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上海连环画家们用笔见证百年连环画兴衰[图文]

时间 : 04-01 投稿人 : 小楠楠 点击 :

随着刘继卣、王叔晖、顾炳鑫、程十发、刘旦宅、华三川、贺友直等一批连环画大师的离去,以及连环画史上的“四大名旦”(沈曼云、钱笑呆、陈光镒、赵宏本)和“四小名旦”中的三位(赵三岛、笔如花、徐宏达)先后过世,年高九十的颜梅华成了目前中国连环画坛上仅存的那个时代的一员宿将。中国连环画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正渐渐地离我们远去。

上海连环画家们用笔见证百年连环画兴衰 | 艺术常识颜梅华:贺友直画初稿,他打精稿

盛夏的一个下午。拜访国画大家颜梅华先生,见其斋名“玉雪书屋”,便让人感到静坐在那里的颜老身上散发出缕缕清逸淡定之气。九十有一的颜老,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部委员、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居住于愚园路近安西路的一幢住宅里。

颜梅华曾是中国早期连环画坛上的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上世纪四十年代,20岁出头的他在上海连环画业界已声名鹊起,名列海上连环画“四小名旦”。因早年遍览群书,颜梅华似乎对中国历史人物“情有独钟”,也由此陷入一种“古典英雄豪杰情结”。从他早期绘制的《阮氏三雄》《一字乾坤剑》等一批畅销作品中,可以充分领略到这一点。他所画连环画多为侠士、镖客、英雄、豪杰题材,看后令人油然而生豪侠之概,为许多读者喜爱。据说,赵忠祥就是众多崇拜者之一。冯骥才小时候迷得更“痴”,还一度想起名“冯梅华”。直到抗战时期,颜梅华创作过一本 《群英复国记》,这种英雄主义情绪继续蔓延,激励人心。

上海连环画家们用笔见证百年连环画兴衰 | 艺术常识颜梅华

上海连环画家们用笔见证百年连环画兴衰 | 艺术常识《武松》

颜梅华曾拜连环画“四大名旦”之一的陈光镒为师,16岁时便为当时一私人出版商画了第一本连环画,从此走上职业画家道路。而这时,连环画刚开始进入一个兴旺期。

中国现代连环画(也称小人书)的发展,与我们至今难以忘怀的那些小人书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颜老回忆说,最多的时候,上海连环画书摊达三千个左右,几乎遍布于市区的每条弄堂。那时,每天傍晚五、六点钟,成群的书摊主涌向连环画书局,争先恐后地拿回新出版的连环画,第二天开摊后,等着小朋友来看。一代又一代孩子围着这些小人书摊流连忘返。这也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一道独特风景。

随着小人书市场的兴起,涌现出了一批颇具才华的连环画家。颜老讲了一则小故事。以前有个大名家叫周云舫,苏州人,天资过人,曾被业界誉为“全才画家”。他19岁时画的一本《封神榜》风靡一时,后因吃白粉,29岁便过世了。“蛮可惜”,颜老说。

当颜梅华还沉浸在他的“古典英雄豪杰情怀”中时,一个历史新纪元开始了。解放后,颜梅华成为上海连环画的主力创作者之一。据当时的“新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黎鲁回忆,颜梅华是“最积极地向新的形式新的风格转变”的一个。有段时间,提倡画苏联题材,出版社指名颜梅华和贺友直合作画《未开垦的处女地》《卓娅和舒拉》。颜老说,我与贺友直的合作,一般是他画初稿,我打精稿,主要是勾画人物,然后给他补景,很默契。后期合作的还有《合同》《解放大和岛》。这是一段令人愉快的时光。

上海连环画家们用笔见证百年连环画兴衰 | 艺术常识刘旦宅

有件事,使颜老遗憾至今。上世纪七十年代,颜梅华和刘旦宅合作绘制一本社里重点连环画《曹操》,有两百余幅。颜梅华起稿,刘旦宅勾线。刘旦宅说:“我生怕不能把你画的精神勾出来。”颜梅华说:“我画得不对的地方你直接改掉就是。”事情进行到一半,“文革”结束,便耽搁下来。颜梅华把画好的稿子一半给刘旦宅,一半留在身边,两人都把东西放在单位办公室写字台里。不幸的是,画稿竟全部不翼而飞,迄今都无下落。

颜梅华前后共创作了数百本连环画。《马头琴》《误入白虎堂》等一时广为流传,而《风云初记》 在目前市场上单本收藏价一直居高不下。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颜梅华完成了他退休前的最后一本连环画《黄巢起义》。他认为,这是自己比较喜欢和满意的一本。

令人惊异的是,二十年后,颜梅华又以84岁高龄创作了连环画《武松》。“庚寅二月,再一次重读《水浒传》,反复品味和推敲,然后酝酿腹稿进行调整和充实,欣然开笔。结合自己几十年中国画创作经验,兼工带写,用国画的笔墨和技法来表现《武松》连环画,一还夙愿,二为封笔之作也。”颜梅华早年就有绘制一本《武松》连环画的心愿,数十年来时时萦绕在心间。一本《武松》,画得酣畅淋漓,侠气豪放,人物呼之欲出。颜梅华将其“古典英雄豪杰”的情怀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也为自己与连环画近六十年的不解之缘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我对颜老说:“中国一批老画家的经典连环画,曾影响了几代人。”

老人望着我,慈祥和蔼。我看到他眼神中闪烁着愉悦。

“同一条路上还有两位连环画画家顾炳鑫、华三川,离这不远。”老人说。

上海连环画家们用笔见证百年连环画兴衰 | 艺术常识愚园路520弄——顾炳鑫旧居

上海连环画家们用笔见证百年连环画兴衰 | 艺术常识顾炳鑫

顾炳鑫:为画“燕子飞”,长江边学竹竿飞撑

520弄,就是颜老说的顾炳鑫旧居。弄堂口的墙上按着一块略显陈旧而不太引人注目的铜牌,这样记载着:顾炳鑫(1923—2001),著名版画、连环画、中国人物画家。早年创作版画与漫画。中年从事连环画创作并研究古代版画及线描,被誉为“新连环画的开拓者”……1955年至2001年居住于此。

我虽没有与顾炳鑫先生谋过面,却感到熟悉而亲切。这缘于连环画《渡江侦察记》。

大概是在小学五六年级时,我从一小伙伴手中拿到一本《渡江侦察记》。我为作者出色的叙述故事能力和对惊险、紧张情节节奏的把握而激动不已,那一夜我失眠了。这本连环画作为经典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其中游击队长刘四姐的一个“燕子飞”动作,曾令千百万“连环画迷”津津乐道。1963年,《渡江侦察记》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创作二等奖。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连环画家们以创作作风严谨、扎实而著称,这也成为今天许多“连迷”们追捧和收藏这一时期连环画的主要原因之一。顾炳鑫之子回忆说,父亲在画《渡江侦察记》中的刘四姐时,常让母亲做写生模特,尤其是那幅刘四姐贴着卡车、举枪往后射击的动作,就是让母亲在家一手抓着书橱,一手举枪,倾斜着身子,父亲画下速写再创作到画面上。为成功塑造“燕子飞跃”的动作,顾炳鑫自己在长江边学会了撑着竹竿飞跃上船。

谈到顾炳鑫时,我们有必要涉及中国画的线描。中国画的线描技术历史悠远,在唐以前壁画中的一些人物画作品中已初具形态。两晋时,以顾恺之为代表的《女史箴》《洛神赋》等作品中,人物画线描技术日臻成熟,从简单粗拙发展到圆润挺秀。这是中国画传统的魅力。到了顾炳鑫笔下,又吸收了中国明清木版画的营养,弥漫着一种灵动之气。这在他为连环画《红岩》《虹南作战史》用白描技法精心创作的人物绣像,以及后来线描画的《列宁在十月》《向阳院的故事》 等作品中有着集中和精彩的体现。尤其是《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这两本连环画,从画面上仿佛可以感觉到人物的呼吸,堪为连环画的典范。有评论认为,在线描的探索和创造性运用方面,顾炳鑫走到了中国当代画家的前列。

上海连环画家们用笔见证百年连环画兴衰 | 艺术常识连环画《渡江侦察记》画面

顾炳鑫晚期画过一幅传统单线描人物绣像《黄巢造像》,每一笔都一气呵成,功力深厚,充分展现出其以长线条造型为主的画风特点,人物被他画得光彩照人。同类的精彩之作,我曾在青城山的上清宫见过张大千画的 《花蕊夫人像》,虽是石刻造像,长线条抒情飘逸,不失绚丽。

后来我才知道,顾炳鑫出身贫寒,只上过几年学,拾过荒,进过难民收容所,住过芦席顶的竹楼,当过小职员和公交售票员,还与人合伙摆过修自行车摊。估计当时家里对他也没抱什么期望,但他凭着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经数十年磨砺终成连环画坛一代名家。

顾炳鑫是新中国连环画黄金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他以流畅灵动的线描勾勒了他的艺术人生。

上海连环画家们用笔见证百年连环画兴衰 | 艺术常识华三川

上海连环画家们用笔见证百年连环画兴衰 | 艺术常识连环画《白毛女》画面

华三川:边喝啤酒边画画

离顾炳鑫旧居往西不远的608弄81号,便是华三川旧居了。

华三川在连环画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交通站的故事》(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创作二等奖)、《白毛女》(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创作一等奖)便是明证。

和顾炳鑫一样,华三川出生于浙江镇海的一个贫穷之家。比顾炳鑫幸运的是,没什么文化的母亲见小华三川爱画画,便托人介绍他去拜师,希望他学得一门手艺,日后能养活自己。1960年,华三川进入上海少儿出版社,创作了第一本连环画册 《七桂芝》,由此一发而不可收。至1985年他的封笔之作《明珠》为止,一生作品上百,佳作迭现。

颜老告诉我,华三川爱喝啤酒。据说,他招待客人常以啤酒代替茶水。他也不亏待自己,边画边大杯喝啤酒犒劳自己。这是否与他画的连环画精彩纷呈有着某种联系?不得而知。

华三川早期作品多采用钢笔画画法,这种形式最早见诸西方书刊插图。华三川娴熟而富有创意的技法备受连环画界的肯定与赞扬,《青年近卫军》《项链》等作品为其中代表。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华三川创作的工笔重彩《白毛女》,一出手自是不凡,惊动连环画坛。他在绘画手法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线描,间用钢笔,使明暗关系、线与点的配合更加完美,人物神态之千变万化、构图之奇谲美妙无不令人叹服。连环画《白毛女》一出版,便得到了全国同行与广大受众的一致好评。

华三川常告诫他的学生,“要敢于颠覆自己,不断拓展新的领域”。正是由于这样的艺术信念,使其作品熠熠生辉。

华三川是感性的。他喜欢逛街、串门、看热闹,以体验和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用现在的话说,“蛮接地气”。华三川也是有傲骨的。据说,在“文革”期间,上海文艺界某领导要他依照样板戏芭蕾舞《白毛女》,去画用脚尖蹦蹦跳跳的“白毛女”。华三川说,我只会画中国土生土长的白毛女,只有她们才能得到中国老百姓的认可和欣赏。一个性情汉子,跃然而出。

上海连环画家们用笔见证百年连环画兴衰 | 艺术常识连环画《明珠》画面

上海连环画家们用笔见证百年连环画兴衰 | 艺术常识连环画《大虎和二虎》画面

华三川以其勤奋、高产和脍炙人口的作品获得连环画坛的尊重。他说:“我画连环画所用稿纸摞在一起,比我的身高要高出几倍。”此言无虚。大多数造访者见到的华三川,永远是在书桌案前绘画的身影。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连环画界除了“南顾北刘”(顾炳鑫、刘继卣)之称外,还有“南华北杨”之说,指的是华三川曾和北京的职业连环画家杨逸麟各领风骚于大江南北的事实。

华三川也赢得了大量的“粉丝”。我听说有这么一段:有位读者,童年时是“华三川”的铁杆,听说华三川有本钢笔画连环画《大虎和二虎》,在一老大爷的小人书摊觅到,一口气连看三遍。看到第21页时,被所绘画面深深吸引,再也无法控制自己,把这一页撕了下来……他心头一直有种负罪感。40年后一天,他无意间发现在一家连环画旧书店橱窗里赫然摆放着一本《大虎和二虎》,以定价的上百倍价格买下这珍贵的一本。他怀着对童年深情而甜蜜的追忆、对小人书摊大爷的歉意和对华三川的深深敬意,临摹了第21页,并在下面恭恭敬敬写下:向华三川先生敬礼!

受到读者如此之爱,华三川应笑眠于九泉之下。

时光在这寂寞的弄堂、陈旧的墙角边悄悄地流逝。在华三川旧居门前,有一口看似尘封多年的水井,静默无语。我想起那句老话,喝水不忘挖井人。如今,曾经的喝水者惘然,昔日的挖井人何在?

因他们来过,中国连环画史树起丰碑

中国连环画自上世纪初发端,五六十年代后到达巅峰期,至八十年代中期逐渐式微。九十年代,它以进入收藏市场的姿态留给我们最后一点“记忆”。

随着刘继卣、王叔晖、顾炳鑫、程十发、刘旦宅、华三川、贺友直等一批连环画大师的离去,以及连环画史上的“四大名旦”(沈曼云、钱笑呆、陈光镒、赵宏本)和“四小名旦”中的三位(赵三岛、笔如花、徐宏达)先后过世,年高九十的颜梅华成了目前中国连环画坛上仅存的那个时代的一员宿将。中国连环画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正渐渐地离我们远去。

在闲聊中,颜老一如他笔下的青绿山水,清润幽雅,百年连环画兴衰都在微笑里随他入定。然而,正是这一代亲历和见证近一个世纪中国连环画兴衰的艺术家们,用饱满的激情和精湛的技艺绘就的一本本经典之作,为我们、为中国连环画乃至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树立了一座丰碑。

上海连环画家们用笔见证百年连环画兴衰 | 艺术常识

这座丰碑不仅记录和反映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也体现了艺术家们高度的智慧和创造力。“我们的连环画水平在世界上是第一流的,这是我们一代连环画作者努力的结果。”戴敦邦先生的话是对这座纪念碑最美的赞誉。而在中国美术史上,恐怕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像连环画那样和广大受众发生着如此深刻的关联。在这里,画家与读者相互交融,相互缠绕,相互倾诉……这座碑也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记忆,那些令人神往的经典连环画,我们曾为之痴迷、陶醉、欢笑、流泪。它为我们幼小的心灵开启了认知世界之窗,带来无比快乐的时光,进而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而今,在恋旧情结浓得化不开的时候,留下的只有它的背影,故事有些辛酸,却也依然美丽。

上海在中国现代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也是中国现代连环画的发源地。颜梅华、顾炳鑫、华三川等一批杰出的上海连环画家,应该也有理由成为上海连环画史上精彩的一页。愿有更多人来到中国连环画史的纪念碑前,重温美好岁月,铭记大家们的名字,并镌刻于我们的内心。

相关文章

  • 瓶画中的微笑[图文]
    瓶画中的微笑[图文]

    幽默不是一个容易谈论的话题。幽默和它所带来的“笑”,往往是瞬间会意的结果,极度依靠接受对象对背景和语境的熟悉,繁复的解释和分析往往会破坏幽默的效果。在抽象理论的层面,幽默和笑的产生机制可能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方面,其表现方式又无比多样,要想驾驭材料并谈得清楚有趣,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今天,让我们和英国学者亚历山大· G. 米切尔探讨古希腊瓶画中的笑声。看到这个题目,不禁好奇:我们要怎样讨论这个...

    56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山水画大家—杨鸿林[图文]
    山水画大家—杨鸿林[图文]

    【杨鸿林艺术简历】杨鸿林:又杨帆:号八怪乡人:醉墨仙:江苏籍北京人。善国画山水、花鸟及油画。1980年入伍,1983年转业落户在北京当美术编辑兼新闻记者。198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深造,师从贾又福:李行简等教授。三十多年来多次橐笔负芨翻山越岭,到大自然中寻觅和切摸山川秀水的脉搏,出塞外丶走蜀道丶临九寨丶观三峡、登五岳丶探神龙、踏沙漠、足迹遍华夏。1984年至今参加北京、青岛、广州、...

    1306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最贵中国艺术品诞生 北京秋拍市场两极分化[图文]
    最贵中国艺术品诞生 北京秋拍市场两极分化[图文]

    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特约撰稿 方翔 北京报道9.315亿元,全球最贵中国艺术品的纪录在今年北京保利秋拍中被改写,万众期待的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登上宝座。在这一纪录领衔下,陈逸飞《玉堂春暖》创造了1.495亿元的写实油画作品纪录,唐伯虎、徐渭等创造了个人作品拍卖纪录。仅从重磅作品成交价格来看,频频释出的亿元天价为今年拍卖季圆满收官。然而纵观整个拍卖市场,古代书画作品行情上升缓慢,瓷器、工艺品等...

    149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学者画家白金先生的五点特质[图文]
    学者画家白金先生的五点特质[图文]

    白金,男,1937年1月生于西安,祖籍辽宁凤城。曾任天津画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1950年2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学校、工厂、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任职。80年代曾任天津市总工会宣传部副部长,兼第二工人文化宫主任,并为天津市群众文化委员会常务理事。自幼酷爱文学,亦习翰墨。受教于王学仲、孙克纲等名师,求进于诗书画...

    700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艺苑名士吴湖帆[图文]
    艺苑名士吴湖帆[图文]

    吴湖帆像吴湖帆(1894—1968年),初名翼燕,字遹骏,后更名万,字东庄,又名倩,别署丑簃,号倩庵,书画署名湖帆,以湖帆名世,江苏苏州人。吴湖帆富于收藏,为近代著名收藏家之一,藏有金石书画数千件。他的收藏一是来自祖父辈的旧藏,如吴大澂遗传的周代邢钟和克鼎。吴湖帆极喜爱这两件上古青铜器,名其室为“邢克山房”。吴大澂生前特别宝爱的古印40余方、官印50余方和将军印28方,后亦为吴湖帆收藏。二...

    944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新媒体技术中的“文化温度”[图文]
    新媒体技术中的“文化温度”[图文]

    文化遗产是我们人类文化的珍贵记忆,是滋润我们心灵世界、值得倍加珍惜的精神家园。文化遗产的时间流变性,决定了其包含的“文化记忆”容易随着时代的久远和社会环境的变迁而被人们忽略、忘却或误读。这种“记忆”的消失不仅是失去一种文化的样态,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寄寓在文化遗产中的宝贵的人类智慧和精神血脉。如何在科技飞速发展的进程当中,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让文化的传承变得有温度、有质感,是我们需要迫切...

    163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当数字技术遇见文化产业[图文]
    当数字技术遇见文化产业[图文]

    黄卓/制图数字文化产业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两大目标交叉的重点领域,也是“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的关键构成。过去10年,我国数字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实现了重大突破,一是传统文化产业数字化进程在不断加速,新闻出版、影视、演艺等领域通过数字化改造了产业链与商业模式。二是新兴数字文化产业实现了换道超车,部分领域如网络视听、手机游戏等已在全球领跑。但是需要看到...

    133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新飞天——艾国中国画俯远法作品选集[图文]
    新飞天——艾国中国画俯远法作品选集[图文]

    【个人简介】艾 国北京市人,1966年生2021年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画院艾国工作室导师2016年清华美院书画艺术创作高研班艾国写生专项课程导师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博导工作室执行导师中国画俯远法课题创研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俯远法与中国山水画空间视角流变文/艾国内容摘要:本文在中国山水画整体精神框架和“三远法”的语境下,对经营位置构图形...

    1692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翰墨丹青——书画博士之熊沛军[图文]
    翰墨丹青——书画博士之熊沛军[图文]

    熊沛军1975年8月出生于湖南益阳2008年6月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获美术学(书法方向)博士学位现为山东大学历史学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肇庆学院书法专职教师,书法学专业学科带头人,珠海中国书学院特聘教授,广东省中小学书法课程师资培训基地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肇庆市书法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书法创作及理论教学、科研工作,发表论文二十多篇,出版著作、教材数部。孟云飞:...

    161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更国际更多元 亚洲藏家的新品位[图文]
    更国际更多元 亚洲藏家的新品位[图文]

    3月26日,2016香港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 Hong Kong,以下简称ABHK)在持续一周的阴雨连绵中拉上帷幕。3月22日的暴雨,并没有减少从世界各地赶来观看VVIP预展的收藏家们的兴致,下午三点之前,香港会展中心的VIP入口已经排起了长队。就在23日VIP预展结束时,各大国际画廊已经交出了不错的销售成绩单。Gmurzynska画廊分别以40万至130万美元不等的价格售出三件...

    174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 张志勇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 张志勇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与奥林匹克一路去同行,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4年南京青奥会,再到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与2023年的中国奥艺会,中国与奥林匹克的四次“约定”,充分彰显了奥运会坚定的参与者、奥运会精神积极的践行者的大国担当。百年余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在全球疫情共克时艰的当下,艺术文化越发成为跨越国界的重要纽带。在北京冬奥会之际,期待着更多艺术家携起手来,百...

    1664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艺术推荐浙派画家金晓海先生[图文]
    艺术推荐浙派画家金晓海先生[图文]

    艺术简历金晓海(晓海),古墨堂史主;1963年生于浙江临安,1990年毕业于中国美院。曾受教育於中国美院花鸟画家陆抑非教授。现为杭州兰亭画院院长、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南海紫光阁画院院士、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会员、中国美术研究院研究员 、浙江省美术协会会员、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理事、浙江省诗书画之友社理事、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理事、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画家,教授。...

    103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高居翰:赵孟頫与元初的画风革命[图文]
    高居翰:赵孟頫与元初的画风革命[图文]

    元 赵孟頫 人骑图 故宫博物院藏文 | [美]高居翰译 | 李渝12世纪末,偏安江南的宋朝与北邻鞑靼人的金朝达成了某种不稳定的和平。但是在13世纪初,北方出现了更强劲的威胁。先由伟大的成吉思汗,再由其子窝阔台、孙忽必烈所领导的蒙古族,此时已开始了一连串的征战,这些征战使他们在历史上赢得了幅员最广大的帝国之名。1234年蒙古灭金;1276年陷杭州,三年后宋灭亡。蒙古人建立王朝,统治全中国,忽必...

    1734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国外艺术基金的风雨之路[图文]
    国外艺术基金的风雨之路[图文]

    1904年,法国金融家Andre Level找到12个投资人,每人出价212法郎购买一批画作。1914年,法国艺术市场上演飙升神话,他们购买的这些艺术品炙手可热。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各大银行都成立了专门负责艺术品投资的部门。即便在金融危机之后,也有很多新的艺术品投资基金成立,基金发起人对艺术基金信心满满。拉封丹的寓言《两个谋熊皮的伙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伙伴手头缺钱,于是他们向邻居皮货...

    42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书法家郑光宇:沉醉在黑白世界40年不辍[图文]
    书法家郑光宇:沉醉在黑白世界40年不辍[图文]

    书法家郑光宇郑光宇作品“书法最大的乐趣在于学习的过程,从不会到会,从没有感悟到有感悟,这种境界的提升让人一步步成长,可谓意趣无穷。”对与书法相伴近40年的郑光宇来说,书法已经融入他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他人生的一部分。说起自己与书法相伴的日子,平时不喜多言的郑光宇忽然打开了话匣子。看着他解说书法时的痴迷神态,记者感到,在这个纷杂的世界里,郑光宇更像是一名隐士,独自沉醉在书法世界中,在不断的体悟...

    165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