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艺术杂谈:书法是文化不是技术

时间 : 03-13 投稿人 : 小时 点击 :

陈传席

中国历代是非常重视文化的。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认为艺术是一种游戏,被排在了最后。

中国人写字、画画都用一支毛笔,公事之余要在宣纸上写写画画。中国的文人将这些当作是业余爱好,以自娱自乐为主。

尽管古人不愿做专业的书法家,但是字写不好也是相当丢人的。古人重视书法,因为书法是学问。苏东坡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就是说,如果画画只以形似为基准,只是儿童的见识。我曾提出搞艺术的要有民族、现代、个人三个特性,这主要是针对绘画提出的。但不论书法绘画,没有这三个风格就不能成为大家,如此看来,提出这三个特性对书法也是有用的。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果没有民族的特色,创作就没有了传统的根基。有了民族特色以后还要有时代特色,把古人的东西都临摹一遍,即使临得很像也没有用,因为不是现在的东西,没有时代的特征。在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基础上,还要有个人的特色。唐楷就是时代特色,与秦汉和魏晋都不一样,在唐楷的基础上,又有颜真卿、柳公权的特色。这种个人特色在时代的基础之上自然形成,在群体的特色之上加注自己的东西。如果脱离了民族特色和时代特性,个人风格就会产生怪诞的形式。

书法必须有民族传统,就是说光是写写字,形成不了艺术。书法如何体现时代确实是个问题,我认为,现代人写出的汉隶和唐楷还是属于现代的东西,比如启功的书法,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同时也是个人的风格。如果一个人的修养到了,字也写好了,就肯定会有这三个特色。不要一拿笔就想写出个人特色,那样只会搞花样,而花样不是特色,不是风格。要想达到民族的、传统的特性,需要很丰厚的基础,再加上有学问,自然有个性出现。

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散和淡。散是散怀,淡是自然,这也是以涵养和学问作为基础的。书画实际就是个人表现,这个个人表现要综合地分析,不是用墨一泼、大笔一挥的个人表现。字要写得好,一定是技巧与气质、风度、学识多方面的结合。一个人有学问,在字里面就表现学问,一个人老老实实,在字里面就表现老老实实,这是一个精神状态的反映。一个人如果喜欢喝酒、性格豪爽,那么适合画大写意,画工笔不会很好,反之,一个慢性子、脾气缓的人画工笔就会很到位。艺术作品中“散”到什么程度、“淡”到什么程度,表现了个人修养和境界到达什么程度。魏晋风度以潇洒、直率为主,唐代就以严整和规矩为主,因此书法风格完全不同,达到的境界也不相同。历代的书法大家没有一个是因为做作和不自然而达到很高境界的,这也体现了散和淡。

要想在书法上有所成就,没有好的修养和博大的胸怀是不行的,如果一个时代有了许多大艺术家,表明这个时代的修养和胸怀是与众不同的。所以书法和绘画是一个时代的折射,像镜子一样,能够看出这个时代是否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从这一点来看,书画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书法家应该是有学问的人。光练技巧,想着赶紧把字写好,结果还就是写不好。书法既不能不讲技法,又不能光讲技法,老是在技巧上下工夫,就会走向歪门邪道。书法的技巧如果不故弄玄虚的话,一天就讲完了,但练起来却是一辈子的事情。没有文化,书法基础只能越来越差。现在有些人二三十岁时就把字写得很好了,但却越写越不如原来了。这是因为年轻时字写得很好,再加上有朝气,自然不错。但等到年龄大了,朝气没有了,要搞自己的特色了,如果没有学问,写的字反而没有以前好了,体现出混气和老气。

文化是中国书画的基础,像于右任、林散之的书法,都是有内涵、有修养的体现。古人在文化上下工夫,做学问是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丰富自己,做事就会工稳,书法自然也会好起来,读书可以使笔下更有内涵。

现在有许多人不读书、不看报、不关心国家大事,就琢磨着争名夺利,笔下流露出来的境界自然不高。有些年轻人技巧已经够了,缺少的是把传统认真读过,然后融化到自己的性情当中。中国是一个有特色的国家,这个特色就是继承,书法就是要继承,没有继承就没有书法。要把书法搞好,不要搞那些怪的东西,只要把传统搞好就行了。

书画从古至今都没有现在这样热过,从来没有像当今一样有这样多的人从事书法与绘画。但是,大需要才能有大成就,所以多读书、多提高自己的修养就可以改变表面过热、实则务虚的现象。

来源: 甘肃日报

相关文章

  • 颜真卿年:说不完的颜真卿[图文]
    颜真卿年:说不完的颜真卿[图文]

    专业的读者可以从原作中看出“纸墨相发”的质感。书法作品虽然是一种“平面艺术”,但并非没有质感——纸本身的质感、纸墨接触时的质感等,这些都无法通过平面的印刷来呈现。现场观看原作时的一些出其不意的角度是再高清晰度的印刷品也无法复制的,也往往是我们从书法作品的原作中发现问题的关键。对于书坛来说,2019年无疑是“颜真卿年”。2018年底江苏人民出版社引进翻译的美国汉学家倪雅梅(AmyM...

    151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画家陈建辉——来自西北大漠的行者[图文]
    画家陈建辉——来自西北大漠的行者[图文]

    初识陈建辉便感与众不同,他成长生活在甘肃省。地域的苦寒和荒漠,塑造了他淡定寡言的性格,显得成熟稳定。从小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象梦一样地缠绕着这个坚定的男子汉,在他对绘画技术和人生经历积累丰厚的中年,毅然绝然背着行囊离开故乡,来到文化艺术昌盛的南方城市古都金陵寻求艺术的真理之路,这是内心的自信、自强使他坚定地迈出了这一步。建辉身上有许多优点,从不显山露水,总是黙黙地做自己的事,心地善良,喜好...

    180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喜迎建国70周年:人民艺术家徐成春作品欣赏[图文]
    喜迎建国70周年:人民艺术家徐成春作品欣赏[图文]

    作者徐成春徐成春雕塑萨满头象(高18.8米)平实为人,勤奋作画感言徐成春为人为艺的境界文/宋源文1983年9月末,我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城西林吉结识了徐成春,那时他在电影院作美工,爱好版画。一见如故,他放下手头工作,带我们去附近的林场熟悉情况,又陪我们去漠河镇,一路上给我们介绍了许多当地的风俗风情,直到把我们送上开往黑河的最后一班船。1987年大兴安岭发生大火,我听说他为了拍摄扑灭火灾的照片...

    183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宋 马远 《梅石溪凫图》赏析[图文]
    宋 马远 《梅石溪凫图》赏析[图文]

    宋赵佶绢本设色纵82.8厘米横52.8厘米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写一株腊梅枝干略弯而劲挺直往上伸,极富弹性,互相交错而有变化。枝头几点黄梅开放,似乎有阵阵清香袭来。腊梅枝头上的一对山雀相互依偎均向着左侧画面,将观者视线引向画外。刻画工整细致,富有生活情趣。腊梅枝干以劲细墨笔钩勒,再用水墨渲染;山雀、萱草均用水墨画出。笔墨的细粗、干湿配合协调和谐。左下有画家以瘦金书的题诗一首:“山禽矜逸态...

    21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党旗飘飘”迎七一:傅书中国画艺术[图文]
    “党旗飘飘”迎七一:傅书中国画艺术[图文]

    【艺术简介】傅书中,1954年生于河南。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外国留学生导师,对外汉语系特聘教授,伊朗德黑兰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伊朗文化科技部艺术研究院院士。2012—2014年被人民艺术家协会评为“十大年度艺术家”称号。2016年11月被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聘任为研究员。师从:孙其峰、张凭、周彦生教授。主攻山水、工笔花鸟,兼擅书法...

    1412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国内艺术品维权为何这么难[图文]
    国内艺术品维权为何这么难[图文]

    近日,中央美院2017届版画系艺术家余安《乌合之众》系列作品的维权事件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艺术品展现出巨大的商业价值,但面对艺术作品受到侵权的现象,艺术家的维权也面临不少的困难。有专家指出,艺术作品举证困难,维权成本高及艺术家本身意识薄弱是导致作品侵权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现象:侵权猖獗维权消极《乌合之众》系列作品是艺术家余安的毕业创作,将版画作品配以大字报的形式呈现,受...

    36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刘勃舒――一个惊人的发现[图文]
    刘勃舒――一个惊人的发现[图文]

    第一次看到童和平的作品是在2002年5月17日中国画研究院为其主办的《童和平山水画艺术学术研讨会》。从展览的策划到研讨会的召集都是由中国画研究院院长、著名国画家刘勃舒先生一手操办的。记得当时很多在京的理论家和画家都到会了,大概有30多人。会议的主持人是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著名美术史家、美术理论家刘曦林先生。到会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对童和平的艺术成就进行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很多人的发言很精彩,也...

    158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著名当代水墨艺术家全汉东(组图)
    著名当代水墨艺术家全汉东(组图)

    全汉东·艺术简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美国)副会长,现旅居纽约。1996应邀赴美国纽约参加《韩、中国际艺术交流展》。2005年应邀与英国著名电影导演詹姆斯·艾弗克合作电影《伯爵夫人》。先后讲学于纽约大学及纽约Parsons设计学院。作品被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博物馆及中国当代美术馆收藏,古根海姆博物馆前任馆长私人收藏。《公牛系列10》200cm×200cm1996年名家点评旅美多年的...

    1755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由泉州申遗成功看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发展成就[图文]
    由泉州申遗成功看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发展成就[图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于7月16日至31日在福建福州举办。23日,大会审议通过长城保护状况报告,长城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案例;25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通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6处世界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通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中国于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

    1345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镇墓兽:东方的狮身人面兽[图文]
    镇墓兽:东方的狮身人面兽[图文]

    彩绘人面镇墓兽镇馆之宝文/记者金叶资料及图片/董理提供彩绘人面镇墓兽为西魏时期的文物,1977年出土于陕西省汉中市崔家营,高37厘米。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镇墓兽是中国古代春秋、战国到宋元时期墓葬中常被放置在墓道的压胜、驱鬼之物。镇墓兽形制变化多样,狮形人面只是南北朝时期的状态。人面兽身镇墓兽有着人的面孔,狮子的身躯,造型上的独特表征,与相隔甚远的埃及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有着某些相...

    144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孜孜不倦 工笔重彩画家—吴岐民[图文]
    孜孜不倦 工笔重彩画家—吴岐民[图文]

    吴岐民,男,1958年生,汉族,毕业于中国书画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内蒙古老年书画协会会员,包头市美协会员。1973年拜孟宪浦先生为师,主要从事工笔重彩花鸟创造,1987年至1990年就读于中国书画大学包头分校师从白铭先生。中国现代重彩画是传统工笔重彩在现代文化和审美条件下变革和发展下产生的一个新画种。始于70年代初,延续至...

    132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孟云飞: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上海财经大学[图文]
    孟云飞: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上海财经大学[图文]

    一、校史沿革坐落于东海之滨的上海财经大学,历史悠久。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办的商科是上海财经大学的源头。1932年,学校定名为国立上海商学院,1950年,学校改名为上海财政经济学院。1985年9月19日,该校正式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为学校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她有着“企业家的摇篮”、“经济师的摇篮”、“会计师的摇篮”等美誉。二、校名赏析老一辈无...

    659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浅议艺术审美[图文]
    浅议艺术审美[图文]

    审美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包含很多方面,也涉及很多层次、门类和领域,比如有文学上的审美,有艺术上的审美等,文学上的审美又可分为古典文学上的审美、现代文学上的审美等,艺术上的审美也可分为传统艺术上的审美、现代艺术上的审美等。当然,如果再细分的话,还可分出更多的审美单元与内容,而且面对不同的审美对象,审美的视角、标准等也都各不相同。所以探讨有关审美的话题,一定不能泛泛而谈。也许有人会问,为什...

    42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第八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金奖虞展作品赏析[图文]
    第八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金奖虞展作品赏析[图文]

    虞展,男,汉族,本科。1964年1月出生,江苏省建湖县人。现为CCTV华夏之声栏目客座教授,中国诗书画家网名家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高级讲师,江西毛体书法协会会员,中国国际风水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人选艺术专业人才数据库。发表文学、摄影、书画作品300多篇。书法师从著名书法家任政先生,规范严谨,形神兼备,雅俗共赏,作品被香港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等知名人士收藏。虞展著作有书法教材《...

    142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CITES大会召开 多个红木树种国际贸易将受限[图文]
    CITES大会召开 多个红木树种国际贸易将受限[图文]

    多种国内常用红木树种被列入附录Ⅱ后,意味着国内红木原料及成品市场将受到影响。9月24日至10月5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第17次缔约国大会在南非共和国举行。CITES缔约国大会上关于红木树种进出口贸易的决议,或将直接影响红木原料的进出口市场的变化。而在此次举行的CITES缔约国大会上,多种国内常用红木树种被列入附录Ⅱ,这就意味着红木原木和锯材进口交易将受到严格管控,国内红...

    99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