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源初
东西方的艺术交流并不存在所谓的审美障碍,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是没有国界的,在世界各地都会受到喜爱、欣赏和接受。中国艺术家曾多次在国外举办画展,觉得不少西方人是很喜欢中国国画的。关键问题不是西方人接受不接受东方艺术,而是否是真正优秀的好东西。中国艺术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有些人为了让西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国画,主张中国美术家应当进行所谓“东西方结合”的艺术创新,担心国画难以走出国门是个谬论。在审美上东西方并不存在差异。中国的艺术不需要刻意追求所谓的“走出去”,但进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却很有必要,因为在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差异,从而弥补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是对人格理想的追求,这对当代社会更具有现实的引导意义。国画应当像绿色植物一样让人看后心旷神怡,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与相对写实的油画相比,国画追求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上的格调和意境,可以让人在物欲的挣扎中得到解脱,进入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
当代中国美术界正处于20世纪以来最好的时代,在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今天,中国的艺术空前繁荣。中国艺术家队伍庞大,而且不同于别国艺术家为生计发愁,中国的专业画家享受着稳定的工资收入,可以专心进行艺术创作。不过,他们对当前艺术市场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也感到担忧。一些人在利益的驱使下,用制假的手段复制好的艺术品,使得艺术品市场赝品层出不穷,扰乱了艺术品市场的正常运作。假冒伪劣和粗制滥造的中国美术和艺术品流传到海外,肯定会影响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声誉。中国文化在对外传播中切不可流于浅薄和庸俗,最后沦落为他国文化的陪衬。中国人先要认真学习和了解自己的文化,热爱自己的文化,避免浅薄庸俗,然后才能在对外弘扬中华文化时做到有格调,有品位,有信誉,有高度。”
中国当代正在消融国界,变成世界的实验场。无论是北京的体育场馆,还是上海世博的临时建筑,两个大型盛会带动了国际建筑史上最密集和国际化建筑的高峰。以上叙述的角度中中国当代艺术特征,社会、政治、经济转型中的中国当代艺术比较,始终会导致另一种思考,即能否舍弃或者放弃国家背景,艺术家作为独立的个体思想、精神、身份的存在,艺术家作为有着前缀的“中国艺术家”存在,或是消解了国家背景,但是具有当代艺术这一新意识形态的存在,还是艺术家只作为代表个体的“艺术家”存在。这种政治与关系的投射并不仅仅表现在中国,也表现在任何国际性大型展览中,国籍首先是“异国情调”存在的界定标准,如中国、南美、非洲、朝鲜等等,都在满足着强势文化对第三世界的一种关注。
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得国外资本纷纷涌入中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这些外国投资代表也第一次亲身领略了这个遥远文明古国的风采。虽为商业精英,但他们之中并不缺乏艺术爱好者,在中国当代艺术尚处萌芽中时,中国古代的艺术瑰宝便成了他们最初的收藏对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当代艺术也打开了视野,逐渐迸发自己的生机,而中国的商务之旅进一步给了外国人结识中国当代艺术家以及了解他们艺术的机会,不断的耳濡目染使得他们兴趣转向,并逐渐开启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之旅。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艺术市场还未成形,在无价无市的情况下,这些外国人无疑是中国当代艺术品的重要买家,他们不断的收藏不仅给了众多艺术家生存和创作下去的理由,也为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国际化和市场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和贡献。
来源: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