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爽
收藏到了一定的阶段,或者说上了一个层次,基本上会由普品到精品,由见啥买啥到不见精品不动心。这既是收藏者的必由之路,也是收藏者的心路历程。
收藏初学阶段,看见啥都感到惊奇,看见啥都想买,进而入门之后慢慢开始变得有选择性地购买,选择性地收藏。久而久之,又开始进入了专项题材的收藏。比如,有人喜欢瓷器而专门收藏瓷器,再细分下来,有专门收藏清三代瓷器,有专门收藏民国瓷器的。如果再分类,有专门收藏瓶罐的,有专门收藏文房类瓷器的,这是根据个人爱好而因人而异。一般地讲,专项收藏最容易成就一名收藏者,因为他看得多,研究得透,甚至成了这方面的专家。这叫作收藏者变成了收藏家。笔者就见过一位藏友,专门收藏玉簪,十几年下来收藏了自汉代以来的近千个藏品。陈列起来,煞是羡人。随着收藏的不断深入以及阅历的增长、知识的丰富,收藏会越来越精挑细选,及至到了不见精品不动心的层次。这也是收藏者经过一路摔打不断磨炼悟出的经验。
的确如此,满屋的瓶瓶罐罐,一堆的破烂,比不上一件清三代。更不用说连实物也难得一见的元青花了。当然这里只是比喻,不是说非要收藏清三代或是元青花。换言之,花10万元买一堆平平常常的藏品,不如花5万元买一件精品。这理儿不论在字画、瓷器、玉器以及其他各个收藏领域都管用。精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增值。而破烂永远是破烂,普品永远是普品。这一条经验尤其适合初入门者。这里举一个《中国地理》杂志刊登过的例子:几年前,同在京城,同是大拍,一个拍卖行一场拍出6.7亿元人民币。而另一家拍卖公司,拍前虽然在全国进行了轰炸式的宣传,结果才拍出了千余万元。其原因就是精品与非精品的差别。拍场上精品是你争我夺,价位一路上扬;非精品不是低价拍出就是流拍。这就验证了精品深受藏家喜欢的原因———凡是精品都有一定的历史文物价值和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更不用说其不断增长的经济价值。所以说不见精品不动心,是收藏者的最高收藏境界。到了不见精品不动心的阶段,人的审美情趣、鉴赏水平更是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和提高,眼光也会越来越独到。所以那些至今还停留在收集破破烂烂阶段的收藏者最好提高眼力,不见精品不动心,用有限的财力购买真正值得收藏的藏品。
来源:闽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