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刘玉来:《齐白石为何劝妻子放弃画画》

时间 : 04-29 投稿人 : 小希 点击 :

刘玉来:《齐白石为何劝妻子放弃画画》 | 艺术理论

刘玉来:《齐白石为何劝妻子放弃画画》 | 艺术理论

刘玉来作品

齐白石老人是以卖画为生的,他对于自己的作品不但要保证质量,而且对于保真也特别重视。为此,在卖画时无论畅销还是不畅销,讲求信誉,保真在他的卖画生涯中都被置于了首位。卖自己的作品,怎么会出现保真问题呢?

一、

1919年齐白石来到北京后,初期画的销售并不佳。由于受到出身和画风不入时流的严重影响,他的画曾一度出现过滞销局面。齐白石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他通过文化上的刻苦努力,在来北京之前实际已经攀升到了知识阶层。特别是在湖南,他师事了享誉大清的经学大师王湘绮,湖南知识界已经认可了他,被王湘绮身为内阁中书的内弟称为是孔子学生颜渊一样有学识品德高尚的人。但是当他来到北京,却依然不被画界认同,称他是农民画家,并因为他早年当过木匠,又称他是木匠画家。遂使一些北京书画顾客也认为他是木匠转行,水平不高。齐白石作为一个外来居无定所的北漂画家,对于这种歧视毫无反抗力,只能逆来顺受。幸亏他有幸结识了学者画家陈师曾。陈师曾看到在北京琉璃厂画店里齐白石的画和印章,认为他艺术素养不俗,便主动找到了齐白石,并决定帮助他。陈师曾在书画界和学术界是位有影响的人士,他对画家胡佩衡说:“齐白石……思想新奇,不是一般画家能画得出来的。可惜一般人不了解,我们应该特别帮助这位乡下老农,为他的绘画宣传。”这样,借助陈师曾的友情之手,帮助齐白石逐渐打开了在国内外的销路。

销路对于一个画家的生存至关重要,但是要能够持续的被顾客认同,则必须保证书画的质量!特别是在保真上是绝对不能含糊的。齐白石在名气大振后,来买画者络绎不绝,其中有国内藏家,也不乏外国书画爱好者。趋利是人的本性,在书画界专门有一些画家以模仿为生。这些画家有着惊人的模仿力,他们往往利用人们对画的喜好心理,看哪个画家的画在社会上受到热捧,于是就去仿画以趋利。特别是一些奸商以鼓动伪造赚钱,他们网络一些画手仿制名人字画谋取暴利,而且仿制画的手法极妙,很不容易辨识。随着齐白石在社会中名气崛起,他的画不但市场热销了,而且价钱也远远高出了一般画家。为此,齐白石的画便成为了社会上仿卖的重点对象。齐白石对此十分苦恼。一方面他的卖画市场受到了破坏,一方面由于有些属于粗制滥造,也败坏了他的名声。

难道粗制滥造也有销路?这里就涉及到一个专业问题了。对于一般涉猎国画比较少的人,是很难品评判出画水平高低的,更甭提辨识真假了。何况模仿者一般都有不错的笔墨功夫,只要能模仿个几分像就很有蒙蔽力的。因此外行买者很容易上当受骗。因为仿齐白石的作品可以得到不错的经济效益,故此在齐白石成名后就成了被重点仿制的对象,这种风气直至今日犹甚。

在齐白石的题画款和日记中便提及过这个令他烦恼的事。这样的仿制乃至严重影响了齐白石正常的销路和名誉。气的齐白石说:“我的画只有从我的屋子拿出去才不会是假的!”有些买者在市面上买了齐白石的画之后唯恐是假的,常常找到白石家,让他鉴定真假,鉴定之后还不放心,还要求他在画上题上“此余旧作,某某年重见记之。”以为凭证。据说一个人买了齐白石画的册页,上面画的是工笔草虫。于是请白石老人鉴定,并请他添背景。白石老人很无奈,只得在册页上题道:“予之画从借山馆铁栅门所去者无偽作,世人无眼界,认作伪作,何也?”这种事无形中给老人添了许多烦恼和麻烦。

二、

齐白石是个认真的人,对于画的真假他是十分上心的,主要是真与假关联着他的名誉和销售。他不同于那些以画消遣或作为副业的画家。他一大家子人都实指着他卖画为生,他必须认真对待,以防止破坏了自己的销路,砸了饭碗。1919年齐白石来到北京,这次他是决心永远离开家乡到北京定居的。他的夫人春君感到齐白石年岁大了,一个人在北京生活没人照顾不行,于是给他聘了18岁的副室胡宝珠。胡宝珠是四川人,年轻聪慧,她平时除招拂齐白石生活起居外,经常在齐白石画画时磨墨、添水、展纸,侍候在一旁。时间长了既对画画发生了浓厚兴趣,也熟悉了白石老人绘画的程序套路,故此闲暇时每每也学起了绘画。齐白石起初并不反对,为了使宝珠心情愉快有时还帮她题款。1935年齐白石在胡宝珠画的《黄鹂》上题款道:“宝珠如婦学画,求余题记,自作样稿,白石。”同年,又在胡宝珠画的”黄葫芦”扇面背面题款道:“反面之画,乃宝珠学作,太丑,几欲扯作纸条。予为书此数字,宝珠必喜,想可挽留也。乙亥六月中,天将雨,老夫白石翁。”可见这里对几次打算扯碎扔掉的扇面又不扔,并题字,目的完全是为了哄妻子宝珠高兴,这纯粹是一家人生活中很平常的一种以书画为媒介的情感交流,与那种为弟子题款抬高书画品质有着天壤之别。胡宝珠有一张《佛手、老鼠、樱桃图》,齐白石看到这张画时胡宝珠已经亡故了。齐白石在上面题款道:“此幅乃予继室宝珠所画。惜志不坚,未成而弃,且不永年,殊可感也。老夫八十六岁题记,白石。”这种在亡作上题款,只是寄托了对妻子的一种缅怀之情,并无商业价值和任何其它目的。

对于妻子胡宝珠画的质量,齐白石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知道和自己的作品两者间的天壤之别,如果在胡宝珠的画上自己题款加自己的印章,很可能欺骗了一些外行!我们前面说过,在市面上仿制齐白石的“假画中,有的真画和假画掺杂相混,尤其是四条屏一本册页,其中有真有假,真假相混不容易分辨;有的假画真款,画虽是假的,但奸商找裱工安上真款,在同一张画上有真有假,使人真假难辨,非行家是分不出来的。”可是买画的又有多少是行家呢!所以齐白石生怕胡宝珠的画被人错认为是自己画的,而题上字就避免了。在胡宝珠生前,齐白石在心理上就有了这种防范意识,他是怕顾客产生自己利用胡宝珠代笔欺骗顾客。当然,齐白石这种心理的生成并非是空穴来风。在书画界确实存在着代笔想象。比如乾隆、慈禧就有代笔幕僚;一些知名书画家也有弟子代笔现象。假如齐白石品质不高尚,假如齐白石把金钱看得比人品还重,假如齐白石玩世不恭把欺世获利视为理所当 然,他完全可以轻易的做到利用代笔发财。但是齐白石毕竟是个人品正直的人,他终生都在履行自己的初心:凭着一双手吃饭。为了不使世人怀疑自己的作品是妻子胡宝珠代笔,他只能让胡宝珠不再画画了。在胡宝珠画的《群虾图》上齐白石题款道:“此幅乃内子宝珠画,可与予乱真。真知予画者,方能分别笔墨活动为予赞人无愧。予觉惭也。白石老人得见,遂题数字。”齐白石在画上题了这些字后,感到这种对妻子绘画的肯定不太合适。因为如此的肯定倘若流传出去,就会使前来买画的人内心不安了!他们就会怀疑所买的画不是齐白石画的,而是胡宝珠的代笔。怎么办?齐白石一定在头脑中有过利弊的平衡。再让胡宝珠画下去,难免造成买者怀疑买的是胡宝珠的代笔,因为齐白石毕竟年事已高,精力有限,而胡宝珠却正年富力强。可是如果不让胡宝珠画下去,无异于遏止了胡宝珠成才之路,对胡宝珠又是那么的不公平。最后齐白石只能从整个家庭的利益考虑了。于是接着又题道:“壬午,予使宝珠弃画。因恐人猜疑为老夫代坐骑,竟使之无名。予非丈夫,欲慰吾妻,再题数字。白石。”从题款中我们可领略到白石老人内心的矛盾、无奈和对妻子愧疚的心理状态。但是,从经营角度来看,齐白石的选择无疑却是正确的。他没有亏待顾客,让顾客买到真品,而且买得顺心,买得放心。那么,胡宝珠画的和齐白石画的风格一样吗?当然一样!因为胡宝珠在没嫁给齐白石前并没学过画画,嫁到齐家后一直侍候齐白石画画,所以从内容到构图等等一切都是模仿齐白石的画而成。

三、

上节讲到齐白石为了让购买者买到自己的作品放心,不得不让妻子胡宝珠放下笔不再画画了。确实,对于一些买家,以他们对书画的鉴赏水平,对于同样风格的画,是分不出齐白石的水平与胡宝珠的水平孰高孰低的。但是齐白石是看得清清楚楚的。他知道,如果他们知道了胡宝珠也能画画,并看到胡宝珠的作品,那么在分不出水平高低的情况下,很可能认为在齐白石出售的作品中会掺杂有胡宝珠的画。那么就会在购买中因拿不准、置疑而放弃。

胡宝珠久在齐白石身边确实学到了不少绘画技巧,齐白石也和她有过交流。比如特地画了水墨花卉册送给她,上面题款道”:宝君为余磨墨理纸已九年,画此册以谢之,聊答殷勤之万一也。”另外还为她特刻了“齐白石婦”印,并在边款上刻道:”宝珠……年十八归余,事余周密,余甚感之,因刊石以记其贤。”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到,嫁给齐白石多年以后,胡宝珠已经不是一般的家庭主妇,她对书画确实感兴趣并在绘画上有了一些实践活动,为此齐白石才会通过书画和她交流。可以说,胡宝珠侍奉齐白石作画多年,已经学到了一些绘画技巧,再经过一番努力,在绘画上自然会有一定水平的。齐白石在胡宝珠的《群虾图》题款中这样夸赞说:”此幅笔飞墨舞,实予无此工妙,若有心夸誉,为人世之小人,非真君子也。”有一次晚上灯下,齐白石还把胡宝珠临摹的”群鹅图”误认为是自己画的而题上了自己的名字:“此小幅乃宝姬所临。余眼昏灯昏,看作己作,竟题姓名,越明日又记之。白石。”由此可见近朱者赤,多年侍奉在齐白石身边的胡宝珠能够画也就不足为奇了。试想,学美术的学生与授课老师课堂接触,一年能有多少小时?胡宝珠可是成年守在齐白石身边观摩啊!机会多多,她要想学不是很难吧?从这段佳话中我们正可领略到齐白石在家是个很能体会、理解妻子心思(他知道妻子希望他肯定自己的作品。)的丈夫,对外他还是经营和理解买画者心理的艺术家。

四、

说到造假,也应看到,齐白石的绘画功力深厚,并不是轻易可以学到的,若说学,一般也只能学些皮毛而已,自然,胡宝珠虽然多年侍奉在齐白石身边也不能例外。仿制造假给白石老人带来的损害不仅在经济上,很大部分在精神上。这是因为社会上造假的画大都是一些滥竽充数的,这在无形中就损毁了白石老人的艺术形象。白石老人为此在一本花卉草虫册页上题道:“白石之画从来被无赖子作伪,因使天下人士不敢收藏。”我们上面谈到造假会给白石老人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故此担心买者会误会,而不让胡宝珠继续画画了。这自然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不过还应该更加提及的是白石老人的性格和品德原因。

白石老人在“吾狐也”的印边款题道:“吾生性多疑,是吾所短,刊此自嘲。”他明白自己性格的弱点,所以担心外人知道,传扬出去胡宝珠可以模仿自己画画,怕买到假齐白石画,从而不再买了。确实,对于天生多疑的人来说,如果不解除疑虑这个心理问题,恐怕会终日惶惶的。当然,白石老人并不严重。去除这块心病的良方,自然就是将产生疑虑的根源剪除掉了。另外应该说导致齐白石劝阻妻子放弃画画最重要的原因是齐白石诚实守信的性格所致。齐白石一生勤勤恳恳耕耘在书画艺术中,从不旁骛,力行了孔子倡导的“君子不争”。他深埋心底的谋生之道是凭一双手吃饭,这是他矢志不移的志向,一辈子靠煮画为生。因此他被称为孔子学生颜渊一样品德高尚的人物。如此品德高尚人物自然要尽量杜绝别人的猜忌了,而最好的杜绝当然是去除掉产生怀疑的根源 啦!

2022,2,6——北京艺术研究所刘玉来

相关文章

  • 绘出缭绕心田的“梵音”[图文]
    绘出缭绕心田的“梵音”[图文]

    林信存据说,佛的声音有五种清净相,即正直、和雅、清彻、深满、周遍远闻,这五种声音又统称“梵音”。如果再往深处说,那就有些玄奥了……但我的理解,梵音就是和美的声音,一种能走进人的灵魂,且能净化心田的声音。我由不得猜想,林信存也许是一个听懂了“梵音”的人,或者说他不只是听懂了,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心得、领悟和感触。夜晚读林信存...

    147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都在画丰收 关良钱松喦王盛烈大不相同[图文]
    都在画丰收 关良钱松喦王盛烈大不相同[图文]

    在“农业”题材的美术创作中,“丰收”是永恒的内容,也是每个时代主题中的主题。在新中国美术的创作中,从王盛烈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小麦丰收》、陈光健《歌丰收》,到钱松喦《水上高歌丰获归》、魏紫熙的《收获归来》,再到贺天健的《大有年》、关良的《丰收图》、伍螽甫《秋收风景》,美术家们一代代以画作表现着所熟悉的农村以及农业和农民,这些画作有真实再现,也不乏映照着一段时期的浮夸之风,然而却都是时代的印记,不仅...

    1266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国外艺术基金的风雨之路[图文]
    国外艺术基金的风雨之路[图文]

    1904年,法国金融家Andre Level找到12个投资人,每人出价212法郎购买一批画作。1914年,法国艺术市场上演飙升神话,他们购买的这些艺术品炙手可热。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各大银行都成立了专门负责艺术品投资的部门。即便在金融危机之后,也有很多新的艺术品投资基金成立,基金发起人对艺术基金信心满满。拉封丹的寓言《两个谋熊皮的伙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伙伴手头缺钱,于是他们向邻居皮货...

    42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民间藏家的梁启超书法作品赏析[图文]
    民间藏家的梁启超书法作品赏析[图文]

    梁启超书法作品甄録轩藏品赏析梁启超作品图片说明:梁启超书法纸本立轴款识:陶靖节左太冲句希百仁兄正书甲子八月梁启超钤印:梁(朱)启超(白)尺寸:90×21.5×2说明:原装原裱书轴缓缓展开,“用笔遒劲、疏密得当、间架合理和规范工整的题款”是给前来观看梁启超书法作品的刘先生的直观感受。8月27日,刘先生和好友一同前往乌鲁木齐大漠风陶...

    151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购买古玩“打了眼”“捡漏”风险谁来担[图文]
    购买古玩“打了眼”“捡漏”风险谁来担[图文]

    田野 丛林苏州市一名古玩收藏爱好者花费巨资淘得一批古玩字画,孰料经专家鉴定这批古玩大多为赝品,总计价值不过万元。为此,不甘作“冤大头”的买家向卖家提出退货退款的要求。卖家则一口咬定“买卖自愿、真假自鉴”是古董收藏的行规,断然拒绝了买家的要求。因矛盾无法调和,双方将官司打到了法院。那么,“看走眼”买到赝品,卖家能否以行规为由拒绝退货?古玩收藏真假难辨,“捡漏”的风险谁担?一起民间藏品交易纠纷案件...

    39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刘玉来:透过梅兰芳解析齐白石[图文]
    刘玉来:透过梅兰芳解析齐白石[图文]

    刘玉来作品1919年齐白石第三次来到北京,这次他是下了决心要在北京定居的,此时正是京剧名旦梅兰芳当红的年代。此时的梅兰芳在技艺上不断翻新,可谓是蒸蒸日上。围绕在他身边有一群钟情京剧,学问渊博,对诗书画有高深造诣的文人墨客。这些文化精英无异于今日的团队一般簇拥在梅兰芳的周围,经常观摩梅兰芳演出,提供各种信息并品评得失。如此为梅兰芳提高表演艺术,在梨园界赢得头筹出谋划策。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帮衬,梅兰芳...

    163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阿尔托解析五幅梵高绝世画作[图文]
    阿尔托解析五幅梵高绝世画作[图文]

    从当年阿尔托难以忘怀的橘园美术馆梵高大展,到今年四月重磅揭幕的文森特·梵高阿尔勒基金会梵高作品展,梵高再次成为了“话题人物”,对梵高的探讨无疑是一个永恒循环的精神行动。阿尔托当属其中最具风格的探讨者。他认为梵高的画中从来没有鬼魂,没有幻想,没有错觉。作为一个伟大的画家,梵高给出了最令人震惊的有关这个世界真实性的印象。让我们看看这位先锋法国戏剧理论家、诗人安托南...

    118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似与不似——张国樟美育专栏[图文]
    似与不似——张国樟美育专栏[图文]

    近现代—傅抱石—虎溪三笑图美析:傅抱石,中国画家,美术史论家。江西新余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擅长山水、人物,在传统基础上融合中西画法,并师法自然,崇尚革新。这幅画作中三笑的故事源远流长。东晋时有位高僧法号慧远,交游广泛,与很多名士都有往来。相传他曾住在庐山西北山麓的东林寺中,潜心研究佛法,为表示决心,就以寺前的虎溪为界,立一誓约:“影不出户,迹不入俗,送客不过虎溪桥。”...

    103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王福增:独步艺苑写水乡画境[图文]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王福增:独步艺苑写水乡画境[图文]

    王福增,祖籍河北雄县,满族。自幼随祖父习字学画,山水、花鸟、人物无不涉猎。作品皆取材于生活,日常所见、所感、所悟、尽收笔端,激情所致,意到笔随,以情入画,有感而发,以北方水乡和故乡华北乡野为题材的作品已成系列。作品以写情造境为长,注重文化内涵,技法上无师承之拘束,以其特有的表现手法描绘其家乡华北乡野的自然风貌,风土乡情,用画笔尽情抒写对家乡故土的眷恋和真爱,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1980年...

    193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写心写意写精神——记当代青年大写意画家贾双武[图文]
    写心写意写精神——记当代青年大写意画家贾双武[图文]

    有这样一位画家,他的作品个性鲜明,有很强烈的时代感和现代艺术气息。他涉猎题材广泛,尤善画马、牛等物。他运用焦墨,重墨刻画物象,突出了表现对象的动、势、神。团块儿的组合、运动不仅是他造型的一大特点,同时也给观者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有媒体称他“大笔大墨大写意”。他笔下的奔马似有雷霆万钧之势,他笔下的牛又恰有万夫不当之勇。他的作品传递出去的永远是阳刚,奋发向上,百折不挠之精神。古语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76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一路飙红的傅抱石书画市场解析[图文]
    一路飙红的傅抱石书画市场解析[图文]

    傅抱石,中国近现代中一位学者型的艺术大家。无论在美术理论还是绘画、篆刻上他都有着很高的造诣,为新金陵画派及新山水画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其书画作品也一直是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中所追捧的焦点。即便是在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重度调整期的大环境中,傅抱石的书画市场也依旧坚挺。在2016年春拍中,傅抱石是近现代书画板块中成交价唯一过亿的艺术家。他的精品巨制《云中君和大司命》以1.6亿元起拍,最终以2.3...

    22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著名画家陈明春油画作品欣赏[图文]
    著名画家陈明春油画作品欣赏[图文]

    艺术简介陈明春,侗族,1964年3月生于贵州省榕江县城。大学本科毕业,现在贵州凯里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任教,教授、副院长、黔东南州美术家协会主席,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进黔东南开明画院院长,中国油画写生俱乐部黔东南分部主席,贵州省画院特聘画家。民进中央开明画院特聘画家,长期从事民族意向色彩的研究和主题绘画创作。履历表2006年油画作品《山村小学》参加“第三届中国西...

    978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浅聊中国画中的“气韵”[图文]
    浅聊中国画中的“气韵”[图文]

    自从南齐谢赫提出“气韵生动”这一概念,“气韵”成为我国传统绘画的美学准则。历代谈气韵者,有说在客观,有说在主观,有说在形象,有说在毛里,气韵是可以超于这一切之上的音乐的境界,宇宙的和谐,古人也曾经说过“在意在象,在韵不在巧。”黄庭坚说:“凡书画当观韵”。就是要求意境要高,风神气度要雅,“生动”就是生命的运动,是自然的和自我的生命。“气韵”是这种生命在艺术中的表现形态,即韵律和韵味,作者所追求的是...

    172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良渚玉器真假之辨[图文]
    良渚玉器真假之辨[图文]

    玉琮 浙江省博物馆藏刚刚过去的几天,重新开馆的良渚博物院成了朋友圈的“打卡”圣地。良渚古城遗址即将正式代表中国申报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热门”不在话下。早在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良渚文化遗址频繁出土了不少珍贵文物,尤其令人注目的是玉器,其雕刻文饰,繁密细致,和谐工整,堪称微雕杰作。其中一件“琮王”便是在1986年出土于反山贵族墓地中的12号墓。反山遗址是所有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玉器数...

    385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大有钱图的钱币收藏[图文]
    大有钱图的钱币收藏[图文]

    东方IC图本报记者 夏妍几天前,一个朋友在微博上晒出一套钱币,引发网友围观。《国际金融报》记者惊讶地发现,这位朋友“晒”的钱币很特别,是已经不再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这位收藏钱币的朋友兴奋地告诉记者,钱币收藏如今有很大的升值潜能。如今他手上1962年贰角的市场价格在人民币6000元左右。“钱币的图片发出后,已经有钱币收藏家直接联系我,一张1960年壹元人民币最高出价在2万元”。  钱币收藏市场真...

    103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