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廖静文溘然长逝 那些流年中与徐悲鸿的情爱人生[图文]

时间 : 03-13 投稿人 : 哈哈 点击 :

书画圈网编辑木子整理“我不仅爱徐悲鸿,也是他的崇拜者。”廖静文被评价为“一个为徐悲鸿而生,为徐悲鸿而活的女人。” “如果真的有黄泉,百年之后我和悲鸿能再见面,我要哭着把头靠在他的胸前,向他诉说这五十年来我对他的思念。”

廖静文,一个伟大的女性,一个坚强的女性,一个令世人景仰的女性。她与徐悲鸿先生伉俪情深,因徐悲鸿的突然离世,婚姻生活在第七年戛然而止。但她却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为国家、为民族守护徐悲鸿的遗产,传播徐悲鸿的思想,弘扬徐悲鸿的精神,延续徐悲鸿的艺术生命。

2015年6月16日7点03分,廖静文在北京溘然长逝,享年92岁,将永远被历史所铭记。

廖静文溘然长逝 那些流年中与徐悲鸿的情爱人生 | 美术百科

徐悲鸿与廖静文

相识相恋

这位感情丰富、心地善良、深明大义的继母徐静婓虽然比徐悲鸿小28岁,却极为敬重徐悲鸿的人品和画品,为其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徐静斐以前就听母亲说过,廖静文和父亲相爱,并说像她这样年轻漂亮的姑娘能爱上一个比她大28岁的人,不是图钱就是图利。但徐静斐在层峦叠翠、古木参天的青城山,只觉得廖静文雅静好学,端庄美丽,没有一点儿轻浮鄙俗。她从心眼里喜欢这个只比自己大几岁的姑娘。在青城山,徐静斐常常看到一位漂亮的年轻姑娘坐在一棵大银杏树下,聚精会神地读书。她穿着一件紫红色的布旗袍,留着一头乌黑的短发,很少言语。这位姑娘就是廖静文。

徐悲鸿生重病处于危险期时廖静文因为照料悲鸿,已是头发零乱,眼圈发黑,形容疲惫憔悴。可以想见,为了悲鸿,她已熬过了许多个不眠 之夜……徐静斐来看父亲时告辞出来,廖静文一直把她送到医院大门口。握别之际,廖静文关切地对她说:“天快黑了,走路要小心呀!”徐静斐用力点点头,心中 一阵温暖,泪水又一次潸潸而下。她在心里感激着廖静文:“我父亲多亏有了你呵!之前在徐悲鸿身边当图书管理员,对悲鸿的事业和生活都倾心相助。她从青城山回到重庆后,即考上了从南京迁到成都的金陵女子大学。可是入校不久,她为了辅助悲鸿的事业和照顾他孤身体弱的生活,又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学校,重新回到悲鸿 的身边。现在,悲鸿的病情这么严重,她坚持日夜守护在床前,这难道是为了图钱、图名吗?“徐静斐实在无法相信妈妈说过的话。

那时他们的生活相当清苦,饭菜都是从食堂打来的。徐悲鸿因为不能吃盐,就用青菜蘸着用水冲淡了的酱油就饭吃。那时候,徐悲鸿每月的 工资全被蒋碧微索走,而廖静文为了悲鸿的健康和生活,一直瞒着他靠借贷过日子。在徐悲鸿最艰难困苦的时候,廖静文没有离开他,而是用自己的火热柔情和爱心 滋润着徐悲鸿那一颗病中的心。她对悲鸿那真诚、坚定、纯洁、无私的情意,像一泓清泉,涤尽了徐静斐心中的疑团和隔阂。她怎么能够不感动呢? 晚上,徐悲鸿睡在一张旧单人床上,盖两床旧被子。徐静斐则和继母睡地铺,两人合盖一床套着破棉絮的旧被子,那床被子有的地方竟连一点棉花都没有,只剩下被 里被面两层布了。窗外,北风呼呼地吹着,寒冷顽强地从木板墙的缝隙里挤进来。她们两人便使劲地挤在一起睡,以求暖和些。渐渐地,她们相互温暖了对方,不再感到寒冷,也不再感到孤单。

廖静文溘然长逝 那些流年中与徐悲鸿的情爱人生 | 美术百科

徐悲鸿遗产全部捐给国家靠自己工资生活

“我觉得我最重要的是悲鸿,他都没了,我还要别的东西干什么?”她曾如此解释自己的捐赠行为。

1953年9月,徐悲鸿去逝。不久,廖静文就将徐悲鸿留下的1200余幅作品,以及他收藏的唐朝以来历代名家书画作品1000余 件,以及各种珍贵图书、碑帖等一万余件文物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

当时不少好友劝她,儿女还小,应该考虑自己和孩子今后的生活问题。况且悲鸿在许多画里都写 了“爱妻静文”的名字,应该为自己留下一部分。廖静文在《徐悲鸿一生——我的回忆》中写到:“这些作品和藏品耗尽了悲鸿毕生的心血,凝聚了他对国家和人民 深沉的爱。我能据为己有吗,不能,决不能”!

周总理说:“既然东西都交给国家,那就拿过去造纪念馆吧。”当时才刚解放,国家经济比较困难,没有钱盖纪念馆,廖靖文就把唯一的住宅也捐给国家,做了纪念馆。周总理还亲笔写了“悲鸿故居”四个字。这个故居是个大院子,有二十多间房子,捐的时候把房契也交给国家了。从那以后,廖靖文很多年都是租房子住,靠自己的工资生活。

廖静文溘然长逝 那些流年中与徐悲鸿的情爱人生 | 美术百科

廖静文揭秘悲鸿画马

“悲鸿的真迹,在国内收藏最多的还是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有1200多幅。他对马、狮等动物的每根骨头、每块肌肉的形态以及伸缩变化都有精深的了解。”对于徐悲鸿爱马、画马、敬马,廖静文曾全面揭秘其中奥妙。

“悲鸿从来不用现成的盒装墨汁和宿墨,都是用上好的墨块,我帮他研磨出来的。悲鸿的题款和印章也是很讲究的,一般他不喜欢在画上题太多的字。而且题款都在画的最边上,丰富画面,但不会破坏画面。”

廖静文曾说,悲鸿的家国之爱是一种大爱。他这一生的民族情结、民间情结都很深。大家都知道,在对传统国画的改革中,悲鸿是最提倡现实主义的,所以,他画国画、画油画,都喜欢从现实生活取材,从富有积极人文寓意的故事或者传说中取材。

除了奔马,他的代表作《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徯我后》,都是很大场面的历史人物画。但无论这些现实题材怎么变,其中的家国情怀,对时代和社会的关注,从来没有变。

悲鸿作品的魅力我很钦佩,但是我更尊敬他严格的治学精神。悲鸿对教学很认真,一丝不苟,绝不徇私舞弊。他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出真正的美术人才,为国家美术事业做出最大贡献。他曾冒着生命危险坚持自己的主张,坚持聘请真正有艺术成就的画家任教;曾顶着巨大压力坚决解聘不合格的教授;还劝退过不 适合学美术的学生。

他认为每个老师都要对学生负责任。当时有一个画得不好的学生并不是不用功,悲鸿觉得他在艺术上没有才华,就劝他转学。那个学生的父亲非常有名,是梁漱溟先生。悲鸿亲自给梁漱溟写信,说你的儿子不适合学美术,希望你让他转学学别的,也许那样他会有成就。我当时还劝悲鸿:“你管那么多干嘛,你写这个信人家家长看了会难过,人家已经入学了,你就不要再管了。”悲鸿说:“我是对他负责,所以才会给他父亲写信。”

廖静文,作为陪伴徐悲鸿走到最后的人,她也许已了无遗憾,她的一生为国家,特别是为国家的艺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子女、对晚辈也尽到了一个母亲,一个长辈的职责,我们很感激她,很感恩她为国家,为家做的一切。

廖静文溘然长逝 那些流年中与徐悲鸿的情爱人生 | 美术百科

徐悲鸿《 廖静文像》,1943年

廖静文溘然长逝 那些流年中与徐悲鸿的情爱人生 | 美术百科

徐悲鸿《 廖静文像》,1943年

生平简介

廖静文(1923年4月——2015年6月16日),女,湖南长沙人。193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管理员。1945年与徐悲鸿结婚,协助徐悲鸿工作并照顾其生活,直到1953年徐悲鸿突发脑溢血逝世。曾任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悲鸿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主席、“北京荣宝画 院”名誉院长、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名誉院长。著有《徐悲鸿一生》(传记)。

相关文章

  • 刘艺先生“序•跋•书信”选萃之十:《国华书法作品集》序[图文]
    刘艺先生“序•跋•书信”选萃之十:《国华书法作品集》序[图文]

    国华学弟自幼爱好书法,勤学苦练,至今已卅载有余。其求师经历堪比明代宋濂,故能打下坚实基础。其行书、草书俱佳。尤擅大草,杜甫《秋兴八首》便是代表。展卷拜观,少年锐气直扑眉宇,显然已入唐宋先贤堂奥,多年苦学,已见成果,今后宜在继承之余,探索适合个人路数,形成较为鲜明之个性,届时敝人当更刮目相看矣。庚寅孟春 实子刘艺谨识选自孟云飞主编《艺海无涯——刘艺的书法人生》,光明日报出版社...

    1663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贺文斌:被误读的艺术——对当代艺术的几点认识[图文]
    贺文斌:被误读的艺术——对当代艺术的几点认识[图文]

    后园·无处告别The backyard, nowhere to be found130x110cm 2005年艺术乱象,值得讨论近几年来,北京正在成为国际重要艺术中心,庞大的798艺术区内,中国当代艺术备受国际艺术界瞩目,各类先锋艺术形式冲击着人们的眼球。但2008 年突然而至的金融危机使许多行业都遭受了严重打击,当代艺术亦受到严重挫伤,于是各种诋毁当代艺术的声音也扑面而来,什么阴谋啊、垃圾啊...

    147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素心寄写澄明境——王界山[图文]
    素心寄写澄明境——王界山[图文]

    王界山,1963年3月生于山东省青州市。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现任空军文艺创作室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军美术家高级职称评审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级研修班导师、北京大学中国画导师工作室高级研修班导师,曾为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全国美术家代表大会代表,第八次、第十次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曾获第三届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全军文化艺术工...

    83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浅聊反概念艺术[图文]
    浅聊反概念艺术[图文]

    当概念在当代艺术的创作中日益被强调,甚至在创作中被推崇为核心时,一些艺术家团体在20世纪末提出了“反概念”的主张,他们重拾画笔,回归具象绘画,不再为了概念而概念,在数字化浪潮中,以更直观的方式找回艺术的本心。概念艺术出现在 20 世纪初期,马塞尔 · 杜尚常常被认为是概念艺术的先驱,他的作品“泉”更加是公认的第一件概念艺术作品。如果说概念艺术是试图强调思想的过程和创作方法,来塑造艺术品的价值,那...

    783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加强城市与艺术联结,华熙赵燕女士持续加码公共艺术传播[图文]
    加强城市与艺术联结,华熙赵燕女士持续加码公共艺术传播[图文]

    艺术对于公众的作用是什么?后疫情时代,个体的情感体验与群体和社会的联接模糊而缺失,艺术以一种温存之姿唤醒人们,引导公众打开感官,去讨论和交流,寻求共振,让社会复苏。华熙集团于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行动中建立北京时代美术馆,初心也正是以此出发,保存、记录时代事件及其背后价值的载体,让艺术成为抚慰大众心灵的重要载体。十五年来,作为非盈利性的公益民营美术馆,时代美术馆积极参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文化公共事业...

    605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以收藏为主向投资为主转变[图文]
    以收藏为主向投资为主转变[图文]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拍卖研究中心主任刘双舟教授建议,艺术品金融应该从商品金融向产业金融转化,向大众艺术消费转变,向商业金融加财政金融转变。政府财政应该支持文化产业和本土艺术家的发展以收藏为主向投资为主转变今年2月,全球艺术品最昂贵成交价格纪录再被打破,法国画家高更(Paul Gauguin)的一幅名曰《你何时结婚?》(When Will You Marry?)的油画以3亿美元(1.97...

    164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刘永杰的绘画艺术[图文]
    刘永杰的绘画艺术[图文]

    刘永杰,陕西长安人。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文学硕士学位、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国画系刘永杰工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陕西美协副主席、陕西国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艺术成就:《过年》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丝路风情》(合作作品)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金奖。《丝路古市》1992年获加那大中国书画研究协会首届枫叶奖铜牌...

    637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2023全国两会书画焦点人物——大土三阳[图文]
    2023全国两会书画焦点人物——大土三阳[图文]

    艺术简介大土三阳(李笑辉,字孝回,1955年11月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市,为历代书香门第,是中国五大政治家之一唐朝名宰相李德裕的41世孙。自幼家境贫寒,生活艰辛,1970年14岁下放农场,知青生涯十年。1979年24岁顶职回城,幸能参加高考,以江苏省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京艺术学院,本科毕业后又以优异成绩被录取为研究生。八十年代研究生毕业后放弃高校任教,进入深圳市政府建设部门工作;后于2009年调入...

    892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洪洞县博物馆用文物串起洪赵历史脉络[图文]
    洪洞县博物馆用文物串起洪赵历史脉络[图文]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首流传甚广的民谣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史最大的一次人口迁徙,即明朝初年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事件。数百年来,洪洞大槐树被当作“家”,被称作“祖”,被看作“根”,成为亿万华人心目中的故乡。提起洪洞,大部分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大槐树,根祖文化也成为洪洞最具代表性的标志。其实洪洞并不只有这些,这里还有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的大型元代戏剧壁画水神庙壁...

    175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浅谈工笔人物画的形式美[图文]
    浅谈工笔人物画的形式美[图文]

    在视觉艺术领域里,绘画是静态空间的造型艺术。几乎每一位成熟的艺术家都在做着这样的工作:将附着在客观物象本身的构成美的因素抽离出来,用美的形式规律组织和绘制画面。不可否认,工笔人物画含有艺术家强烈的设计意味,唐代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的《挥扇仕女图》;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等,都是构成形式美学的典范。盛世高原(中国画)黄沛沛大多数艺术家在早期艺术实践中都易拘泥于物象,...

    45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赵孟頫:艺苑冠冕 书画绝伦[图文]
    赵孟頫:艺苑冠冕 书画绝伦[图文]

    对于学习过书法的朋友而言,赵孟頫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因为大多人学习书法是由楷书入手,而楷书又是往往从练习“欧颜柳赵”四体中选择其一而起步。其中的“赵体”指的就是赵孟頫的楷书。不过,大家不要以为赵孟頫只是凭借书法而名闻遐迩的。纵观中国古代艺术史(尤其是书画史),赵孟頫既是改变时代风气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更是一位令人难以逾越的艺术宗师。可以看到与感受到,他的书画艺术直到如今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足见其艺...

    186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内地文博综艺节目火热背后的文化思考[图文]
    内地文博综艺节目火热背后的文化思考[图文]

    《传奇老字号》剧照。 山西卫视提供 摄从《中国诗词大会》到《国家宝藏》,近两年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成为电视荧屏的一股“清流”,让更多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而在文博综艺节目火热的背后,是传媒人的文化觉醒,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酝酿出的文化自信。2019年1月1日,由山西广播电视台发起,联合湖北、河北、吉林、云南五省电视台共同策划推出的大型电影纪录片《传奇老字号》1日在山西卫视播出。此前在吉林卫视首...

    48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宋美龄:绝胜丹青第一流[图文]
    宋美龄:绝胜丹青第一流[图文]

    宋美龄作画苏高宇近些年,我曾陆续地在拍卖行看过几张宋美龄女士的山水,一种高古而幽秀的气息,给人留下了鲜活的印象。有一次牵着孩子逛书店,本是为小孩去买书的,结果自己顺带也买了两本以作消遣,一为高阳先生著的《翁同和传》,另一册为《蒋介石家书——日记文墨选录》(曾景忠编注)。买《翁同和传》,只为我一直深爱着翁的沉雄并且宽博的法书;选蒋介石文墨,是冲着“家书日记”去的,以为多少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较...

    77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从水浒108将木雕像再谈“宋韵文化”[图文]
    从水浒108将木雕像再谈“宋韵文化”[图文]

    时间:2022年8月9日中午地点:乐清市虹桥镇河深桥村万清堂木雕艺术馆刘德先:看这万清堂里展示的水浒108将木雕像,能否聊期国学一分钟?陈建春:我看在这里也应当再聊期“宋韵文化”!陈华荣:我看可以。(一)钱云雷:《水浒传》虽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虽出生于元末明初,可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陈俊贤:这在《宋史·徽宗本纪》《宋史·张叔夜传》和《东都事略侯蒙传》等典籍中都有所记...

    139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朱浩云:从中华书局走出的海派大家沈子丞[图文]
    朱浩云:从中华书局走出的海派大家沈子丞[图文]

    图1。沈子丞先生(1904—1996年)沈子丞(1904—1996年)是民国时期从中华书局走出的一代俊杰、海派大家。名德坚,字子丞。亦作之淳。号淳然居士、听蛙翁,室名“离垢居” “壶芦庵” “听蛙馆 ”。浙江嘉兴人。幼时就对书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小学读书时他被图画老师视为奇才,16岁随私淑县内老画师潘雅声学画仕女,1920年17岁就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华书局编辑所图画部做练习生。要知道,当时中华书...

    480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