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日美术馆
在中国,这十多年来随着产业的革新,越来越多的工业遗产成了艺术产业的孵化之地。现在我们将探访中国部分城市的工业遗产改造艺术园区后的现状。
旧工业建筑改造探索萌芽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当时很多遗存的旧工业建筑被弃如敝履时,也有人迷恋着这种高大而破败的建筑遗产独特的美感,设计师们开始尝试改造和再利用这些建筑,这种尝试率先发生于美国。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两次石油危机使开发商不得不寻求更为廉价的建筑方式,从而旧工业建筑的利用得到了更大的重视。这一阶段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实践,最为典型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洛威尔城,通过对一百多幢旧工业建筑遗存的改造,形成了现在的洛威尔国家历史公园。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后,随着人们对文化艺术不断增长的需求,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掀起了新的浪潮。
中国关于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大体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这也是我国对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初始阶段。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刘伯英说:“城市复兴是通过对一些老区和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更新,使原来板结的城市、僵死的城市重获新生,城市复兴是一场城市的社会运动。工业遗产作为工业文明的见证,不可或缺。以工业遗产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大量增加,传统工业区的更新将成为城市复兴的主战场。”
《旧工业建筑改造成展陈类建筑的策略研究》中将旧工业建筑的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一是旧工业厂房类型——旧工业厂房是工业建筑中的主要类型,包括单层、多层及异形厂房等几种类型。工业厂房据其之前有的功能来算,大致有跨度较大,人工照明、 外立面简单明了等建筑特点。北京798的部分建筑、今日美术馆、上海城市艺术中心等都属于此类。
二是仓储建筑类型——仓储建筑类型是每个工业厂区不可或缺的另一种建筑类型。通常无直射自然光照明,空间也以尺度较大,空间灵活性强为主。如上海的莫干山路艺术区一些改造画廊。
上海莫干山路由两个仓库改建的画廊入口
三是设备型工业建筑——以不同功能的工业园区有不同的设备型工业空 间,比如凉水塔,气罐型设备空间,因其巨大的跨度和特有的工业造型经常可以改造成特殊的大型展馆,令人印象深刻。比如798艺术区中的751大罐,77文创园中被改造成一个大型温度计的烟囱,以及沈阳铁西区被改造成展廊的水塔。
沈阳铁西区水塔展廊
751大罐
四是交通工业建筑——交通工业建筑包括因地理因素和区位发展而废弃的工业码头、 车站类建筑。包括废弃的列车轨道或列车本身以及船运吊车等工业遗存这种独特的工业建筑经过改造修复后有其特有的工业魅力。环铁、798、曼彻斯特利物浦车站、嘉兴船文化博物馆等都是此例。
798的火车头广场
调研数据显示,北京市腾退老旧工业厂房242处,总占地面积共计2517.8万平方米,其中七成处于待开发状态。并指出随着疏解非首都功能相关工作持续推进,老旧厂房资源还将进一步腾退释放。北京的旧工业区改造为艺术园区或者创新产业园的案例较多,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具体的建筑。
北京啤酒厂锅炉房——今日美术馆
北京今日美术馆原址为北京啤酒厂锅炉房。当时随着北京城市的扩张,该区域已成为与北京商务中心CBD区域一河之隔的毗邻之地。设计师王晖一方面考虑该处“地处苹果社区东北角,毗邻街道,交通便利”;一方面是出于“保留老建筑的风貌的意愿,同时也是因为考虑到艺术、 建筑和社会人群的生态关系问题。”“这里人群结构复杂:既有外企白领,也有外地民工;既有乞丐,也有富翁。可以说所有的人群都可以很容易地来到这个美术馆,美术馆的出现也必将会对各个不同层面的人群产生影响。而且随着周边越来越多现代建筑的出现,美术馆建筑本身记录的实时历史的价值也会更加有意义。”王晖说。
今日美术馆改造前为北京啤酒厂锅炉房,1957年建造。主体建筑包括锅炉车间、引风机房、 控制间、辅助用房、运煤坡道与烟囱六个部分。改造前建筑表皮与形式具有鲜明工业感。檐口、窗框、雨棚均采用混凝土材料, 墙体以红砖砌筑,但并未露明混凝土框架与圈梁。侧面开窗面积较大,屋顶缓坡,带有矩形天窗。
北京啤酒厂锅炉房
2003,北京啤酒厂锅炉房被改造为苹果社区售楼处,2009年,在苹果社区售楼处职能失效的基础上,锅炉房被进一步改造为永久性质的今日美术馆。在这些年的改造中,仅灵活而高敞的框排架结构锅炉车间 被基本保留,运煤坡道、辅助用房、引风机房、锅炉车间北侧跨运煤设备层均被拆除。
《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博物馆案例解析》作者董婧手绘
对于保留的部分,锅炉车间一层为锅炉底座层,承担上部超大荷载,柱网密集凌乱且层高较低,改造后这一层主要作为商店、咖啡厅等。锅炉车间二层为锅炉层,挑高12m,混凝土柱承重,钢屋架结构。改造中,遵循原锅炉房的柱网结构,对该空间进行垂直分层,增建三、四层展厅,扩大展览面积。并鉴于当代艺术为主题的美术馆对大尺度展厅的需求,对原先不用承担运煤设备的空间中增设吊顶,与加层共同围合出大尺度通高展厅。改造后的今日美术馆展厅占据二至四层,二层包括保留工业空间尺度的通高展厅,三、四层各层均有一个开放式展厅,具有环形流线,尺度常规。
董婧手绘
源于对旧工业建筑的尊重,今日美术馆对保留部分外表皮处理沿用了锅炉房时期的砖砌建构特色。艺术品展览应避免侧光直射,所以将原窗洞封闭,仅在必须采光通风的空间封闭出小尺寸窗洞。 封闭窗洞的材料仍采用与旧表皮相似的红砖,但砌筑肌理与原有肌理垂直。
另外,今日美术馆增加了金属“斗”型入口,是对锅炉房中经常出现的梯形母题、混凝土煤斗、金属格栅等元素的结合与加强。采用“之”字形缓坡道将人流自一层引入,解决展厅位于二层导致的可达性问题。
莱锦创意产业园
入驻莱锦创意产业园的东方风行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夏骄阳曾表示,公司之所以选择落户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一个重要原因是考虑到传媒演艺公司的特殊性,不适宜在普通写字楼内办公。经过考察后他们发现,莱锦园能契合公司对办公场所的需求,且位于居民区周边,能让作为文化传媒从业者获得工作、创作所需要的生活气息和感受。
今日美术馆
今日美术馆房顶上添加的一些装置
关于今日美术馆具体的运营情况,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说,“目前今日美术馆一年要办20个左右的展览,其中有一个大的年度的主题展,国内和国外的巡展会做两到三个,会做大概五到七个青年艺术家的项目,会做四个跨界的特展,也会有和不同机构合作的群展。今日美术馆一年的票房大概有一千万左右,目前为止客流在三十万左右,2018年因为加入了很多特展,客流在五十万左右。”
2009年开始的今日美术馆的改造迄今已10年,高鹏对澎湃新闻表示,当时的改造在世界范围内算是比较好的,包括设计了十四米的一个挑高的展厅,这在后期做大型装置和影像类的展览时都非常好用。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比如展厅和礼品店是不连通的。“另外当时也没考虑到艺术发展到今天的多样性,比如声音啊、表演啊、剧场等等,当时就没有预留,所以现在涉及到要对一些展厅进行综合使用。”高鹏对澎湃新闻说。
每个建筑体在改造的时候空间特性不一样,具体在使用中也可以将一些限制转化成优势。比如今日美术馆十几米挑高的大空间,做其他的展览时会显得很空旷,但是最近在展的“妮基·圣法勒:二十世纪传奇女艺术家及她的花园奇境”,就在这里搭建了妮基的塔罗公园,高大的装置则让这个空间显得很丰富。
今日美术馆展厅
北京胶印厂——77文化创意园
与中国美术馆一街之隔的77文创园前身为北京胶印厂。胶印厂是一个工业化的四合院,几栋不同历史的工业楼房分别建于1960、1970、1990年代,之后产业陆续衰落停产,厂区也日益破败。2012年初,北京胶印厂的上级公司决定将原胶印业务迁出,将美术馆后街77号院内房屋整体腾空,打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北京胶印厂
承担77文创园的设计主持的李冀谈到,对北极胶印厂的改造行动首先从针对性的局部切除入手,对导致整体淤塞的增生部分进行清理,清理临时性的搭建、拆除粘连在两座主体结构之间的简陋铁皮房,并清理两侧部分被堵死的胡同。仓库剧场是77文创园的主体建筑,剧场在危房拆除后的原址新建而成,用工业仓库式的建筑结构、厚重工字钢柱列和锈蚀耐候钢面板,仓库剧场朝向庭院的墙面可以悬起,前院则是一个露天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