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中国油画五百年》:问题事件在时间流程中相交[图文]

时间 : 03-20 投稿人 : 小钻 点击 :

《中国油画五百年》:问题事件在时间流程中相交 | 艺术知识《珍妮小姐画像》 徐悲鸿 136.5×98cm 布面油彩 新加坡私人收藏

郑工

《中国油画五百年》将中国油画的历史上溯至距今近五百年前的明嘉靖年间,挖掘、收录了油画最初传入中国的相关史实和研究,对建立人们关于中国油画历史的 正确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书以别具一格的体例、精心编排的图文内容,将中国油画从引入、根植到发展、壮大的数百年历程具体、实在和清晰地呈现出来。 整套图书逾900万字,图片8000余张,是迄今关于中国油画文字量最大、文献资料最丰富全面的工具性图书。

全书分为五卷:第一卷(明清部分1542年~1911年)、第二卷(民国部分1912年~1949年)、第三卷(新中国部分1950年~1976年)、第四卷(新时期部分1977年~1989年)、第五卷(当代部分1990年~2010年)。

欧洲的油画进入中国有五百年了。翻书一看,初始时间为1542年,即依据葡萄牙人平托(F.M.Pinto)在《远游记》中的一条记载,那是在塔楼窗户 上的画,“其形象很逼真”。之后直至1582年利玛窦和意大利画家乔凡尼(Cola Nicola Giovanni)到达澳门前,陆续还有一些文献可见欧洲传教士所带入的圣像画记录。此时距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不远,以透视学和解剖学为基础的欧洲写实油 画体系刚刚形成,传教士们就将这一新的绘画样式带入中国。中国人最初的反应比较复杂,有惊奇的,也有漠视甚而鄙视的。毕竟在不同的文化圈内,作为一种视觉 新样式,绘画图像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不尽相同,文化的隔膜必然存在,许多信息无法读解,许多东西视而不见,更何况涉及到人的感受力及审美趣味问题,反应 便不一样。对于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接受其他的文化样式更需要一个过程,尤其需要调整自我的文化心态。《中国油画五百年》所呈现的就是这么一 个过程,无论是各年度的大事记,还是所编辑的各类文献资料与研究评述,都呈现着五百年间油画在中国的不同历史境遇,直接反映了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在视觉艺术 领域内碰撞与交融的结果。

记录中国油画发展的编年史

从编撰的思路上看,与其说是一部文献集,毋宁说是一部记录中国油画发展的编年史。尽管编著者认为这还是一部“以大量文献为为基础编纂而成的工具性图 书”,因为对中国油画的历史研究刚刚起步,大多数学术成果都局限在个别现象及人物研究,进行大规模、深层次的通史研究条件尚未成熟,但以编年体的方式,在 大事记之外,收集整理大量的原始资料和相应的研究著述,既提供系统的文献资源,又反映现阶段对各个时期不同现象的研究成果,进行客观的历史陈述。

于是,我们可以参阅文献,并随着研究者不同的学术视野进入相关的问题讨论,深入了解历史。重要的年份必然有重要的事件发生,也会产生相关的文献,吸引后 来的研究者深入讨论,问题随之而出。问题与事件碰撞在一起,将历史的时间节点凸显出来,也产生学术的诱惑力,增加了人们的阅读兴趣。这是编纂者在处理文献 时的独到之处。这种编纂方式自然推出两种学术路向,一是在历史的横断面上呈现学术研究发展的动向。如同一时期对相同的事件在不同的研究阶段收录不同的研究 成果,在同一研究阶段收录不同的研究成果,在这种编纂序列中凸显学术史的意义。二是在时间的纵向维度上呈现在不同时段所呈现出的主要问题,进而构成起伏跌 宕、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各个历史时期的主题十分明确,研究的焦点也十分突出。如十七至十八世纪外国传教士传入油画的问题,十九世纪广东外销画问题,二十 世纪上半叶留学日本或欧美问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学习苏联油画问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的现代主义思潮,乃至九十年代以后的新生代艺术。将这六大主题连 贯起来,不就是一部中国油画史么?学习、吸收与反省、自觉,也是中国油画五百年来的主题词。中国人在学习和吸收欧洲油画技术的同时也就开始其文化思考,反 省与自觉从未间断,无论是郎世宁时代之前后,还是留学日本、欧美或前苏联的那些岁月,无论怎样受西方写实主义或现代主义思潮影响,文化自觉精神从未离开, 只是在不同时期表现的形式不一,程度不等,观念有所差异罢了。其实,这两种向度在其“概述”部分就充分体现了。

《中国油画五百年》:问题事件在时间流程中相交 | 艺术知识《郊外雪景》 佚名 18世纪后期 布面油画 尺寸不详 香港艺术馆藏

书中相应年份的“概述”写的十分精到,面对问题和事件,在历史大视野的观照中加以分析,且论述重心随着问题与事件的性质变化而变化。如果仔细分析这五卷 本中的所有“概述”,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第一卷的“概述”偏向文献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相关的研究综述,有时也陈述油画事件;第二卷的“概述”偏向油画 事件与研究综述,文献综述的部分逐渐增多;第三卷的“概述”又回到历史背景与油画事件,涉及文献综述;第四卷的“概述”同样偏向历史背景与油画事件,涉及 文献综述,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油画事件的比重愈来愈大,相关问题也愈来愈突出;第五卷的“概述”偏向油画事件与艺术批评,且事件偏重于各类展览,而问题侧 重于创作观念方面,突出观点。这种写作注意力偏移的倾向,也许是由文献及历史事实本身所形成,或者说,写作者从文献与事实出发,必然构成与历史相应合的文 本,但这“历史”是现时存在着的过去以及被发现并被阐释的各种现象。发现与阐释,不仅贯穿于五卷本的“概述”中,也贯穿于五卷本的所有文献中,因为那些原 始资料,即当时发生的文献是被发现的,同时也被纳入到一个新的阐释框架中。任何一部历史著述,都会存在一个有关“发展脉络”或“内在规律”的理论企图,并 以此建构其历史的叙述。此外,翻阅文献部分,后来的研究论述依然被不断穿插在各卷之中,有些是有关史实的考证,有些是有关史实的理论阐释,具有各自不同的 学术视角及观点。只是时间愈是靠近现时,原始资料的量愈来愈大,研究性论述显得不那么突出,其成果也容易被“概述”的写作者所忽略。也许,这种忽略还有助 于历史的客观呈现,或体现文献材料自身的留存规律。翻阅这些文献,无论是原始资料还是他人的研究论述,编纂者的意图是在让我们在其相互辨认与论证中,自行 作出判断。

深入历史聚焦年度事件

我是将《中国油画五百年》作为一部史书来读的,既了解当时发生的事件,也思考那些事件的意义及所存在的问题。与一般的通史著作不同的是其缺乏阅读的连贯 性,只能在一个个事件或问题中跳跃,在历史的片段中连缀自我的想象。这阅读能带来新的体验,特别是穿插其中的研究性论述,众多学者关于某一问题的讨论,能 让你深入到历史的幽深之处。专题性是其中重要的特点,如马国贤与郎世宁的研究、《视学》研究、林呱研究,清末留日学生研究等,又如民国时期裸体画论争、 “惑”与“不惑”的二徐之争,再如艺术运动社、决澜社、艺风社、中华独立美术协会、中国美术会等专题史料,还有建国后的油画民族化问题讨论、85美术新潮 时的青年美术群体、新生代的艺术现象,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专题不一定都局限在某一年份的具体时间内,但对年度现象乃至于对阶段性问题都有聚焦的作 用,也让我们看到什么时期什么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些问题还可继续讨论,某些问题的联系还不那么清晰。这对于研究者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就是 那些已经进入研究者视野内的问题讨论,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生动有趣的细节,知晓许多不为人知的情况,这比单纯的原始资料罗列要深入的多,其资料的涉及范围也 广泛的多。特别重要的是,还避免了某种单一化的学术视角与论述方式,那是传统的编年史写作中因写作者自身的局限所带来的。当然,这种编纂方式也会有新的问 题,如怎样看待历史的片断性阅读及多向性写作。殊不知,正是这片断性与多向性撕裂了一元化的整体论述,让我们看到历史的间隙,关注历史过程的丰富与多样, 以及对历史现象进行解释的各种可能性。这是复数的、小写的历史,不是为了某些结论而收集资料或任意裁剪的历史,其没有既成的观念与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还 原历史真相,而且是通过问题的讨论抓住历史。

中国油画的现状与思考

从文献的角度进行考量,便可发现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在油画方面没有太多的资料留存下来,即便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有关油画的资料 也不太多。大多数文献资料都在1912年之后,编者为此收集了整整四卷本,占全书的五分之四。也可以说,油画在中国默默存在了近四百年,之后才逐渐受到关 注,并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这一节奏,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是相吻合的,而在不同历史阶段所遇到的问题,与其他从西方进入的文化现象其性质也大致相同,但 时间略迟、规模略小、影响相对偏弱,毕竟绘画在大众生活中所占有的位置并不是那么重要,何况还存在与本土绘画的关系需要一步步调整。不过,对于中国人现代 审美观的形成,油画进入中国的历史却不容小觑。五百年的中国油画史,实际上也就是中国现代视觉经验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空间观念,以及对 自我情感的体验与表达方式。这是中国油画史的核心问题,同时我们也看到,从油画进入中国的第一个阶段就面对着本土化问题,且随着中国文化的自觉程度及现代 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民族性或中国性在现代问题的讨论中不断成为焦点,特别在近百年来显得更为突出。如果我们不能面对中国油画的历史事实,那么我们也就 无法面对中国美术的现代问题,无法讨论中国美术的现代性。在油画这一领域,不少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因为问题尚未结束,许多现象都可以翻过来重新去看。

相对于2002年版的《中国油画文献1542~2000》,尽管编纂的体例不变,但在文献资料上,《中国油画五百年》却做了大量的补充,特别是随着近十 多年对中国油画研究的进展,增加了不少有价值的原始文献和研究成果,全书字数从400多万字到现在近900万,文献量翻了一番多,图片部分也重新调整,收 录约8000张,文献所涉及的时间段又往后延续10年,即从1542年至2010年。毫无疑问,这是目前最系统的一部中国油画史料汇编,资料甚为完备,编 纂可谓认真,在学术问题上亦十分严谨,并有明确的历史意识。于是,我们便明白这书名变动的原因所在。的确,这是一部以文献为主体的编年史,其历史写作的意 识,不仅体现在于那20多万字的“概述”,还体现在800多万字的文献资料的发现与整理工作上,尤其是在海内外通过实地调研与访问所取得的那些资料,既放 且收,或多或少都隐含并贯穿着一种写作动机。我们都说资料是研究的基础,实际上,做资料本身就是一项研究,没有学术眼光不成,没有历史意识也不成。在这一 意义上,《中国油画五百年》可谓集大成者。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相关文章

  • 揭开非洲艺术的神秘面纱:摹仿超验的灵魂体验[图文]
    揭开非洲艺术的神秘面纱:摹仿超验的灵魂体验[图文]

    跪在倒置罐子上的男性雕像,公元前800-200年。在非洲,贩卖一件艺术品给西方商人的价格足够一个家庭生活几个月之久。为此,有许多非洲男孩不惜冒着触犯法律和损失生命的危险,去隧道和地底挖掘非洲艺术品。目前,测定非洲陶土艺术品真伪的主要方法是热释光年代鉴定,通过把样品加热到发光而释放出的光量,来判断黏土自被烧制以来积累的自然辐射。但在欧洲,人们已经完全可以用现代技术制作出任何年代的“热释光”赝品。真伪...

    997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刘玉来:老甲先生评我的画[图文]
    刘玉来:老甲先生评我的画[图文]

    刘玉来:老甲先生评我的画我在北京艺术研究所工作,老甲(贾浩义先生)在北京画院工作,我们同属于北京市文化局下属的两个文化部门,按说相识并不是件难事。但我们之间的相识纽带却是他的得意门徒杨先。我与杨先认识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他是我的挚友。我对老甲的最初了解还是从他这里开始的。其实我如果打算与老甲相识还有其它途径,因为在我相识的朋友中就有与老甲关系不错的人。但之所以最后杨先成为媒介,也有着顺理成章的...

    96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马一鹰获任首届中国策展人年会轮值主席(组图·)
    马一鹰获任首届中国策展人年会轮值主席(组图·)

    轮值主席马一鹰中国山水画艺术网陕西西安讯 (采编:东方)由中国策展人年会组委会、十八度灰美术馆主办,西安半坡国际艺术区、西安雍州商贸有限公司、鹿柴山集、艺术孤岛协办,中国职业策展人协会支持的“首届中国策展人年会”于2019年2月22日至23日在十八度灰美术馆召开。年会由马一鹰担任主任/轮值主席,王海婴、武少宁担任学术委员,李擎担任秘书长,赵晶晶担任总协调;委员有樊小博、何理、梁曼莉、雷云瑞、...

    49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震云:荒诞没有底线[图文]
    刘震云:荒诞没有底线[图文]

    刘震云上一本书叫《一句顶一万句》,已经引起不小风波,不少不买账的网友直呼“标题党”,如今,5年后,刘震云又一本名为《我不是潘金莲》的长篇小说新鲜出炉。刘震云,性别,男,当然不可能是潘金莲了,那么他用这样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究竟是内容大于形式还是形式大于内容?细读这本标题有哗众取宠嫌疑的小说,发现刘震云还是刘震云,机智、犀利,标题有没有耸人听闻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还是刘...

    206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刘玉来:提高素养更上一层楼[图文]
    刘玉来:提高素养更上一层楼[图文]

    刘玉来作品好画当"离画工之度数,而得诗人之清丽",苏轼论画如是说。在这里苏轼实际是阐述了两个问题:绘画中存在着一味模仿前人的倾向,不知创新,手法固定呆板 ,匠气十足;诗人的写作手法灵活多变,很好地表现出清新的反应现实的景象。 绘画和诗歌在宋朝都得到了突出的发展,但两者相比较来看,诗歌的普及和影响,尤其在创作和艺术理念方面,还是胜于绘画的。故此苏东坡在这里用诗的清丽美学风格来校正绘画,在他的眼...

    1768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当代山水画名家石砚洗绘画艺术[图文]
    当代山水画名家石砚洗绘画艺术[图文]

    2007年9月石砚洗在壶口写生艺术简历石砚洗,字墨溪。1965年生于河北辛集。著名山水画家、书法家。定居北京。2002-2003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第二届研究生课程班研修山水画与美术理论,授业于龙瑞、陈醉、于志学、吕云所诸先生。2011-2012年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工作室,为龙瑞先生入室弟子。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一级学术委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河北省第十一届、第十二届政协委员,省政协文史...

    72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品读张渊:洗练风华 和风细雨[图文]
    品读张渊:洗练风华 和风细雨[图文]

    张渊,上海莘庄人。出身艺术世家,幼时由父亲张守成传授书画,十五岁始先后从江寒汀、俞子才、刘旦宅为师,又向陆俨少、叶露园及舅父陆抑非等诸名家学习请教,现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上海书画院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为上海第九、十届市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中国画教授。已出版《张渊画集》、《从自然到创作》、《张渊绘画艺术》及同名艺术教学录像带《天平楼画集》等专著十...

    112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评展:乏味而过时的伦敦“马斯塔巴”雕塑[图文]
    评展:乏味而过时的伦敦“马斯塔巴”雕塑[图文]

    以亲身的观展体验和独立的视角,评点近期展览。上海震旦博物馆的“仙人的树林”将传统艺术融入当代艺术展中,给予了民俗艺术更多的可能性;伦敦海德公园的公共艺术项目“马斯塔巴”雕塑则显得徒劳无益伦敦马斯塔巴:一个巨型几何玩具展期:2018年6月18日-9月23日地点:伦敦海德公园九曲湖点评:伦敦海德公园的九曲湖上,艺术家克里斯托的巨型油桶雕塑““马斯塔巴””让卫报的评论家不禁想知道这湖里的鱼对此作...

    30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季宏敏[图文]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季宏敏[图文]

    【艺术简历】季宏敏,1959年9月生于上海。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第二炮兵政治部专业美术设计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视觉艺术委员会主任,北京油画雕塑促进会会长。曾为国家设计《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七十周年》、《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方志敏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等纪念邮票及小型张。曾多次随团出访美国、法国、德国、韩国、奥地利、意...

    24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翰墨情缘畅写人生 刘俊京书法艺术赏析[图文]
    翰墨情缘畅写人生 刘俊京书法艺术赏析[图文]

    刘俊京,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华养生书画研究院院长,北京东城书法家协会主席;书法师从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其作品获中国文联“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提名奖,并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八届国展、九届国展。第四届正书展、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展,中国书法家五百强展,第十五。十八届中日自作诗书法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法展、“冼夫人杯”书法展、“梁披云...

    32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异样的城市风景[图文]
    异样的城市风景[图文]

    霓虹灯下的拉斯维加斯布面光泽漆当代画家深谙图像时代的阅读是一种闪读,是对视觉的满足,以视觉为中心的阅读,谁的作品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就能脱颖而出,采用失焦的创作策略是影像绘画的模式之一。身兼导演、编剧和画家多重身份的英国当代女艺术家沙拉·莫利斯(SarahMorris),却用其独特的绘画作品重新定义了城市风景,在物质自立于世界的同时,重新阐释了物我关系的本质是一种距离。这种观念...

    49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独特的创作风格,不照搬大自然,寻求简化的具象风景油画[图文]
    独特的创作风格,不照搬大自然,寻求简化的具象风景油画[图文]

    我以一种具象的风格工作,但努力捕捉主题的本质,而不是照搬大自然提供的东西,我总是寻求编辑和简化。我的灵感来源于西南部风景的肌理。我在硬纸板上的亚麻布上画油画。理查德·普拉瑟(Richard Prather),美国画家,美国油画家协会的签名会员,新墨西哥州户外画家协会的签名大师会员。美国西部的标志性图像和大气景观构成了理查德今天作品的最大部分。理查德目前与他的妻子Sharla和他们的狗Louie住在...

    148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 沈春生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 沈春生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成为常态,越来越多来自基层的声音直达决策层,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见转化为党和政府的重要决策参考。每年的全国两会上,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协商民主,实现了民意的汇总、民智的汇集、民力的汇聚。一份份文件,从酝酿到出台,一遍遍征集意见,一遍遍修改,再到审议表决,处处体现着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全国两会这一重要的窗口期,人民美术网联...

    26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草里藏珍珠,海中无朝露——聂沁丹评唐宁[图文]
    草里藏珍珠,海中无朝露——聂沁丹评唐宁[图文]

    当观众在唐宁展厅驻足游览,或翻阅她那三大本厚厚的作品集后,大抵会感到深刻的惊异。一方面或惊异于唐宁作品的美术品质。其作品展现了其深厚的专业功底、扎实的技术能力、雅致的审美趣味,以及其对品质与细节完满程度几近苛刻的要求。另一方面或惊异于其作品的丰富的多样性和强烈的内部差异性。作品中既有门、窗、地砖这些庸常事物,又有虚构的超世、神秘的灵性形象;媒介方面,既有传统的油画、木材装置,又有新兴的数码版画、动...

    692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鹤在中国美术中的吉祥寓意[图文]
    鹤在中国美术中的吉祥寓意[图文]

    “丹砂作顶耀朝日,白玉为羽明衣裳”,这句描写鹤的诗是明代画家谢缙为其画作《松竹白鹤图》所题。仙鹤因其体态优雅、羽色朴素、性情温和,成为重要的中国传统绘画与装饰题材之一,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鹤的形象受到不同背景、信仰以及人们精神追求的影响,演化出各种各样的吉祥寓意以及富有吉祥内涵的图像组合。早在春秋时代,就有塑造完好的鹤造型的礼器出现,如故宫博物院藏莲鹤方壶制于春秋中期,壶盖上赫然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

    129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