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世和,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关东画派·中国同泽书画院副院长、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老艺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黑龙江艺术理论研究会会长、黑龙江中国画创作院院长、《艺术视野》主编。主笔《黑龙江美术家通讯》;主笔《黑龙江版画辞典》等。
唐世和:水荷的儒雅与天鹰的豪放
文/李人毅
唐世和,1948年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县,黑龙江美术馆特聘研究员,唐世和自幼迷恋绘画,无论当兵、上大学、还是搞科研都没能停止他的丹青之路。2003年,他被黑龙江美协聘为驻会理论家,参与了全国许多重大美术理论的研讨和辨析,其美术评论文章多次获奖。唐世和是2005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并且是那年唯一一位因在美术理论方面有突出建树为主要条件而走进中国美术家行列的。
综其艺术实践,美术理论只是他展翅翱翔在艺术天空那双翅之一翼。理论家唐世和本来面貌当是一位在画奁中尘封着大量画作,却一直不肯面世的实力派画家。尤其是近年来,他画过工笔花鸟和以蝉为载体的“禅画系列”,还有我们后来看到的“墨荷系列”和“雄鹰系列”等,都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
《绿塘摇滟》唐世和
1、墨团底下天地宽
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一幅幅墨荷图,乍一看,一股压抑而沉闷的气氛扑面而来,在当代的荷花作品中,尚未有如此用墨之人。细细品之,却让我们感受到画家从铺天盖地的墨色中所透出的足以让人喘息流连的空间来。大有“墨团底下天地宽”之势。由此足以看出画家独具的匠心与笔墨功力,或许,就是他的人生状态的写照吧。
唐世和的中国画作品,一直在工笔和大写意两个领域中发展着。早年还涉猎过版画、水粉画、油画和壁画的创作。读初中时,他就开始了绘画创作。1964年我在报纸上就看到过他发表的反映农村题材的作品。读高中时,主办过大型画展,由于他的素描基础和色彩感觉好,其创作的宣传画在展览上先声夺人,早在1963年作品就参加了黑龙江省美展。
1969年1月,我在新兵南下的列车上遇到了唐世和,我们入伍在同一个部队。入伍的第一年,我们就一起在鞍山从事创作近半年时间,他的油画作品《学习》参加了省市美展。接着我们又一起为宣传部队的典型人物下盘锦写生。回来后,一同搞典型事迹展览和进行版画创作,他的作品多次参加了沈阳军区画展。
那段时间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一是1969年秋季,他的一幅作品在鞍山日报第一版占大半个版面刊发,画的是人民领袖毛泽东,此画后被街头大型宣传版所复制。唐世和的这幅巨型毛泽东画作,成为一种时代的标识,屹立在历史时空。
《漫天霞彩正吐虹》唐世和
还有一次,部队荣誉室需要一幅“1124英雄集体”抢险的油画作品,因没有原作,他借鉴黑白照片打好草稿,再一点点还原色彩,不想出来的效果与原画的色彩关系极似。这一切都缘于他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及对经典的博闻强记,更在于他良好的素描基础。
当兵5年后的1973年,唐世和复原回乡。他先当教师,接着考取了吉林大学物理系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到大庆搞研究工作,可仍视绘画为生命。这期间他成为了报纸的专栏画家,还进行过壁画创作。
随着学识的增加和科研工作养成的缜密的逻辑思维,他以物理法则为根基,以辩证法则为武器,形成了崇尚唯物,追求唯美,不攀附权贵和不违心做事为准则人生大势,必然走向怀才不遇,有着与历代文人相同的际遇。当正直面临扭曲时,他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风骨,走向自己的人生之路——回归丹青。
《巡天遥看》唐世和
艺术家是幸福的,可以在倾心的丹青中,得到情感的平复和慰籍。而唯有在为丹青的理想和实现的追求中,才能使得这位宁折不弯的汉子,做到委曲求全。这种人生经历,在一切都为了实惠,和以现得利为追求目的的时尚里,就像西方最后的牛仔那样,物以稀为贵了。这一切必然会在画家的作品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他的墨荷系列时,就会感受到这些作品中的画魂和文胆的内质与份量。
唐世和笔下的写意画作,就像许多写意画家的作品一样,荷花的笔墨关系,给画家提供了一个展示笔墨技巧与抒发思想感情的载体,在此,唐世和用的得心应手。但这不是他的全部,愿画家打开画奁,会让我们能多一些看到艺术家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佳构来。
《天骄图》唐世和
2、为猛禽作肖像
猛禽雄鹰,是翱翔在天地间的骄子,对鹰的艺术表现,历来吸引着许多艺术家为之倾力付出,在美术、文学、戏剧、舞蹈等领域都有经典之作传世,使之成为一种不朽的精神象征和文化图腾。尤其在中国画领域,大师李苦禅和黄胄都有很多以鹰为对象的传神之作,他们与散落在各地的一大批画鹰的艺术群体相得益彰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鹰画艺术氛围,丰富着中国画的艺术世界。
艺术的职能,是在开拓中标识着时代的发展成果。在虎年除夕,当画家唐世和携着他横空出世的雄鹰向我们走来时,带给我们的是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另一种震撼。
艺术品的视觉冲击来自作品的张力,而张力的产生除了靠笔墨技法外,更来自作品立意的新颖和主题的深邃。与众不同的是,唐世和的这一组以鹰为专题的猛禽系列,以准确的把握和恰到好处的刻画,深入到人类朋友雄鹰的情感世界中,通过一系列典型的雄鹰肖像,揭示出捍卫生命尊严,弘扬人间正气的精神品格,为这一古老的题材赋予新的意蕴。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的进逼,人类有时往往束手无策。但雄鹰却敢于向生存环境和生命的极限挑战,尤其是当苍老的雄鹰以悲壮的自残和在坚韧的煎熬中获得再生的生命历程,更给予了人类以榜样的力量。而能够集中体现雄鹰品格的精神世界的外在表现,凸显在它的面部表情上,尤其是那双会说话的眼睛,集中体现出雄鹰的尊严与风骨。在这里,我们欣喜地看到,画家唐世和深得其中真谛,以独特的表现形式,成功地塑造出一系列不朽的雕像。
《荷韵》双条幅唐世和
唐世和的这一系列作品共20幅,其特点是根本无需看题目,就知道画家想传达的思想意境。或许我们在这里姑且不谈思想,只要看到那些形象,便会令人过目不忘,这就是读者送给艺术家的最热烈的掌声。
为鹰画肖像,对画家是一次艰难的超越。在以往大师的鹰画作品中,没有成功的方法可寻。李苦禅概括洗练的线条和黄胄的飘逸潇洒的笔墨,都无法承载这一新的主题的表现形式。画家唐世和充分发挥了中国画笔墨的内力,不饰浮华和张扬,内敛了所谓帅气和灵动,将徐悲鸿、蒋兆和等画鹰的技法融为一炉,紧紧抓住表现形式为内容服务这一作品成功的要诀,拙中见巧地凸显了中国画笔墨的魅力。尤其是在《天骄》等画作中,对鹰的颈部羽毛的刻画,颇具象征性,起承转合笔笔入骨,恰似山川耸立,犹如江河奔涌的笔墨效果,有力地烘托出主体形像的精神气质,传递出猛禽山呼海啸般的强大生命力。
艺术作品因其象征意义而走向永恒。如何在生存中发展,在发展中高扬坚韧顽强的风骨,是当今时代人类共同面对的大课题。
当我们在困难面前寻找精神支撑和一种力量的象征时,该不会忘记画家唐世和笔下雄鹰那一双双深邃的眼睛。(2010年除夕于沈阳,本文发表于《中国画家》“人毅说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