上取钟鼎,下师石鼓,在篆法、章法、刀法等方面均有突破。他的印文篆法洗练,方圆相济;印章布局变化灵活,深得点画狼藉之意趣;用刀如用笔,钝刀硬入,大胆速疾,不多修饰,古拙之意淋漓尽致。可以讲,吴昌硕的艺术发轫于篆刻,壮大于金石书法。

有清一代,好古、崇古、研古与汲古之风特别炽盛。在嘉庆及道光年间,考古上有诸多新发现。汉魏碑志大量出土,应和着乾、嘉以来汉学复古之风气。一批朝臣与民间学者大力提倡北碑,一洗墨守“二王”遗法之陈规,促成清代书法由晋唐上溯至汉魏先秦,呈现出千门万户洞开的新局面。金石书法由此大行其道,并借中国水墨画开出了绚烂花朵。“金石画派”如日中天,集大成者正是清末的吴昌硕。他的篆刻早期得力于对战国古玺、汉印、封泥、陶文等古文字资料的借鉴。从本展所陈《临石鼓文轴》推知,至少在40岁时,吴昌硕在《石鼓文》的临习上已投入大量精力。他的学生、书学大家沙孟海曾作精辟点评:“先生寝馈于《石鼓》数十年,早、中、晚年各有意态,各有体势,与时推迁。”

展陈中的作品鲜明地反映了篆书技法与风格演进的过程。篆书《为墨耕临石鼓文轴》书于1890年,从行笔上可见他仍处于《石鼓文》临习的探索阶段。50岁后呈现出新面貌,篆书《六月诗四条屏》用笔着重取法《石鼓文》的圆劲浑厚,结体已由此前的方正拉长而取纵势,并略带欹侧,个人风格越发突出。至57岁,他已开始领悟到“虚实兼到”的重要意义。吴昌硕书于62岁时的篆书《凡将斋》横披,虽只有三个字,笔画繁简差异极大,经营位置颇费心思,错落有致的安排,运笔沉稳却不失轻灵,兼具古雅与秀逸之美。他曾记下心得:“予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唯其中古茂雄秀气息,未能窥其一二。”吴昌硕在生命的最后十余年中,将石鼓文书法中潇洒灵动的结字与雄浑朴茂的用笔完美结合,并注入奇崛古拙的金石味,真正达到了从心所欲而又不失法度的艺术境界。

吴昌硕的金石契与石鼓缘 | 艺术百科

吴昌硕《清供图》

上下贯通,熔铸一炉

自元代艺坛领袖赵孟頫高举“书画同源”旗帜后,“以书入画”的主张在文人画中得到了极为深入的贯彻。早在北宋,自苏东坡始,已开创文人画的先河,经由赵孟頫提倡,“元四家”紧紧跟随与卓有成效的实践,至明代中期,徐渭与陈淳大写意笔墨横空出世,明末清初,一路走来的八大山人与石涛,影响了此后200余年清代民间绘画取向,从“扬州八怪”到赵之谦等人,已将“书画同源”演变为一种伟大的中国画传统。吴昌硕正是这条脉络上当之无愧的继承者。他把赵之谦掺以篆刻的金石味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登上了“金石画派”艺术的巅峰。他将3000年来的金石书法与绘画熔于一炉,铸造了金声玉振的独特风格。在他之前,画史上从未有人达到这一高度。

吴昌硕的金石契与石鼓缘 | 艺术百科

一月安东令

“书画同源”的核心基于中国绘画注重“以线造型”的根本法则。这决定了中国绘画的语言必然是符号式的表现。而书法抽象的形式美正好补充与丰富了绘画线条的表现功能。线条既承担物象的描绘功能,又处处显露出独立于形式的抽象美感。吴昌硕在线条上的硬功夫不仅得自于篆刻上的精进与《石鼓文》的研习,更与上述诸家的引领密不可分。

本展对其绘画的渊源做了悉心安排,将吴昌硕博采众长的范例、吸收营养的对象、取舍拿捏的标准,通过对比的方式,一一陈列出来。即便是刚入门的书画爱好者,只要耐心比对,也会有不少领悟。这其中不乏画史上赫赫有名的作品,如八大山人《荷花图轴》、徐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墨葡萄图》等。“以书入画”是吴昌硕在书、画、印三方面长期用力的自然结果,创造出独具一格的艺术风范,代表了20世纪的审美趣味,如他所写:“离奇作画偏我爱,谓是篆籀非丹青。”

吴昌硕一生,孜孜以求。其绘画艺术不但造就了雅俗共赏的局面,而且能够承古开今,为传统中国画注入崭新活力,开创了文人画的新纪元,影响后世诸多大家。他的绘画具有撼人心魄的博大气象,“怀抱中国精神,徜徉在十里梅花之境”。

相关文章

  • 除了贡布里希,还有哪些西方艺术史入门书值得一读[图文]
    除了贡布里希,还有哪些西方艺术史入门书值得一读[图文]

    《公牛大厅》科斯拉洞艺术史是一门不断发展中的学科,再权威的观点也可能过时。尽管(西方)艺术史可以完全基于视觉上的形式分析,循着风格的演进加以讲述,但最近几十年来的新趋势,是将其跟相关的社会与文化背景有机结合,从而加深读者对艺术史的理解。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多种西方艺术史书籍,除了贡布里希的名著《艺术的故事》,实际上都是美国大学的艺术史导论教材。《艺术的故事》是一本适于入门的好书,我却更青睐那些教材...

    108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当代实力派书法家:苑文光新作作品欣赏[图文]
    当代实力派书法家:苑文光新作作品欣赏[图文]

    【艺术简历】苑文光,男,出生年月1948年2月,原籍:山东掖县,天津生人。1969年以前天津在学,1969年下乡内蒙古土右旗插队,1971年选调包头五七师范,大专学历。1974年调入包头市第九中学,中教高级,主教历史科,兼任书法教师。自学成才各体书法均有涉猎,主攻草书,在历次大赛中屡获金奖。现为中国书法史学会理事、中国艺术促进会顾问、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院、东方翰林书画院副院长、中国诗书画联盟主...

    74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从安思远拍卖看中国收藏版图扩张[图文]
    从安思远拍卖看中国收藏版图扩张[图文]

    明 十七世纪 黄花梨圈椅一套四张 尼泊尔 十三世纪 鎏金铜观音立像 拍卖现场。© 2015图片由佳士得提供 锦瑟华年从安思远拍卖看中国收藏版图的扩张撰文/梁晓新前伦敦苏富比艺术学院中国首席代表、资深中国古代艺术品鉴藏家来源:《scope艺术客》杂志6、7月合刊 (微信号:scopeart)前言2015年的纽约亚洲艺术周,佳士得拍卖公司在连续7天的拍卖会上缔造了USD1.6...

    730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油画家冯法祀:开拓现实主义的先驱[图文]
    油画家冯法祀:开拓现实主义的先驱[图文]

    开 山(油画) 冯法祀郭冠东今年是我国现实主义油画家冯法祀百年诞辰,“冯法祀百年诞辰专题展——冯法祀的‘开山途’”日前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聚焦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这两个冯法祀现实主义创作的重要时段,展现了他一生画笔不辍,开拓现实主义大山的艺术之路。走进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3层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将近3米高的《开山》。这幅作品以修建黔桂铁路为创作题材,不像很多肖像画或宣传...

    1487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紫砂产业:从透支文化积累到市场回归理性[图文]
    紫砂产业:从透支文化积累到市场回归理性[图文]

    筋囊如意石瓢壶江苏宜兴紫砂壶从明代朱元璋提倡喝散茶后诞生,起初仅作为泡茶的工具,直到明代中后期才开始进入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从董其昌、陈继儒等文人开始,紫砂壶逐渐走进文人的艺术创作活动。到了清代,文人更直接参与紫砂壶的制作过程中,许多书画家与紫砂壶作者一起研究造型与装饰等艺术手法,从而把紫砂壶创作推向了紫砂文化的层面。过去的40年,紫砂文化得到了大发展大繁荣,其已成为一种文化产业,甚至已发展到艺...

    122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艺术学者的两条腿走路[图文]
    艺术学者的两条腿走路[图文]

    李超水墨作品李超“水墨创作”实际上是我多年来另外的一项研究计划,我把绘画实验作为一种新的研究。事实上从中国古代,明清以来的文人画传统,已经构成了这样一种现象的雏形, 很多优秀的文人、学者,他们也从事绘画的体验和研究,绘画成就也非常高,当然这是一个特定时代的文化氛围所造成的。从当代角度来说,从事美术理论研究的学 者,有的也有很高的绘画成就,一定程度上他们是我学习的标杆和楷模。中国文人画某种程度上...

    95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铜炉收藏市场行情看涨[图文]
    铜炉收藏市场行情看涨[图文]

    铜炉提起今年的中国嘉德的秋拍,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李可染的《万山红遍》、潘天寿 《朝霞》,或者是董其昌 《疏林茅屋图》。但是在文玩界,“逸庐——古器雅集”专场却早已受到关注。逸庐主人游心长物,博学好古,多年潜心研究,郊游甚广,其学养、心性为人称赞,其文房收藏之 珍,见者无不咋舌。特别是其中的铜炉更是来自于不少的名家旧藏,其中首推王世襄先生旧藏的“大明宣德年制”蚰耳炉(见图)。炉作蚰耳簋式,口沿...

    64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黑觚艺术“牛首传承”采风创作[图文]
    黑觚艺术“牛首传承”采风创作[图文]

    日前黑觚艺术“牛首传承”采风创作在江苏南京牛首山景区举行。参加此次采风创作的艺术家包括:朱曜奎、续鹤贤、刘亚安、刘俊彪、程克、陈新宇、许利。图为艺术家朱曜奎先生抵达南京,黑觚艺术总经理褚珂亲自迎接。活动首日在牛首山景区融咖啡举行了揭幕仪式。到场嘉宾包括:清华大学离休老干部处处长、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协会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肖延;苏州油画院院长、颜文樑纪念馆馆长葛杨;苏州水墨丝绸画研究院副院长黄...

    777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走进当代画家房君的山水画艺术[图文]
    走进当代画家房君的山水画艺术[图文]

    艺术简历房军,笔名房君,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学学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山东工笔画学会理事,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委员,中国书画杂志书画院特聘画家。全国首届现代工笔画大展获优秀奖 (中国美术家协会)辉煌浦东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优秀奖 (中国美术家美协)2012全国中国工笔画展获优秀奖 (中国美术家协会)“画说武当”中国画作品展获优秀奖 (中国美术家...

    96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杨佴旻:荒川修作的《养老天命反转地》[图文]
    杨佴旻:荒川修作的《养老天命反转地》[图文]

    荒川修作的《养老天命反转地》作者:杨佴旻从位于日本第三大都市圈之一的名古屋,往西北驱车近一小时,来到了我们要介绍的《养老天命反转地》(转运之地)。《养老天命反转地》是“养老公园”的一部分,“养老公园”因位于养老县境内而得名。公园的最上端是一条瀑布,传说中这条瀑布里流淌的是酒,从前,一个孝子为了尽量满足他父亲的唯一乐趣——喝酒,就凭命的工作。神为他所感动,就把那条瀑布变成了美酒。如今,孝道已不在...

    55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画壁上的千年寻踪——浅谈敦煌壁画对当代工笔重彩画创作的启示[图文]
    画壁上的千年寻踪——浅谈敦煌壁画对当代工笔重彩画创作的启示[图文]

    作者:赵栗晖(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教授)敦煌莫高窟开凿距今已过去1650余年,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层崖壁上,保存有从公元4世纪十六国时期到14世纪的元代持续开凿的石窟735个,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的佛教石窟艺术群。近年来,随着对敦煌艺术研究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艺术工作者开始关注敦煌,从事工笔重彩画创作的画家及艺术院校的师生也源源不断地来到这里,从千年画壁中汲取养分,获得灵感。...

    1444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中原书坛不老松 85岁的书法家袁鸿典印象[图文]
    中原书坛不老松 85岁的书法家袁鸿典印象[图文]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书法艺术之花处处绽放。10月15日,85岁的商丘籍书法家袁鸿典先生,将亲笔书写的“大汉之源”横幅,赠送给2018中国永城国际万人徒步大赛组委会,预祝将于11月11日举办的2018中国永城国际万人徒步大赛圆满成功!“大汉之源”四个大字功力深厚,遒劲有力。不但显示了书法艺术与体育赛事的相互融合,也体现出了此次徒步大赛的主题。近日,在河南省商丘市文化路一处小区里...

    68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纠结做投资还是搞文化?艺术金融让你双赢![图文]
    纠结做投资还是搞文化?艺术金融让你双赢![图文]

    如今,“互联网+”正在以其“无孔不入、无所不在”的强势作风深入到各行各业,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艺术品市场。按照传统观念来说,艺术品是局限在文人墨客和风流雅士小圈子内的话题,艺术品市场更是犹如隔水看花一般带有神秘感和距离感。而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艺术品也渐渐走下神坛,走向大众与多元,成为了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知识层面看,互联网的普及也伴随了大量的专业知识普及,关于文化和艺术品的...

    111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王铎的情绪:文人搞不好政治 只能发大牢骚[图文]
    王铎的情绪:文人搞不好政治 只能发大牢骚[图文]

    浙江美术馆正在举办王铎书法大展,王铎书法宗二王,而对待即使像怀素这样的大书法家,也照样排斥。有人评其书法出自怀素一脉,这当然是褒其书法,绝无贬义,不料王铎十分反感,引发了情绪。他甚至不止一次将这种反感和情绪发泄到了他的草书杜甫诗卷上。王铎《草书唐人诗九首》卷(首都博物馆藏)这里所谓情绪,不是指王铎仕清之后对朝政或者对满人的不满,而是指他对于自己的书法因为某些人的看法所引发的情绪。他当然对朝政会有...

    97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女性艺术家终于面临转机[图文]
    女性艺术家终于面临转机[图文]

    艺术家乔治亚奥基弗(Georgia O’Keeffe)1976年,在乔治亚奥基弗(Georgia O’Keeffe)事业的巅峰时期,她拒绝将自己的作品出借给当时在洛杉矶举办的一场极为关键的展览《女性艺术家:1550-1950》(Women Artists: 1550-1950)。那时的前后十年之间,掀起了全为女性艺术家参展的风潮,有150多场展览致力于让备受主流美术馆与画廊忽视的女艺术家获得关注...

    467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