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里面的画家最出名要数宋徽宗赵佶和明宣宗朱瞻基。它们对东方美学和中国画的发展推动和贡献很大。
宋朝一个全民风雅的时代,是东方传统美学的优秀代表,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宋徽宗的贡献很大。他不仅仅自己的书画水平高,还创立了翰林书画院,也就是后来的宫廷画院。培养了大量的书画艺术家,提高了书画在文人雅士心中地位,也提高了书画家的社会地位。《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等一大批名画都诞生在宋代。宋徽宗还提倡编撰书画典籍,比如《宣和画谱》等,对美术史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并至今被无数人推崇。宋瓷是中国瓷器的顶峰,甚至是中国美学的顶峰。宋徽宗最爱的天青色汝窑瓷器,颜色像是“水洗过的天空”一样美的高级。有皇帝和朝廷的带动,官方和民间都能进行高度审美,美学素养和美学生活比当代要先进。一大批爱美的“宋代文人”流传至今。如王安石、苏东坡、欧阳修、李清照、辛弃疾、范仲淹、司马光等等,都是众人皆知。北宋群众有崇雅的观念,追求日常生活的文人画和精致化,更把诗酒相得、谈文论画、宴饮品茗的日常交谊视为生活基础。贵族文化和大众文化有机地交叉碰撞,民间的鼓子词、诸宫调、讲史、说经、杂剧、南戏、话本、风俗画等等,这些通俗性审美意识和艺术形式几乎都可以在宋代找到。生活在宋代,不“美”也难。“美”是宋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平常事。宋风雅韵,诗意书香,宋代成为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穿越之地。宋代美学在广阔文化背景和深厚文化土壤中孕生,氤氲着浓郁的文化气和书卷味,成为中国美学的标准范式,更能符合生活化和情调型的审美需求。宋朝确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人文精神,最有教养、最有美学思想的朝代之一。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成祖长孙,明代第五位皇帝,年号宣德,庙号宣宗。明宣宗不仅有“仁宣之治”的政治成就,其书画水平同样出类拔萃,更是引领了一代艺术风潮。与宋徽宗相比,明宣宗朱瞻基并不逊色。正如明《列朝诗集小传》所载:“帝游戏翰墨,点染写生,遂与宣和(指宋徽宗)争胜。”明宣宗还以恢复北宋徽宗宣和书院为目标,吸收了当时很多名家入宫,在武英殿、仁智殿等供奉待诏,形成了后人所说的“宣德画院”。在他的亲力亲为下,明代画院达到隆盛,人才济济、群星璀璨,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备。如浙派绘画之祖戴进、善花果翎毛的边景昭、山水人物名手商喜以及周文靖等等,都是十分有名的画家。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的影响之下,随后的宪宗、孝宗也都能书画。与宋朝一样,美是会延伸的,明代宫廷制作的宣德炉非常有名。历史上形容它说:“宣炉最妙在色。假色外炫,真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如美女子肌肤柔腻可掐。”明代的审美取向,摒弃繁复,求简洁精致,富有人文意趣,注重线条美感,以自然质朴为美。当时的明朝,自上而下,无一不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与追求,形成了明朝独有的生活美学。
宋_赵佶_《听琴图轴》
(宋—赵佶—听琴图轴美析:从这张作品中足见宋代审美情趣。整幅作品构图简净,正是呼应了宋代美学的核心。仅仅一树四人而已。松荫下,一人焚香抚琴,左右分别端坐着红袍、青袍听众和一名童子。画中有多处体现了宋代的生活美学,琴道、香道,奇石等。画作中的人物举止形貌刻画生动传神,衣纹线描劲挺略带战笔,着色质朴浑厚而不失清丽,是宋代宫廷人物画的代表作品。作者以琴声为主题,巧妙地用笔墨刻画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音乐意境。如盖的青松和摇曳的绿竹衬托出庭园高雅脱俗的环境,几案上香烟袅袅的薰炉,玲珑石上栽植着异卉的古鼎,与优雅的琴声一道,营造出一种清幽的人文格调氛围。作品现藏故宫博物院。)
明_朱瞻基_《三羊开泰图》
(明_朱瞻基_三羊开泰图美析:“三阳开泰”最早源自《易经》,古代人经常用它来传达新年岁初时迎春送冬、阴消阳长的祝福。作者用较细较疏的笔触刻画出了三羊形象,生动传神。画羊的躯体轮廓只用短线示以毛质和趋势,显得蓬松实在,在四周点缀一些山石,盛开的花朵和几束修竹,以及羊脚下星星点点的绿草,启示着春阳的大地,使画面严谨丰满,生动活泼。色彩的配置亦独具匠心,达到静中有动,收到彩色温和清雅的效果。“羊”与“阳”谐音,“竹”与“祝”谐音,因此这幅画具有祝贺“三阳开泰”之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