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没完没了”的《唐宫夜宴》里还有啥秘密?[图文]

时间 : 04-26 投稿人 : 沐沐 点击 :

这个春节,河南春晚上的一支《唐宫夜宴》舞,让一群“唐朝胖妞儿”成功“出道”,圈粉无数,“大唐第一女团”名号当仁不让。《唐宫夜宴》灵感来源于唐俑,节目最大程度还原了唐三彩乐舞俑的真实形态,包括妆容、服饰、仪态和道具,也让大家认识到了唐俑这种艺术的古老魅力。

每个时代对于美有不同的理解,有各种此起彼伏的风尚,而唐俑对这种时代风尚也有着生动的诠释。

“没完没了”的《唐宫夜宴》里还有啥秘密? | 美术常识

“以胖为美”是人们对唐朝最大的误会

舞蹈演员对身材要求极高,而《唐宫夜宴》的创作团队却为“怎样才能胖得自然”伤透了脑筋,最终,团队选择在嘴里塞医用脱脂棉球来让演员们的脸完美地“胖”起来,又用海绵假体衣让身体“胖”起来。于是,我们看到了一群“胖萌”的唐朝姑娘,穿着宽大飘逸的唐三彩色样纱衣,一颦一笑,仿佛从古画中走出来,展现出别样的风韵。

如今,说起唐代的审美,人们总会想到“以胖为美”,以至于“胖”成为了唐代的标志性符号之一,那些为减肥困扰许久的姑娘们只恨自己没能生在唐朝。

提到唐朝的“胖”,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名词叫做“环肥燕瘦”。还有人认为正是因为“肥”的杨贵妃受到唐玄宗的青睐,从而影响了唐人对美的追求。

然而事实上,在唐代官方史料以及唐人文学作品中,都没有关于杨贵妃“肥”的描写,五代人和宋人所修的《新唐书》和《旧唐书》的“杨贵妃传”中也只是用“姿色冠代”“资质丰艳”等语焉不详的词汇来描绘。这里的“丰”,可以理解为丰满,而绝非胖。杜甫《丽人行》中形容杨贵妃说“肌理细腻骨肉匀”,李德裕《柳氏旧闻》里,正宠爱着杨贵妃的唐玄宗给太子选妃,让高力士“选人间女子细长白者五人,将以赐太子”。细、长、白,三项标准,无论哪一条都和胖相距甚远。再者说了,杨贵妃也是个擅长歌舞的女性,大约并不至于肥胖。

如果仔细审视出土的唐女俑形象,我们会发现,以清瘦为特点的唐俑普遍存在,尤其是唐初,修长类型几乎是全部陶俑的特色;至于说丰腴形象为杨贵妃开创,杨贵妃表示:这个锅我不背,事实上早在杨贵妃出世之前,女俑中已经充斥了丰腴形象。

唐代女俑的形态可以分为五大类型,分别是呆板清瘦型、修长匀称型、丰腴圆润型、臃肿厚实型和病态纤弱型。第一类呆板清瘦的女俑主要在唐初高祖至高宗时期,反映了唐初以清瘦为主的审美取向。实际上,在唐以前,女性主要是以纤瘦为美的,汉代的纤弱清瘦之风在魏晋时期依然盛行并一直延续到隋末唐初。作于贞观十四年的《步辇图》中几位为太宗抬辇、举扇的宫女被刻画得极为精细,身材纤瘦婀娜,从绘画的角度反映了当时对女性体态的审美取向。

第二类匀称修长型女俑主要出现在高宗早期至玄宗早期,尤其高宗中晚期至武后时,这一时期是唐文化的初步发展期,女性审美已经和唐早期有了一些变化,没有呆板的娇弱无力感,大多比例匀称,给人一种清新干练的感觉。

第三类珠圆玉润型女俑多见于武后执政至唐玄宗开元盛世期间,即盛唐时期。女俑形象大多呈现出一种丰腴圆润却不失矫健灵活之美。这也正是给人造成唐代“以胖为美”错觉的原因。然而,即便在盛唐,胖也不是审美的标准,健康、开放的审美风潮才是主流。《旧唐书·外戚传》记载,“(太平)公主丰硕,方额广颐,多权略,则天以为类己”,由此可见,最迟在武则天执掌朝政前后,唐代女性审美已经偏向于丰腴。

厚实臃肿型女俑形象主要集中在安史之乱至代宗时期,即8世纪中后期。随着唐朝国势渐衰,那种自信、大气之风已不再,盛唐时期的丰腴延续下来,就变成了厚重甚至臃肿的趋势,有些女俑身上可以看到大腹便便感,美感和艺术价值都不如盛唐时期了。

纤弱病态型女俑出现于8世纪末到9世纪中期,数量比较少,这一时期社会由兼容并包转向闭塞自守,审美也有向清瘦回归的趋势。

时尚圈有一句话古今通用,那就是——时尚是个“圈”。历时近三百年的唐朝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并不能简单地用“以胖为美”概括,而是经历了由魏晋以来纤瘦之风向盛唐丰腴美艳的过渡,安史之乱后又由丰满向纤瘦回归的过程。

“没完没了”的《唐宫夜宴》里还有啥秘密? | 美术常识

撞色、碎花、波点元素齐出“男友风”早就流行

如果是熟悉唐朝文化的人,一定一眼就认出,《唐宫夜宴》中演员们服装配色不就是唐三彩最经典的配色吗?唐三彩的配色主要以黄、绿、褐三色为主,还有蓝、黑等釉彩。将绿色、黄色定为主色调,二者的渐变色做调和色,演员们穿起来,艳丽又不俗气,满满的高级感扑面而来。

唐代女俑的服饰最主要有三种样式:一是齐胸襦裙,二是胡服,三是男装,舞台上演员们所穿的就是唐朝非常流行的对襟齐胸襦裙。唐代襦裙装样式多样,仅襦衣的领型,就有圆领、方领、直领、斜领、鸡心领以及各种形式的翻领(和现在的海军领有几分相似)。

虽然这种时装在整个唐朝都非常流行,但从不同时期陶俑服装的细微变化,还是能看出,初唐、盛唐和中晚唐存在明显的着装区别。唐初仍延续前朝的着装风格,女性流行穿交领窄袖的襦衫,齐胸束腰长裙,肩搭帔帛(有点类似现在的披肩)。陕西礼泉昭陵郑仁泰墓出土的彩绘帷帽女骑俑,身穿乳白色襦衫,外套装饰红色花纹彩绘的半袖,下身是淡黄色条纹长裙。这身打扮,走的是现在流行的“小清新”风,再配上她那顶时尚的“渔夫帽”,走在大街上想必一定是吸睛无数的。

到了盛唐时期,随着经济快速繁荣,女性的生活变得悠闲散漫,所以袖口变得日益宽大,大有如今拖地礼服的气势,以至于《新唐书·志十四》中记载官方有规定“妇人裙不过五幅,曳地不过三寸,襦袖不过一尺五寸”。这个时期不仅裙子越穿越大,领口款式也发生了变化,出现开得很低的袒领。如方干《赠美人》:“粉胸半掩疑晴雪”,欧阳询《南乡子》:“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花”,“半胸酥嫩白云绕”等诗句,描写的都是此种装束。这是中国古代最大胆的装束,充分反映了唐代的开放及自由。

不过,如果你把袒胸和唐代女性流行装画个等号,那就太片面了。其实,袒胸的风尚到了安史之乱后期就慢慢消歇了。中晚唐时期整体女性着装风格慵懒闲散,束裙位置降至胸部以下,并且露出作为内衣的抹胸,外罩宽大的纱縠(一种质地轻薄纤细透亮、表面有皱纹的纱)。

唐代裙的色彩也很丰富,以大红色为多,处处透着自信和大气的盛唐女性将色彩美学玩到了极致,艳丽的撞色搭配美得不像话,而且这些配色现在穿也一点不过时。比如这个犹如超模定点造型的三彩釉女俑,蓝绿相近冷色搭配,一条黄色披肩直接点亮全身造型,极有韵味。高腰线这种时尚秘密也被她掌握,直接将腰线拉到胸口,什么“胸以下全是腿”都弱爆了,因为人家追求的“头以下都是腿”的视觉效果。

类似的还有这个戴帷帽骑马女俑,橙色的短袖加上薄荷绿的长袖内搭,两种颜色碰撞清新又明媚,下穿条纹长裙,显瘦又有气场,加上带薄纱的高顶帽,显得高贵而神秘。这种帽子叫帷帽,男女皆可戴,女用帷帽还会在网帘上加饰珠翠,美貌发挥空间非常大。帷帽在唐朝非常流行,到武则天时,不论宫女还是民妇,骑马外出多戴帷帽,《旧唐书·舆服志》里记载称“帷帽大行,幂(罒离)渐息”。唐高宗认为这样有伤风化,还曾下敕禁止。后来到了唐玄宗时期又重新流行了起来,一直沿用到明代,时尚生命力不是一般的强。

对于追求新意的唐代姑娘们来说,光玩纯色搭配显然不够,陶俑们都非常敢穿,什么“三色原则”根本不存在的,把颜料板穿上身又怎样?虽然色彩多了点,但因为遵循同色系渐进原则,搭配出来却很和谐。不仅配色大胆,波点、条纹、碎花……时髦的元素也一个都不能放过。

唐朝实行兼容并蓄的开放政策,皇族本身也具有少数民族血缘,所以胡人的生活习惯和穿衣打扮在中原地区被效仿,正如唐代元稹在《法曲》中所描写:“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骑与胡装,五十年来竞纷泊。”现在出土的大量陶俑中,头戴浑脱帽、窄袖紧身、腰系革带、脚穿胡靴的女性形象,就是唐代女性崇尚胡服的真实写照。中唐以后,胡服风气逐渐消解,传统的宽袍大袖长裙又盛行开来。

现代女性穿衣的“男友风”,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曾流行过。初唐、盛唐墓葬中大量出土穿男装的女俑,她们笑容自信,酷感十足。穿男装无论在宫廷或贵族女性还是市井百姓都有出现,《中华古今注》中记载:“至天宝年中士人之妻著丈靴、衫、帽,内外一体也。”女穿男装,一部分源于当时社会自由、开放、崇尚个性的风气,而且唐代女性可并非“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深居闺中,她们打球、骑马、射猎、郊游,生活丰富多彩,像打马球这样的运动,繁复的长裙自然是不方便的。不过这种时尚流行时间并不长,安史之乱以后至晚唐便不再见。

“没完没了”的《唐宫夜宴》里还有啥秘密? | 美术常识

发量不够假发凑“丸子头”有多种扎法

说完了演员们的服装,再来看看她们的妆容和头饰。《唐宫夜宴》中的发型为改良版的惊鸿髻。所谓惊鸿髻,又叫惊鹄髻,是将头发拢至头顶,分两股绾成鸟展翅欲飞的样子。马缟《中华古今注》记载称“魏宫人好画长眉毛,令作蛾眉、惊鹄髻”,可见惊鸿髻由魏文帝时期宫中少女创制,多展示女子的青春朝气蓬勃,在初唐至盛唐时期很受欢迎,如这位梳惊鸿髻的女俑,抿嘴带笑,看得出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

从实物出土的唐代女性陶俑来看,她们的发型可以说丰富多彩,标新立异,让那些满脑子奇思异想的Tony老师们也自叹弗如。唐朝女子的发型有一百多种,比如双环望仙髻、单刀半翻髻、惊鸿髻、双螺髻、丫形髻、回鹘髻、峨髻、倭堕髻、乌蛮髻、抛家髻等。其中以高髻所占数量最多,有的发髻竟然能高出面部两倍以上,可以说相当夸张了。对于这种奢靡之风,唐文宗曾下令“禁高髻、险妆、去眉、开额”等,但并未能挡住唐代女性坚持“我的头发我做主”。高髻一直到晚唐时期仍颇为流行,晚唐元稹有诗“髻鬟峨峨高一尺,门前立地看春风”,陆龟蒙的《古态》诗中也说道“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鬟高”。

别以为只有现代人有发量的困惑,古代人同样为此烦恼伤身。梳这类高髻需要发量多,很多人只好用填充假发的方法来解决。有的干脆做成脱戴很方便的假髻,称为“义髻”或者“假头”。贫穷人家的妇女无力购买假髻,遇到盛典只好向别人借用,名曰“借头”。原来,古人的发量也没有《簪花仕女图》中表现得这么“惊人”。

在魏晋南北朝时妇女就用假髻装饰,到了唐代更是使用很广,就连倾国倾城的杨贵妃也会借助假发来增加美貌,据《新唐书·五行志一》记载,时人为之语曰:“义髻拖河里,黄裙逐水流。”

有时候,古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你不得不服。他们还发明了一种没有头发的“假发”。新疆吐鲁番地区阿斯塔纳村古墓群,编号第二零六号张雄夫妇墓中,曾出土了两件薄木质胎底假发髻,其中有一款漆木制假发髻呈螺旋状,发丝精细匀称。此发髻是以麻布为衬里,把棕毛缠绕在麻布上,制成一个造型,再经过染色处理制作而成。还有一款外涂黑漆,并绘有细致的花纹,状如“半翻髻”,底部有一些小孔供插戴钗簪之用。这座墓出土的女俑头上髻式与此相同。

唐朝对外交流广泛,回鹘髻就是从回鹘族妇女中传入中原的发式。安史之乱时,回鹘出兵帮唐朝平定安史之乱。之后,回鹘和唐朝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生活方式也互相渗透,唐朝女子吸收了回鹘女子的发型样式,并加以改良。回鹘髻可分为单股或多股,在头上扎一个如拳头大小的髻,有的会再用红绢系上固定于头顶,有点升级版丸子头的意思,毕竟“高五六寸”。精致的唐代女子还会在发髻上根据自己的审美和喜好插上各种头饰,盘成自己喜欢的形状。可以说,在扎丸子头方面,唐朝姑娘们真正达到了“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境界。

相关文章

  • 黄釉瓷曾为明清皇室独享瓷器 却被低估[图文]
    黄釉瓷曾为明清皇室独享瓷器 却被低估[图文]

    黄釉瓷器型多样、釉色独特,时而展现恬淡娇嫩之美感,时而变换温润淡雅之风韵。《通典》注云:“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为溢也。”一直以来,黄釉都是明清时期皇家的严控釉色,而黄釉瓷器则成为明清皇室的独享瓷器。近年来在艺术品收藏市场,在藏家眼中,黄釉瓷器越发娇艳润泽,亮丽可人。或许,在市场的不断发掘下,它的价格终将与其等级相匹配。黄釉一般分为“浇黄”和“柠檬黄”两种。明清时期大多数...

    40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浮世绘里除了美人还有什么[图文]
    浮世绘里除了美人还有什么[图文]

    河锅晓斋是江户末期的日本画家。在幕府统治末期一片混乱的社会环境下,河锅晓斋可谓是“一股清流”~纵使外界再动荡,他也不忘了陶醉在自己笔下的各种奇形怪状的动物、妖怪和骷髅当中。自小喜爱绘画的他曾在浮世绘师歌川国芳和狩野派画师骏河台门下学画。而不管是在谁门下时,他的学画经历都十分传奇……河锅晓斋‘花を活ける骸骨’师从歌川国芳之后,年轻时的晓斋为了严格遵守导师“写实”的要求,据说曾在1839年梅雨季节...

    1290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蔡国强和他的大作品时代[图文]
    蔡国强和他的大作品时代[图文]

    这件名为《九级浪》的作品,安放在美术馆的大厅里,影射的是黄浦江死猪事件作品《静墨》里,蔡国强挖了一个大坑,注入三十吨墨汁,再让一道“墨汁瀑布”从天而降。“这其实和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很像,先挖一个大坑,然后再想怎么办。”蔡国强解读。“你知道点烟花的钥匙在谁手里吗?”2014年8月6日下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为男孩蔡创作焰...

    26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海外艺术家个展井喷 中国艺术展览如何走出去[图文]
    海外艺术家个展井喷 中国艺术展览如何走出去[图文]

    作为最能体现艺术生态的风向标,艺术展览的变化直接反应着艺术圈的发展动态。纵观2017年的展览,美术馆举办的海外艺术家个展,在延续2016年“井喷”态势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面孔。中国艺术家海外办展的数量也急剧增多,作品也越来越能反映中国人当下的精神状态。据雅昌艺术网统计,2017年,艺术展览“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比例大至为3:1;引进来的展览以个展为主,个展与群展的比例为3:1;走出去的展览...

    44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潘天寿指墨画艺术及市场[图文]
    潘天寿指墨画艺术及市场[图文]

    潘天寿 松鹰(局部) 指墨 中国美术馆藏 1948年潘天寿不仅是一位中国画用笔大师,还在指墨画上有着非常高深的造诣,他的指墨画成就在清代高其佩之后,一人而已。潘天寿的指墨画在潘天寿的艺术中占有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潘天寿不能不了解他的指墨画。“指头画”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唐代,相传唐代画家张璪作松石,“惟用秃笔,或以手摸绢素。”(《历代名画记》)这是关于指画最早的记载。明代“指头画”开始重新萌发...

    57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感受“大航海时代”的浙江精神[图文]
    感受“大航海时代”的浙江精神[图文]

    王阳明草书七言诗手卷(局部),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文教基金会藏陈洪绶《荷花双蝶图》立轴,中国美术学院藏浙江是古代“海洋民族”百越族的发祥地,历来坐拥优渥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并将其辐射于周边的同时,又不断地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心相·万象——大航海时代的浙江精神”特展近期在浙江美术馆举办。本此展览是浙江美术馆开馆10周年的首个纪念展,展出了海峡两岸所藏超过120组/件明...

    96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向“数码时代”敞开大门的博物馆们[图文]
    向“数码时代”敞开大门的博物馆们[图文]

    需要和艺术图像打交道的文字工作者常常感佩美国博物馆的慷慨。相比之下,要获得中国博物馆馆藏的高质量图片仿佛就不是那么容易,是我们的博物馆“小气”吗?这么说未免有失公平,一切只欠东风都得是万事俱备在先。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唐代三彩仕女俑说到画家张大千,应当是无人不晓了,他画路宽,技法深,山松竹兰,荷花海棠,样样精妙。战时他为抗日募款,战后他把画展办遍西方诸国,和毕加索谈笑风生,国人敬他,西方人也敬他。...

    1801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蒙德里安: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其作品如何?[图文]
    蒙德里安: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其作品如何?[图文]

    彼埃·蒙德里安:荷兰画家,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建筑、艺术设计等影响很大。最知名的是抽象代表作《 红、黄、蓝的构成 》。他绘画年轻时期受到印象主义、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影响。蒙德里安不仅仅是上世纪最伟大的色彩大师之一,同样也是一名重要的具象画艺术家。《Farm near Duivendrecht》布面油画 85.5×108.5cm 1916年《房子》1900,纸上水彩 45.6x58.4cm...

    75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八大山人”:朱耷独创的“表情包”[图文]
    “八大山人”:朱耷独创的“表情包”[图文]

    朱耷,别号“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在绘画上,他以大笔水墨写意画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对后世的写意花鸟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朱耷的花鸟画作品中,现收藏于天津博物馆的《河上花图》可谓精品中的精品,这幅巨幅长卷与二百余字的《河上花歌》相映生辉,堪称“八大山人”一生境遇的缩影和晚年心态的真实写照。朱耷,明宁献王朱权后裔。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

    1576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记黄永玉为荣宝斋创作《荷》[图文]
    记黄永玉为荣宝斋创作《荷》[图文]

    《荷》是86岁高龄的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历时40多天,为即将落成的荣宝斋大厦创作的巨幅国画。这幅画高5米,长6米,合270平尺,创黄老画作幅面之最,在当代画坛也不多见。作为这幅传世之作的立意、创作全过程的亲历者,我深受感染和震撼;作为现任荣宝斋的一名管理者,面对这份沉甸甸的礼物,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从清代康熙年间的“松竹斋”算起,荣宝斋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60年,...

    168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刘咏阁咏汗血马诗词选[图文]
    刘咏阁咏汗血马诗词选[图文]

    五绝•念悲鸿八骏捉风去,蹄声化雨中。驰笔浑可事,叩首念悲鸿。庚寅初夏老墨刘咏阁吟东韵占五絶题《八骏图》五绝•回眸图岚烟拂野草,汗血厉凡尘。路尽听飞鸟,回眸已是春。己亥初春,步平仄行真韵补白《九龙回眸图》。等观堂主老墨山人刘咏阁笔五绝•宿墨宿墨间七彩,樽空纵笔狂。龙腾喜溅泪,蹄默竟涂霜。岁次甲午仲春,以速写法画此图并吟绝句题记也。老墨山人刘咏阁五绝•拂云似若轻睥睨劲草生,...

    323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蔡鹤汀的艺术及市场走向[图文]
    蔡鹤汀的艺术及市场走向[图文]

    蔡鹤汀 大贵富亦寿考 壬午(1942)年在20世纪中国画坛上,有一对兄弟不仅是海上画派的重要画家,而且也是长安画派不可缺席的重要画家,他们就是蔡鹤汀、蔡鹤洲兄弟。提起蔡鹤汀、蔡鹤洲兄弟,恐怕不少青年画家比较陌生,实际上,当时的上海,两兄弟的作品很受藏家的青睐和追捧,其中蔡鹤汀走兽和人物,蔡鹤洲翎毛、花鸟都以独特的冲击力让观者和藏家记忆犹新。创作高产走势渐强蔡鹤汀(1910~1976年)是现...

    136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被倾倒的艺术[图文]
    被倾倒的艺术[图文]

    人们可以从各种传说中去了解纽约。其中一种方法是观看那些见证了岁月变迁的艺术品、壁画或纪念碑。被摧毁了的艺术品有时候也有相同的价值,正如被封存的历史会告诉我们更多的真相。城市价值观的传承与改变都可以从房地产开发、 暴力或愤怒的公众对艺术品的所作所为中看出来。让我们透过六件被毁坏的艺术品,来剖析纽约的真相。巴斯奎特和凯斯·哈林的壁画 作于1985年,毁于1997年巴斯奎特(左)和凯斯·哈林(右)的壁...

    153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为黄宾虹说两句:中国画究竟应该如何品鉴[图文]
    为黄宾虹说两句:中国画究竟应该如何品鉴[图文]

    江上山(国画) 黄宾虹在前一阵子讨论黄宾虹的艺术成就时,艺评家一再使用“懂”与“不懂”这两个关键词,粗粗读来给人感觉,凡是负面评论黄宾虹先生的都有可能被指为“不懂”。更有甚者,有人认为时至今日,真正懂得黄宾虹的唯有二人,一人是傅雷,另一人未点明,想必是撰文者自己。说傅雷懂黄宾虹毫无异议,因为傅黄之间有大量的书信酬唱,且傅雷多有黄宾虹的精品收藏。但是,扬言只有两人真正懂黄宾虹,这不免有些信口雌黄。...

    54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国泰民安·同贺祖国71华诞——著名画家穆春华[图文]
    国泰民安·同贺祖国71华诞——著名画家穆春华[图文]

    【艺术简历】穆春华,笔名春子、天津人、民革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吉林省女美术家协会主席、吉林省中山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同泽书画院理事。八岁考入长春市杂技团,十二年演员生涯,二十岁考入吉林艺术学院舞台美术系,毕业后从事十年影视拍摄工作,1999年结业于中央美院国画系,2014年担任中国国家画院蔡超高研班助教、吉林省展览馆专业画家。《疫情题材—怀抱》...

    176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