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大卫·霍克尼为什么这么拼?[图文]

时间 : 04-01 投稿人 : 小元 点击 :

“我越来越意识到,凝固的瞬间在我看来非常不真实。摄影不像绘画般真的有生命。”大卫·霍克尼这样比较摄影与绘画间的差别,“伦勃朗花费好几个小时望着自己、端详自己的脸,并把所有这些时间放进你将要观看的那幅画中。一张照片则恰恰相反,它是一秒钟的一小部分;如果你看了四秒钟,你就看得比照相机多得多。”

正因为意识到摄影缺乏时间及单一视角(霍克尼将之比喻为“独眼巨人”)的局限性,1980年代初,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开始进行一系列他称之为“Joiner”的照片拼贴实验:他对同一主题、人物或场景拍下一系列视角或景别略有差异的照片,再将冲印好的照片如绘画般根据线条、形态及主观感受进行拼贴——有时是整齐的矩阵,有时则彼此堆叠,构成并不规则的图形,重构出一种包括了一段时间的、展现多重视角的、更忠实地还原观者主观感受的立体主义图像。

大卫·霍克尼为什么这么拼? | 艺术常识Portrait of an Artist (Pool with Two Figures),1971

从12000美金宝丽来胶片开始

大卫·霍克尼自1960年代末起便开始拍摄照片,以作为日常生活的记录。他购买了一台35mm宾得相机,拍摄家人与朋友的肖像、伴侣在床上睡觉的场景、风景、婚礼、静物、海滩及建筑等。他的不少知名画作都可以在照片里寻到最初的踪影:如其最著名的画作之一、作于自然主义时期的《艺术家肖像(有两个人物的泳池)》(1971)便是按照片绘制的,霍克尼曾说正是“两张照片的偶然并置——一张展示了一个正在游泳的人,另一张则是情人彼得·施莱辛格(Peter Schlesinger)的照片——给了他创作这幅作品的灵感”。

到了1981年,霍克尼已累计拍摄了近两万张照片,存有一百多本照相簿;而那时,蓬皮杜中心的摄影策展人艾伦·萨雅各(Alain Sayag)正在策划一系列包括曼·雷和罗伯特·劳申伯格等在内的画家的摄影作品展。“起初我不感兴趣:大部分摄影展都很无聊,总是同样的规模、同样的质地。但他们坚持——他们说正是因为我是一名画家,他们才想做我的摄影展。到了1981年,我终于屈服了,但我告诉他们,你们得自己来选照片,因为我没什么想法。”[1]

于是,1982年初,萨雅各飞到了洛杉矶,花了整整四天选择照片,并与霍克尼交流对于摄影的想法。霍克尼坚持认为,对于艺术家而言,照片不是好的媒介,因为照片经常“作弊”,无法捕捉它们所描绘的事件的真正含义。他甚至发表了对于摄影的最为极端的言论之一,“照相机的最佳使用方法是翻拍其他照片,因为这是唯一它忠实于其媒介的时候。”

当萨雅各与霍克尼连续数日对摄影的本质进行激烈讨论的时候,真正的问题出现了:很难从几十个箱子里找出萨雅各选出的数百张照片的底片。最终他们决定去当地照相店,花费了12000美元买下所有能找到的宝丽来SX-70相纸,供其创作。

霍克尼的摄影实验从家里开始:他用宝丽来相机从不同角度拍摄墙壁、地板、天花板、家具、植物、游泳池及其细节,再将它们拼贴成10x3的矩阵;他无意将这些图像的碎片拼贴成一幅完整的家的图景,而是再现了人在屋内及花园里走动、观看的真实感受。就好像在这拼贴的平面内部创造了一种流动性:既包括了时间的流动,也带着移步换景般空间和视角的流动。而正是在这种“静中之动”里,一种叙事性产生了。

在1982年的展览“用照相机绘画”之后,大卫·霍克尼以更自由的方法进行拼贴,一种近乎绘画般的自由,照片可以重叠、倾斜,可以让矩形框呈现留白;同时也不再囿于使用宝丽来、而有时使用135胶卷,但他坚持不对作为拼贴素材的照片进行裁切,而用冲印好的原照来拼。渐渐地,霍克尼的构图变得愈来愈复杂,画幅也越来越大,有时他要用四五个小时才能完成一幅拼贴照。

大卫·霍克尼为什么这么拼? | 艺术常识The Scrabble Game,1983

可以将1983年的《拼字游戏》(The Scrabble Game)视为对大卫·霍克尼拼贴照的某种元叙述。拼字游戏(scrabble)的隐喻色彩浓厚:字母组成词语,词语与词语通过行与列中的同一字母如榫头(join)般嵌合,不啻对照片拼贴的元指涉。“《拼字游戏》是在我母亲圣诞节来访时做的。Ann Upton、David Graves和我母亲一起玩游戏,我也加入了,尽管我无法太专注于拼字,因为我在拍照。正是做这件作品时,我意识到自己首次利用了叙事,利用了时间的新维度。”[2] 三位玩家的表情在画面上方渐次铺展,展现了一段时间跨度内喜怒哀乐的变化,及游戏者之间竞争的张力;画面下方则有更多特写照片,仿佛观者观看拼字游戏时的心理视角,目光放大并游走于桌面的纹理、光影及那些等待被拼入的字母间。

大卫·霍克尼为什么这么拼? | 艺术常识Walking in the Zen Garden at the Ryoanji Temple, Kyoto, February 21st, 1983

这种还原主观心理感受的意图在《1983年2月21日在京都龙安寺的禅宗花园里散步》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无论从哪一个点拍摄,照片都无法以90度角显示它的长方形。”霍克尼对摄影时利用广角镜头造成的扭曲感颇为不满,正是通过拼贴,他将对禅宗花园的长方形的感受,还原为一个1016 x 1575 mm的标准正方形:禅宗花园里疏落有致的枯山水,整齐的碎石边缘,画面上方带有下水口(仿似胶片齿孔)的石板,下方脚穿红袜及黑袜的左右脚小心翼翼踏出的场景,就像一部在同一平面内铺展开来的、如蔡明亮《行者》般的小电影,巧妙地重塑了空间和时间。

在1983年的作品《弗雷达给安和我端来一杯茶》中,照片的缺席——由于照相店员工冲印时的失误,有两卷胶卷被错误曝光——意外成为了拼贴的元素。霍克尼将一封来自照相店的道歉信巧妙地纳入拼贴画面中,仿佛对于记忆的某种隐喻:我们有时“记得自己不记得”

大卫·霍克尼为什么这么拼? | 艺术常识Fredda Bringing Ann And Me a Cup Of Tea, 1983

到了1980年代中期,大卫·霍克尼的照片拼贴愈加熟练和大胆,包含了更多想象的元素。《巴黎卢森堡公园1985年8月10日》便对于公园里著名的绿色方形铁椅进行了再想象,拼贴成为某种设计、乃至雕塑般的手法。坚硬的椅子借由拼贴经历了一次高迪式的、想象中的变形。

由《Vanity Fair》杂志委约创作的《Pearblossom Hwy。,1986年4月11 至 18日》是大卫·霍克尼的最后几幅照片拼贴作品之一。他从东方卷轴画中汲取灵感,花了9天拍摄、14天拼贴,完成了这件119.1 × 162.9厘米的大画幅作品。“大部分摄影师认为透视法则是内置于摄影本质的,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对我而言,我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过程后才意识到这不一定对。”在这件作品中,霍克尼主观选择画面中物件的距离和大小,经由多视角构建的复合图像,形成“对文艺复兴以来的单点视角的全面攻击(panoramic assault)。”

大卫·霍克尼为什么这么拼? | 艺术常识Chair, 1985

“这类作品需要花时间看,”大卫·霍克尼这样总结他的照片拼贴作品[3],“你可以花很长时间看,他们邀请你进行那种观看。但更重要的是,我意识到这类作品与我们真正所看到的东西更接近,也就是说,不是一下子看见了全部,而是在分别的、不相关联的几瞥中,不断建构起我们对于世界的经验。”

大卫·霍克尼为什么这么拼? | 艺术常识Pearblossom Hwy。, 11-18th April 1986, #2

相关文章

  • 艺术为寿[图文]
    艺术为寿[图文]

    峥嵘年岁,无悔芳华奔走日月,代序春秋茫茫宇宙,艺术何为且走且寻,无用大用天地兼顾,万物相融山花遍野,枝头吟唱松柏长青,木棉花开,岁月之中流动着春意。岭南墨色在纸本上铺开,艺术本色慢慢显现,天地之心在生机里跳动着,似与观者讲述天地岁月间的遥遥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洞穴里,在泥泞中,在石器上,未有艺术之名时便有艺术之实体。风云变幻,岁月淘洗,多少繁华,多少悲怆,艺术作品得以重见天日时,或...

    199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浅析艺术装置的视觉性[图文]
    浅析艺术装置的视觉性[图文]

    1938年,杜尚用1200个装煤的袋子布置了巴黎超现实主义国际大展(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u Surréalisme)的大厅顶部。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激进的做法,因为它不像一〇年代纽约“291”画廊(图见正文)那样,让作品一板一眼地挂在建筑物的墙上,使之看起来有两个画框。在超现实主义或同时代的象征主义、至上主义或未来主义者那里,装置已经失去了19世纪末的那种功能性。和...

    155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荷兰艺术格局生变 私人美术馆热潮兴起[图文]
    荷兰艺术格局生变 私人美术馆热潮兴起[图文]

    近年来,全球公立美术馆由于获得的政府补贴减少导致运营压力提高的问题引发了广泛讨论。3月1日,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正式放弃自愿捐赠入馆的门票策略,改为对非纽约地区观众收取强制性门票费用。全球美术馆面临的挑战及其衍生的各方反馈,正逐渐影响全球艺术格局,在艺术家与藏家聚集的荷兰,一种新的艺术生态正在形成。富有的藏家们通过创立私人美术馆,找到了一种全新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同时也弥补了公立美术馆因运营困境导致...

    153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张佩山水画:神随笔运 迁想妙得[图文]
    张佩山水画:神随笔运 迁想妙得[图文]

    文/孙克什么是创新?创新是在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发现前人未曾发现的规律,凭自己的心灵个性,一而再、再而三地观照大自然,得到独特的感受,并且寻求新的艺术语言加以表现,形成自己的个性化风格。为此,当代山水画家张佩走南闯北,如同寻找自己心中之最爱。他在传统中探寻,在生活中寻觅,“精读传统和大自然两本书”(李可染语)。不论是在南方中国美术学院的求学,还是在北方中国美协高研创作班的深造,也不论是奔往沂蒙、...

    25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岭南画派:另类且不可或缺[图文]
    岭南画派:另类且不可或缺[图文]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闭幕后,人们对广东美术的讨论和思考仍在继续,广东美术的重要代表——岭南画派也再一次走进大家的视野。岭南画派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画坛上出现的一枝奇葩,有着深厚的历史地理渊源和独特的时代背景。偏远地区文化交汇从未停止“岭南”是指在由越城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构成的五岭山脉以南的地区,范围包括了今天的广东、海南、广...

    195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刘友仁论文与音节字书画作品专题[图文]
  • 传艺术之大美——著名画家张立涛[图文]
    传艺术之大美——著名画家张立涛[图文]

    【艺术简历】张立涛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民建中央画院画家北京圣融美术院常务副院长、导师现定居北京《丹岩云帆进》138×35cm《捲簾见青山》138×35cm淡彩青山绿水·主创思想淡彩青绿山水画是我多年追求的一种绘画形式。以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平面化构成为基调,以书法艺术中变化无穷的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参以画僧渐江的山石构成关系,形成平面构成中的审美形式。作品采用古瓷器...

    1888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刘毅臻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刘毅臻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与奥林匹克一路去同行,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4年南京青奥会,再到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与2023年的中国奥艺会,中国与奥林匹克的四次“约定”,充分彰显了奥运会坚定的参与者、奥运会精神积极的践行者的大国担当。百年余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在全球疫情共克时艰的当下,艺术文化越发成为跨越国界的重要纽带。在北京冬奥会之际,期待着更多艺术家携起手来,百...

    126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逸笔草草间遇见泼墨仙人 台北故宫聚焦梁楷蔡襄[图文]
    逸笔草草间遇见泼墨仙人 台北故宫聚焦梁楷蔡襄[图文]

    逸笔草草,简淡水墨间,一仙人(或谓禅宗散圣),宽衣大肚,步履蹒跚,如行云雾间,尽脱俗相,透出傲骨的仙气,这就是宋代梁楷的名作《泼墨仙人》,这类中国减笔画作其后也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的禅画与美学。澎湃新闻获悉,台北故宫博物院近日推出的“国宝聚焦”展呈现了宋代蔡襄《书尺牍》册和梁楷《泼墨仙人》册。展期为三个月。“国宝聚焦”展每期仅展两件书画巨作,虽然数量不多,但均为美术史中声名赫赫的一时之选。宋 梁楷...

    99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出夔门》送给所有在外拼搏的游子们,祝大家新春快乐[图文]
    《出夔门》送给所有在外拼搏的游子们,祝大家新春快乐[图文]

    一晃一年,大家期盼的春节又到了。那些在外努力拼搏的游子们,大多数也都如愿回到了家,与家人团聚了。可是每次匆匆回去没待几天,还没好好感受到家的温馨,就又要踏上离家的征程。在外拼搏是因为梦想或是责任抑或是担当,可是内心的困苦心酸总是无人诉说,只能自己咀嚼下咽,在无数个夜里因为孤独寂寞黯然泪下。也正是因为承受了他人没机会承受的,所以才能更加坚强的面对未来。每一次的背井离乡,都是为了荣归故里。在此祝愿...

    50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藏在文物之中的“江南故事”[图文]
    藏在文物之中的“江南故事”[图文]

    在国人心中,“江南”是烟柳画桥、杏花春雨,是梅雨绿潭、钓台春昼,意味着悠久、秀润、精致、富庶等诸多美好。然而,“江南”仅仅是诗意的代名词吗?作为文化传承重要实证的文物里藏着答案。上海博物馆正在举办的“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以艺术讲文化,尝试用197件(组)文物呈现一个鲜活、多面的江南:文秀里饱含智慧和勇气,规范中追求自由和不羁,温雅又极富责任和气节,传统也足够开放和包容。从文物讲述的这个...

    165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张猛[图文]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张猛[图文]

    【艺术简介】张猛,号念西,祖籍古曹州山东菏泽,2001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2005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原文化部国际书画研究会理事,祥龙大学北京市商校艺术系教研室主任,中国新水墨画院画家,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特聘教师。2019年,李可染画院,批图揽胜---2019“中国画”当代名家手卷暨引首书法学术展2018年,北京义空间,国际书画研究会理事邀请展。2017年,广...

    204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传艺术之大美——著名画家魏运秀[图文]
    传艺术之大美——著名画家魏运秀[图文]

    【艺术简历】魏运秀(云秀)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版画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家协会理事中国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央电视国学书画院副院长。工笔画师从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蒋采苹教授。写意画师从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齐白石先生再传弟子大写意画家吴悦石先生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专业在北京定居多年,继续从事花鸟画创作现任黑龙江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140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园艺新观潮:解码植物设计的前世今生[图文]
    园艺新观潮:解码植物设计的前世今生[图文]

    文\张恒 荷兰ADFA高级花艺设计专才 DFA花艺指导教授人类驯化植物,最早并非是为了花朵,但在奉献可食用的茎叶、果实种子之余,花朵确实提供了赏心悦目的外形和颜色鲜艳,以愉悦人们;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这些漂亮的植物渐渐从食物类目中脱离,或者半脱离出来,并栽种于特定的位置成为供人们观赏,园艺,最初便这样诞生了。虽然隐藏在历史的迷雾中无法窥得其身影,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一直是园艺史上不可遗忘的丰碑...

    33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浅析中国水彩的发展[图文]
    浅析中国水彩的发展[图文]

    祝彦春 白日梦 78×103cm 水彩 2008年伴随着西学东渐,水彩画与中国社会文化相融相生,经过几代艺术家的努力,已形成中国水彩画的独特面貌。无论是厚重的历史题材,丰富的现实题材,还是诗意抒情,水彩画都以其精湛的技法、材料的性能以及审美的多元而展示着魅力。一批一批优秀的水彩画家为时代绘就了一幅幅美丽图卷,成为历史的、美的记录。近日,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主办的“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

    185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