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贺文斌:“江南波普”海派当代精神的回归[图文]

时间 : 04-13 投稿人 : 东东 点击 :

贺文斌:“江南波普”海派当代精神的回归 | 艺术理论贺文斌 媚娘·媛

见到贺文斌的作品,那充满春色的姑娘,她略有所思,欲言又止的站在破败的古城脚下,睁着略带迷惘的眸子带一丝丝魅惑。不经意的就会激起你心海的涟漪。年轻艳丽的女性或躺或卧在的厚重沧桑古城园林中,看似格格不入的元素强烈冲击着观看者的感官和内心。我们在贺文斌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对中国社会变迁的思考和某些荒诞的批判。

贺文斌是出生于陕西,是地道的西北人,我们却在他的作品中见到南方水乡,苏州园林等南方传统文化元素,感觉到一个异乡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

贺文斌:“江南波普”海派当代精神的回归 | 艺术理论贺文斌 媚 120x140cm2008-2011

著名批评家杨卫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贺文斌的艺术宗旨,并不带有早期“艳俗艺术”的倾向。这是我把他的艺术归为“后艳俗”的原因。所谓的“后”,既是对前者的继承,同时也包含了对前者的反叛。事实上,早期“艳俗艺术”对农民趣味加以反讽,不可避免也会使自己受到浸染,从而演变成另外一种农民式的艺术。这就是艺术悖论,如何从这种悖论中解放出来,需要在价值形态上彻底挣脱。贺文斌很清楚这点,我甚至觉得他魂归江南,就是为了寻找另外一种价值的灵根。正如他画面中会缕缕出现江南的园林、幽巷一样。这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文化符号,而是一种精神回归,是脱去了农民的趣味,对传统文化中优雅部分的憧憬与追忆。难怪他要将一个个楚楚动人的青春美少女置身其中,因为历史的创伤只有美才能医治,也只有美才能超越与升华。所以,他笔下的少女尽管也很艳丽,甚至有些媚态,但并不庸俗,而是与背后的园林幽巷相融洽,呈现出一派优雅别致的诗情画意。我总觉得,这可能就是“后艳俗”的特征。也就是说,它的光鲜、艳丽倾向,已经不再是用来批判,而是转换成了一种语言,为的还是给当代人提供一种审美上的刺激与安慰。当然,“后艳俗”并不是一种主张,更不是一种流派,在其风格倾向中实际上各有侧重,也各不相同。对于贺文斌而言,回到江南的传统,以大俗而直抵大雅,也许才是他蛰居苏州探索艺术的方向。这也正所谓“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

贺文斌:“江南波普”海派当代精神的回归 | 艺术理论

贺文斌,中国当代艺术家,生于陕西。1995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2004年天津美术学院现代学院人体研修班,2009年南京艺术学院访问学者,现居苏州,任职于苏州职业大学艺术学院,苏州棠女子学社顾问,无锡云上艺术学校客座教授,苏州云水依旗袍服饰品牌顾问,2006年开始苏州、北京、上海、南京、无锡等地举办个展和参展,近年作品由画廊代理参加香港、新加坡艺术博览会,作品多次前往法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地多次参加展览。现往返于北京和苏州两地工作室。

2016年受邀前往帕米尔高原中巴边界采风并创作中巴水墨长卷,同年作品于白沙瓦和巴基斯坦大使馆展出后作为“庆祝中巴建交65周年”贺礼被大使馆永久收藏。2017年与圣福林文化、苏州职业大学携手促成中巴教育合作、中巴经济走廊,中巴艺术交流展。

艺术家贺文斌从小成长于西北黄土地,20岁求学于苏州,大学毕业后一直工作生活在江南,不同的地域和文化历史常常会使人具有不同的感受及怀念。北方与南方两地文化的差异,使艺术家产生了强烈的历史文化感悟。所以一直以来的作品都与江南和苏州古城生活有关,江南温婉的女性形象和庭园建筑成为作品中重要的文化符号,作者竭力营造一种迷惘的美丽用画笔追寻逝去的传统和优雅。

展览及成果:

2018年,“寂·园”北京炎黄艺术馆个展(北京炎黄艺术馆)

2018年,ArtArk艺术方舟展(北京1+1艺术中心)。

2016年,苏州金鸡湖双年展“江南回眸”贺文斌个展 (苏州独墅湖艺术中心)

2017年,2017-57届威尼斯双年展入选中国艺术家提名展上海云艺术中心预展(入选威尼斯官网名单)。

2017年,“此起·彼涨”苏州香山公社当代艺术家邀请展(苏州金鸡湖美术馆)

2016年,纪念宋庄美术馆十年艺术大展(北京宋庄美术馆)

2015年,“游园翠梦”贺文斌个展 暨2015米兰世博会艺术交流展预展 学术支持:杨卫 高岭(上海万科翡翠公园)

2015年,“游园翠梦”贺文斌个展 暨2015米兰世博会艺术交流展预展 (上海万科翡翠公园)

2014 年,“垚”当代艺术展策展人 吴鸿(苏州雨村美术馆新馆)

2014年,巴黎、威尼斯、罗马、佛罗伦萨艺术考察,参展AECESE中国艺术家作品展(欧中教育文化交流协会、巴黎大学城)。

2014年,参展首届南京国际美术大展 (南京国际博览中心)

2013年,“想象无限”青年艺术家计划(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

2013年,第27届亚洲国际美术展“亚洲土壤:统一国度里的微笑”(泰国曼谷Ratchadamnoen当代艺术中心)

2013年入选《现代青年》年度十佳青年艺术家。

2013年,“逝色“油画风景系列作品展 策展人Gresen(苏州园区微展览肆画廊)

2012年,“迷惘的美”油画版画作品展 策展人Gresen(苏州园区微展览肆画廊)

2012年入选当代艺术45位“价值与潜力”油画家。(北京国家画院美术馆)

2011年,“空洞的魅惑”贺文斌个展,策展人 徐家玲(北京药艺术馆)

2007年,苏州艺术桥画廊开幕展——贺文斌个展,策展人 帕斯卡·华标

2007年,“来·睐·惘·往”贺文斌油画个展 (北京798艺术区麦杰画廊)

2006年,贺文斌,罗一兰双个展 (苏州美术馆、颜文梁纪念馆)

贺文斌:“江南波普”海派当代精神的回归 | 艺术理论贺文斌 中国媚娘 拽 200x150cm 2017

“其实我自己也困惑于要表达什么理念、意念,这个世界充满荒诞、矫情与粉饰,不断上演着各种戏剧性的情节与故事,我想营造这种现实的场景,通过画面符号化的冲突与异象表达我对这个世界的困惑与批判,释放自己内心深处无以言表的挣扎,也许正是这种形而上的玄思使读者感到陌生与不解。”——贺文斌

贺文斌:“江南波普”海派当代精神的回归 | 艺术理论贺文斌 云园 120x100cm 2016

著名批评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夏可君谈贺文斌的作品:我今天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和本人,我想接着杨卫的观点讨论。“后艳俗”这个概念其实蛮好,我觉得“后艳俗”仿佛是一种回到古代的关系,我觉得贺文斌的艺术就像是自己的一个“后花园”,但是可以把后花园的视觉做得更彻底一点。我想结合贺文斌的作品来谈谈“后花园”这种视觉图式所面对的问题以及他的作品的可能性。“后花园”视觉在我们这个时代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它是空间和时间的一种错置,错置是一种交错的错,置是一种放置。将一个古代的场景和现代的场景较好的拼贴在一起,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错置,既是交错,也可以分离,可以说场景是场景,美女是美女或者说美女是现代场景这样一个形象,他可以把这两种场景分离,做得更彻底就是断裂,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我觉得这离他现在画面所呈现的基本语言不太远。我所说的“后花园”,如同古代的这种庭院,和女性是联系在一起,我觉得贺文斌还是在很自觉地建构这种庭院,因为这种庭院它将女性锁住,但是又已经锁不住了,满园春色已关不住了,于是干脆让她们更彻底的裸露,所以他的画又带有一种春宫画的特点,可以追溯到晚明和清代民间艳俗特点,无论陈洪绶还是金瓶梅,这里有一种新的市井文化的气息。我觉得他比较自觉的与陈洪绶的作品靠近,这个其实可以看成是在与陈洪绶进行对话。贺文斌作品中背景的庭院只是一个废墟,它不是现代之感,也不是想写实,而是带一些古代的味道,它不过就是一片荒废得很冷的没有人烟的地方。这是一个“后花园”。第二,“后花园”是一种遥远,有种隔离感,就是隔世之感,他这个隔世之感处理得还是蛮好的,这种恍惚的恍若,就是有种迷惑,这种感觉。遥远的,可望不可及,但是又有一种记忆,怎么把这种隔离感,迷蒙感表现得更彻底,更充分也许是接下来艺术家需要考虑的事情。第三,回眸与窥视,因为在裸露的人体上还有这种现代的窥视感,回眸与窥视不够成一个美感,我觉得这更像是一种反讽,靠冷艳,你的作品还是有种冷艳的气息。美女的面孔,其实她是一个冷漠的,是冷的,还可不可以更冷漠一点,就像徐家玲对这个展览命名的“空洞的魅惑”,这种空洞魅惑能做到什么程度,可不可以是彻底的诱惑,就是裸露的人体,又带有冷漠,就这之间你可不可以保持一个张力,就是一方面确实是很艳俗,很诱惑,一方面又很冷,又不屑于诱惑,在这之间你可不可以做到极致,如果做到极致的话,我想“后艳俗:还是成立的,还是很有意思。

贺文斌:“江南波普”海派当代精神的回归 | 艺术理论贺文斌 海棠花开 130x75CM

林夜阳在《她从海上来——漫谈贺文斌海派绘画》中谈到:贺文斌的作品有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人物、服饰、建筑、道具,延伸到音乐、文学、戏剧等,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蒙太奇手法,建构了一切均有可能发生的超现实空间,其间隐藏意象、符号、暗喻的线索,仿佛在充满故事感和戏剧张力的精神世界探幽历险,能够体验到一种极致的复杂感受,满溢着解读的乐趣。

他的作品也从深厚的绘画技巧、审美格调和专业性上,展现了一位不同凡响的艺术家的天赋与才能,欣赏他的作品无疑是一种至臻的艺术享受——你能够看到真正难能可贵的优秀作品。

作为一名资深艺术圈观察者,欣赏贺文斌老师的作品,我的直觉清晰地指向中国的海派文化——她脱胎于江南母体,诞生于十里洋场,遗世独立,风华绝代。艺术家的创作不是无源之水,文化的沉浸会让人不自知,海派文化的中西交融、兼容并蓄无处不在地渗透在他的作品里,贺文斌老师当属海派文化这一绘画风格领域的领军人物。在我看来,他作品里大俗与大雅的交觏冲撞、古典和前卫的视觉冲突,当代形式手段所表现的,无关风月或艳俗,甚至无关政治诉求——虽然他的许多作品有明显的公共表达和时代喻意,但追根溯源,所有的所有,都不过是挣扎绵延了千百年,人性深处纠缠不休的爱与欲望。

贺文斌:“江南波普”海派当代精神的回归 | 艺术理论贺文斌 后园之火130x110cm 2004年 布面油画

在贺文斌先生2018全新个展“寂·园”开幕之际,贺文斌先生接受了新浪当代艺术频道记者的专访:

贺文斌:“江南波普”海派当代精神的回归 | 艺术理论

新浪当代:贺老师,您好,请您聊聊本次全新个展“寂·园”的作品内容?

贺文斌:这次是有一部分老作品,也有一部分新作品。老的作品是有一些在园林里面的人物,是“后园”系列,比较私密的一种园林的环境,有比较裸露的女人体,这样的一个图式。把园林往后退,人物放大,这样一个系列,叫“秀”系列,就是英文也有一个词叫“SHOW”,展示自己,然后园林退化为一种符号在背景上,有一种现代女子跟历史对话的一种观念性的表达,还有新的作品叫“中国媚娘”系列,就是这三个系列组成的这次展览的作品。然后另外我还有一个系列,是“逝色”系列,这个系列一直在创作,但是做展览做的很少,这次会有少部分,所以一共有40多幅,30多幅人物作品,10幅“逝色系列”,所以这次也是近些年作品的一次总结。

贺文斌:“江南波普”海派当代精神的回归 | 艺术理论贺文斌 媚娘·娅

新浪当代: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当代艺术蓬勃发展,著名批评家策展人杨卫在《游园春梦——贺文斌与“新艳俗艺术”》中谈到:“贺文斌的艺术宗旨,并不带有早期’艳俗艺术’的倾向。这是我把他的艺术归为“后艳俗”的原因,所谓的’后’,既是对前者的继承,同时也包含了对前者的反叛。”那么,您如何看待中国当代艺术的创新?以及在创新的过程中艺术家应该具备哪些思考?

贺文斌:杨卫老师在这篇文章中对前艳俗和后艳俗的论述具有非常清晰的逻辑关系,对艳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观点和主张,记得几年前在苏州工作室就我的创作与思考有一次比较深入的交谈,对于当下社会与艺术创作的关系都有共同的观点,因为作为批评家身份的杨卫实际上在圆明园时期就参与了艳俗艺术的创作于实践,也是艳俗艺术的代表艺术家之一,所以对“后艳俗”概念的提出是最有实践和理论基础,艳俗艺术走到今天,实际上它已经从“土”变成“豪”,虽然经济高速增长了但是本质没有变,甚至于文艺作品都无力表达当今社会的这种艳俗与荒诞,所以本人的作品索性脱离艳俗寻求江南气质的美与优雅,甚至可以与艳俗无关,如果批评家将我的作品归为“艳俗”那也确实是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一个角度。反过来讲,或许这也是作为批评家给当代艺术家创作提出的一个新方向的课题吧,当然更需要艺术家的独立思考与艺术实践。

创新这个词汇,我觉得应该是艺术家的一种本能,一种非常积极的创作态度,但是用的不好呢,也会变成一种激进,就是过度的追求创新结果变得浅薄和哗众取宠。艺术史上能留下的优秀艺术作品,都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创造,艺术家是不是为人们的这个视觉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样式,新的造型或者新的形象,新的色彩的面貌,新的艺术观念和哲学思考,这就是创新。

新浪当代:您本次的新个展“寂·园”与以往的个展有哪些亮点和异同?有哪些内在的线索和联系?

贺文斌:这次的“寂·园”也是考虑到作品的一种气息,传达出来的感觉,“寂”字,有种繁华过后的落寞感,其实我本人内心深处也是孤独落寞的,画为心像吧。2011年在宋庄的个展叫“空洞的魅惑”,策展人徐家玲认为我的作品中表现了当下社会经济繁荣背后人们的价值虚空。2012年个展“迷惘的美”,都是有内在联系的。而在2015年上海的一次个展“江南波普”,上海策展人孟庆楠,也是一位艺术家,一直是关注我的作品,他不认同什么“后艳俗”什么“超现实”,这个主题还是很有意思,在上海、苏州都以这个主题做过讲座,“江南波普”道出了我作品中的一种江南气质与当代时尚的一种碰撞。每次展览,策展人的角度也都不同,作品还是有很多探讨的可能性。

总结下来两条线,一种是从外到内探讨的,一种从内到外探讨的。

新浪当代:在您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沉淀,也有对社会变迁的思考和批判,当下,很多当代艺术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外的影响,只专注于表达艺术家自我的感受,很个体化,不再注重表达作品与生活,自身生存环境,社会之间的关系,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贺文斌:我是比较赞同艺术多元化的,实际上也是一种“艺术的民主”,借用”民主”一词是想强调文化应该是多元共存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深厚的民俗文化与艺术,这个世界才丰富多彩,因为现代文明欧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很大,欧美的“主流艺术”流行也影响到其他国家,是现在的一种倾向吧,但是这样也导致一种现象,许多艺术家的作品找不到民族气质,感受不到地域文化的差异,形成了一种“国际化风格”。

就算六零七零后一代艺术家,比如方力均岳敏君作品中表现的时代形象和调侃意味,同时代也有艺术家只表达个人内在的隐秘,不表达社会问题,也有纯粹追求抽象艺术的与社会与个体都不相关,还有用水墨实验的,是很自由的,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每个人的感觉点真的是不一样,佛学讲“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人的生长环境和内心世界都是不一样的,艺术表达也应该是丰富多元的。

今天的社会问题也是非常多,因为没有涉及到自身利益和安危就不大去关心这些问题,也回避表现这种作品,或许他认为艺术本身也是逃离社会的一种方式,一种自我滋养,享受,愉悦,只要有新的创造都非常好,在于自己吧,艺术是自由的,更需要不跟风不随潮流而动的独立思考。

贺文斌:“江南波普”海派当代精神的回归 | 艺术理论贺文斌 中国媚娘 何处 200x150cm 2017

新浪当代:请您聊聊您新作品的创作初衷是什么?

贺文斌:在我之前的作品,会有一些批判的因素在作品里边,对于这个跟社会的关系,比如说有些背景墙上,园林的环境里,有时候会出现挖掘机,明显带有对于时代城市化进程中对传统建筑一种破坏的批判,这个是比较明显的,但是我总体上还是倾向于一种美的表达。

近期这个系列会有旗袍的元素在女性的服饰上体现,因为在苏州和周边城市我参与了一些旗袍走秀的时尚活动,会邀请我和作品出场。追求旗袍文化,让人想到三十年代老上海,也是对民国文化的一种回归吧,我个人也是特别崇敬这个中国历史上短暂的时代,然后作品中女子的现代服饰开始换成旗袍,这个系列人物没有像之前的形象那么夸张的五官,更加温婉唯美一些。有一位买我作品的藏家,跟我有过一次交流,他说完全可以就用美来批判这个社会的丑,去表现美,去引导人们追求美,本身就是对丑的一种批判,其实他的意思就是说不必鲜明地批判。有一些先锋艺术家比较不太喜欢去表现的太美,甚至让自己的作品尽量的丑,审丑,那也是一种艺术美,就好比臭豆腐,闻着臭,人的口味是多元的各有偏好审美也是多元的,艺术家有各自的艺术观念。对于这位藏家的观点,后来细细品来觉得也有一定道理,他的观点也应了批评家杨卫在文章里有一句话“历史的创伤只有美才能医治,也只有美才能超越与升华。”我觉得非常经典,就是我们的历史,近代史经历了非常多的创伤和劫难,我们作为艺术家,可以去表达这种伤痛,也可以在今天这个和平时代,用美好来修复这种伤痛,我经常会在这系列作品署名一个“赟”字,就是美好之意,字本身又特别像我的名字。

而同时我的“逝色”主题黑白系列的作品就是更为直接地传达一种情绪,苍凉与记忆。

贺文斌:“江南波普”海派当代精神的回归 | 艺术理论贺文斌 梦园 130x110cm

新浪当代: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生于陕西,是地道的西北人,求学后落户苏州便情系江南,您生长于辽阔的黄土高原,魂归于温婉的江南小城,这样的人生经历对您的创作有哪些影响?

贺文斌:还是有明显影响的。我儿童和少年时期是在陕西度过的,黄土高原,应该是四岁之前在陕北,然后就到了铜川。也有人说有一种叫心里原乡,他的虽然出生在北方,但他的魂可能是江南的,比如南方某个人,他的性格却特别的豪放,身形粗犷,像极北方大汉,他的原乡可能是北方某地。我苏州的一个好友,无言斋博物馆的老板许逊就是这样的人,彪悍北方大汉的外形声如洪钟大碗饮酒,特别不像苏人,一个另类才子,很有意思。

当年在报考学校的时候,我非常冒险地去报考了苏州丝绸工学院,那是非常难考的当时,一年也就是招两个名额,在西北五省的考点,然后很多人根本不敢报这个学校。填志愿之前,想象着电影里面的那些镜头,苏州的水乡、民国老上海、江南美女,特别的向往,感觉一定特别美,跟随着这种感觉就在表格里填了第一志愿,那年的西北考点确实西北五省范围非常幸运的只招了我一个人,然后就到了江南苏州。与我们黄土高原景致差异太大了,穿越两千多年就是秦国与吴国。

我在大学一年级到苏州的时候,是一九九一年,苏州还是非常完整,是很美的一个真正的江南古城,全城都是明清留下来的古建筑。但是到了读大三那年,苏州开始城市化改造,对苏州的破坏是非常大的,一条路古城的主道开通,把很多的老宅,老桥,河道都毁了,现在苏州古城就谈不上像一个古城了,原来河道纵横,像东方威尼斯。到威尼斯一看,就你没法跟人家相提并论了。现在去苏州,觉得空气也像北方的空气一样,因为城市是按照北方的这种格局和面貌去改造的,甚至把河道填掉,变成路,后来又想恢复成河,就是很荒唐。

本应该很美的水乡,古镇,成了这种现状,这些现象对我的作品潜移默化的有一些影响,八、九十年代苏州挺多画廊卖水乡题材的油画作品,苏州的画家很多画水乡画的很美,特别甜美的。后来我创作的水乡的作品都是很沧桑,很苍凉的,黑乎乎的,我一个北方人到了江南,刚开始深入这个古城的生活就经历到古城被大拆大建,水乡人家失去了以往的宁静,“逝色”系列就表现这种感受。画了几年,后来就觉得想表现人物,2004年的时候,开始进入到人物创作,然后这个变化就非常大,就变成了现在的这个风格。但是内在情感联系是相同的。“逝色”成为我人物作品的背景还是有内在联系的。

有一年在上海春季沙龙,《新民周刊》的执行编委、作家沈嘉禄老师看到我的作品,写了一篇文章,就是写到从一个外乡人的眼中的苏州,他也就是这种很直观的感受,外乡人到了差异非常大的环境,碰撞出一种新的视觉。其实这个主题是我一直想画的,现在社会发展的太快了,尤其是艺术变化,我就觉得北京的艺术环境虽然好但也浮躁,包括国际艺术环境也浮躁。实际上,艺术家是否真正有一些艺术思考,是否创作出跟时代变化社会进程相关的艺术作品并不是说三年五载去判断的,而是这十年、二十年过去以后,它是不是进入这个时代了,我是这样认为,它是一个课题。

贺文斌:“江南波普”海派当代精神的回归 | 艺术理论贺文斌 白玫瑰

新浪当代:您的作品中常常出现艳丽的少女,她们大多带着略带迷惘的眼神和一丝丝媚态,出现在小巷,古城等带有苏州园林的特色建筑中,或者是女性人体出现在古典园林中,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元素给观众视觉和心理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和感染力,您通过这些想表达的是什么?

贺文斌:艺术家创作的时候有一种是凭直觉,一种是在直觉的背后,还是有一种潜意识影响着创作。作品在这样的表现过程中,一个是通过人物的神情,一个是她与环境的关系来产生的这样一种图像同构所产生的一种绘画语言、思想传达。我作品里面的人物形象,实际上很少有特别欢快的表情,但是我尽量也是把她们画的比较美,然后眼神中有可能是会有一种疑惑,对未来的一种不确定。在苏州有一个美国画廊给我做展览,个展主题是我自己定的,叫“迷惘的美”,就是对未来的一种不确定。我从这个字的运用上,也是表达了我作品中所传达的一种人物对未来,对当下的认识,都是带有一种不确定。每幅画都会有一些江南的背景,尤其是苏州的园林古建是代表着中国比较代表性的经典的传统文化,非常优美高雅的。后来听了批评家的研讨会,也包括博客网友对作品的留言,从各角度对作品的阐述理解,我觉得已经替我表达了,敏锐的发现,并用文字具体进行解读,对于创作者和观赏者有共鸣也有启发。

相关文章

  • 归去来兮之《永乐大典》[图文]
    归去来兮之《永乐大典》[图文]

    文脉系乎国运“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的编纂、流失与回归位于国家图书馆的国家典籍博物馆正在展出“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与再造”。《永乐大典》堪称“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从皇史宬到图书馆,从宫廷秘藏到人民所有,《永乐大典》的传奇经历,也是历史潮流的注脚。《永乐大典》的遭遇告诉我们:国家强盛,才能赓续与弘大文脉。《永乐大典》是空...

    74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刘咏阁作品《从混沌中出落》被奥地利皇室珍藏[图文]
    刘咏阁作品《从混沌中出落》被奥地利皇室珍藏[图文]

    最近,奥地利王子和王妃代表奥地利皇室收藏了我国绘马名家刘咏阁精心绘制的丙烯作品《从混沌中出落》,并对作品赞不绝口,连称:画得太好了,画得太好了!奥地利王妃和王子收藏刘咏阁(老墨)的丙烯作品《从混沌中出落》刘咏阁,号老墨山人,别号粥叟,毕业于军艺和中国艺研院研究生班,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曾任校文化艺术中心主任,教授《中外美术欣赏》《书法实践》等多门艺术课程。出版有百万字的高校艺术教材《西画...

    190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被历史误判!时间还其公道[图文]
    被历史误判!时间还其公道[图文]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在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之间,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流派,他们追求变化和夸张,突破了作品一定要“完美、优雅”的限制,它被称为矫饰主义。何为矫饰主义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在一般大众心目中,它几乎一度成为了西方艺术的代名词,《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大卫》……这些名作都出自这个时期,它崇尚的是一种均衡稳定、优雅和谐之美。在文艺复兴晚期,画家们对这种理性美感到了“审美...

    192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未来三年,转变期的瓷器价格会有比较大的上升[图文]
    未来三年,转变期的瓷器价格会有比较大的上升[图文]

    演义之凤仪亭人物故事图筒瓶在嘉德四季第41期暨十周年庆典拍卖会上,以92万元成交嘉德四季第41期暨十周年庆典拍卖会上,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古籍善本三大门类皆获丰收。此次瓷器工艺品部分,明清官窑瓷器板块稳中有升,依然是市场的龙头品种。本季拍卖会中新推出的“瓷色缥茶香—茶器小集”、“亏月亦有色—晚清官窑瓷器”等新专题受到藏家青睐,体现了当前市场朝细分化、个性化收藏发展的态势。转变期瓷器近年来行情回...

    107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村民上交西周石斧获奖100元遭吐槽[图文]
    村民上交西周石斧获奖100元遭吐槽[图文]

    丹凤的李磊将捡到的战国时期楚国青铜剑送到了县文化执法大队 实习记者 陈永辉 摄  11月5日,宝鸡市政府为护宝有功的魏家崖村村民魏炳祥等人颁发荣誉证书并奖励1万元 华商报记者 周金柱 摄前不久,我省接二连三发生村民捡到文物上交的正能量事件,但却因为奖励金额过低受到网络吐槽(《华商报》11月15日A6版也进行过报道)。周艳涛此事引起了我省有关领导高度重视,昨日,华商报记者获悉,我省将出台群众依...

    199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宋画为什么叫宋画[图文]
    宋画为什么叫宋画[图文]

    《白头丛竹图页》 宋杨羽近日,纪录片《南宋》在央视热播,其中第四集《宋画江山》更是引起了书画界的关注。一般艺术史区隔历史绘画都说某某朝代的绘画,对于宋朝的绘画,却常被称为“宋画”,其代表了中国绘画的最高水准。宋代绘画的创作主要不是着眼于高山大川的恢宏和博大,而转向了物象本身的内在生命和意蕴,这大大增强了绘画的概括性、含蓄性和象征性。就拿大家熟悉的《清明上河图》来说,表面上来看描绘的是繁荣的...

    97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国泰民安·同贺祖国71华诞——著名画家穆春华[图文]
    国泰民安·同贺祖国71华诞——著名画家穆春华[图文]

    【艺术简历】穆春华,笔名春子、天津人、民革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吉林省女美术家协会主席、吉林省中山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同泽书画院理事。八岁考入长春市杂技团,十二年演员生涯,二十岁考入吉林艺术学院舞台美术系,毕业后从事十年影视拍摄工作,1999年结业于中央美院国画系,2014年担任中国国家画院蔡超高研班助教、吉林省展览馆专业画家。《疫情题材—怀抱》...

    176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揭阳玉都遇冬:玉石与铺租现断崖下跌[图文]
    揭阳玉都遇冬:玉石与铺租现断崖下跌[图文]

    16日,阳美路中段的百分玉器广场的柜台场面冷清。在百分玉器广场的商铺,许多门店前空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作者:谭林“现在在揭阳阳美入货,我们终于有上帝的感觉了”,这是许多近期在揭阳玉都阳美玉器市场买翡翠玉石的人员的共识。揭阳阳美玉器市场在这一年多来,这个被誉为“玉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冷”,10多平方米商铺租价从巅峰的五六千元跌至1000多元还无人问津,不少商家今年以来的 经营额急剧下降了...

    1571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对立与合作:博物馆与当代艺术家[图文]
    对立与合作:博物馆与当代艺术家[图文]

    1668年,罗斯皮里奥西家族在罗马的一座教堂中举办了艺术作品展,展览囊括了众多老大师的绘画,却对当代艺术只字未提。这一举动让萨尔多瓦·罗萨颇为不满,他认为展览已故艺术家的作品是一种对财富的炫耀,这极大的损害了在世艺术家的利益。为此,他还专门组织了支持者绕城抗议。这种在如今看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的行为,却恰恰反映出展示、收藏与当代艺术家之间的微妙的矛盾关系,而这种“矛盾”在博物馆机制与语境中则显得更...

    91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吉祥物形象设计能够带给城市什么?[图文]
    吉祥物形象设计能够带给城市什么?[图文]

    设计者:万千个、赵悦 杭州亚运会官方海报杭州拥有“数字经济第一城”的美名,阿里巴巴、淘宝、网购、云栖大会、城市大脑、“最多跑一趟”等,这些都是通过科技创新的方式融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营造出一种充满智能的城市生活体验。杭州亚运吉祥物形象设计需要传递出举办城市乃至国家的历史文化特征、绿色自然风貌、科学经济发展特色,包括地域文化、科技创新优势在内的经济模式和特点。通过吉...

    60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杨秦乔国画欣赏[图文]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杨秦乔国画欣赏[图文]

    人物简介:杨秦乔,他是著名书画大家刘海粟的再传弟子,他被誉为当代岭南鱼王,他将中国传统写意中华锦鲤赋予时代新风。他是大器晚成的中国当代著名的书画艺术家。1945年生于广东省揭阳市,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参加工作。原为区文联副主席,现为榕城区老干部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揭阳市老干部书画研究会顾问。师从刘海粟学生卢育宗老师,先后毕业于无锡书法艺专和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北京分校,书画作品多次...

    94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文创让传统文化以新面孔示人[图文]
    文创让传统文化以新面孔示人[图文]

    2013年,中国台北故宫“朕知道了”胶带一问世,立马火遍海峡两岸,类似的文创产品成为大陆游客去宝岛旅游“带货”清单上的必选项。如今,短短6年间,文创已经延伸到整个文博领域,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纷纷推出文创产品:沈阳故宫博物院开发了“八旗兵”文具套装、“宫廷萌娃”钥匙扣等,组成“盛京礼物”;河北博物院开发了“朱雀衔环杯”系列、“长信宫灯”系列、“虎嬉鹿”系列等,将文物元素运用于时尚生活用品,兼具艺术性...

    1080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李人毅《中国当代画家研究 • 花鸟卷》之唐世和:水荷的儒雅与天鹰的豪放[图文]
    李人毅《中国当代画家研究 • 花鸟卷》之唐世和:水荷的儒雅与天鹰的豪放[图文]

    唐世和,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关东画派·中国同泽书画院副院长、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老艺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黑龙江艺术理论研究会会长、黑龙江中国画创作院院长、《艺术视野》主编。主笔《黑龙江美术家通讯》;主笔《黑龙江版画辞典》等。 唐世和:水荷的儒雅与天鹰的豪放文/李人毅唐世和,1948年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县,黑龙江美术馆特聘研究员,唐世和自幼迷恋绘画,无论当兵、上...

    236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将“外衣”献给那些塑造人类文明的人[图文]
    将“外衣”献给那些塑造人类文明的人[图文]

    《生存还是毁灭(1980)》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观点和《外衣》所传达的信息在一次采访中,安娜·高美揭示了《心灵的外衣》背后的思想和目的,并转述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关于“宗教信仰第三阶段”的一些惊人的观察评论。第一次创作空外衣形象是在什么时间?1980年,我首次在油画《生存还是毁灭》中创作了《外衣》,它是对威尼斯式氛围中一...

    98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一代书法巨匠、国学大儒饶毓黔[图文]
    一代书法巨匠、国学大儒饶毓黔[图文]

    饶毓黔,男,字育泉、一泉、一虔、余钦,号昧丁、盲翁,原名饶锡河。1945年6月5日出生,祖籍湖北省武穴县,1956年随其父饶仕彬定居贵州剑河。自幼发奋立身、维艰维难,尝为中学教员、农业函授电教教员,以零工、授业谋生。一生孜孜不倦锐意于书法、古文字、诗词楹联歌赋、装裱篆刻等。书法以颜为根,功力深厚,广猎诸家,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书作床、纸为席、墨为饮,六十余载浸淫,成就斐然。篆、隶、真、行、草无所不...

    31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