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难忘的一年。
回顾一年来的艺术展览与特展,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艺术场馆史无前例地开开关关、展览史无前例地断断续续。
事实上,所有的中国艺术场馆在过去的这一不平凡之年的努力都值得抱以巨大的敬意,他们突破疫情的阻碍,用见证人文的经典,用见证人心的艺术,抚慰了人心。期待他们在2021年的新发力!
故宫博物院
故宫紫禁城600年系列特展及活动
故宫博物院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也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年,“600年”可谓2021年艺术、文博界最热门的话题。
经历了因疫情的闭馆,其间故宫在文物数字化、故宫直播等方面动足脑筋,观众关注度有增无减。
5月,故宫恢复有序开放。随后,为庆祝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宫博物院共推出三场精品展览,将庆典推向高潮,期间共接待现场观众126.1万人次,线上惠及用户约6.5亿人次,为观众提供了优质的文化体验。
这其中,以8月在文华殿的,“ 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接待观众32万人次)为开端,开启了期待已久的庆祝模式。8月底开幕的“苏轼主题特展” 以东坡为名,呈现了78件套文物精品,藏品的时代跨度从北宋至近现代,类别涵盖书画、碑帖、器物、古籍善本等。展厅除展出苏轼真迹《归院帖》《春中帖》等外,与苏轼齐名的黄庭坚、米芾、蔡襄真迹、宋元明清与苏轼相关的书画也同时进行呈现。展览现场还投映了苏轼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辅以《赤壁图》等故宫院藏宋画,以让观众立体地走近这位平常而伟大的东坡先生。这也是故宫历史上首次举办的苏轼书画特展,是那一时期国内最受关注的展览。
9月, “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接待观众74万人次)展在午门开幕,以600年时间轴线中的18个关键年份为基点,通过紫禁城的营缮、改造和保护等关键性事件,介绍600年来的城中变化。其中,包括展出《徐显卿宦迹图册》中的两页,观众可形象地看到距今400多年前的明代中晚期紫禁城午门及太和殿广场的真实情景。而紫禁城里的著名“小兽”也从屋脊上“搬到”了展厅里。同月,“ 御瓷新见——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展”在景仁宫开幕,观众们就能从破碎中领略到美感。
《明宫城图》中可以见出明代的紫禁城结构
此外,在12月,故宫举办了“ 蔡国强艺术展”和“ 绝域苍茫万里行——丝绸之路(乌兹别克斯坦段)考古成果展”,前者是现代艺术,展现了故宫的开放,后者则因疫情文物无法到中国,展陈被打造成了以图片展示的“二次元”展,更是将文博展示的话题推到了另一维度,成为了微博热搜,不少观众感叹展陈的有趣与包容。
此外,故宫还举办了“紫禁城建成600年暨中国明清史国际学术论坛”、“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座谈会”及表彰会等一系列活动。
2020年的故宫,虽经历闭馆开馆,但毫无疑问,风光一直无限。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0年高质量特展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中国国家博物馆拥有着基本陈列、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三大系列的立体化展览体系。
2020年,即使是在疫情的影响下,国博以拥有为数众多的临展厅而得以同时举办多个特展。
来看看2020年国博的成绩单(部分):2019年末,展览“ 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开幕,一直展至2021年10月,展出240套、700余件文物、古籍、艺术品,系统展示孔子思想形成、发展以及传承的历史。同一时期,展览“ 国色初光:甘肃彩陶艺术”也对外开放,展出精美的史前彩陶195件(套)。
7月,特展“妙合神形: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则为观众呈现展示明清肖像画的概貌。这一展览以期策展的用心与富于匠心的展陈吸引了不少观众。
“妙合神形: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展品
8月,展览“ 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展”开幕。而“天地同和:中国古代乐器展”则系统反映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脉络。此外,“众志成城——抗疫主题美术作品展”以极短时间而汇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创作的美术作品近200件(套)。既有八十多岁的艺术名家作品,也有从小学生到大学生笔下的抗疫作品。
9月,展览“浮槎万里: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开幕,展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沉船和贸易瓷器及相关文物。10月则是一个特展高峰期,国博举办了“疏影暗香——纪念张书旂诞辰120周年艺术展”、“ 河东之光:山西酒务头考古成果展”、“ 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和“ 相由心生:山东博兴佛造像展”。这其中,更是以山西酒务头考古成果展为最。作为晚商时期的重要遗存,山西酒务头遗址2017年8月开始考古发掘、2018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不仅为了解商代政治格局、商王朝与周边地区其他势力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新资料,而且对于探究早期文明社会形成关键时期的历史进程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堪称商代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11月,国博举办了“ 中国素描:现当代美术家作品邀请展”,系统回溯中国素描艺术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之后,则是梳理铜镜历史的特展“镜里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12月,“ 中国戏曲学院建校暨新中国戏曲教育70年成就展”开幕,回顾了戏曲学院的教育成果。
可以说,国博是2021年举办高质量特展最多的艺术场馆之一。
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
率先暂停,率先恢复开放;“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一段中日文化交流的佳话
上海博物馆的策展一直以其用心与展陈的精妙受到关注,2021年疫情之中,上博亮点更多。尤其是,疫情初发时,上博在国内文博界第一时间关闭场馆,疫情控制后,又最早打开大门迎接观众。
年初,疫情爆发后,日本援华物资上都显目地贴着源出于中国的古诗句,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等,其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这句话曾绣于日本长屋亲王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鉴真大师被此偈打动,决心东渡弘法,因此被视为中日交流的象征。记载这首古诗并图文并茂描绘鉴真事迹的日本重要文化财产《东征传绘卷》(卷五)(“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诗句载于卷一)也于上半年陈列于上海博物馆“ 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的展厅中。10月,因疫情滞留上海博物馆逾半年的日本唐招提寺珍藏的“金龟舍利塔”等5组8件文物, 搭乘了“新鉴真”轮返回日本。一来一回,无疑成为了一段中日文化交流的佳话。
奈良国立博物馆研究员野尻忠先生与上博员工进行唐招提寺文物点交现场
作为疫情期间国内率先恢复开放的大型博物馆。4月,上博展出了“ 高斋隽友——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呈现文房供石的意趣;5月,展出了“ 无尽意——赵朴初书法艺术展”和“ 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分别呈现了赵朴初各个时期的珍贵手迹和江南的独特魅力。其中,江南展是以“江南”为专题的综合性特展而备受关注,展出囊括骨角器、石器、青铜器、陶瓷器、书画、刻本藏书等众多品类共197件(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品,包括王羲之《行草书秋月帖页》(拓本)、任薰的《愙斋集古图卷》、董源的《夏山图》卷、文徵明《江南春词意图卷》等。同时,上博也围绕“江南展”,从文创产品开发、“江南”讲座等方面延伸开来。
9月,则举办了“ 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该展也是疫情恢复开放之后,上博推出的第一个国际合作展览,展示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围绕此次展览,上博推出了“ 唐宋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共有43位国内外学者以线上及线下的方式做了学术报告,主要议题涉及“‘黑石号’出水文物及相关研究”“唐宋时期贸易瓷”“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相关考古发现与研究”等问题。
2020年的上博,从展览到学术研讨,依旧保持着保质量水准,是行业内的标杆。
设计互联(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设计互联(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与英国V&A博物馆合作,关注设计的发展、当下与未来
年初,设计互联与英国V&A博物馆合作出品的展览“设计的价值在中国”是一场给观众启发与思考的设计之旅。展览通过138件涵盖产品、研究实验、解决方案、图像与影片的展品,呈现百年来的种种变化,关系到日常生活、产业发展甚至未来的走向。
夏加尔 《黄色背景上的恋人》
10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在河北廊坊开馆,揭幕大展是 “马克·夏加尔”中国首展。“超现实派”画家马克·夏加尔的绘画作品中充满了梦幻与神秘:总是在半空中飞翔的或者倒立的人;频繁出现的拥吻的年轻情侣;取材于犹太文化中的屋顶、绿色面孔的人以及驴子;童年经验中的马戏团、婚礼场景与念兹在兹的抽象化故乡……展览也试图向观众徐徐铺开夏加尔关于生命、关于梦幻的诗性迷梦。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是2018年在河北廊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揭牌成立的,也是中央美院在院外设立的第一家美术馆。而在8月,中央美术学院 山东艺术教育中心正式落成山东济南,这也将继续扩大中央美术学院“为中国造型”、“为中国设计”的社会影响。
帽子,卢浮时尚屋,巴黎,1885年前后 ©英国V&A博物馆
年末,设计互联则为观众带来了展览“ 源于自然的时尚”,通过英国V&A博物馆与中国丝绸博物馆的纺织与服饰藏品,完成了一场跨越2300年历史的东西方时尚对话,探究不同文化中的时尚如何从自然汲取灵感,又对自然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从1600年的一副绣有小麦捆、鸟雀与花卉的手套,到2017年黛安娜·舍勒( Diana Scherer)种植而成的植物根系裙,再到一件仿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的龙凤刺绣衾,到2020年以树叶跟泥染的帆布鞋,在这些古今中外的服饰中,自然的印记无所不在。
在线上,设计互联关注的依旧是设计,“设计的价值”系列论坛邀请了来自全球的28位顶尖设计人物开讲,围绕社交疏离下的设计、面向未来的博物馆、设计之城、为不可见之物赋形、流水线观察员五大主题展开。
在第一场论坛“ 社交疏离下的设计”中,《纽约时报》设计专栏作家爱丽丝·劳斯瑟恩分享了她所征集的疫情设计案例;国际设计事务所“设计何为”的联合创始人理查德·范·德·拉肯提出了平面设计在回应社会议题时的力量,他引用平面设计师布鲁斯·茅的话总结道,“设计把我们带入这场危机,也将带着我们走出它。”
设计的价值为何?这是设计互联一直在关注的。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大展不断:从北朝墓葬壁画艺术展,到陶寺·石峁的考古揭示,再到“历代曾侯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及“傅山的生平”……
2019年年末开幕的“ 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画艺术展”于2021年6月闭幕。展览选取了娄睿墓、九原岗墓、水泉梁墓等三个北朝墓葬的壁画精品展示,使今人得以一窥1500年前的北朝绘画艺术,这也是2021年上半年最受瞩目的展览之一。2月,随着云观展的概念推出,山西博物院的线上讲解北朝墓葬壁画也成为了一大焦点。
下半年,9月,“ 黄河文明的标识——陶寺·石峁的考古揭”讲述了黄河文明演进史。距今约4300年至3900年山西陶寺遗址,被认为可能是尧都;而距今约4000年左右的陕西石峁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最大规模的城址,有观点认为或是黄帝居邑。石峁与陶寺遗址二者所存在的年代相差不多,且都处于黄河流域,很多考古发现均表明,两者之间表现出交流互鉴、水乳交融乃至血脉相同的联系。这一展览将这两大考古遗址的文物并列展出,对于中国古文明的考察与研究则是多角度的。
彩绘双耳罐 陶寺遗址出土
11月,“汉东大国——历代曾侯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展出了历代曾侯墓出土的百余件精美青铜器,让观众领略青铜的魅力。这两个大展也使文博爱好者直呼过瘾。
当然,壮举不止于此,年末,山西博物院又开了大展——“ 傅山的生平、思想与学术”。展览联合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院、苏州博物馆等国内文博单位,从生平、文学、思想、史学、医学等不同维度解读和展示傅山,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立体的傅山形象,还原一位真实的大师、一座真正的文化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