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看懂艺术展还需做功课[图文]

时间 : 04-19 投稿人 : 小治 点击 :

看懂艺术展还需做功课 | 美术学术英国的某美术馆内景

学习看展是没有“天上掉馅饼”这回事的。只有学习艺术史与文化史,别无他途。

喜欢看艺术展的文艺青年有福了,今天中国的艺术展是前所未有的多。同时,文艺青年有难了,因为艺术展并不像电影,我们往往看不懂。其实看不懂很正常,因为艺术展一开始就是阶层划分的工具。

艺术展的“前世今生”

中国最早的艺术展就是文人和政治精英的小圈子游戏。其实中国古代并没有“艺术展”的概念。但并不是说古人的作品没有展示之地,文人画家们在书房、庭院、松林、书画舫展示他们的画作,手卷徐徐展开,长卷用竹竿挑起来。在这些最早的“艺术展”上,文人画家之间的互相鉴赏、评判、口口相传也具备了现代展览的大部分元素,但是还没有现代展览的策划、主题和针对空间的利用。

在文人集团掌控着政治权力和文化话语权的时候,除了在小圈子的趴体(Party)上展示作品,不存在别的途径扬名立万。传统文人垄断了艺术圈的话语权,那就只有一种展览方式,文人画之外的界画、风俗画等样式都没有机会进入文人垄断的小圈子展览。

只有当垄断艺术圈话语权的文化精英受到第二种权力挑战,才会产生第二种展览的形式与空间。到了明代晚期,文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不值钱,商人阶层随着生产力提升和贸易而兴起。为了提升社会地位,商人们挥金如土地赞助文人雅集,进而改变了以前由文人阶层垄断的艺术圈。

明末清初的中国艺术展览的形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旧时在文人书房、园林中的书画交流,渐渐转移到盐商巨贾的豪宅里,商人阶层成为文人雅集的重要赞助者和书画交流的主要组织者,书画的品位也由清雅悠远的文人品位转为姹紫嫣红的市井审美。

到了民国,中国绘画的话语权已经由旧时的政治和文化精英手中转到大众手里,传统水墨画家流行结社,留洋归来的新派画家兴办学校,各个派系争先刊登广告、公开办展、大方售卖。艺术生态的多元化背后是民国的政治与文化力量的演变。

1950年代之后,民国的多元化格局被取代。只有一种艺术风格和展览形式存在。于是,我们看到在1950年代到1970年代的30年间,在官方的展览之外,几乎没有民间的展览空间,也不存在艺术生态的多样性。

1979年之后,草草社、星星画会等“地下小团体”和非官方的展览开始萌芽,象征着中国艺术生态的多元化再次复苏,在此种文化壁垒突破的背后,意味着原来的保守力量受到了另一种开放的挑战。

随着1980年代的改革开放与思想启蒙运动的开始,现当代艺术的新潮汹涌而至。当时全国出现了官方体制之外的数百个艺术小团体。他们在自己的宿舍、公园、仓库,甚至马路边上举办了许多前卫艺术的展览,这些民间的展览空间对于官方的美术馆提出了挑战,前卫艺术也在体制艺术的夹缝中露出小荷尖尖角。

现当代艺术新潮运动之后,中国的文化艺术的多元化生态已经势不可挡。就像中国文化在思想启蒙运动之后再也不会回到懵懂封闭的年代,中国现当代艺术也再不会回到只有一种艺术风格,只有一种形式的展览空间的旧时代。

作品依然是主角

说完中国,说西方。欧洲早期的绘画可能是教堂中的装饰,可能是皇室城堡里的点缀,但绝对不是空间的主角。欧洲最早的画廊采取的展览方式是从地面到天花板的密集式挂画,甚至看不到一点墙面。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画家话语权的崛起,他们觉得作品应该是整个展览空间的主角,他们开始争取更为自主的挂画布展方式,现实主义大师库贝尔和莫奈都不满主办方的布展,自己重新设计全新的展览空间。

今天我们在画廊内常见的单排水平线对齐的画作悬挂方式,直到19世纪末期才开始在英国国家美术馆第一次出现。从此之后,此种挂画方式成为主流,也意味着画廊作为权威的现代艺术体系的建立。

到了20世纪初,德国的现代主义展览上,组织者开始用白色的粗布作为背景,后来直接把墙刷成白色,去除了干扰作品的因素。白色的墙壁让作品从皇室贵族的金碧辉煌的墙上脱离出来,让作品回归到自身。画廊的白盒子空间抽离了所有干扰艺术的元素,所有的电线、设备都被隐藏在洁白的墙壁和抛光的地板背后,隔离了一切“艺术之外”的因素。作品由空间的装饰品成为空间的主角。

展览手册和说明牌则尝试让更多的大众了解艺术品,艺术展不再是为了那些从小就受到艺术熏陶的上层阶级而开设。现代展览模式的建立,不仅是对传统展览的观看方式的改变,事实上也是贵族权力衰败,中产阶级与商人阶层崛起的写照。

但是很遗憾,这种艺术展的低门槛只是针对欧美的中产文青而言,因为我们中国人的教育里并没有艺术这一块,所以再简单的展览恐怕也有些勉为其难。

知识的储备任重道远

我们今天的中产与文青愿意放下手机几分钟(因为进了门还是要拍照发朋友圈,所以只是放下几分钟)去看展览,这当然让人欣喜,但是说到如何能够迅速学会看懂一个艺术展,这又让人沮丧。有人说,西方艺术乱七八糟看不懂,其实你是啥都看不懂,包括中国艺术,什么是气韵生动?齐白石为什么好?什么是文人画、院画、界画?你也分不清。所以,第一步还是学习艺术史。

简单来说,因为艺术展不是电影,电影是由你买单,所以导演必须拍得让你看得懂和看得爽,而艺术展并不是你买单,所以它只对买单的人(业内人士)负责。如果你要看得懂,只有学习艺术史与文化史,别无他途。

是不是背熟了艺术史上的各种流派就看得懂艺术展了?那只能保证你看得懂以往的展览,要看懂今天的展览,你还得了解全球化、消费主义、文化殖民、种族主义、女权主义、欧洲中心化、个人身份……等等这些欧美当代艺术家最常关注的政治与文化的主题。哦,最近欧美还流行难民题材,你还得学习一堆宗教文明的冲突与恐怖主义的起源,新保守主义与左派思想的分裂,才能看得懂最新的许多作品。

当然了,话说回来,我们未必需要看得懂,才能享受一件事,很多人其实也看不懂自己的“男(女)票”,可是不也很享受大家在一起的时光吗?去看艺术展也一样。只要谨记拍照的时候,别撞坏作品就行。

相关文章

  • 大道至简,简而不凡——田生云书画艺术鉴赏[图文]
    大道至简,简而不凡——田生云书画艺术鉴赏[图文]

    【艺术简历】田生云,男,1945年生于湖北省十堰市。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协理事,秦楚书画艺术馆馆长。擅长汉简、隶书、行草书法创作。其汉简书法《半部论语治天下》曾作为国礼赠送给来我国访问的匈牙利总理久尔查尼所收藏。其作品曾入展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览》等六次展览。並荣获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举办的《中华世纪之光》中国书画展览金、银奖等数十次。汉简书法《孔...

    130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文艺表达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表达[图文]
    文艺表达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表达[图文]

    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把文化提到如此的高度,把文化置于立国之本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艺本来就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以最直接的方式反映文化内涵,塑造文化形象,并且以审美的方式积淀成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当文化自信被赋予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时,它理应得到文艺化的表达,在这种表达中,文艺又自觉地...

    897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书画家陈学智作品欣赏[图文]
    书画家陈学智作品欣赏[图文]

    陈学智,字希古,1933年生,祖籍江南,后移居天津。天性聪慧过人,幼喜丹青,八岁未足其父请天津名家陈少梅来府亲自传授绘画技艺,专攻北宋山水画多年,刻苦追求笔墨之奥妙,研究艺境之内涵。陈学智先生一生低调,倾心作画,绘画题材广泛,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写,山水尤精,笔墨老辣醇厚,赋予物象真情。特别善作大幅,大而不散不碎且见气韵。近年喜作四尺整幅,皆势奇气足,笔到神出,韵在墨中。先后共有200余幅作品...

    425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南京博物院书画展策展中的思考[图文]
    南京博物院书画展策展中的思考[图文]

    南京博物院从2013年起相继推出了“藏·天下——庞莱臣虚斋名画合璧展”、“青藤白阳——徐渭、陈淳书画艺术特展”、“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这三个展览都是书画展,对于书画专业出身、致力于书画研究与鉴定工作的策展人而言,虽然展览的立意、内容的设置、研究与学术的深度和广度等不会有太大的困扰,然而在策划这三个特展过程中依然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难题。本文就这三个展览为例谈及了策展体会,同时兼顾分析展...

    1110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党旗飘飘喜迎建国70周年”曾邕生艺术欣赏[图文]
    “党旗飘飘喜迎建国70周年”曾邕生艺术欣赏[图文]

    【艺术简历】曾邕生,籍贯山东齐河辛卯年生于广西南宁市,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侨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广西侨联书画院院长、中国易气书画创始人、中国当代国学大师和人民美术家。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造诣,是书画艺术集大成者与传播者,作品在全国美展中多次获奖。曾邕生原是著名的中医师,1996年开始自学进身书画界。他以中国国学中的道家美学思想为指导:把河洛理数、中医五行理论、易经卦理、中国书法融入...

    1891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中国艺术人物专题报道——徐镇锁[图文]
    中国艺术人物专题报道——徐镇锁[图文]

    徐镇锁,男,1956年11月出生,山东省海阳市人,自幼酷爱书法、绘画。几十年来勤奋学习,刻苦临摹,拜访名师,书法技艺日臻成熟,其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及一些专业性展览并获奖。现任中央电视台世纪大采风书画院副院长,星光大道栏目组艺术顾问。先后在省、市及各级报刊发表作品60余幅。书法以行书为长,正、草、隶、篆诸体均有一定造诣,是集书法、绘画、篆刻于一身的艺术人才。为当地许多企业和名...

    116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宋步云《须弥春》:肃穆而又亲近 是古都的韵脚[图文]
    宋步云《须弥春》:肃穆而又亲近 是古都的韵脚[图文]

    “我到北平后又到艺专上学。宋先生是我们的水彩画老师。我非常高兴,那时我对水彩画怀有极大的兴趣,那时上水彩课除了在教室画静物外,宋先生还常常带我们到北海画白塔、到团城画白皮松,也到故宫等地画水彩写生。他教学经验丰富,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深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1946年,刚刚考入国立北平艺专的卢开祥先生,在几十个寒来暑往过后,如是回忆学生时代跟随宋步云先生学画的故事。宋步云 自画像 油画过去的人...

    131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陈传席:可笑!作品没有思想,只有技术,叫什么大师?[图文]
    陈传席:可笑!作品没有思想,只有技术,叫什么大师?[图文]

    牡丹 作者齐白石什么是大师?大师的作品必须是:包前孕后的,而且必须能树立一代楷模,开启一代新风。关键是“包前孕后”,后两条其实已包括在这一条中。能“包前孕后”的作品当然必须是高质量的作品,高质量的作品应有哪些标准呢?功力、样式、思想。一幅作品中,功力高、样式新、思想深,便是高质量的作品,三者缺一不可,但三者皆精,却非易事,正如谢赫说的:“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姚最说的...

    129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盛世百年路,艺术新征程,当代最具收藏艺术大师——王天晞[图文]
    盛世百年路,艺术新征程,当代最具收藏艺术大师——王天晞[图文]

    A century of prosperity, a new journey of art, and the most Collectible contemporary art master -- Wang Tianxi王天晞 1946.1生于西安市,原籍山西省永济市孙常村,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1989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中外文化比较专业。曾任职中...

    1328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明代画家陈洪绶生命不死的艺术[图文]
    明代画家陈洪绶生命不死的艺术[图文]

    人活着,分形式与内容之说。只有形式的,是行尸走肉,来与去空无意义;但若形式包含了内容,生命便将远远超越那个形式本身了。陈洪绶在艺术上的一念未毁,便是他超越了这有限的形式,永远对世间贡献了他的有内容的生命。一般说来,中国传统绘画里的人物画,从古至今,男人、女人、小孩子,帝王、将相、知识分子,以及仕女的模样,无论是简笔勾勒,还是细笔点染,看一眼就觉可亲可爱,接受起来毫无难度。顾恺之的洛神,周昉的...

    130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国家美术馆的文创如何才能快人一步[图文]
    国家美术馆的文创如何才能快人一步[图文]

    “人人都是创意家”,这一命题在文化快餐、感性消费时代很能抓住大众眼球,一举打响文创机构及其产品的品牌。但这一命题“人人都是创意家”却有很大的模糊概念化,至少让人搞不懂创意的执行人究竟是谁,有哪些执行者有头脑有能力来从事文化创意,并且在推动城市的文化消费时,能强有力的把创意变现为市场接受高的产品,实现文化创意的真文化、接地气、可持续的“IP”战略方针。其实我想谈的,就是美术馆的文创之路。文创,无...

    947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乾隆与雍正对瓷器审美趣味为何不同[图文]
    乾隆与雍正对瓷器审美趣味为何不同[图文]

    清乾隆30年(1730)粉彩镂空开光鱼戏水纹瓶最近网上盛传一组雍正和乾隆时期瓷器的比较,并分别以“淡雅隽永”和“繁缛堆砌”来概括雍乾两朝瓷器所体现出的审美趣味,更有甚者将乾隆瓷器冠以“农家乐审美”之名,并与乾隆喜好在书画古器上题字吟印一并列为罪状,一时间似乎吐槽乾隆的审美成为了一种时尚。乍眼一看,列举的雍正瓷器确实比乾隆时期淡雅很多,而且各大博物馆展出的雍正和乾隆时期瓷器均表现出各自强烈的视觉...

    144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红木行业寒冬已过 市场开始回暖[图文]
    红木行业寒冬已过 市场开始回暖[图文]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全国红木制品市场景气指数明显回升,并呈现持续走高的迹象。虽然已经进入四月,但是对于国内红木市场而言,新的一年刚开始。近日,中国红木委发布2016-2017年中国红木行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红木原料市场出现了“量升价降”的情况,国内红木行业产值出现10%下滑。有专业人士认为,2017年红木市场将回暖,另外,随着其他国家和地区濒危树种交易政策的改变,2017...

    989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吴冠中的“西画中用”与“中画西取”[图文]
    吴冠中的“西画中用”与“中画西取”[图文]

    吴冠中 (中国,1919-2010)《漓江之滨(一)》油彩 木板59 x 41 cm.1977年作估价:港元 12,000,000 - 20,000,000艺术大师吴冠中毕生追寻艺术真谛,琢磨于油彩与彩墨绘画之间,作品完美融合对西方现代油画以及东方传统水墨独到的观点与诠释。他多次提出关于美的形式,认为创作应从生活源头寻找灵感;而一件好画的标准,就是从中可以体现出“真、善、美”。他的作...

    144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俊彩星驰绘中华 | 陈增胜[图文]
    俊彩星驰绘中华 | 陈增胜[图文]

    导读一、陈增胜:中国绘画艺术在中西方双向奔赴中蝶变升华二、当代语境下传承与创作的思考三、不懈追求未来可期▼陈增胜,别署沚润、之润、大胜等,号白头翁。1941年5月生于山东省招远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历任原中央机关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顾问,人民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书画协会理事、中国文艺家书画院院长、...

    199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