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代丰腴健美的宫廷嫔妃,到宋代端庄婉约的大家闺秀,再到明、清以后倾向纤细瘦弱的骨感美女……
10月6日,“她——女性形象与才艺”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展,特展按照主题及年代,选展七十一组(件)院藏精品,内容分成“群芳竞秀”与“女史流芳”两大单元。前者是以宏观的角度,依序展陈自五代迄于近现代的绘画,包括传唐周昉《调婴图》、《内人双陆图》、宋代李公麟《画丽人行》以及宋元时期的宫廷后妃画像、明清时期名家笔下的仕女图等等。
宋 杨氏 《题马远倚云仙杏》
天下男女各半,女性在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拥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与贡献。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以女性为对象,或者由女性所创作的作品,数量丰富,且艺术价值极高。但不容讳言,中国数千年的古代社会,基本上仍是一种以男性为主导的环境架构。因此,诸如“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女子以弱为美”,与“女子无才便是德”等说法,确实对中国的女性影响深远,也发展成多数人根深蒂固的观念。导致极多女性的才艺,终其一生,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些女性的处境与心声,只有透过一些优秀艺术品的诠释,才幸运地博得同情与关注。
此次“她——女性形象与才艺”特展,拟按照主题及年代,选展七十一组(件)院藏精品,内容分成“群芳竞秀”与“女史流芳”两大单元。前者是以宏观的角度,依序展陈自五代迄于近现代的绘画,具体勾勒历代女性所扮演的多元角色与风格面向。后者则为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尽管青史曾留名的女性创作者,与男性相比,数目差距极为悬殊,但其中绝不乏笔墨清丽且风格独具的佳构。本单元展出的作品,适足以反映女性在不同的工作场域中,所曾经展露过的才艺。
“值此女力崛起的21世纪新世代,期待透过“她—女性形象与才艺”特展,一方面展示书画和缂绣本身所涵容的艺术美感,另外,也能够激励大家推陈出新,针对与女性相关的议题,发想出兼具有时代意义的崭新观点。”主办方表示。
女性审美的标准,往往会随着时代变迁,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展览“群芳竞秀”单元分三个区域,带领大家欣赏各式各样的古代女性典型,包括唐代丰腴健美的宫廷嫔妃,宋代端庄婉约的大家闺秀,还有明、清以后倾向纤细瘦弱的骨感美女。在作品面前,不仅让人禁不住赞叹画家精妙的艺术造诣,形象背后,还隐藏了曲折凄美的故事情节。
以二十一世纪的眼光,来重新检视古代女性形形色色的样态,无疑可以拓宽现代人欣赏美的角度。虽然,我们已无法改变古代女性的命运,但却能够透过对她们的了解,调整女性的自我认知,继而使未来的性别关系更加和谐。
周昉(活动于8世纪末),京兆(今西安)人,善绘人物,世称神品。传唐代周昉《调婴图》画贵族仕女,头梳高髻、身着长裙、肩披罗帔,是唐代女性的典型装束。人物或携琴、拨箜篌、吹笛、调琵琶、弹奏古筝,雍容自若。乳母怀中婴儿,神情似乎与乐音相呼应,形成闲适优雅的画面。古代贵族阶层为维护既得利益,十分重视子女教育,《调婴图》即是女性家庭成员,对儿女进行教化的场景。
传 唐 周昉 调婴图(局部)
“双陆”是两人进行的棋盘游戏,发源于古天竺,盛行于唐朝。据《旧唐书‧后妃列传》及唐人诗句,可知深得宫廷及上层社会所喜爱。《内人双陆图》画两位浓丽丰腴的贵族妇女对坐行棋,观棋应候的婢侍围绕周边,呈现以棋戏消遣的生活情调。棋手座下的月牙凳,经常出现于唐代妇女生活中。
传 唐 周昉 内人双陆图
《绣栊晓镜图》无作者款印,题签标为王诜(1036-1099),但风格不似,推断应出自宋代的院画家。画幅呈纨扇形,原本是供招凉生风的实用物,后来才改装成册页。画中花树掩映,屏榻错落,一宫装美人对镜而立,两名侍婢手捧匲盒,低头看着里头的化妆用物。无论人物及配景,钩描均极细腻,色彩虽繁复但不失淡雅,充分展现出女性温柔恬静的美感。
宋 王诜 绣栊晓镜图
李公麟《画丽人行》根据杜甫《丽人行》诗,描写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等一行共九人,在初春时节骑马出游的情景。女子体态丰腴,额鼻都反映当时留白的风尚。马匹肥美健壮,队伍优游闲适。无论是人马造型、发型衣服或设色画法,都有明显的唐代风格。
宋 李公麟 画丽人行
原作并无画家款印,后人可能因为宋代李公麟(1049-1106)擅长画人马,便推测此作为他所画。李唐《文姬归汉图册》是以东汉才女蔡文姬(162-229)陷胡的坎苛经历,做为创作背景的历史故事画。全册共十八幅,每段画面对于故事情节和人物、车马、配景,都有极细腻的描绘。每幅并附有《胡笳十八拍》诗文,成为图文对照的形式。
宋 李唐 《文姬归汉图》之一
作者原先被定为李唐(约1049-1130后),但成作时间应稍晚。画中虽有多处被补缀过,但大体仍维持了南宋院体绘画的精丽特质。
李嵩《听阮图》画庭园里绿树成荫、花朵绽放,一文士手持拂尘,倚坐在榻上纳凉,聆听着女乐拨阮,身旁另有一美人拈花,两名丫鬟焚香、挥扇。榻上和案头复罗列了供玩赏的器物,景境于闲适优雅中,刻画出古代文人与女性的生活剪影。
宋 李嵩 听阮图
旧题作者是李嵩(活动于1190-1264),但画中人物造型和笔墨均更近于杜堇(活动于1465-1505),故推断年代应在明代中期。
宋人《徽宗后 钦宗后半身像》无款,右幅画徽宗后,左幅画钦宗后。两后均头戴冠花钗冠,两侧有下垂的博鬓,并以龙纹做装饰。面部化妆相当淡雅,但在额头、鬓角和两颊,贴有珍珠花钿。身穿朱领蓝衫,上绣金龙和摇雉,描绘极见细腻富丽。
明 文俶 画春蚕食叶
《画春蚕食叶》画桑枝绿叶间,鲜红色的果实垂挂,三只饱食的春蚕正在蠕动缓行,画面生机无限。取材清新,描绘雅致细谨,赋彩润泽鲜丽,彰显出生态和谐与色彩的天然美。
宋人 徽宗后 钦宗后半身像
两后在靖康之难中(1127),遭金人挟持,相继客死异乡,境遇悲惨。尽管衣饰华丽,眉宇间,依稀隐现内心不安的情绪。
宋高宗先后立过两后,元配邢夫人于靖康之难被俘,高宗即位后,遥册其为皇后。绍兴十二年(1142),邢后棺椁由北地迎回,吴夫人才正式被册立。吴后夙喜读书,翰墨修养极高,曾经为高宗代笔,深受宠信。
元人《元世祖后 元顺宗后半身像》无款,作者待考。右幅画世祖后,左幅画顺宗后。两后头顶所戴的罟罟冠,与画成一字的眉型,是极为吸睛的元代妆容。
元人 元世祖后 元顺宗后半身像
此类半身像,具有底稿的功能,可据以绘制全身的立轴像。元代画宫廷御容,结合中原传统与域外风格,人物脸型饱满浑圆,双颊泛红,五官特色鲜明。衣领边饰,采用伊斯兰风的“纳石失”织金锦,尤其精致华丽。
唐寅《陶谷赠词图》画北宋初陶谷出使南唐,南唐派宫妓秦蒻兰乔装成驿吏女儿,试图引诱,陶谷果然心生邪念,写词相赠。后陶氏在后主款宴中摆出正人君子派头,后主遂令蒻兰出来劝酒唱歌,歌词正是陶谷所赠,顿时让他狼狈万分。
明 唐寅 陶谷赠词图
唐寅(1470-1524),字伯虎,吴县(江苏苏州)人。初师法周臣,后广学宋元,画风兼得精谨秀丽与清劲淡雅,位列明大四家。
唐寅《画班姬团扇》取材自《怨歌行》,画班婕妤(西元前48-6)手持纨扇,独自在棕榈树下悄然伫立,神情怅然若有所思,前景以蜀葵花点出夏末秋凉的时令。作者透过景境与人物的巧妙配搭,深刻描绘出画中人的感情和际遇,让观画者得以超迈时空,共感汉代美人的沧桑与情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