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资本盛宴下的艺术产品

时间 : 03-22 投稿人 : 驰驰 点击 :

最近遇到两位名画家反对处于攻读学业阶段的弟子卖画,他们以自己为例,讲述学生时代是如何的心无旁骛。我说,你的学生时代,那些比你现在更有名的老画家都为卖画斗得不可开交,哪轮到你卖画?另一种说法是学生卖画容易被市场左右,不利于在艺术上向更高境界突破。

在艺术界的话语圈,始终对从艺者的自身角色缺乏客观、贴切的认识。按照《大英百科全书》对艺术一词的解释,英文Art,源自于古希腊拉丁语ars,大意为技巧。有时被称为精致艺术或美术,指凭借技巧、意愿、想像力、经验等综合人为因素的融合与平衡,以创作隐含美学的器物、环境、影像、动作或声音的表达模式,且指和他人分享美的或有深意的情感与意识,是用以表达既有感知并将个人或群体体验沉淀与展现的过程。

我们或许应该将艺术简单地表述为,天赋加上后天的技术训练,能够分享给公众的各种非实用性的精神产品。那么艺术就不应该是一个特殊的神圣领域,甚至毫无疑问是一种职业,处于学业阶段的从艺者,正在学习技术,如果他的作品能够分享于人,是对他学业的检验,对他艺术劳动的鼓励或肯定,并且可以得到市场的反馈,与学业并不矛盾,把握得好,会从经济、专业两方面达到激励学业的作用。而我们惯常所说更高的艺术境界与能够分享公众的艺术却不是一回事,一般情况是指那些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自己或专家给予高深莫测定义的、公众看不懂的东西。如果从艺者认定这样的追求才是艺术的最高目标,那么,我们只能由他去,因为他不认为艺术有分享功能,公众就必须尊重他的选择,没有干预他自娱的权利。

倘若反对学生卖画,是因为技艺尚不成熟,希望经过更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完成自己的学业后再接受市场的检验,那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可能依靠天赋一夜成名,他需要知识积累、技艺娴熟、拓宽眼界。这样的过程在农耕时代可能就是几十年,一朝成名就已经跨越了漫长的成长历程,并且已有大量的作品传世。所以我们看过去时代的大家,总比眼前的大家扎实、靠谱。但是商品经济条件下,逐利资本泛滥的现实环境里,一个艺术家要想完成农耕时代的成长过程已经再无可能。所以担心学生卖画在市场里迷失,肯定也不是杞人之忧。

问题出在哪里呢?如果学生的画是真正被人欣赏,亲戚、朋友,互联网上地球村天南地北的发烧友,他们把处于学生阶段的从艺者作品买走,永远都是最美好的事情。而实际情况却是,买画的人,大者是有着雄厚资本的艺术品运营商、拍卖公司、艺术品经纪人,小者是有着先知先觉灵敏度的艺术品藏家,他们的共同点大多不是出于对未来艺术家作品的欣赏,而是出于对他未来前景的判断,认为有上升空间,成长以后可以获利。资本的获利离不开规模,所以资本参与艺术品的买卖、囤积,都离不开数量,人为地增加了采购量;刺激消费,人为地增加了供应量;为了获利,人为地抬高价格,增加了成交额。这些都是资本的力量。一位从艺者,从学生时代其作品就被大量囤积,他在以后的成长历程中如何发展?要么停止不前,要么发展得捅破天,两者都不是一个好结果。

而现实中大家都希望艺术品市场不断刷新天价成交纪录,新画家层出不穷地涌现,甚至有人不遗余力地呼吁要有世界一流的艺术品产生。实际上就中国画而言,消费人群仅限于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人群,衡量一流的标准是什么?无非是价格,价格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为什么没有人思考一下,相应合理的艺术品价格才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消费艺术,才有利于艺术家完整地经历缓慢的生长期。徒有一流价格,没有广泛分享功能的艺术品,不可能是真正的一流艺术品。资本以逐利为出发点,包装、打造出来的艺术产品只是一个虚拟概念,都把着眼点放在未来增值,未来还有一茬一茬新的美术院校毕业生,市场根本没有这么大的需求量,失去实际使用价值,资本也不可能有持续的承载力。资本、专家单方面认定的艺术产品,缺乏公众检验,基本可以认定,很难成为真正的艺术品分享给未来。所以资本市场以艺术的名义,实际开发出的只是号称艺术品的准金融产品,这才是艺术品市场一切不正常现象的根源。在这样的大潮下,所有的成名、未成名的艺术家,如何自持,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孔祥东)

相关文章

  • 迷雾重重的红山玉收藏市场[图文]
    迷雾重重的红山玉收藏市场[图文]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港台兴起的高古玉收藏热潮让红山玉器在收藏市场中受到关注。一面是大量出土的红山玉器精品,另一面是基本全仿的市场现状,红山玉收藏可谓迷雾重重,想要拨云见月却不是容易之举。红山玉器经过几十年的市场考查和研究,笔者发现,古玩市场中的红山玉器基本是假的多,真的极少。近些年,在古玩市场上明显出现了两类完全不同的收藏群体,一类是极少数真正的鉴藏家和有眼力的收藏爱好者。在市场上,红山玉器大...

    152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朱永成[图文]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朱永成[图文]

    朱永成1962年出生于广州,1984年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本科毕业,1987年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硕士研究生毕业,1990年赴澳大利亚留学,在南昆士兰大学攻读现代艺术,1994年回国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澳洲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国画协会会长,西关画院院长,荔湾政协书画院院长,广州梅社书画院副院长。代表作品有《春潮》、《红五月》、《丹青岁月》出版作品有《朱永成山...

    936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献礼建党100周年优秀作品选——画家刘亚东[图文]
    献礼建党100周年优秀作品选——画家刘亚东[图文]

    【艺术简介】刘亚东,男,1975年出生,汉族,祖籍山东,中国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美术学学士,副高级职称(副教授),画家、艺术评论人。他主攻油画、丙烯画的创作及研究,在文化部中国文化报社任职期间,发表了近百万字的文化综述、评论及专访文章。刘亚东出生于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刘玉璞不仅是中国著名的国画家,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学者。子承父业,自1997年,刘亚东的绘画作品便多次获得国家级及文化部的奖项,并获得...

    137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法国蓬皮杜大展将在上海举办[图文]
    法国蓬皮杜大展将在上海举办[图文]

    法国巴黎市中心的蓬皮杜艺术中心来源:东方早报  徐佳和原标题:蓬皮杜与中国:亲密和试探即将在上海举办的法国蓬皮杜大展是中国内地第一次大规模完整地呈现20世纪法国现代艺术的展览。本期艺术评论尝试探讨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与中国乃至上海的艺术合作,进而剖析蓬皮杜的全球战略,并通过对本次大展策展人的专访,来讲述有关现代艺术的视角。“蓬皮杜,您的名字仿佛在嘲弄世界,似乎不够严肃。”戴高乐将军曾经对身边...

    193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王昭举:巨幅油画《冈仁波齐》[图文]
    王昭举:巨幅油画《冈仁波齐》[图文]

    创作这幅十米油画,算是一个偶然契机。年前,有朋友提及正在放映的西藏风情片《冈仁波齐》,说拍的很接地气,建议不妨看看,或许对我的创作有些帮助。一个看似不经意的提示,触动了我一个新的思路,也让灵魂瞬间穿越到遥远的天堂净土,怀着万分的崇敬,重新仰视一回冈仁波齐的神奇风采。影片《冈仁波齐》讲述了西藏一个古老的普拉村,几个藏民在藏历新年之际,前去两千多公里以外的冈仁波齐峰朝圣的故事。他们满怀虔诚,一步一...

    175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2018春拍提质减量后的市场困惑[图文]
    2018春拍提质减量后的市场困惑[图文]

    李可染《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图》1.265亿元中国嘉德随着西泠拍卖收官,有史以来拍卖最为密集、竞争最为激烈的2018春拍已基本落下帷幕。据AMMA统计显示,2018年上半年度中国文物艺术品总成交额达278.5亿元,其中共计上拍20.19万件标的,平均成交率为43.99%。与往年不同的是,本季春拍减量明显,体现出拍品征集的艰难,也凸显出拍卖行在拍品选择上的谨慎。从市场反馈来看,买家出价也显得尤为谨慎。...

    798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文字的谎言[图文]
    文字的谎言[图文]

    文字乌托邦徐冰对文字有狂热的追求和敏感度。我开始关注徐冰始于1988年他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析世鉴》,不仅在于作品中流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中的忍耐、修炼气息唤起了我的共鸣,更在于85美术思潮的批判和颠覆性姿态之下,徐冰体现了他的独特性,即意义的退出。他似乎无意于当时美术界本质主义的争论风尚,而表现出试图避世修炼以证彻悟的心理倾向。徐冰以“抽空”的原则创作“天书”,试图消除任何个人的书写风格、...

    143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明清竹刻笔筒的艺术价值与市场表现[图文]
    明清竹刻笔筒的艺术价值与市场表现[图文]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东坡的诗句道出了竹在古代士人心中的地位。竹虚心有节,那谦逊劲节之气、静雅萧疏之态正是文人雅士孜孜以求的精神境界,也因此被誉为“四君子”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竹子和最善用竹的国家,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西汉彩漆龙纹竹勺”是最早的竹刻艺术品。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记载了汉代竹刻技艺已出现了“留青”的刻法。元末陶宗仪《辍耕录》描述了南宋艺人詹成制作雕竹鸟笼的...

    143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郝斌 | 镌刻时代的肖像——王炜访谈[图文]
    郝斌 | 镌刻时代的肖像——王炜访谈[图文]

    郝斌重庆大学艺术学院本文刊于《文艺理论与批评》2023年第4期访者按:王炜先生是我国现代版画先驱王琦之子,一生深受王琦影响。他早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并长期从事部队文艺工作,后就职于《红旗》杂志,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版画院院长等职。他毕生探索、实践了多种艺术媒介,尤致力于木刻版画创作,近年进入耄耋之年后更自觉回归主题性版画创作,以极大精力连续创作出丝网版画《刻痕》(2015)、木刻组画...

    192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甲骨文的美术视野[图文]
    甲骨文的美术视野[图文]

    图一日前,中国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再一次把甲骨文推向现代世界。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系统成熟的汉字,流行在距今3300年多年前的商代中晚期,是一种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在发明产生之初,甲骨文就对中国人的艺术思维,特别是美术审美思维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自1899年偶然被重新发现的一个多世纪以来,甲骨文对当代美术也形成了巨大影响。中国文字道路与中国画思维中国画是不同于西方主...

    817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2023年度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家——杨小灵[图文]
    2023年度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家——杨小灵[图文]

    【艺术简历】杨小灵,山西人,现居北京,2019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师从何家英等名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2011年中国画《瑞》入选“辉煌浦东”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2年中国画《快乐女兵》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暨第12届全军美术作品展2014年中国画《晨妆一》入选全国第四届中国画线描艺术...

    152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博物馆专为富裕阶层服务?英政府报告引争议[图文]
    博物馆专为富裕阶层服务?英政府报告引争议[图文]

    英国政府近期出台了一份研究2016至2017年地方政府预算政策的社会影响报告,该报告将博物馆描述为是为“偏富裕阶层”提供服务的机构,引起了博物馆机构的普遍关注。博物馆界认为,这种分类方式过于简单,可能会导致整个行业遭遇不应有的预算削减。这份报告受苏格兰议会委托,分析了如何在各类地方政府服务机构之间分配削减额度,并将这些服务分为六类——从为“富裕阶层”提供的服务到为“赤贫阶层”提供的服务。博物...

    179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美术馆带动起来的周边经济[图文]
    美术馆带动起来的周边经济[图文]

    泰特现代美术馆在2000年开馆,但1994年的时候已经开始公开招标征求方案。美术馆使用废弃的火车站进行重新改造,改建花费了1.37亿英镑。火车站放置涡轮发动机的地方,现在也已经变成了展览区。我们把重建看作是一种文化更新项目,从伦敦市政府开始,市政各部门进行资金的筹划和规划还有拨款等等。我们第一年开馆的时候,有530万游客,这之前我们预估是200万。到2014年左右,我们最高一年达到570万访问人次...

    131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残瓷之美:被遗失的“风景”(组图)
    残瓷之美:被遗失的“风景”(组图)

    喜欢上古瓷片还是很多年前。记得大约2002年,我迷上了古瓷器,闲暇时间都会去各个古玩集市淘换。那时候潘家园还有鬼市呢,每个周六的凌晨三四点钟,各个地方的收藏爱好者和古玩贩子都会准时赶到,打着强光手电筒,寻找自己喜爱的宝贝。远远看去,处处灯火,忽上忽下,跟鬼火差不多,或许“鬼市”就是这么叫来的,我便是当时其中的一员。我赶上了鬼市时期的尾巴,几年后,由于老东西越来越少,潘家园的鬼市基本消失了。以至后...

    176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广东画家留下来的第一张名画[图文]
    广东画家留下来的第一张名画[图文]

    在广东省博物馆的藏品库中,有这么一件堪称国宝的画作——《湖山平远图》。它是明代画家颜宗的作品。每次举行广东的画史展,它总要挂在最靠前的展柜里。因为它是目前所见的广东最早的画作。明代画作《湖山平远图》——广东画家留下来的第一张名画颜宗的《湖山平远图》局部上下图均为《湖山平远图》局部上下图均为《湖山平远图》局部在广东省博物馆的藏品库中,有这么一件堪称国宝的画作——《湖山平远图》。它是明代画...

    152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