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泉石馨境 · 学子风范——阙延辉山水画赏析[图文]

时间 : 04-09 投稿人 : 关关 点击 :

泉石馨境 · 学子风范——阙延辉山水画赏析 | 美术知识

阙延辉近照

泉石馨境·学子风范

——阙延辉作品赏析

文/李人毅

认识阙延辉还是在十多年前,那时他在自创石园斋艺术机构中进行艺术交流工作,接触推介了许多当代画家,影响较大,曾获山东省文联金推手奖、广东艺术博览会新锐策展人奖。那时他的绘画创作处于含而不露的状态中。一晃,多年过去了,他转身走进了画家行列,以新的风貌现身在画坛,用深研古法、承古出新的学艺精神,展示着自己的艺术人生。

泉石馨境 · 学子风范——阙延辉山水画赏析 | 美术知识

古道悠悠

他的绘画之路始于童年的兴趣,他1972年生于湖南安化,自幼学习书画。先后从师于莫逊人、阮国新、马顺先、方严、杨近白、陈芳桂等老师。近年来厚积薄发,勤勉治学。先后结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画高研班。现为清华大学马顺先工作室助教、中国花鸟画崔子范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广东当代国画院执行院长、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熟悉阙延辉的朋友都知道,他为人踏实老成,诚恳勤勉,忠厚仁爱,一贯崇尚的是老实学问。延辉的绘画始习于石涛、黄秋园,早在1998年于就在湖南省工艺美术职工大学(今湖南省工艺美术高职学院)举办了个人画展。近年取法宋元山水,用宋元理法创作,尤喜王蒙、黄公望山水,学以致用,创作出一系列新作。他的作品多次亮相各种画展中,从2014年,参加在深圳罗湖美术馆举办的《承古出新—清华大学中国作品展》之后,到2017年参加北京香山清琴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画作品展,业已形成“泉石之乐·阙延辉学术特色”。

泉石馨境 · 学子风范——阙延辉山水画赏析 | 美术知识

乐山图

泉石馨境 · 学子风范——阙延辉山水画赏析 | 美术知识

清韵溪山

阙延辉习画抓住两点,一是认真学习传统,临摹古代山水名画;一是走进生活,进行实地写生。近年游学于北京、杭州、广东及全国各地,追求理法用笔,崇尚诗人意趣,收获颇丰。在他的笔下,两宋山水中峰峦浑厚、势状雄强的“高远”以及烟林清旷气象萧疏的“平远”,皆为我所用,从他的作品《松林泉响》到《水村留香》皆呈现平淡天真而又雄浑的境况。而到《逸趣图》等,则逐步过渡到涉猎“清润可爱”的小景山水,令人善心悦目。

画中国山水画最为突出的是技法,隋唐以降,水墨格法空前发展,各种技法日趋完善,出现了讲究笔墨韵味的皴、擦、点、染等技法程式,山水画造景重造化、重理性,院体格法法度赅备,审美特色转向了人文精神。阙延辉绘画之路坚定地站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发展源头,作品彰显严格的法度下的为我所用。在《雪镜千古诗》、《古道悠悠》等作品中,继承了北宋山水层峦叠障,布置茂密,显得雄浑、博大、庄重,状物高于达意的特质;又有南宋山水表现得秀丽、小巧、优雅。抒情气质强,以简洁空灵来加强画面的艺术感受力的特点。我写我心的营造出含古纳今的画境来。

泉石馨境 · 学子风范——阙延辉山水画赏析 | 美术知识

清溪所见

泉石馨境 · 学子风范——阙延辉山水画赏析 | 美术知识

韶峰秀色

泉石馨境 · 学子风范——阙延辉山水画赏析 | 美术知识

韶山一景

泉石馨境 · 学子风范——阙延辉山水画赏析 | 美术知识

石园斋怀古

学习一门画科,临摹是十分重要的,从中可以习得很多相关知识。延辉以宋元时期的山水画为临摹对象,不拘泥于外在形式,联系自己的写生实践,从不同的角度加强了对宋元时期山水画的临摹感悟。这在它的写生作品《韶山一景》和《清溪所见》等作品中,做出了有力的诠释,张大千先生有句名言:“学画应是一临摹二写生三创作。”即是说通过临摹可以掌握一门画科诸多方面的基础知识,而对于不同画科的临摹也是要分步骤和阶段的。阙延辉在“师传统”时,以宋元时期的山水画为对象,从中感悟良多,而且收获颇丰。

阙延辉在临摹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加强对五代时期的山水画的了解。在中国山水画坛,五代到北宋初期是中国山水画较为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在唐代青绿山水画的基础上,出现了水墨山水画。阙延辉看到了南北方的水墨山水的差异,主要体现为北方水墨山水画中的山石坚凝雄伟,树木以长松、巨木为主,山中多有瀑布流泉,皴法以披麻皴、点子皴为主,用笔坚硬浑厚;南方在用笔上则较为温润,画面多为空灵朦胧的岚烟气象,山石秀润,树木葱茏。阙延辉将南北方的风貌来个融会贯通,创作出如《雅居》、《瑶岭玉树》等作品,一展学子风范,也积累着艺术成果。

泉石馨境 · 学子风范——阙延辉山水画赏析 | 美术知识

水村留香

泉石馨境 · 学子风范——阙延辉山水画赏析 | 美术知识

松林泉响

在学习中阙延辉掌握了用墨精微,擅长画老树枯枝的技法,画境萧疏,却又蕴含着蓬勃生机;而且用笔雄健,善于积墨,峰峦壮阔,杂树丰茂,具有苍茫浑厚之感。如《石园斋怀古》、《乐山图》、《一问桃花源》等,就是后学继承先贤的汇报成果。

延辉的艺术之路还很长,而且厚积薄发的人生,为今后的创作积蓄了更多的能量。祝他的技艺不断精进,更期待看到他的作品越画越好。

泉石馨境 · 学子风范——阙延辉山水画赏析 | 美术知识

雪境千古诗

泉石馨境 · 学子风范——阙延辉山水画赏析 | 美术知识

雅居

泉石馨境 · 学子风范——阙延辉山水画赏析 | 美术知识

逸趣图

泉石馨境 · 学子风范——阙延辉山水画赏析 | 美术知识

泉石馨境 · 学子风范——阙延辉山水画赏析 | 美术知识

一问桃花源

相关文章

  • 刘威:让画面传达正能量[图文]
    刘威:让画面传达正能量[图文]

    《小微风》110cm×180cm布面丙烯2012年刘威对他的绘画并没有太多的幻想,在这件事上,他是个实在又实在的人。他从来不会“非常欣赏”自己的作品,反之,对于自己的创作,他看到的总是接下来要走的路。当他画出《旋转木马》、《远方》、《大丰收》等一系列作品之后,他并没有表现出对于成功的喜悦与满足,与之相反,他意识到如果不能将这些东西放下,有新的突破,他面对的将...

    287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梦与霾 李力画笔下的梦霾[图文]
    梦与霾 李力画笔下的梦霾[图文]

    在人类没有出现之前,世界上不存在“雾霾。”这种东西;在人类为了发展大肆破坏环境之前,世界上也不存在“雾霾”这种东西。从某些角度来说,人既为创造神,又为破坏神。雾霾,便是人类所一手创造出来,破坏生态环境的造物。近几年,雾霾的越发严重,屡次治理却未见成效,让大众越来越关注雾霾与环境。尤其是每到冬日,各种因素的综合让中国北方地区成为雾霾的重灾区,空气质量指数也趋近红线,近日河北省某地区PM2.5的...

    198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2012年最佳天文摄影作品赏析[图文]
    2012年最佳天文摄影作品赏析[图文]

    女巫的扫把这张照片上的天体被人们称作“女巫的扫把”,这幅作品在今年比赛中的《深空天体》分项中获得很高的推荐人气。这幅作品是由美国摄影师罗伯特・弗兰克(RobertFranke)拍摄的,这些看似絮状的天体实际上是大约数千年前发生超新星爆炸的一颗银河系恒星留下的残骸。这些宇宙条带状物体属于著名的面纱星云的一部分,它是夜空中最大的超新星遗迹之一,位于大约1400光年外的天鹅...

    130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翰墨情缘 绘出风采:周亚鸣艺术浅析[图文]
    翰墨情缘 绘出风采:周亚鸣艺术浅析[图文]

    周亚鸣(Zhou Ya Ming)周亚鸣简介,1957年生,镇江人,1985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1992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史研究生课程班,1999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第二期中国画名家研修班。现居北京。中国当代文人画家。《中国美术史全集》隋唐卷撰稿人之一。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援。著有《生动辩》、《中国画的文人化道路》、《当代中国画品评标准》、《天眼观色》、《笔墨解码》等文论。《天...

    177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昨日的配角 今日被做成了一门艺术[图文]
    昨日的配角 今日被做成了一门艺术[图文]

    Roy De Forest.Untitled, 2000Venus Over ManhattanContact for price画框长期以来不受重人们的重视。几个世纪以来,藏家和博物馆都认为,画框不过是事后为容纳艺术品而添加的配件罢了,根据不断变化的品味或是相应的周遭环境而随意更换。纽约画框经销商 Eli Wilner 回忆说,即使在 20 世纪 80 年代,大型画廊也会把他们不需要的古...

    173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孙恩道巨制《商汤崛起·汤誓》:构筑史诗般宏阔而悲壮的历史画面[图文]
    孙恩道巨制《商汤崛起·汤誓》:构筑史诗般宏阔而悲壮的历史画面[图文]

    【艺术简介】孙恩道,1950 年生,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曾任湖北美术出版社社长、编审、编审委员会主任。现任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江汉八家之一,中国画学会理事,湖北省美术院院外画师,湖北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湖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武汉大学客座教授,湖北省文史馆馆员,湖北省政府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

    153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艺术先锋人物——著名画家胡绍鹏[图文]
    艺术先锋人物——著名画家胡绍鹏[图文]

    胡绍鹏,1958年出生北京,11岁跟王叔晖学画,并受到王大观、黄胄、吴作人、蒋兆和、董寿平、黄均、潘絜兹等前辈指导,后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得到李可染、黄润华、梁树年、张凭老师指导。1978年之后作品参加全国专业性美术展览。2007年被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评选为当代“金奖艺术家”应邀赴台湾、香港、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国举办画展。在《中国书画报》发表《潘天寿、齐白石传统出新》。《四川美术》发表《...

    101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黄河朝晖|惊涛澎湃心潮涌 波澜壮阔华夏魂[图文]
    黄河朝晖|惊涛澎湃心潮涌 波澜壮阔华夏魂[图文]

    黄河,乃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寄托民族文化情感的载体,是历代文人墨客歌咏礼赞的对象,在每一时期,都有黄河题材的经典文化作品问世,在盛唐时期李白、刘禹锡、王之涣等诗人用最优美的诗句赞美她;在民族危亡之际,光未然、冼星海谱写的《黄河大合唱》来激发和凝聚民族的抗日斗志;及至当代,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进程中,画家谢瑞阶、王西京、宋雨桂、冯大中、苗重安、张凭等人都以黄河壶口为...

    63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浅析倪瓒绘画题跋及影响[图文]
    浅析倪瓒绘画题跋及影响[图文]

    倪瓒《壶月轩图》(局部),台北故宫藏元代文人画家倪瓒的人生与书画都真正做到了“隐”和“逸”,书法既遒劲精美又率意简澹,画入“逸品”,风格萧散荒率,为中国文人山水画的代表之一。本文从倪瓒存世的书画作品以及题跋进行解析,通过倪瓒的书法艺术并借以勾连出元代的书画交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文中涉及的绘画题跋有倪瓒的自题,对他人书画的题跋和观款,也有他人对其绘画的题跋和观款。中国绘画中的“文人画”在元代兴...

    738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艺术家签名中的学问[图文]
    艺术家签名中的学问[图文]

    Albrecht Dürer, Hände Gottvaters除了作品本身,艺术家的个性还在其签名中得到体现。这些处在边边角角的文字,是作者“著作权”的标志。虽然看上去无关紧要,发挥空间不大,但实际上,艺术家对其煞费苦心,甚至能够“妙笔生花”。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签名,都有哪些讲究。1 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流行最早开始在画作中签下自己大名的艺术家已经不可考。已知的是,签名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

    79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以笔抒怀,以画言情:艺术家王志华作品欣赏[图文]
    以笔抒怀,以画言情:艺术家王志华作品欣赏[图文]

    《王志华艺术简历》王志华,中国当代著名水墨人物画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北京画院国画高研班;师承国画大师石齐先生。作品被国家领导人和重要艺术机构、国家级博物馆……收藏。画家以当代墨魂著称......王志华曾在北京、美国、韩国、日本、台湾、香港、上海、重庆、山西等地举办个展及联展,被韩国MBC国际电视台、朝鲜日报,台湾《中国时报》巨篇报导 ……。在北京 、广东东莞建有王志华艺术馆。由...

    71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刘玉来:书法与国画的关系简述[图文]
    刘玉来:书法与国画的关系简述[图文]

    刘玉来作品将书法与国画放在同一个平台上比较,是因为二者有一定的关系。那就是二者都使用的是同一个工具——毛笔。那么它们在运用同一个工具的情况下产生的作品有什么联系呢?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从使用功能角度看,毛笔字属于表述类工具,国画属于视觉艺术。从美术角度看,毛笔字与国画同属于视觉艺术。毛笔字艺术即书法的表现形式被限制在汉字范围内,它是通过字形展现点划构成的字,故属于书法美。可见如果脱离了字形的任...

    118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古民居的未来在哪里:关键是政府要重视[图文]
    古民居的未来在哪里:关键是政府要重视[图文]

    古色古香的兰溪芝堰古村抢救性古民居保护异地迁建:新生还是建筑木乃伊以房换地、以房换税、财政拨款……这是一本政府的“舍得”账本报记者 朱浙萍 特约记者 何贤君/文 本报记者 陶玉其 特约记者 葛跃进/摄异地保护,把各种风格的古建筑,像集邮票一样聚集在一起。被诟病简单拼凑,失了古韵,丢了地气。在大多数专家看来,条件允许,原地保护肯定是最理想的,而且最好是由当地民众自己来保护。政府在这个过程中,...

    67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品评画家萧平的绘画样式[图文]
    品评画家萧平的绘画样式[图文]

    萧平在书法、中国画创作及书画鉴赏和美术史论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诸多论家已著文给予很高的评价。作为一位萧平绘画作品的读者,本文仅就他的中国画的体貌、样式,发表些浅显的看法,以此作为与萧平的一次学术交流,并就教于读者。传统中国画家历来讲究创作自己的个性面貌,凡是有成就的画家,都拥有与人不同的绘画体貌、样式。萧平在自己的作品集《莲韵》的“代序”中,论述古人泼墨画荷时这样写道:...

    189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我们逛博物馆的速度是否太快了[图文]
    我们逛博物馆的速度是否太快了[图文]

    讷言敏行在法国巴黎卢浮宫,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欧洲人是单独一人前往参观,并带着书本坐在角落,看会儿展品又继续沉迷翻书,极少拍照;而中国游客,多数是团体前往,在导游的带领下急匆匆地来到几个著名展品前,拿出相机或者自拍杆一轮拍摄,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开。因为是自由行,记者跟一位坐在角落看书的老先生闲聊了一会儿,他正在翻阅一本厚厚的欧洲历史。老先生是德国人,但他对整个卢浮宫的展品如数家珍。原来...

    794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