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残瓷之美:被遗失的“风景”(组图)

时间 : 03-10 投稿人 : 小原 点击 :

残瓷之美:被遗失的“风景”(组图) | 艺术知识

喜欢上古瓷片还是很多年前。记得大约2002年,我迷上了古瓷器,闲暇时间都会去各个古玩集市淘换。那时候潘家园还有鬼市呢,每个周六的凌晨三四点钟,各个地方的收藏爱好者和古玩贩子都会准时赶到,打着强光手电筒,寻找自己喜爱的宝贝。远远看去,处处灯火,忽上忽下,跟鬼火差不多,或许“鬼市”就是这么叫来的,我便是当时其中的一员。我赶上了鬼市时期的尾巴,几年后,由于老东西越来越少,潘家园的鬼市基本消失了。以至后来一段时间,我还非常留恋那个时期,有一次碰到一个山西的古董贩子还问过他们,为啥不来潘家园鬼市摆摊了,他说村子里的老东西越来越难收了,怪中央电视台“走进山西”鉴宝宣传的,老百姓都知道老东西值钱了。当时由于我是初学,没有行内人带,困难可想而知,基本是凭着自己的喜欢和书本上面的一些知识,夹杂着各种淘宝的美丽故事,开始了对老瓷器的收集。一两年下来,家里也买了许多淘来的真假搀和的瓶瓶罐罐。后来,一位我经常请教,帮我掌眼的前辈告诉我,要想玩好古瓷器,你最好先玩玩古瓷片。就这样,我开始零散的购买古瓷片标本了。

残瓷之美:被遗失的“风景”(组图) | 艺术知识

宋元时期-磁州窑瓷器残片

最初购买古瓷片,闲暇时间都是往古玩市场、工地转悠,其实当时最初目的是为了学习古瓷,继而再买整器,没想到这一接触上古瓷片,就慢慢的被它的独特气息迷住了。时常也有身边朋友问我,哥们你玩古董啦。我一般都会笑着和朋友说:我这些哪里是古董啊,我玩的都是老祖宗的生活垃圾而已。

其实,这些果真是先人的生活垃圾,碎了,然后扔掉了。被埋在茫茫的土层深处。千百年之后,这些古人的生活遗迹随着城市建设、变迁,施工破土而出,重见天日,变成了我们手里的玩物。

残瓷之美:被遗失的“风景”(组图) | 艺术知识

清康熙-青花人物纹大罐残片

古瓷片的魅力何在,缘何让我们这些玩古瓷片的上瘾呢,我也曾认真分析过其中原因,也许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其一,在浩瀚如烟、种类繁多的中国陶瓷的海洋里,古瓷片在形式和内容上给了喜爱古瓷器的人以极大的广度和自由;古瓷片有很强的文物研究断代价值,每一片瓷片背后都有丰富的历史人文价值,是可触摸的历史。阅读古瓷片可以“一斑窥全豹”,可以管窥到古器物的造型、釉色、以及绘画之美;其实玩残片更多的玩的不是“器”,而是“味”,形残而意不残,原滋原味,古意气场一点也不减,它为我们触摸历史,感受历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其二,古瓷片价格比整器便宜的多,对于喜爱古瓷器的普通藏家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接触古瓷器的途径,可满足“好古”的瘾。“宁要一片残破的真实,也不要一件完美的虚假”,花不多的钱,就可以接触到你喜爱的各个形式和不同年代的古瓷器标本,体味每一片残片背后的故事;其三,玩的轻松。你不会觉得它是个负担,你可以随处摆放,书包里、口袋里,书桌上,可以随时上手把玩,成为你手中的“掌上山水”。我总想,玩瓷片的朋友们一定是真喜欢它的,他们对每一片珍贵的残片标本都视为珍宝。我更是对那些爱好瓷片残器的藏友,内心里由衷的有一种理解和敬意。

残瓷之美:被遗失的“风景”(组图) | 艺术知识

清康熙-青花山水纹盘心

所以,玩瓷片,玩的是瓷片的那份古意,品的是一份沉淀的人文,追求的更是一份可触摸的真实。

我藏古瓷片,重点是古瓷画的收集,古瓷画的发展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互相影响,颇有渊源;几乎涵盖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典故和历史人文。在我眼里,古瓷画是一幅幅珍贵的古代民间绘画,我称它们是“被遗失的风景”。

残瓷之美:被遗失的“风景”(组图) | 艺术知识

清康熙-青花山水纹盘心

相对官窑瓷画,我更喜欢民窑瓷画粗犷生动的美,民窑的艺术生命也在于其粗。论精细,官窑一定高于民窑,论瓷画的艺术境界,民窑瓷画的艺术境界是高于官窑的。故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云:“明瓷之画也,用笔粗疏而古趣横溢”。曹新吾先生在《明清民窑瓷画瓷绘》一书中有说:“如果把细瓷细工比作玉版香篆,那么,这种粗瓷更像摩崖石刻”。其实民窑的避细就粗,也和当时的市场需求有关。为了生存,他们不能像文人画家那样,精雕细琢,五日写一石,十日画一松,民窑更多的器物是写意用笔,一挥而就的。当然这种一挥并非一日之功、草率为之,同样也需要经历多年的揣摩,经过废笔成塚,废器成山的艰苦磨练,需要非常心手相映,才能达到这种出神入化、鬼斧神工的境界。在那个不求名利的年代里,大部分画工的绘画生命是几十年之久,在漫长的瓷画生涯中,他们创造了许多生动且极具表现力的瓷画,名义上虽为工匠,但是,他们用其一生的精力揣摩推敲,创作出来的瓷画,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的艺术境界。

残瓷之美:被遗失的“风景”(组图) | 艺术知识

明万历-青花蓝地留白草书纹盘心

古瓷片虽多,但是能够得到一片自己喜欢的精品瓷片也是来之不易。到古玩地摊寻找瓷片时,我从来不以价格高低作为衡量标准,那些画工繁复、工艺复杂精美的官窑瓷片,不是我喜欢的对象,在我眼里,它们只是工艺的高峰,在绘画艺术水平方面,还远远不如民窑瓷画那寥寥数笔的艺术境界。很多从瓷片堆里翻出的花一元钱或者几元钱购买的瓷画被我视为珍宝,有些绘画水准我认为都可以与很多现代派抽象大师绘画相媲美,最早的抽象绘画应该是在中国而不是在西方。在年代上,我重点收集元末明初、明晚期和明末清初这几个时期的瓷画,在社会的动荡衰败之际,艺术方面一般会很活跃,往往会出现高峰,古瓷画也是这样。当时很多书法家和文人画家参与画瓷,文人画家和瓷画家互相影响,瓷画家没有任何约束,这两个时期涌现了很多类似于“文人画”的意境画面出现在瓷画中。尽管有些瓷画的绘画水平和质量欠佳,但是其艺术的生动表现力及丰富的文化思想内涵独树一帜,感染力强,意义影响深远。很多研究瓷画的学者专家,甚至认为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这两个时期的民窑瓷画,开创了中国近代大写意画的先河。比如朱耷的石、鸟;徐渭的写意葡萄、花卉;到齐白石的鱼、虾;林风眠的白鹭画风、黄永玉的猫头鹰等等,从他们的绘画中,都可以从古瓷画上面找到脉络渊源。当代刘二刚老师的新文人画,其画风古朴烂漫,天真雅趣,其中也可以看到很多是从古代民间瓷画中汲取的养料。

残瓷之美:被遗失的“风景”(组图) | 艺术知识

明万历-青花一路连科纹大盘残片

古瓷画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绘画题材风格特点,这也是和当时的社会文化息息相关的。明早期的瓷画的仙风道骨,这个时期朝代更迭,景德镇窑厂缺画工,按照元代柯九思“写竹干用篆法,枝用草书”的理论看,请来画工多具有书法功底,而且很多书法家也参与画瓷,其画法多书法性用笔,瓷画成为表达胸中意气、主观心情的载体。这个时期绘画手法多采用“一笔点画”,很多都是笔墨淋漓瞬间偶为的绘画艺术效果,基本都是一气呵成,具备笔断意连之势,仙气道气十足。明早期的月下梅、仙人图、寒枝冻雀、松竹梅等等,为这个时期民窑瓷画的典型代表。明末清初,由于朝代更迭,前朝已去,隐逸之风盛行,文人画家多参与画瓷,民窑画工亦沉浸在国破家亡的个人情怀之中,这个时期的山水瓷绘,是我很喜欢的类型,艺术感很强,崇祯、顺治两朝的山水风景瓷画多有体现这种心境,内容主题多是老者拄杖、无人之境、山穷水尽等等;到了康熙盛世,点景人物出现,青花瓷绘中的山水画面回归田园,画工追求的是一种情景交融、澄怀观道的艺术理想,表现的是中国文人画所追求的简淡、玄远的境界。康熙民窑瓷画中的大披麻皴写意山水,民窑画师从黄公望、倪云林、董其昌及清初“四王”等人的绘画风格中,精心汲取,在揣度青花的习性后进行再创作,他们抛弃了四王上追宋元的绘画深严法度,使其灵动、自然、生动、民间化,构图疏朗,意境深远,画境上很符合当代艺术的审美口味。技法上多用“披麻皴”、“分水皴”这些中国文人山水画皴法,无论远山近水,层峦叠嶂,均富有层次的节奏感、空间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明晚期嘉靖、隆庆、万历这几个时期的瓷画,摆脱了以往很多程式化图案的束缚,创造出了不少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场景的画面,充分的体现了民窑画师的创造才情。虽然用笔看似自然随意,不求笔法,但其天真烂漫、古拙雅趣、灵光乍现,亦非一日之功能达到的,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实乃开创古拙画风的先河。

明永乐-青花月下梅纹碗心

残瓷亦如人生。刚开始接触瓷片时,伤感、遗憾、惋惜之心常有,那时它在我眼中只不过是一个残缺的标本;几年之后,逐渐热爱、痴迷,不觉其残,会以平常心看它,似欣赏维纳斯的残缺美,甚至有时叹其残到好处,遗憾、惋惜之心全无;从玩瓷片反观我们的人生,其实人生又何其完美呢?与其惋惜感伤那一份失去的残缺,不如用心对待眼前的美好;在人生最痛苦失意的时候,正是我刚接触沉迷古瓷和瓷片的时候,在把玩古瓷片过程中,我渐渐领悟了应该怎样去看待生活,更让我从欣赏这份残缺中读懂了佛教里面“圆满”的真正内涵。

古瓷尤珍,碎瓷遗香。在我们先人浩瀚如烟的文明遗迹里,古瓷片作为一种独特的风景留存下来,我有幸成为了一个拾“风景”的人。

(图片摄影/徐平 文中古瓷片为作者本人收藏)

参考文献:

《北京出土瓷片断代与鉴赏》曲永健著 文物出版社

《残片映照的历史》曲永健著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辨识明代民窑青花罐》曹新吾著 湖北美术出版社

残瓷之美:被遗失的“风景”(组图) | 艺术知识

明崇祯-青花山水纹碗心

古瓷片形残而意不残,反而更多了一种整器所没有的历尽数劫后沧桑残缺之美,其画意和气场是绝对完整的。每在灯下,手中摩挲着一片片古瓷片,遥想着景德镇千年的炉火,它们在水的淘洗和火的炼狱中诞生,玩味着当时画工分分钟搞定的瓷画,它们曾经与明四家、八大、董其昌、石涛等先人曾共同生活在一个时代,这种身临其境之冥想感受,会让你了忘记尘世的一切烦恼琐事,或许,这正是古瓷片深深吸引我们的魅力所在。另外,如果想拥有一副古代绘画真迹,除了极少数人会去拍卖会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去买。作为普通的藏友,还有比收集一片古瓷画更加便捷经济的途径吗?

相关文章

  • 文明之美看东方|中国最早的毛笔字——侯马盟书[图文]
    文明之美看东方|中国最早的毛笔字——侯马盟书[图文]

    春秋时期,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周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后来一些诸侯国的国君因无法掌控封国内的卿族势力,又出现了“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的现象。出土自山西省侯马市的侯马盟书,正是晋国君弱臣强、卿大夫之间彼此争权夺利的见证。侯马盟书侯马盟书,1965-1966年山西侯马市晋国遗址出土。在40多个祭祀坑内出土玉、石质盟书5000余件片,绝大多数为圭形,最长者32厘米,另...

    158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清秀典雅,气韵生动——画家董曙光作品欣赏[图文]
    清秀典雅,气韵生动——画家董曙光作品欣赏[图文]

    【艺术简介】董曙光,1950年出生,巢湖人,祖籍河北。毕业于安徽省师范大学艺术系,现为九三学社安徽书画院顾问,黄山画会副会长。曾任原安徽省巢湖国画院院长,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九三学社社员,合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文史馆特聘画家,合肥市书画院画家。曾得到郭公达、张建中、李可染、亚明、刘文西等老师的指导和教诲。《溪头烟雨》、《余晖》分别参加《第一届山水画邀请展》、《第二届山水画展》...

    65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浅谈瓷器中的青花黑筋[图文]
    浅谈瓷器中的青花黑筋[图文]

    青花瓷碗明中期至清早中期的一种青花特征。在偏灰的青花中,会有一条黑色的细线条,很像青草中的筋脉线,故又称青草筋。乍看是黑色,细看呈深蓝色。青草筋是顺着青花绘画笔势而产生,每一笔画中也只会出现一条青草筋。笔势长,则青草筋也长。在青花中的左右位置,是跟笔锋走的。中锋用笔,一般会出现在青花的中间部位。有小分岔,是坯胎纹理造成的分岔,分岔线条很短,也不规则。现在的仿品,区别在于仿品的青草筋是细笔补重色彩...

    127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崔扬:如何重塑艺术品交易服务模式[图文]
    崔扬:如何重塑艺术品交易服务模式[图文]

    当艺术品这个非标市场建立起标准化服务体系后,产值能有多大?艺术圈是个私密性极强的圈子,觥筹交错间,成百上千万的交易就做成了,比起专业性,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似乎更讲求熟人关系、人情往来。在一级市场交易的藏品基本靠画廊主办方个人的人际资源实现流通,二级市场则主要通过拍卖。集中在买卖上交易模式单一、缺乏鉴定评估的统一标准及专业化评估人才,也正因此导致我国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一直处于一种自发性的野蛮生长状...

    123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正本清源 返璞归真[图文]
    正本清源 返璞归真[图文]

    鲁光私语正本清源路在何方?返璞归真何以可得?这是一个奋进的年代,也是一个喧嚣的时期;这是一个变革的年代,也是一个浮躁的时期。一切艺术都仿佛在商品生产与市场竞争的浊潮之中起伏挣扎,消解迷失着自我。一切艺术都好像不得不瞅着金钱与虚荣的脸色,扭曲变幻,谋求所谓生存延续的空间。于是,刻意求奇、刻意求怪、刻意求酷、刻意求艳、愉悦世俗成为时尚。于是乎,艺术创造的天空,氤氲笼罩、变幻叵测,甚至阴云密布、烟尘...

    1432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一片难求”的西夏剔刻花瓷器[图文]
    “一片难求”的西夏剔刻花瓷器[图文]

    西夏褐釉剔刻花瓷扁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从山西专程驾车到宁夏寻宝的张先生,找到宁夏收藏协会常务理事米向军求教,“找了不少地方,西夏瓷器别说完整的,就是普通瓷片也不好找……”这是众多藏友的心声,反映出西夏瓷珍稀的现状。中华瓷器百花园中,西夏瓷一枝独秀瓷器自古以来被誉为“国之瑰宝”,宋代就有“黄金有价瓷无价”的盛誉。我国名窑奇珍百花齐放,宁夏瓷器收藏主打的西夏瓷器,如同神秘王国的艺术奇葩日益绽放...

    93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齐白石画虾最好却不是最贵 画老鹰一只价值近一亿[图文]
    齐白石画虾最好却不是最贵 画老鹰一只价值近一亿[图文]

    齐白石画坛中,徐悲鸿画马,郑板桥画竹,黄胄画驴,李可染画牛,李苦禅画鹰,很多著名绘画大师都有着自己拿手的绘画题材,流传广泛。其中家喻户晓的便是齐白石画虾了,栩栩如生的虾让人赏心悦目,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齐白石画的老鹰,同样是妙手丹青,惟妙惟肖。而且对于人人皆知的齐白石的虾,也不是齐白石笔下最贵的动物,反而是一只老鹰,这只老鹰也在一次拍卖中以将近一亿的高价成交。常言道:“名师出高徒”,在当代绘画...

    160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略谈沉香的定价文化[图文]
    略谈沉香的定价文化[图文]

    近年来,沉香高价却仍旧大受追捧,在拍卖场上,不仅是沉香摆件取得高价,一些小件沉香串珠、挂件、原材料也价值不菲。从2011年以后,沉香的价格更是以平均35%以上的涨幅增长,回顾以往的拍卖市场,中国嘉德秋拍“雅玩清赏专场”中,一盒清代的沉香木,内装小块沉香木计重约1265克,以713万元成交,每克单价为1671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克值千金。上等沉香无论是香料还是雕刻艺术品,价格动辄过百万元,狂涨的...

    114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精品老印章:被忽视的小众收藏[图文]
    精品老印章:被忽视的小众收藏[图文]

    民国藏家龚照瑗龚心钊父子藏清田黄印章拍出1725万近年来一些精品老印章拍卖屡创天价,激起了人们对印章收藏前景的关注。然而,由于篆刻艺术欣赏难度较大、艺术价值又未能受到重视、独立完善的收藏市场尚未形成,因此印章收藏的未来任重道远。印章拍卖屡创天价印章,凭着其自身材质、印文篆刻等独特优势,颇受玩家及专业人士认可的同时,也为中国拍卖业带来了新亮点。在北京古天一去年秋季拍卖会上,经清末民国大收...

    167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现在想做大画家的人太多了[图文]
    现在想做大画家的人太多了[图文]

    陈履生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贺友直先生走了,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不论是说连环画,还是说小人书,确实不是什么大事,但确实曾经是很大的事,这就是历史。把小的事情做大了不容易, 如同把连环画画成妇孺皆知,影响几代人,那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遗憾的是,现在想做大画家的人太多太多,还愿意老老实实为小孩子画点小画的人太少了。人们对于贺友直先生的敬重,是因为他的品格和趣味。他不追名逐利,不趋炎附势。他独立...

    650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艺术电商类APP运营需谨记三大“关键点”[图文]
    艺术电商类APP运营需谨记三大“关键点”[图文]

    (环球艺术网)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工具的普及,各种类型的APP正逐渐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当传统的PC端类艺术电商无法满足人们更快、更便捷的需求时,各种类型的艺术类APP便应运而生,像翰墨千秋、赵涌在线等拍卖类APP;艺术头条等资讯类APP;美术宝等艺术培训类APP,虽然其所占艺术市场的份额较小,但艺术类APP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艺术类APP虽为近几年刚兴起的事物,然其运行却并非易事,若想获...

    109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人间清景是微凉——著名山水画家曾进作品艺术解读[图文]
    人间清景是微凉——著名山水画家曾进作品艺术解读[图文]

    【著名画家曾进艺术简介】虎年出生,双子座,著名山水画家,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湖南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湖南画院特聘画家;长沙画院副院长。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1982年参与父亲曾晓浒先生主导的长18米高9米巨幅山水画“醴兰沅芷·岳色湘声”的创作活动;1997年赴台北、台中举办“湘籍书画家四人展”;2005年选派参加由国务院侨办文宣...

    1919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孔达达:世界艺术品自贸区因何骤冷[图文]
    孔达达:世界艺术品自贸区因何骤冷[图文]

    新加坡自由港艺术品仓储摘要:在金融透明化趋势的压力影响下,2015年流向世界各地自由贸易区的艺术品总金额突降至前一年的7%。几大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的艺术品流入均出现巨大跌幅,安道尔在2014年流入艺术品的价值曾达到历史高度近100万美元,而2015年则急降为10.4万美元。百慕大2015年的流入价值直接跌至零点,而之前的曾高达…在金融透明化趋势的压力影响下,2015年流向世界各地自由贸易区的艺...

    139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屈健教授中国画作品[图文]
    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屈健教授中国画作品[图文]

    屈健,文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高等学校美术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带头人。获批国家级人才称号多项。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艺术创作及学术研究成果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当代美术创作论坛、中国...

    1150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艺坛名家钟永淦[图文]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艺坛名家钟永淦[图文]

    钟永淦,字尚廷,连平县人,笔名沙鸥,别号岭南樵客、九连山人、孤云冷月,枕石斋主人。实力派书法家,摄影家,原供职于河源市委组织部,后调入惠州工作,现已退休,并受聘为中国艺术家协会会员、南方创作中心理事。钟永淦先生于书法艺术著力颇深,在部队服役期间的七、八十年代一直从事政治宣传和文字工作,长期坚持书法研习,期间报读了东方函授学院学习书法篆刻专业,并拜河南省著名书法家刘富昌先生学习书法,为刘富昌先生不多...

    1736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