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刚,1959年8月生,广东东莞人,中国山水画画家。2008年师从津门画家马寒松习山水丹青,继拜辽东杜平等北派名师学习水墨画。多年来寄情川滇藏等画山秀水间不缀写生,爱写名山大川、奇松怪石、崇山峻岭,竭力创造一种博大精深、气势恢宏的画境,现任职中国国风书画研究院五邑分院院长。曾举办个展,代表作品有《船歌》、《一山烟雨半溪风》等。
远山的呼唤(2015年)
胡刚:泼彩泼墨造就了的山水世界
李人毅
画家的工作室,选在了圭峰山余脉的叱石山下。江门叱石山之名的来历,另有所考,但是在浙江的金华,有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神话传说“叱石成羊”,讲的是一位道士修炼成神仙的故事。道士法术高强,可以将片石变成羊群。
胡刚将工作室安于此,也许是别有一番寓意吧。这里是个好去处,漫山遍野的白色山茶花,就像是一个个精灵,朝你迎面扑来,杂陈其间的小小的桂花,透着沁人心脾的芳香,让人不觉的沉醉于此。偶尔的犬吠,更增添了山的幽静。这里不仅是赏花的所在,更是一个民间文人雅会的沙龙,它吸引了诗人、画家、书法家,还有热爱丹青的各界名流前来唱和雅集。而胡刚的一大批山水画新作就诞生于此。
川藏苍茫-胡刚(2015年)
一、形成了宏阔雄博的个性面貌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今天,如何彰显其艺术魄力,贵在推陈出新。而锐意创新者,往往不在学府庙堂之上,而是在文化底蕴深厚的,有着历史责任感的发展中画家的群落里,甚或在远离尘世喧嚣,能使人潜心习作认真钻研的文苑会所里。
他每幅作品都不是逸笔草草“聊以自娱”的文人小品,表现的也不是浅唱低吟的小景观,而是经过反复酝酿,精心构思而成的主题性创作。这种创作,体现了画家的全面素质,是画家通过绘画语言对其逻辑思维与哲理内质修为成果的外在显像。
竹排放歌(2014年)
胡刚作品的外在特征,是篇幅大、气势宏伟。他的每幅画作,篇幅都在六尺、八尺到丈二的规模,足见画家在谋篇布局上的功力。画面所呈现出的山山岭岭,起伏跌宕,错落有致,所营造出的幽深溪水与缭绕云雾,形成了胡刚作品宏阔雄博的个性面貌。这种面貌的形成来自他的审美追求:要创作丹青大作,就要画胸中的大江河,而不是前人一角半边的小山水。这先声夺人的形式感,给受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绿染江岸万树开-胡刚(2015年)
作品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如何能达意,怎样把审美理想落实到作品上,这是最见画家功力的直接表现。
画家胡刚将湿画法和泼彩泼墨相融合,形成了山水画新的笔墨大效果,以平面构成的现代元素,打造出当代国画的新风貌。这种新的笔墨关系和新的构图方式所形成的创造性的立意,构架了胡刚作品的鲜明的特色,使胡刚作品且达到了立足传统又推陈出新的总趋势,强烈感染着受众。一位作家在叱石山下胡刚的工作室看到他的代表作《晨翠》时,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氤氲的雾霭下,山峦像一列悄悄驶来的巨舰,以犹如穿越时空的磅礴气势,展现造化的鬼斧神工。”“这是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完美融合后流变出了独特的西江文化,使胡刚的作品多有楚风的神秘元素”。
晨翠 胡刚
二、胡刚山水画的三个特点。
在一个多姿多彩的水墨天地里,胡刚的山水画呈现出既具有幻化的神秘感,又饱含着达观的境界,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胸中丘壑和自然景观相结合来取势,营造博大雄浑的总体构架。
画家多年来遍访名山大川,五岳之巅和蒙藏原野都镶嵌着他的足迹,他将自己所走过的地方,镌刻进画作中,作为一个曾经的,获过大奖的摄影发烧友,却将镜头变成了画笔,踏入了绘画领域。这不仅仅是爱好,更需要的是胆识与勇气,胡刚凭着天分与勤奋,来了一个华丽的转身,使自己成功变身为丹青画家。
藏南初雪
之所以这样说,且看《藏南初冬》画作,整个画面见不到一棵树,却显得莽莽苍苍。他放笔直书,以长短交融的线条和笔笔见结构及虚实相间的大墨块,成功地画出山的结构和雪的莹润。雪借山势而险峭,山藉瑞雪而壮美。洵属胡刚雪境山水画作中的又一力作。
李人毅近照
李人毅艺术简历
李人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1948年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县海北镇。堂号为:海北草堂、阁上塬、岫安居等。
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69年入伍,1985年至1988年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1989年调入沈阳军区文艺创作室任专职画家、作家。2002年起任《美术》杂志主编助理、编委,现任《人民美术网》总编。
多年来坚持美术理论研究,参与和报道了许多全国重大美术理论研讨活动,尤其关注发展中画家和当代画坛大势,著述颇丰。
出版著作二十余部,代表作有《平型关大捷》、《国难来袭——九一八延续的记忆》、《打回老家去——原东北军111师纪实》《勿忘九一八画传》(与李东红合作)《中国当代画家研究•花鸟卷》《写意牡丹技法全解》《小榄风情》等,其中《一个男人的远村》获97’东北文学奖。
1989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新四军人物画展”、2009年在长沙举办“开国大典人物画展”、2011年在深圳举办“李人毅辛亥人物画展”,中国画《邓子恢》、《谭震林》、《吴竭诚》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泉歌(2014年)
2、自然肌理和线性造型相结合来塑造意象,显现出生动多姿的水墨意蕴。
这一点在《天地诗韵》一画中有充分的凸显。画面上云雾萦绕幻化的造像充满着神秘,这是传统画法的渲染所不能达到的虚幻与空灵之象,是水彩墨交融后的奇特效果。但是作品中的一条条虚中见实的线条将峰峦的走向,山势的脉动,表现得雄健而壮美,具有内蕴丰富、雅致的韵味。
一山烟雨半溪风(2014)
3、时尚元素和传统基因相结合来定位,使作品呈现出具有现代与古典相结合的新的视觉美。
在把传统山水画进行诗意再现过程中,胡刚把平面构成的时尚因素巧妙地注入作品之中,使画面的现代气息浓郁,但总体风格又不失为地道的中国画风,可见画家在继承与发展之路上走得坚定而扎实。当我们欣赏《十里松风》一画时,既赏得了宋代“马(远)夏(圭)”的古法真谛,又感受到迎面而来的时代气息。
总之,立意深远、场面宏伟、技法出新,是画家作品的总体风貌。(本文发表于2012年185期《中国书画艺术报》)
《中国画家研究》这套丛书,既是研究画家的理论文集,又是图文并茂的画集,分人物卷、花鸟卷、山水卷、综合卷、纪实卷等。在这些研究文章中,作者以宏观到微观的视角切入研究对象,既有对画家群体的考察,还有对当前画坛走势的关注,以及对全国性各类美术活动的报道等。丛书以中国画入题,涵括了油画、版画、雕塑、水粉画、水彩画,以及工艺美术和书法等,每篇文稿都配有多幅精美的图片,令人赏心悦目。
《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是本套丛书的第二卷。
由于本书形式别开生面,呈现理论研究和作品欣赏相统一的阅读模式,自《中国画家研究·花鸟卷》先行出版后,受到了读者和业内人士的广泛欢迎。这套丛书将陆续出版。
本书的作者,是集作家与画家于一身的文化学者李人毅。他除了进行文学、美术的创作外,多年来致力于美术理论研讨和画家研究工作。新世纪之初,曾受聘于《美术》杂志,在此工作多年,策划、报道了许多全国性的大型美术理论研讨会,发表了许多学术观点鲜明的论文。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对当代画家进行专题研讨,尤其关注中靑年画家的成长,写出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在国内各种媒体上广为刊发与转载。
本册为山水卷,收录了三十余篇评论文章,画家排列以年庚为序。本书有对黄宾虹的专题研究论文,有对老画家孙恩同、于志学、谢欣、周韶华、梁世雄的学术解析,还有对牟成、姚伯齐、张松、朱道平、王慧智、吕德品、张辉、王福增的技法的探究和梳理,更有对刘思东、周鼎、孔凡智、杨阳、李传新等画家作品的赏评。文中不见某些冗长的赘语和套话,行文清晰明了,评价客观中肯,富有哲思境意。而对邱汉桥、许自敬、丁杰、张英才、陈玉莲、王有民、胡刚、匡伟光、陈迎平、黄仕强等人生状态和艺术成长关系的研讨,更充满了一个美术理论家对发展中画家的人文关怀。其中,也有对象王中才那样由作家转身到画家的个案研究,体现了作者研究对象的多样性。
在文中,作者还注重对画家技法的研究,从笔墨规律上归纳整理出画家实践成果,并上升到学术层面来认识,无论对画家和书画爱好者都有着启迪性意义。
《中国画家研究》的文章清新隽永,具有散文风格,使原本刻板说教的评论文章,成为了娓娓道来的,喻情传道的丹青美文。加之与艺术家风格多样的作品相得益彰的编辑整合,使读者在了解画家经历,欣赏画家作品,研讨画作技艺的同时,进行美育熏陶,不失为一套别开生面的美术理论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