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奚风瘦马
提起收藏,想说的太多太多,顿时百感交集,于是只能是,乱谈。故有是题。
我与大多数网上的玩家一样,是一名普通工薪族,用自己一点微薄的工资,买点喜欢的古玩瓷器,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每一个人的收藏史,都是一条快乐、同时也伴随着辛酸的历程,是一部自己的心路成长史,这本不关乎藏品的种类、档次。其间的甘苦,相信每一位玩收藏的朋友,都是各有体味的。我也不例外。
回想2004年初秋,在北京潘家园买下第一对嘉庆青花缠枝莲盘子,至今刚好十年了。这十年里,吃过药、也捡过漏,存了不少东西,也交流了不少,从门外汉,到精于一行,靠着算是成功的以藏养藏,慢慢走到了今天。从当初几十块一件的地摊货,到几百、几千、几万、甚至十几万。现在,有时一件藏品的价钱,已经远超一年的薪水了,感觉也终于到了自己玩收藏的瓶颈。若不能度过,抑或说是极限。
一直记得很早的时候,老玩家就说,玩古玩是一个技进乎道的过程,也一直在用心体味这句话。初学瓷器收藏,觉得技就是鉴定一件具体东西的小技,而道是抽象的鉴定理论与方法。后来,书看多了、东西见多了,又觉得道是收藏的理念与价值取向。等走出自己的小圈子、接触了国内国外的市场和拍卖,听闻了参与收藏的资本与炒作,只能感叹,道外有道。于是人间正道变成处事老道,却道天凉好个秋。
玩收藏,必然是要与钱打交道、进而接触市场的,在今天这样的经济社会,更是概莫能外。玩收藏,就是玩钱,这是一个极俗、却又准确无比的现实。
与钱沾了边,复杂的事情忽然变得简单,东西对不对、好不好,看价钱;有市场,就是好东西。但仔细想想,简单的事情却也忽然变得复杂,古玩鉴定本来是无关乎其他的、纯粹的技术活,但因为与钱沾了边,这真伪二字,就没有那么容易说出口了;市场,也未必就是检验藏品价值的真理标准。君不见,多少专家在鉴定问题上败了阵?我相信,绝对不仅仅是眼力的问题。
专家尚且如此,于是乎,作为普通玩家,永远也就绕不开关于古玩的两个根本问题:真伪,和价钱。这对于一个传统的古玩人,就自然归结为三种能力:眼力,财力,渠道。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能看懂东西,熟悉行情,还要有买卖的圈子。
然而也别忘了,当下是一个市场高度繁荣、信息高度透明、商品流通及其发达的时代,这给传统的古玩收藏,也悄悄带来了变化。一是,收藏更多地变成了一种投资,二是,即使自己不懂,也能玩收藏。
既能玩,又能赚钱,这确实是件好事,难怪乎中国会有8000万的收藏大军。全民收藏,真是愧煞古人。只是话又说回来,玩收藏,自己要过眼力这一关,可也不是容易的事。
好在现在能帮忙掌眼的人真不少,有前辈、有专家,有网站、也有专职的鉴定机构。但见多了孰真孰假的纠纷,听惯了众说纷纭的官司,等到自己要掏腰包时,不由得又怀疑起来:到底我该相信谁。是啊,信任危机,这不正是当今时代的病症吗?
与传道授业的职业习惯有关,我也算是一个热衷于帮人掌眼的热心人,并且总以自己的知无不言为荣,进而暗暗鄙视那些不肯轻易给人指点一二的家伙。
其实,我跟许多这样的家伙也都很熟悉,他们还真是些有眼力的玩家,也曾经是那么的热心。只是曾经因为自己的坦言吃了亏,于是按照传统进则儒、退则道的处世理念,选择独善其身。
有那么一天,自己也忽然领悟了。原来,我所能决定的,也不过是面对一件藏品,自己是否掏这个钱。
贴一件自己早年一直保留至今的藏品,江雨三刻瓷花卉纹印盒,感谢大家的拨冗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