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茜
建窑是宋代福建烧造黑釉茶盏著名的窑场,生产黑釉瓷器名为建盏,建盏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并一度进贡宫廷,而且流传日本、韩国等海外国家和地区。建窑瓷器由于其特殊工艺,不会破坏胎和釉的矿物的自然活性,并能按照人的意愿表达,使瓷器永远保持在自然状态下的活性的矿物本质,又能呈现人所需要的色,光及各种纹理。
图:建窑的纹理变化之美
董宁的陶瓷,从工艺风格来讲,都是源自于传统的工艺都是宋代的风格。宋代是瓷器最鼎盛的时期,就如行内人说,真正喜欢陶瓷的人,肯定都会买几件宋瓷。到了明清,瓷器主要流派是景德镇陶瓷,青花的、粉彩的、斗彩的、雕刻的,看着确实非常漂亮。董宁曾经主研景德镇的制瓷工艺,甚至把所有陶瓷的各个门类都做了一遍。最终,他选择深耕建窑陶瓷技术的研究与创作。作出这样的选择是偶然也是必然,一方面,董宁作为闽北人,在年少的成长环境中,深受地方传统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建窑瓷器的另有乾坤,让他找到了新的宇宙。
图:女娲补天五彩钵之无名无相
跟随董宁,记者来到董陶窑陶瓷制作技术研究所的艺术品展厅。董宁介绍道,建窑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色彩会随着光影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它变化非常复杂,人们可以从真实的作品中看到虚幻的美。这种虚幻的美犹如是宇宙万物的变化,像生命万物,如道法自然,一盏建窑便可手握乾坤,胸怀宇宙。
董宁所讲的建窑虚幻之美,是由于陶瓷胚体矿石因其内部结构的致密而压强变大,且内部压强不停地向外释放,带出多种矿物粒子与光粒子相遇,在表面形成发光膜,矿石的光彩在发光膜里变幻无穷,瓷器的光彩也会随着光照的变化而变化。
佛家有云:无人无我观自在,非空非色见如来。董宁大师的每一件精品陶瓷艺术都要经过长时间的构思冥想与精心雕琢,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他的精力与心血,每一件作品都是其情感的流露,每一件作品都是其智慧的结晶。
同时,董宁的建窑具有显著的特点,它们稳重又奔放,它们张扬又内敛。这又得从南北窑的差异说起,南方窑主要体现在农耕文明,属于精工细作。北方窑以游牧民族、草原文化为主,风格更为豪迈。董宁的建窑作品粗中有细,像一场南北窑的对话。从它的杯身看过去非常细腻,但它的底座却很霸气沉稳。
建窑的工艺最早能追溯到宋朝,也就是一千年左右。在董陶窑陶瓷研究所的展厅里,董宁说道:我们现在新做的这些瓷器是跟古老的工艺有一定的区别,我们在传统的工艺上的延伸和再开发。加一些当代的文化,当代的一些材料,比如将陨石的材料运用到做陶瓷原料。
本草纲目里有对陨石的介绍,它确实具有相当的药用价值。在追逐传统建窑工艺技术的创新与拓展研究中,董宁把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融入了他的建窑陶瓷事业。
现今我们还在疫情所困,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是人们不重视环保的惩罚。而修行人则说,这个时代是末法时代,是我们全人类把天给捅破了。疫情漫步到全世界,我们现在全世界人民的都在补天。话说女娲补天采用的是五彩石,先在炼丹炉里面把它化成浆水,然后把天补好了。就做了一个叫新女娲补天的五彩钵,这是五彩波系列里无名无相,无名无相五彩钵的颜色纹路像星空宇宙。
道德经的开篇词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金刚经则讲的是无人相、无我相、无寿者相、无众生相。无名无相是在董宁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创作的,当时的董宁正面临着他的中年危机,事业危机,这也是他人生中最低谷的时候。据他回忆,当时他的生活过得一团糟,有一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像世界末日一样。在这种心境下,他仍然坚持创作,两年的时间,七百多个日夜,所有的压力都在无名无相出世的时候释放并散去。当茶水倒进无名无相五彩钵,它就像九寨沟里的一湾清水。因心境是正面且积极的,做出来的作品就是清澈的、不混沌的。
艺术的人生色彩无处不在。陶瓷是生命展现在一个个小小的杯上,可以在市面上存活,甚至几千年依旧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董宁十年如一日执着于建窑陶瓷研究与创作,他的热情从不消减。他心无旁骛,潜行艺海;他不畏艰辛,独创新路。每当创作的时候,董宁会把自己生活的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对于每一件作品都全力以赴,融入毕生修为与心血。相比于曾经的作品,董宁建窑作品的重点已经不再是去讨巧,也不是执著于精细,而追崇一种意境。也就是作品的创作的精神,它是大于形的艺术体验,而建窑,则是董宁的另一个乾坤和宇宙。
据董宁透露,今年董陶窑陶瓷制作技术研究所与北京嘉桓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合作举行的“2022年中国陶瓷与书画艺术作品展”将于 7月28日开幕,届时董宁的建窑作品新女娲补天系列五彩钵将在展会上展出。
(董宁:专攻建窑陶瓷技术研究,国家高级手工艺术师、中国陶瓷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理事长、圆明园还原基金会理事、北京手工艺术协会副秘书长,董陶窑陶瓷技术研究所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