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特 《阿黛尔2号》
近几日,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克里姆特甚火。2月9日凌晨,刚被彭博社曝出其作品《阿黛尔2号》在2016年时被中国匿名买家以1.5亿美金私洽购得;随后的13日,伦敦苏富比则对外宣布,将在3月1日“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夜场”中推出其巅峰时期的作品——《花草农园》,估价为4500万美金。时隔近一年曝出此私洽消息,两件消息在时间上又如此接近,不免让人产生“该事件的背后推手该不会是伦敦苏富比吧”的疑问。
克里姆特在近几年的艺术市场上火爆,尤其受到中国藏家的青睐。因为,除了这次曝出的《阿黛尔2号》被中国藏家获得以外,据外媒报道,在2015年11月,中国藏家以1.7亿美元从俄罗斯亿万富翁德米特手里私洽获得其代表作之一《水蛇Ⅱ》。
两年,两次过亿美金成交,不仅让世界艺术市场看到了中国藏家的实力和野心,也让人感叹市场对于克里姆特的认可和追捧。某位中国藏家便在朋友圈感叹道:“曾几何时分离派代表人物克里姆特矫饰唯美的画风是被某些自以为是的前卫派所不屑的。随着近几年数次过亿美金天价交易的发生,似乎情况有了极大改变,大有盖过毕加索之势,可谓一时风光无二。”
其实,这种“盖过之势”从2004年便有所萌芽。2004年6月,美国化妆品大王劳德以1.35亿美元拍下克里姆特的《阿黛尔1号》,并力压当时世界艺术拍品最高拍卖纪录的保持者毕加索1.04亿美金的《拿烟斗的男孩》,成为当时最高价位艺术拍品。
当然,相对于毕加索来说,克里姆特在普通大众中并没有那么高的认知度,那他又凭什么和世界艺术界中无论是在市场还是学术上的老大哥毕加索相提并论呢?
克里姆特 《花草农园》
克里姆特PK 毕加索
1、学贯各派、扎实深厚的传统绘画功底
毕加索:我14岁就能画得跟拉斐尔一样好
敢放出此狂言的,必定只有“毕老爷子”。毕加索在求学期间,努力地研习学院派的技巧,以写实画风为主,色彩柔和。他对绘画技巧的驾轻就熟是他后来创作的坚实基础。毕加索16岁所作的《第一次圣餐》,是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在巴塞罗那全市美术展览会上,毕加索的《第一次圣餐》陈列于第一展览室,标价1500比塞塔,并获得外界的一致好评。
在风格方面,毕加索几经变化。学院派、表现派、野兽派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
克里姆特:我是一个日复一日、日以继夜地画着的画家
克里姆特同样接受传统的学院派教育,曾受训成为一名建筑学画家。当时,他崇敬一流的历史画家汉斯·马卡特,并欣然接受了保守主义的训练。他早期的作品同样从写实的对象和传统的主题开始,而后来作品中平面性和装饰性也正是建立在娴熟、优秀的写实技巧之上的。
当时,克里姆特依靠他的水平,完全可以画一辈子新古典主义的画,像布格罗一样把新古典推向极致,名利不愁。然而要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光有学院功底是不够的,必须打开自己的创作思路。随后,他对各前辈大师的艺术风格进行探索学习,也逐渐延展出自己的道路。
克里姆特 《水蛇II》
2、都是开宗立派的大师,并有追随者无数
毕加索:立体派
毕加索所开创的立体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弟子,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不受到毕加索的影响。
克里姆特:分离派
克里姆特则早早宣布退出他所在城市的艺术权威代表——维也纳美术家协会,并组织发起了一场旨在反对学院派美术泥古不化的保守风格的运动,以“维也纳分离派”为称号,力求艺术创新,提倡世界各民族美术相互吸取营养,发展艺术家个人的风格。他本人成为“分离派”的代表。
1894年,克里姆特受托创作三幅壁画来装饰维也纳大学大厅的天花板,完成于世纪之交。这三幅画分别是:《哲学》《医学》与《法学》,其激进的表现形式与取材遭到评论界排山倒海般的批判,被评为“色情”。克里姆特舍弃了传统的寓言与象征手法,而使用了更加直接的表达方式,因而招来了整个艺术界的讨伐。公众的抗议也从四面八方而来,包括政治、美学与宗教的。因此,克里姆特的三幅画并没有被放到大厅的天花板上。1945年5月,克里姆特的这三幅画最终被党卫军销毁,罪名是有伤风化。
今天我们挚爱的席勒也是克里姆特的学生。1906年,席勒曾进入维也纳艺术学校,并投入了维也纳艺坛教父克里姆特的门下。克里姆特非常喜欢这个门生,不仅购买席勒的画,拿自己的画和他交换,也为席勒引荐金主并介绍女人。
克里姆特
3、作品都因女人而发光、放热
女人与艺术可谓主宰西班牙天才画家毕加索一生的两个最重要元素。从毕加索的初恋情人到他的第一任妻子,从芭蕾舞演员到年轻女画家,再到他的第二任妻子,无论是妻子、情人还是女友,都一一展示在毕加索的画布上。女人是毕加索创作的缪斯,她们给了他不同的创作灵感。毕加索一生阅女人无数,仅在其生活中占有过一席之地的就有13位。
克里姆特画中主角大部分都是女人,主题则为“爱”“性”,尽管与其他女人纠缠不清,但克里姆特仅有一个终身伴侣。克里姆特曾写道:“……我对把自己当作绘画主题,比画其他人更缺乏兴趣,而女人优先重要……我没什么特别的。”
克里姆特死于1918年,56岁。他一生风流,却始终未婚。面对“女性”,他存在某种执念,像是某种征服欲,或者说,是因为必须要通过某种征服才能填补的恐惧。深不可测,无法自拔。他也总有办法把那些明明很端庄的、甜蜜的、义正词严的东西,和放荡的、绝望的、邪恶的东西糅合在一起,叫看的人忍不住羞赧,颤抖,无地自容。
在如今世界名画拍卖价格排名前十位中,毕加索和克里姆特分别占2席与1席。2015年,毕加索的《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本)以1.794亿美元(约合11.139亿元人民币)成交,成为当今最贵艺术拍品。其《梦》也在2013年被美国对冲基金经理史蒂文·科恩以1.55亿美元(约合9.63亿元人民币)买下。而克里姆特的《阿黛尔1号》在2004年以1.35亿美元的价格成交,也创下当时最贵艺术拍品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