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朱正发[图文]

时间 : 04-26 投稿人 : 骏骏 点击 :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朱正发 | 美术教学

朱正发,号茅山居士,江苏句容人,1963年出生。

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届山水画创作研究工作室研究生课程班,颜真卿书法研究院院长、江苏省句容市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互联网联盟艺术总监、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省书法研究院特聘书画家。其作品被中国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人民网、新华网、北京日报、江苏省文化厅、文新传媒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

2007年作品《茅山仙境》被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新春特等礼品收藏。有多幅作品被日、美、港、澳等收藏。

2008年作为大型主题长卷“永远的丰碑”组委会秘书长率队赴全国各红色根据地写生采风,其间与各地书画名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2009年至2012年历时四年写生创作了长109米,高1.25米的家乡句容百米山水画长卷《句容胜景图》,并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

2013年8月《句容胜景图》由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办,在江苏省美术馆首次展出。

2013年10月《句容胜景图》应第九届海峡两岸文博会组委会邀请赴厦门主会场展出。

2015年5月由江西六套主办在南昌古玩城举行朱正发“墨韵江佑”江西山水风光写生作品展。

2015年8月,作品《太行人家》入展中国美协主办的2015“万年浦江”全国山水画作品展。

2016年3月,作品《太行人家》入选首届江苏美术奖。

2016年至2017年成功主持筹办“颜真卿杯”魅力句容全国书画展。

2018年6月6日,作品《生机》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神圣长白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8年7月22日,作品《万年浦江》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2018“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工笔)作品展。

2018年8月31日,作品《期盼》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伯年国艺”全国写意人物画展。

2018年10月5日,作品《层林尽染》入选2018扬州美术双年展。

2018年10月10日,作品《秋野寒鸭图》被中国美协主办的南田风骨--第三届恽南田全国花鸟画作品展评为入会资格作品。

2018年10月15日,作品《待发》被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评为入会资格作品。

2019年10月,作品《千里江山一日还》入选共和国礼赞-江苏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美术作品展。

2019年10月29日,作品《茅山颂》入选天安门管委会举办的“拓丹青画卷和盛世新声”优秀中国画山水花鸟作品公益展,在正阳门展出并被收藏,其作品将用于天安门地区重要场所环境布置。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朱正发 | 美术教学

《茅山颂》115×365cm 天安门管委会收藏作品

山水媚道

——试论朱正发先生山水画艺术

文/卞瑞(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

图像与文本,是人类思想的见证,除却其烙印着时代之痕迹,也诉说着人类文明史的内在生态逻辑。农耕—手工文化经验系统体现着人与天,人与物之间的神秘主义与认知经验的“六艺”传承。商业资本—科技制造文化为特征的现代文明,是分析性的,工具性的。时代的变迁,必然带来文化的生发承衍方式的改变,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人类的历史残酷的现状是文化让位与文明,因为文明让人类心灵彼此接近甚至共鸣,而文化的最终发展大多会致使我们陌生与隔膜。图像(当代的视屏与媒体)与文本的使命亦必将成为时代的话语与记忆。科学,艺术与宗教是人类精神的三大支柱,艺术可以解说宗教的所有内容与精神,也可以说艺术的精神等同于宗教的精神。在信仰缺失的时代,艺术自然成为人类精神的栖居之所,而艺术史的生态意义便是艺术生命的前提,艺术的生机是一切艺术的最根本的内核与本质力量。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朱正发 | 美术教学

《青山远绕千条嶂》180×50cm

笔者认真欣赏艺术家朱正发先生的山水画作品,每一幅作品既是静态的图像,也是有意味的文本形式,更是充满生机的艺术文明。此时,我的心情是激动的也是温暖的。激动既是来自艺术本体的美学特质,也是来自我欣赏作品后内心的触动;温暖当然是画家的艺术作品带来的心灵慰藉,更是过往艺术史中永恒价值的层层累积与“当代性”的生命绽放。因为,时下艺术创作表面看似繁荣喧闹,而实质是情感淡漠,没有温度的作品充斥视觉存在。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朱正发 | 美术教学

《轻舟已过万重山》180×50cm

一、艺旅如斯

人生如梦、如戏,还是如逆旅,其实都不如艺术人生可圈可点。艺术人生除却其理想主义与完美主义之外,也具有普世之用。人生苦短,艺术永恒。因为艺术可以让生命在场,人生永驻,这也许就是历代艺术家往往名声与意义超过同时代的帝王将相之原因。大多数和平年代平庸的帝王将相最终因为历史尘封而居然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名声与肉体一同“灰飞烟灭”。而哪些鄙视功名的艺术家却依旧横亘在人类的视平线上,成为人类史不朽之景观。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朱正发 | 美术教学

《茅山春雪》180×90cm

艺术家朱正发先生,单从他的艺术作品题材来看,就分明可以想到,他原本没有离开过自己平凡的生活,他让那平凡的生活,写意为作品,装点自己的思考,成为人生旅途中一页美好的记忆。苏南临近金陵附近的山水是他幼年生活的一隅,对于家山与故土,也许留存着每个人记忆颇深的童年往事与趣玩。然而高山阔水则成了我们司空见惯的无心留驻的风景,或许是熟悉却视而不见的庞然大物。朱正发先生以艺术家独特的视角,让人类栖居的家山故土或者是崇山湖海,皆可成为艺术创作的主要题材,也是绝无仅有的范例。这也是过往先贤“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之艺术与文脉传承,更是艺术家搜妙创真与“度物象而取其真”的必然结果。故五代大画家荆浩说:“画者,画也”(《笔法记》),真正欣赏画家的作品,便是透过艺术作品物质性视觉性的固有符号,来理解体会艺术家的情感与思想。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朱正发 | 美术教学

《律宗第一名山》180×90cm

在一个无意义与个人主义泛滥成灾的时代,所有的情感思想和宗教意识,似乎变成一种自我标榜的浮夸标签。只有去做一个真正的当代人,才能有透过哪些黑暗和无聊的勇气,让情感与思想有温度。这样才能区别当代山水画艺术创作绝非时尚艺术,真正有情感有思想的艺术家必然是当代山水画艺术的立法者。朱正发正是这样的为当代山水画艺术创作立法的践行者,他说他的每一幅山水创作都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旅游,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说:“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这在艺术家朱正发的山水画创作中成了经典的诠释。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朱正发 | 美术教学

《路在脚下》180×90cm

二 、山水逍遥

往圣先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这一真谛,“观物”也近似于艺术家写生,约略为“外师造化”,具体指对外界物象的直接观察、感受。“取象”与“尽意”是“观物”的目的,即提炼加工,创造出“得心源”的意象。在艺术创作中,此“意象”是指反映艺术家审美关照,体现艺术家审美理想的终极关怀。

我们日日走过的土坡或者山丘,春山淡怡,夏山如滴,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古往今来,诗词歌赋,水墨丹青,代有佳作,传情达意,盛事连连。艺术家朱正发先生笔下的山水,有春夏秋冬之意趣与大美,亦有“俯仰往还,远近取与”之诗画空间的格韵特质。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朱正发 | 美术教学

《墨韵宝华山》180×90cm

清初大思想家叶燮说:

“吾尝谓凡艺之类多端,而能尽天地万事万物之情状者,莫如画。”

所以,我还是来欣赏朱正发先生的山水画吧。

这幅《太行人家》(纸本水墨浅绛,尺寸:200*200cm 2016年创作)画面取景为太行山,季节应该是秋季,各类杂树它们相间的枝与叶显得疏密有致,山脚下有村落人家。初看画面,凝重而深邃,但也不失灵动与轻松。画幅前面有老农赶着羊群在放牧,羊群有聚有散,三三两两或吃草或抬头张望生动有趣。画家用的是渴笔淡墨勾皴山石和树干,然后用积墨法层层皴染,山石与树干的质感在笔墨中呈现,画家巧妙的是最后用浓墨点苔,有的山石结构略用浓墨勾勒一下,空白的山石和粗壮的树干用淡赭石晕染一下,画面整体显得别有一番趣味。通过鉴赏整幅画的构图、气韵、笔墨、着色,让我们领略到画家的传统笔墨功底与艺术修养。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朱正发 | 美术教学

《瀑布流水石谷吻》180×50cm

再看一幅《茅山雄姿》(纸本彩墨,尺寸:200*400cm),整幅画取景家乡的道教名山-茅山,画幅横式满构图,以写意风格为主,用笔老辣苍劲,有中锋破锋逆锋同时兼有墨分五彩,真是水晕墨章,笔情墨趣尽显画家意匠经营中的潇洒与磊落胸怀。画幅整体是气势撼人,正如:“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画中精神与道家精神高度一致,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至也。画者,如也,如其人,如其才,如其志,总之,以画为寄,以画为乐,此画之本也。当下鲜有知其故也,何哉?或虚骄自大,为造物役也;或沽名钓誉,为功名累焉。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朱正发 | 美术教学

《万年浦江》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2018“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工笔)作品展

其实,艺术家朱正发的山水画创作中最让人激动与难以忘怀的是他花费了数年时间,以家乡句容市所辖属的各个村镇为具体坐标,以句容境内仅有的几座不高的山为画面取景的高峰。乡村则以平远的田园风光来展示农村在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兴农所带来的安居乐业的新型农村面貌。其中,句容市区包括市政府办公楼以及市区重要的建筑群等,几条重要街道被画家描绘的栉次鳞比,是继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以及《姑苏繁华图》之后又一杰作。这幅《句容胜景图》全长一百米,高一米二五,览之则气象万千,绵延不绝而云蒸霞蔚。鉴之则笔精墨妙,气韵生动而生意扑面,这难道不是一颗热爱家乡的赤子之心吗?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朱正发 | 美术教学

《生机》240×125cm 神圣长白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山水难于造境,境由心设,境由愤者生。愤者造境逍遥以畅达其情。

清代文学家廖燕说:“慷慨者何哉?岂藉山水而泄其幽忧之愤者耶?然天下之最能愤者莫如山水。……其气之愤见于山水者如是,虽历经千百万年,充塞宇宙,犹未知其底止。故知愤气者,又天地之才也。非才无以泄其愤,非愤无以成其才;则山水者,岂非吾人所当收罗于胸中而为怪奇之文章者哉?”

逍遥与自在是中国艺术审美理想与审美心胸的典型,也是中国艺术家毕生追求的目标。通过鉴赏艺术家朱正发先生的两幅山水画题材的作品,可以强烈的感觉到,艺术家在强化中国艺术的逍遥精神,这在当下也等同是一种具有使命感的传承与创新精神。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朱正发 | 美术教学

《墨韵姑苏》190×80cm 写意·苏州”中国画双年展

三、生机无限

法国伟大的艺术家罗丹说过,真正的艺术家是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上发现美。“司空见惯”的事物就艺术创作而言可以理解为取材广泛,取材之广又本源于艺术家对生活有着无限热爱之情。具体指涉艺术创作或者是中国画的艺术创作既可以指人物山水花鸟三大题材,也可以指写意工笔两种创作方式与艺术语言的多元与驾驭。艺术家朱正发就是这样的人,他的中国画创作涉及三大题材,工笔写意两种技法语言都能技道合一的完成自己的艺术创作。这是一个优秀画家的天才般的修为与生机展现,纵观历代丹青圣手无不如此。如现代艺术大师黄宾虹先生,白石老人,大千居士,傅抱石先生等皆能工写兼善,题材广泛,不拘于一隅。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朱正发 | 美术教学

《云林深处有人家》

作为艺术家朱正发出生于杏花春雨江南的句容,金陵文脉与吴越文化二者共同泽被的这一方厚土,曾经哺育了众多杰出人才,谱写出动人的华章。唐朝功臣颜真卿,五代人物画大家周文矩,宋代宰相王安石,苏东坡,明太祖朱元璋的祖籍也是句容,清代笪重光等枚不胜举。据族谱考证艺术家朱正发就是朱元璋的后裔,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鉴赏朱正发先生的山水画时,无论远观其势还是近观其质,气韵生动、浑厚华滋,总能给人以正大气象。无论是“澄怀观道”,还是“澄怀味象”都是艺术家获得审美理想使然。艺术家的审美理想最终由自己的艺术作品呈现出来,而最终需要艺术灵感的促成才能生发不朽的艺术生命力,直至艺术杰作的诞生。

艺术家朱正发曾经数年卧游家乡的山水,乃至城市景观与乡镇面貌都成为他笔底的创作素材。这是一个真正艺术家的至真至纯的情怀,可以这么说,一个优秀的艺术家的创作离不开自己的故土情节,乡音与乡情是每一个人成长的不竭动力,也是艺术家创作的不竭生机。

道成而上,艺形而下。艺术家朱正发先生以艺体道悟道的序幕刚拉开,他的艺术创造力的生机以蓄势待发,此生机必将幻化为一幅幅美丽的壮景。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朱正发 | 美术教学

浙江写生955×595

再造山水新境界

——《句容胜景图》的精神追求

赵欣歌

当代提倡的和谐观来源于“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与人一也”的道家思想,这些中国传统思想就是把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就是要求人要顺其自然,人不能独立于自然之外,其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做到可持续性发展。在绘画创作上达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之间有极致之美”,对自然山川采取欣赏的态度,认为自然山川是最无欲望、最恬淡的存在,是返归自然的理想场所。同时,包括天、地、人在内的宇宙自然都是有生命的、运动的,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是互补共生的。和谐是中国人的审美追求,同时更是中国人的艺术境界。当代要建立和谐社会,挖掘艺术崇尚自然,以自然山川为描绘对象的精神,以情写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塑造新时代的现实主义山水新境界,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中国艺术家的终极追求,也是中国画创作的最高境界。中国唐宋以后“儒道佛”思想的互渗,三教思想的交融同一和民族思想重新确立强化了中国人的宇宙意识和人伦社会的和谐立场。这种天人同构、和谐的认识是中国人对宇宙自然的深度思考,反映了一种可持续的动态发展理念。一个城市的发展是否有活力,是否能够既幸福了当代人,也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后续发展潜能,是当下值得探索的。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朱正发 | 美术教学

浙江写生2795×485

中国画作为有独特审美价值的画种,其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不仅体现在画面本身,而且画幅的形制和材质也是凸显其民族特征和价值尺度的重要因素。《句容胜景图》历时三年,全方位展现了句容的山山水水和城市建设新貌,以及几代共产党人的艰苦创业。这次创作不仅是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伟大传统的弘扬,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展现当代实力派画家学术水准的机会。《句容胜景图》作为一件现实生活和传统精神有机结合的宏伟巨制,画卷以句容的自然风光为主,力求原汁原味的反映秀丽的江南和风土人情。作品发扬爱国主义的激情,创作采用水墨加淡彩的手法,歌颂句容建设的新成就、新形象。这件作品是一幅很好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图画,内容高昂,其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同样重要。画家根据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建筑,创作了这幅气势磅礴的多视角长卷,再现了江南山川的雄秀壮美。这件作品一面世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巨大反响。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朱正发 | 美术教学

写生作品3

《句容胜景图》的创作,为了在现实生活和自然山川中愉悦人生,提倡置身山林,绘写山川,追求一种怡然自得、清净幽闲的心境与状态,最终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家技法扎实,表现力丰富,在努力追求传统精神和新时代品格的有机结合中,努力使绘画的民族品性达到新的高度。当代社会强大的内在动力一方面使西方艺术民族化;另一方面,也使传统艺术在新的情景下强劲发展。长卷的创作不同于案头的工作,从一开始,画家就高屋建瓴,把传统的和谐自然观赋予到创作的每一个环节。生活中的观察使画家舍弃物象细枝末节,而把着眼点集中在对象的典型形态和固有特征。为此,放弃一时一地的观察,而不断地移动观察的位置,全方位着笔,直到认为能够把握住对象的本质为止。这样长卷中不同事物的典型性和规律性就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视角再现出来,形成了画面散点透视和多维视角的广阔视野。朱正发出生于南方,他笔法空灵,水墨劲畅;他的作品雄健中蕴涵苍劲,古朴而不失现代趣味。对生活于其间的自然,画家尽量笔墨相融,造化天地,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体,以再现句容的美好胜景,为祖国山河立碑树传。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朱正发 | 美术教学

写生作品4

长卷作为中国画独有的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人对于自然和宇宙的认识方式。《句容胜景图》以散点透视和多视角并置排列多种景物的构图,横向展现了句容名山大川、城市建设和点缀其间的多个故事情节,叙事宏阔,构图恢宏,制作精细,表明了创作者构思的巧妙。作品描绘形象实行宏观和总体的把握,不过分拘泥于细节,而是着眼于把握物象的典型体态和完整性,对句容城市建设的面貌有高度的概括。景物空间处理以小观大、折大折小,移动视点,把高远、平远、深远各景巧妙、灵活地铺陈。在造境中,画家把整体的山峦隐在了蒙蒙的云雾之中,显示了自然景观的心理重构和观察视角的突破。画面现代建筑和自然山水笔墨统一,但又各有视觉的结构化,包括平面处理、空间压缩、装饰趣味、技法借入等很多创新。画面着眼于主体对象的观照,情感向形象的迁移,从而形成以景寓情、情景交融的独特审美形式。画家通过使人赏心悦目的笔墨把传统的精神和当代人的感受传达了出来,把句容美景更进一步艺术化和诗意化。

朱正发对于北方的山峦、岭南的林麓也时有揣摩。他深知山水画画的是画家的心灵,而非简单的客体,绘画的对象最终关照的是人性,而非自然。所以,重在画的本质,他正是以这样的心态广泛摄取不同派别的营养的,以为我用。作为沉潜于艺术中的画家,朱正发以古人的品性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这些宋元先辈的敬业品质和笔墨精神成了鞭策他前进的动力,这些都可以从他的画面中找到线索。画家的大型作品构图直承五代北宋,以及元人遗规,有的山势婉转,石多正面峭立,撼人心魄;有的下笔雄强苍硬,轮廓线笔锋颖脱,细处墨法微妙;有的树木磊落,云烟变灭;有的看似纯水墨的表现,其实蕴含了丰富的构成意识和雄秀之味。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朱正发 | 美术教学

写生作品5

朱正发生活于道教圣地茅山,许多作品也多取材于此。《句容胜景图》构图博大,选择的视角也尽可能环视连绵的群山,以达到山势起伏和高低错落的美感;但在画面的局部,依然可见笔墨层次鲜活生动,富有节奏,真实再现了画家熟悉和热爱的家乡美景。为了创作这件作品,朱正发作了大量写生。这类作品以水墨造型为主,不以过多的色彩取胜,画面重点放在恬静真实之处,以达到一种宁静致远的效果。当然,这些即使不大的尺幅,画家也不忘传统格法和元人的胸襟,刻意经营,力求山川与我同化。由于写生做画多用水墨,这就要求画家能炼笔炼墨,以使笔墨灵活多变,达到淳厚中不乏滋润,含蓄而又自然。《句容胜景图》是画家投入精力一手回归传统;一手走向生活的结果。古语画品如人品,江南的山清水秀不仅凝结了画家的情感,也滋养了画家的胸怀,并且与画家一贯追求的画面精神和做事踏实的风格达到默契。所以,他笔下的山水温润可触,亲近可感,十分清新可人。这种传统的积淀不仅是笔墨浅层次的修养,而是传统文化和个人志趣的长期磨炼。这种修为具体表现为用笔的坦荡和块垒在心,也就是他作品古代文人的笔墨味道极浓。对于水墨浓淡的把握,以及积墨层次的深浅,他都以大量的实践来进行着艺术的幻化。

赵欣歌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朱正发 | 美术教学

《抗疫天使》80×80cm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朱正发 | 美术教学

《联防联控》80×80cm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朱正发 | 美术教学

《秋野寒鸭图》240×130cm 南田风骨--第三届恽南全国花鸟画作品展

相关文章

  • 2020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吴学斌[图文]
    2020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吴学斌[图文]

    【艺术简历】吴学斌,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西东西方美术院院长、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中国东盟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广西统一战线书画院名誉院长、新疆石河子大学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乌克兰国家美术与建筑科学院、基辅装饰艺术大学、广西财经学院等7所中外大学特聘教授。曾任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广西副主委,广西人大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巡视员。作品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日本首村山富市、乌...

    55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当代画家聂柏青作品赏析  [图文]
    当代画家聂柏青作品赏析 [图文]

    【艺术简历】聂柏青,画家。毕业于山西大学,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导师工作室研究生,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原山西画院业务部主任,现为山西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二级美术师,山西省锐涛拍卖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北京艺报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擅长中国山水画、花鸟画。题材多为黄土高原山河物貌、民俗风情。画作以淡墨为主,浓厚淳朴,平淡自然,重气韵,重意境。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及省级大型展览并获奖,...

    67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当代精品和田玉籽料拍卖市场表现不俗[图文]
    当代精品和田玉籽料拍卖市场表现不俗[图文]

    吴德升 和田白玉籽料摆件《双娇》在众多和田玉中,虽然说每一个种类的和田玉都有其优质玉石,也各自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但是从目前的市场投资趋势以及热度来看,和田白玉籽料始终处于领衔地位。和田籽料 白玉龙首角壶当代精品和田玉籽料拍卖市场表现不俗今年5月,一位女画家在田玉交易中心以8000万的高价购得一块重达91公斤的和田白玉籽料,虽然由于礼品市场需求的压缩、股市期货市场吸引资金外流等原因造成的玉石...

    163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资本大运动下的十年拍卖市场[图文]
    资本大运动下的十年拍卖市场[图文]

    在过去的十年间,没有任何一个艺术门类能够和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市场的“超高速”运转相比较。在资本的作用下,从“小圈子的专业讨论”到“拍卖市场价格评判体系”的建立,中国当代艺术进入市场评判体系,虽然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舆论体系,但是不可否认,从2005年开始至今,接踵而至的市场热点成为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原因。中国当代艺术十年(2005-2015年)拍卖大事表“老中青三代艺术家都被卷入或者胁迫进入...

    129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一个自由艺术家 吉尔格楞[图文]
    一个自由艺术家 吉尔格楞[图文]

    吉尔格楞蒙古族自由艺术家。·1976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修油画专业。毕业后先后就职于巴彦淖尔盟群众艺术馆、内蒙古画报社,曾任编辑部主任,现已退休。·1979年底发起成立内蒙古青年油画研究会,任会长,(12位画会成员中有六位区内外大学教授、三位美协副主席)多次举办独立画展及学术研讨会。·1981年《美术》杂志总编何融专程赴呼采访青油会在我家中参观了画会主要成员的作品并与画会成员...

    65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荣宝斋(上海)拍品赏析:徐悲鸿《双骏图》[图文]
    荣宝斋(上海)拍品赏析:徐悲鸿《双骏图》[图文]

    徐悲鸿《双骏图》设色纸本立轴1936年53×75cm估价:1,800,000-2,800,000黄庭坚诗有“有子才如不羁马”句,后人以“千里马”称贺他人有子遂成常例,悲鸿画马不计其数,随事赋意,亦各恰当。此幅《双骏图》为悲鸿先生于1936年所作,这幅画作饱含还有一段辛酸的历史。许蔚青老人是画作原来的主人,此幅《双骏图》是他出生时徐悲鸿...

    81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古锦其西藏人物画艺术鉴赏 [图文]
    古锦其西藏人物画艺术鉴赏 [图文]

    古锦其·艺术简介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长城书画院理事李可染画院研究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珠海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珠海画院院长2003年参加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主办的“东方之韵—2003中国水墨·再识传统—当代中国画成就展”;2004年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画人物画展,作品《河源汉子》获优秀奖;2004年参加文化部、中...

    43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大卫·霍克尼为什么这么拼?[图文]
    大卫·霍克尼为什么这么拼?[图文]

    “我越来越意识到,凝固的瞬间在我看来非常不真实。摄影不像绘画般真的有生命。”大卫·霍克尼这样比较摄影与绘画间的差别,“伦勃朗花费好几个小时望着自己、端详自己的脸,并把所有这些时间放进你将要观看的那幅画中。一张照片则恰恰相反,它是一秒钟的一小部分;如果你看了四秒钟,你就看得比照相机多得多。”正因为意识到摄影缺乏时间及单一视角(霍克尼将之比喻为“独眼巨人”)的局限性,1980年代初,英国艺术家大卫·...

    1302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听:那溪,那谷,那门,那禅,那佛……[图文]
    听:那溪,那谷,那门,那禅,那佛……[图文]

    张健,字听溪,斋号听溪谷在中国的美术界,张健堪称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她的画作题材多样,风格自在,意蕴丰厚,挥洒自如,在不同画意之间切换却总能不经意间拨动每一个人的心弦。读懂张健的人对她的共同感受是:“她不光有画家的眼睛,还有音乐家的耳朵”。张健的画作的确是需要“听”的。因为只有仔细聆听,在“通感”状态下,才能体会、感知到她内心的律动五重奏,画意“五重门”。文/特约记者 周毅且来析之。...

    1535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谈王家训人物画的写意精神[图文]
    谈王家训人物画的写意精神[图文]

    王家训写意画重视“意”的表达,不追求对象刻画的逼真,而以抒写精神意趣为追求,以可视的“象”表达不可视的“意”,尤崇尚“意在象外”。在写意画中,画家表达的意、抒发的感情个性,既是个人的,又与群体连在一起,既是当下的,又与历史文化脐带相连。可以说,中国画是一种富有写意精神的文化,是一种自觉的文化,画家画的是文化,观者领略的也是文化。王家训人物画懂得中国画精义的画家,从来不把逼真地再现对象作为根本追...

    237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刘俊京的[书法激情][图文]
    刘俊京的[书法激情][图文]

    【艺术简历】刘俊京,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东城书法家协会主席;书法师从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其作品获中国文联“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提名奖,并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八届国展、九届国展。第四届正书展、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展,中国书法家五百强展,第十五.十八届中日自作诗书法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法展、“冼夫人杯”书法展、“梁披云杯”等多次书法展中入展;并在中国书协举...

    183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罗钟[图文]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罗钟[图文]

    照片背景石刻“厦门植物园”为罗钟题写【艺术简历】罗钟先生,号云烟居主,民盟盟员,1944年生于厦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早年随其伯著名书法家罗丹学书、习诗文,深得“罗丹体”之精髓,亦擅草行隶魏各体。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以及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和港、澳、台地区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及个人收藏,以及被...

    161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观于海者难为水:苏天赐的《江南风景》[图文]
    观于海者难为水:苏天赐的《江南风景》[图文]

    意象之美是苏天赐风景创作的独特魅力,所谓“意象”,苏天赐曾解释道:“意象出于愿与天地万物共生共荣的心灵,它将风云、张弛、兴衰、虚实、疏密重新排列,有其常理,而无定则……在画面建立起和谐的具有人文品格的家园。”正是凭借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不断探索,苏天赐开创并发展了独具东方审美趣味的意象油画新式样,他始终秉承恩师林风眠“调和中西”的艺术理念,与同门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分别在各自领域探索,共...

    1540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珠宝行业利润下滑:关店不断 黄金颓势或仍将持续[图文]
    珠宝行业利润下滑:关店不断 黄金颓势或仍将持续[图文]

    一颗名为“粉红之星”的超大粉钻,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以7120万美元成交珠宝行业利润下滑 最好的时光一去不返?本报记者 温颖然 广州报道曾被视为“暴利”的黄金行业如今风光不再,从不断下跌的销售份额来看,颓靡的现状似乎还会持续一段日子。日前,周生生、周大福、英皇钟表珠宝等多家香港上市的珠宝企业公布了过去一年财务数据,业绩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四大珠宝零售商之一的周生生(00116.HK...

    116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古代文人画家的兰花情结[图文]
    古代文人画家的兰花情结[图文]

    明 文征明 《兰竹石图》自从孔子从精神层面确立了兰花的“君子”地位后,兰花就受到历代文人画家的敬仰和追捧,他们以兰花为载体,把自己的理想、志趣、个性等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的文人画家热衷于“写兰”兰,是一种很常见的植物,也是植物中的一个大家族。据不完全统计,兰属兰科植物全世界约有1000属2万多种,其中可供观赏的也有几千种。兰花很香,也很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世界各地的人都喜欢种兰、赏兰,这...

    166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