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品读张渊:洗练风华 和风细雨[图文]

时间 : 03-13 投稿人 : 暖暖 点击 :

张渊,上海莘庄人。出身艺术世家,幼时由父亲张守成传授书画,十五岁始先后从江寒汀、俞子才、刘旦宅为师,又向陆俨少、叶露园及舅父陆抑非等诸名家学习请教,现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上海书画院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为上海第九、十届市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中国画教授。已出版《张渊画集》、《从自然到创作》、《张渊绘画艺术》及同名艺术教学录像带《天平楼画集》等专著十数种,曾入《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中国当代艺术界人名 录》、《92中国美术家》、《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中国人物志》、《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华人物大典》(第一集)等辞书。

张渊画路开阔,擅长花鸟、山水,笔墨清丽,意境幽远,功力深厚,既显传统,又汲取西画技法,作品工写兼备,新意迭出,继承和弘扬了海派绘画艺术风格,成为沪上卓有成就和影响的画家之一。书画金石大家钱君匋曾评其“花鸟、山水、人物无不擅长”,特别赞誉她的山水画“笔墨蕴逸、苍劲姸润兼而有之”。

有这样一位女性,系出名门,身不骄;净心素雅,世如莲;淡看浮华,锲不舍,她的人生,就像一出大戏,起落曲折,历经风雨却能洗练风华,独具风骨,自有格调,她就是张渊。

我几乎是带着一种品味的眼光,来欣赏张渊老师的这本画册,带着一股虔诚,去品读她的画,品味她的人生,用心去感受这一张张一幅幅作品。吴湖帆、陆抑非、张守成、江寒汀、陆俨少、刘旦宅、俞子才……这些名字在我眼前一一略过,在张渊老师的画中我看到了何谓“传承”,何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何谓“笔墨当随时代”。

品读张渊:洗练风华 和风细雨 | 艺术市场

金笺山水-青海拉脊山(图2)

张渊老师的父亲是画家张守成。张守成先生20多岁时就和王季迁、徐邦达、陆抑非、朱梅邨等8位画家拜入画坛宗师吴湖帆门下,成为吴先生“梅景书屋”的首批入室弟子。张先生尤其精绘花鸟亦擅山水,张渊老师深受其影响,耳闻目染,留心翰墨。其母陆秀平出身书香门第,也是吴湖帆的得意弟子,堪称“画坛女杰”,就这样吴湖帆先生就是张渊老师的太老师了。得此渊源,张渊老师小时候常随其父去“梅景书屋”观摩古画,得以聆听吴先生教诲,吴先生对张渊老师的画艺赞扬有加,还曾把一部宋人画册借给她临摹,并在其19岁时创作的《东洞庭山图》长卷上题词,以资鼓励。吴湖帆先生出身于名门,是南派山水画大师,极善书画,又精于收藏、鉴定,兼通诗词,张大千先生评价吴湖帆,说其具有宋人的丘壑,又有元代人的笔墨,唐人的风韵。深受吴先生的影响,张渊老师对宋代院体画有了直接的感受。

时代背景和父母的教养为张渊老师创造了学习传统中国绘画的优厚条件,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其中重要的一环,家学渊源对学子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那是一种旁人无法企及的得天独厚。曾听张渊老师说过,她一开始学画的时候,以临摹其父的画稿和作品为主。但张守成先生觉得光是临摹,没有创新,不可能有超越,其舅陆抑非先生(陆抑非,杰出中国花鸟画大家、书法大家和卓越的美术教育家,被誉为近代花鸟画“四大花旦”之一。)也认为“入室”容易,“出室”难,优秀的画家一定要能够找准方向“出室”,在他们的要求下张渊老师转学多师。1959年,在其父张守成的引荐下,张渊老师拜了当时上海花鸟“四大名旦”之一的江寒汀。之后又随俞子才先生习山水画。1962年江寒汀先生去世后,张渊老师又师从刘旦宅先生习人物十余年。因为陆俨少先生当时也是中国画院的画师,与其父张守成是同事。张渊老师常以晚辈身份向陆俨少先生请益,虽然未拜师,但却受到弟子般的教导,上世纪60年代陆先生刚创作出《杜甫诗意册》百开,便将原作悉数借其临摹,完成后更是得到陆先生的肯定,这使张渊老师在山水画创作理念、技法、风格等方面收益匪浅。自幼的耳濡目染,加以本人的聪颖和勤奋,于修养和法度而言,自然得天独厚。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令人钦佩的是,就算是在文革那段动摇的岁月中,张渊老师也没有停止对绘画的热爱,为了不受到批评,为了能坚持画画,她选用了当时十分有名的雕塑“收租院”,还有样板戏为题材,把泥塑《收租院》的照片和“样板戏”的剧照,绘成白描,来练习线描,即不荒废笔墨,又可避开指责,用心可谓良苦。在当时,因其父张守成被错划为右派的缘故,张渊老师的命运之路可谓崎岖不平,那是她人生的一段苦旅,但也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也许也就是缘分,在那个风雨漂渺的年代,在面对人生的逆境、生活的困境时,她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经历风雨,洗练风华,和风细雨润心田。

品读张渊:洗练风华 和风细雨 | 艺术市场

金笺山水-群林残雪(图1)

张渊老师对绘画痴迷,性格决定命运。中国画的情深意长,在于它的含蓄和缠绵,她时时在人生如意不如意之间徘徊,可她定律的稳定造就了今日之成熟。读画看人,要说的是,她的绘画作品贯穿了一条长长的情感血脉,是在传统的根基上演化前行。爱山水更爱花团锦簇,用心情抒写,这与她的学识修养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她的作品满是清气飘逸,纯净的画面和与自然对话中的层层风韵。

品读张渊老师的画,这一张张一幅幅,既有宋画的古意又具现代的气象,两者浑然天成,在她的画中感受石涛“笔墨当随时代”尤为深刻。可以说张渊老师的绘画是得益于“转益多师”,所以花鸟、山水、人物等都拿得起笔。但是“多师”也更容易像某家、某法,脱离于生活、自然,与现代人的审美产生隔阂。而在张渊老师的画中我们却能看出她的确从传统中来,但更是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就比如张渊老师继承其父张守成文人画的传统,但其画风却并不受影响,与其父花鸟画形成鲜明特色。她的花鸟画以写意见长,笔调清新,倾慕于表现禽鸟间的亲密感情,更在背景上置以山水,意境大气脱俗;又如陆俨少的山水画,是笔势放大了的元人画,在元人用笔的柔劲上,增强了硬度和阔度;俞子才的山水画则出自吴湖帆,得吴门画派丰腴苍劲的意势,而张渊老师有心,两厢吸收,加上她自己的胆识笔力,使她的山水画,具有寓豪纵于蕴藉的气局,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诱人美感。她的画,就有着这样一种天真、雍容和静寂的气息,体现出一种清新而不虚浮、自然而不粗率的格调。

上世纪80年代之后,张渊老师的创作逐渐多了起来,写生的机会也多了,深入传统之中,吸收传统的精髓,并将掌握到的技法,带到大自然之中,一直是她所坚持的。她历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画了数以千计的写生稿,从自然中得到灵感,用双眼去捕捉自然的情趣与灵动,这对创作是有非常大的益处的。时下所谓学古人、学传统,开口宋元,闭口八大、石涛的人多如牛毛,但能真正做到登堂入室,又不被传统套住的人并不多。凡是创新其实都应当有自己的摸样,要有出处,看张渊老师的画就能看出这些出处,她在传统的基础上扩大自己作品的格局,每每会出现一些新趣味,因其内心的渊源及传承的渊源,似两股清泉,经过云蒸霞蔚,在林泉花草间奔腾流淌了几十年,终于汇聚在一潭清澈之中,那潭清澈,幻化成缤纷的墨彩,成就了张渊。

我们常说,中国画是民族艺术之一,其核心动力是悠久而强固的“中华魂”。外来的科技,可以直接引进;外来的艺术只能借鉴。艺术讲究形式和风格的独创性,有了这样的“性”,才有人爱。中国画传统源远流长,灿若银汉,探其根本,无非一师造化,二师古人。然而造化是源,根扎于中华大地,中国画的花果,生发于兹。古人是流,是中国绘画史上各派各家汇集而成的长河,画家们游泳入出其间,为的是涵养,壮大这条河流。洋“古人”也是“流”,而且是外在的“流”。

学习民族绘画传统要有选择,要择其流派家数和自己性格特点相近的,始可广涉,继则约取,最后融会贯通,汲取而为自己的东西,若方枘圆凿,违反了学习传统主、客观间的内在关联,势必格格不入,揉合不到一起来。

再看张渊的作品,就能感受到这种融合之美。她的金笺山水《群岭残雪》(见图1),画面描绘冬去春来的景色,正如画中所题“群岭雪残春又动,平峦汀上草芊芊”。色彩明亮的早春景色与画中主题“残雪”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使人眼前一亮。画面一破以往陈陈相袭的旧模式,使观者感受到一种时代气息,一种创新精神,一种现代意识。于此同时又可以看到此画的创新是建立在深厚的传统功底之上的,在欣赏此画时隐约感受到南北朝山水大家张僧繇的没骨法在今天的体现。

张渊老师的这组金笺青海山水(见图2),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尤其是青海拉脊山的丹霞地貌,尽显西部凝重雄伟的风光,是水墨无法表达的景象,用金笺山水画泼墨泼彩,见笔见墨,精神饱满,强调诗情画意,讲究笔墨在金笺上的运作,注重形象之美,金碧与墨彩辉映,生动和谐,气象万千。这一组六件山水青绿,件件气格高贵,空灵渺茫,颜料与纯金的光芒,被一颗慧心映照得雍容和安宁。

品读张渊:洗练风华 和风细雨 | 艺术市场

金蹼舖舖(图3)65X68

《金蹼舖舖》(见图3)是一幅花鸟画,张渊老师创作的花鸟画犹如一首首当代抒情诗,更像情意绵绵的小夜曲,给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画中两只相互依偎在一起的小鸟,它们好像正在窃窃私语,又像在享受这金色的时光,令人生羡不已。张渊老师将很大篇幅留给秋色中的银杏树。在很多诗人、画家的作品中,大都以“悲情”色彩来描绘秋天。但张渊老师的这幅《金蹼舖舖》却极富时代感,黄橙橙的银杏叶阳光满溢,其中蕴藏着硕果丰收、生命不息、艺术永恒的哲理。每每欣赏张渊老师的作品就犹如品味杯杯醇酿美酒,越是慢慢品味越能得到更多的享受。金秋的题材历代无数的画家创作过,但这幅作品还是带给观者全新的感受,整个画面布局妥帖,构图舒展开合有度,金黄的色调感染了每一位观者,这就是一幅精彩的画作能够给予观者最直接的享受。

品读张渊:洗练风华 和风细雨 | 艺术市场

一年生活是三春(图4)

我最喜欢的是张渊老师的《一年生活是三春》(见图4),此画一入眼便感受到构思是从生活中来的,首先她一反传统山水画的戒律,即山水画必须“下重上轻”,此作品是把墨色最重的山村房舍安排在画面的上方,反其道而行之。在传统山水格式中,总是千篇一律的在画幅的下部必定画些山石和树木,以压住山脚。而张渊老师却巧妙构思,新意叠出,除了上部的山村,其他的画面均以写意的笔法,画出层层春树,用烘染的手法将树上时近时远的紫色花朵表现出来,然她并没有画一片花瓣、一个花蕾,却使人感到眼前是一片茫茫花海,此间我们似乎还看到小鸟在枝头上欢唱雀跃。看着这幅画不禁尽情浮想,想象张渊老师在体验生活中某个早春的清晨,推开窗户,一股带着湿润泥土气的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她被眼前的景色所感染,触景生情。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春晓》诗意在此得到共鸣“一年生活是三春,二月春光尽十分。不必开窗索花笑,隔窗花影亦欣欣。”古人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一年生活是三春》就是这样一幅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画面近处一条隐约其中的登山步道,把远处的山村农舍紧紧地扣在此画的主题之中。

《翱翔万里 祥和千年》(见图5)中的丹顶鹤是张渊老师经常创作的题材之一。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中国画技法入门丛书之中,就有张渊老师编著的《怎样画丹顶鹤》,这本小册子深入浅出,使当时许多美术爱好者受益匪浅而一书难觅。后来我们也不时能见到她的丹顶鹤新作问世。如:《鹤鸣九皋 声闻天下》、《翱翔万里 来去千年》等。直到2010年为上海世博会场馆贵宾厅创作的《翔鹤》大型布置画,都得到各界好评。丹顶鹤俗称仙鹤,张渊老师对仙鹤特别关爱,对它们的生活习性、体型动态有着常年不断的深入观察与研究。张渊老师画的仙鹤图已经超出一般意义上的花鸟画,是以一种大的格局、大的气势,把丹顶鹤的题材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在她的画中表现出仙鹤高贵脱俗、净洁无瑕、平和相处、与世无争的高尚品格,体现出一种人文精神上的至高追求!在此作品中她采用了千百年古人的题材“松鹤图”的内容,但在表现手法上一破前人的藩篱,在横八尺长的画幅中,只在画面的下方,用简略的手法,描绘出一些松树的虚影,让一片无尽的松海与天空中层层白云,若隐若现地连在一起,无边无际。而就在这样一个氛围之中,一行丹顶鹤腾空而上,穿越云层,飞向远方。张渊老师的仙鹤图从传统中来,又不同于传统;从自然中来,又不同于自然。

品读张渊:洗练风华 和风细雨 | 艺术市场

皡翔万里 祥和千年242x89(图5)

张渊老师的画,内容幅幅不同,但又统一在一个具有个性特色的风格之中,百看不厌、回味无穷。融情感与绘画创作一体,这样的作品往往能勾起人们无限的思绪波澜,紧紧扣住内心的激荡,好的作品会产生许多的画外之音,高兴也罢,沉郁也罢,无论如何脱离不了那天籁之音,就是大美和谐。正是因为张渊老师她自信,始终追求自然的永恒主题,山水清音鸟语花香,成为她的笔底标杆。透过她的画,就能看出张渊老师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赞颂。她传递着自然界生动而美丽的信息,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罗丹说:“美,就是性格和表现。”张渊老师虽历尽人生艰辛,但却洗练风华,独具风骨。她的画已有了很高的高度,体现了自己的性格,更有着自己追求。通过对张渊老师作品的品读,我想一定会予人一种启示,即怎样的画才是一幅好的作品。可以相信,张渊老师必将为中国画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文章

  • 画家胡志刚的花鸟艺术[图文]
    画家胡志刚的花鸟艺术[图文]

    【艺术简历】胡志刚:字古月,号古灵子,祖籍河北师从于中央美院教授刘凌沧、荣宝斋著名画家郭慕熙。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理事、人民艺术家协会理事。曾出版作品:《牡丹写生与提高》、《明清皇宫实景图》、《皇家园林颐和园》、连环画《“黄忠”再念女经》、《遗产》等多部作品。国画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家级展览并获奖。多幅作品被国内外人士收藏。作品风格古雅大方而不失现代生机,蕴...

    1780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公共艺术:城市中的艺术品[图文]
    公共艺术:城市中的艺术品[图文]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早已对身边的大拆大建心生厌倦,并且对我们祖先的历史随废墟化为乌有而满腔愁绪。或许,通过将公共艺术和城市更新的实践成果引入展览,把举办“空间艺术季”取得的收获应用于城市更新的实践,将为我们如出一辙的城市景观带来新的可能,为灰暗繁杂的都市印象给予新的体验。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英文简称“SUSAS”)闭幕后,21件公共艺术品永久保留杨浦滨江,成为见证当代艺术与市民日常生活融合共...

    1996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不忘童心与无功利的态度 对当下中国画是一味良药[图文]
    不忘童心与无功利的态度 对当下中国画是一味良药[图文]

    说到近现代中国画里的童心,无论是丰子恺,还是齐白石的作品,都可以见出一种真趣与单纯。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下的中国画创作中,童心是存在缺失的。结合春节前在上海古美艺术中心举行的“青春有约·不忘童心”画展,展览主办方与“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在展览开幕当天联合举行了“当下中国画里的童心”研讨会。知名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认为,童心对当下的中国画是一味...

    128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珂勒惠支大型回顾展:那些愤怒与母性的悲痛
    珂勒惠支大型回顾展:那些愤怒与母性的悲痛

    凯绥·珂勒惠支(Kathe Kollwitz,1867-1945),德国版画家,雕塑家,20世纪前半叶德国左派艺术家代表人物之一 。珂勒惠支对中国现代版画的影响更是无与伦比的。其作品经由鲁迅介绍走进中国,掀起了一场新兴木刻运动,成为中国现代版画的新发端。澎湃艺术获悉,近日,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珂勒惠支大型回顾展,呈现约120幅素描、版画和雕塑作品,讲述她的艺术故事。与丢勒、伦勃朗、戈雅、...

    186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为什么奈良美智的作品在拍卖会上总是广受欢迎[图文]
    为什么奈良美智的作品在拍卖会上总是广受欢迎[图文]

    奈良美智作品《Our Thai House Mini》佳士得香港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专家关尚鹏依然清楚记得自己第一眼见到奈良美智《Our ThaiHouse Mini》时的兴奋心情。「这件作品非常罕见,我第一眼就被它吸引了。」他回忆道:《Our ThaiHouse Mini》的微缩房子形态令人联想到欧洲17世纪兴起的人偶房子(doll house)。充满梦幻色彩的木制房子内外共装置有四幅...

    160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儿童美育应兼顾经典艺术与当代艺术[图文]
    儿童美育应兼顾经典艺术与当代艺术[图文]

    儿童艺术教育应该兼顾经典艺术和当代艺术,还应同时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现代文明。其中涉及两个问题:首先是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的差异问题。如何认识以写实主义方法和现实主义观念为核心的西方经典艺术;如何重新认识中国传统艺术,并将其作为人类艺术史上的普遍价值之一来看待。其次是如何正确对待和认识经典艺术和当代艺术的问题。胡安·米罗?哈里昆的狂欢(局部)布面油画1925 年我认为,艺术一直存在传统艺术和当代...

    30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李艾平国画牡丹欣赏[图文]
    李艾平国画牡丹欣赏[图文]

    【艺术简历】李艾平(真名李爱平),号拐李,1961年12月生,安徽省广德县人。曾深造于南京艺术学院和北京荣宝斋画院程大利山水画工作室名家班。现为黄宾虹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皖南分院院长。台北故宫书画院客座教授。安徽省残联美协副秘书长,安徽省美协会员,广德县美协副主席。曾被中国文联命名为“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自学成才积极分子”;荣获国家民政部丶国家广电总局丶中国文联...

    1218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原创的缺乏对当代玉雕发展是致命的[图文]
    原创的缺乏对当代玉雕发展是致命的[图文]

    中国的玉文化以玉器为载体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精美的玉器在古代依附于宗教与政治需要,当今则依附于资本与精神需要,而玉器的创作始终代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文化的进步。陆宜南老师的牌子正面阳刻、背面阴刻运用到玉雕创作作为中国独有的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玉雕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被誉为东方瑰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五千年来,玉器从王权贵族的神坛走进寻常百姓家,...

    1328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艺术展热了 艺术评论却为何刷不出存在感[图文]
    艺术展热了 艺术评论却为何刷不出存在感[图文]

    如今的艺术生态缠绕着太多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艺术界本身对作品去芜存菁的运作机制有时运转不灵。知性与批判性的艺术探讨常常因为某些艺术家、画廊、艺术机构的利益渗透而被边缘化。与此同时,艺术圈里很多时候对于艺术作品的评论,或限于浅层的介绍性文字,或杜撰一套谁也看不懂的话语“阐释”体系,更多的是关于作品是什么,或者可能是什么。在学界看来,艺术评论应该是伴随艺术创作发展的,甚至推动、导引艺术创作的发展。艺...

    105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艺术之旅:伊斯坦布尔的黄昏[图文]
    艺术之旅:伊斯坦布尔的黄昏[图文]

    每个日落时分,从博斯普鲁斯海峡看过去,一座用穹顶和尖塔勾勒出天际线的老城伴随着阿訇一声声悠扬的呼唤渐渐沉入如诗般的暮色。一种特殊的气氛弥漫开来,千年的帝国交替,曾经无上的荣耀与繁华,以及隐匿在斑驳墙壁中早已被遗忘的骄傲、阴谋与信仰,此刻似乎都触手可及。中世纪的荣光在延续千年之久的拜占庭帝国时期,君士坦丁堡是基督教世界最富有的城市。作为当时世界的中心,艺术领域也盛极一时。以巨大的中央穹窿、色彩鲜明...

    1179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画坛新面孔•乐颜[图文]
    画坛新面孔•乐颜[图文]

    【编者按语】三年疫情,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对当代画坛冲击很大,在冷暖自知中,画家们走进了春暖花开季节。当回首进丹青队伍时,我们看到了一些陌生的面孔,女画家乐颜就是其中的一位。在这短短三年里,她由从没有摸过画笔的城市青年,来了个华丽转身,成为作品不断面世,书画兼修的职业画家。乐颜在疫情中学画的经历,是值得研究的个案。锦鲤合欢图(河卵石画)戏剧人物一(河卵石画)翠羽天籁(河卵石画)一禅系列(河卵石画...

    82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浅谈战汉高古玉的不同艺术表达力[图文]
    浅谈战汉高古玉的不同艺术表达力[图文]

    战国至汉代,是玉器史上独树一帜的错觉艺术时代,製作者在方寸之中琢磨出各种龙兽造型,它们的形体虽然静止不动,却能创造出动态的错觉。这种变化莫测的身形,使视觉如同处於现实和幻象之中,令人深感惊讶。战国至汉代玉器追求动态错觉的目标儘管一致,身形也依循相同的蜿蜒体态,但作品的错觉效果却截然不同,如战国玉龙是足爪错置、动静互见的平面形式,而汉代玉兽则為身形扭转、张驰各异的立体形态。动感十足的玉器时代战国...

    1260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格高出新意 浩然显风骨——品李保民西部山水画[图文]
    格高出新意 浩然显风骨——品李保民西部山水画[图文]

    【李保民简介】1952年生于甘肃兰州。1965年10月参加工作。1968年参军,在新疆军区服役三十余年。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武汉军事经济学院、西安解放军政治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秦文研究会书画艺术委员会评委、文化部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美术研究员、中国艺术家生态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新疆创作中心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1992年2月八一电影制片厂为其拍摄《兵画兵》新闻专题片。...

    1407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当代艺术名家唐策力作品赏析[图文]
    当代艺术名家唐策力作品赏析[图文]

    艺术简介唐策力,1957年生于四川合江县, 祖籍四川蓬安县。生活于重庆、成都两地。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正高级教师(教授)、特级教师。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特聘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委员;重庆民盟画院院务委员、画师;重庆市南岸区政协书画院副院长。作品20余次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文化部等主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多次获奖...

    1354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中国“莫迪利阿尼”:常玉艺术及作品市场行情[图文]
    中国“莫迪利阿尼”:常玉艺术及作品市场行情[图文]

    常玉1950年作《五裸女》,2011年以1.2832亿港元成交4月5日,保利香港5周年春拍收槌,共有1500件拍品竞拍,3件拍品过亿元成交,21件拍品以过千万港币成交。在“中国及亚洲现当代艺术专场”,常玉1931年作《白瓶粉红菊》以5546万港币成交(人民币4941.486万元)。其成交价仅次于曾梵志《面具系列1996No.6》(成交价10502万港币),位居全场第二。纵观常玉历年作品拍卖,其...

    151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