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邹佩珠:非凡女性雕塑人生[图文]

时间 : 03-13 投稿人 : 闹闹 点击 :

邹佩珠:非凡女性雕塑人生 | 美术理论

2009年邹佩珠在师牛堂

本报记者冯智军高素娜

2015年5月4日晚,著名雕塑家、艺术活动家、美术教育家、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和研究员、李可染先生的夫人邹佩珠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这个消息尚未得到确认时,朋友圈里满是各种不愿相信。因为在大家的心目中,邹先生虽然年事已高,但每次出场总是那么精神矍铄,她那爽朗的笑声更让人忘记了她的年龄。

几个月前,笔者曾有幸拜访邹佩珠先生。邹先生的家在三里河那座有些老旧、没有电梯的住宅楼四楼。走进不大的房间里,满室的书香、墨香扑鼻,与房外已有些残破的楼梯形成鲜明的对比。正对房门的走道尽头悬挂着李可染先生的遗像;由客厅改成的画室里,李可染的画案几乎占据了房间的一半;画案后悬挂的是《师牛堂》匾额……这里的布置,仍然保持着李可染生前的样貌。邹先生不忍有什么改动,更不舍得离开这所住了30多年的老房子。因为这里承载着他们相濡以沫一生的记忆。今天,这所房子的两位主人,邹佩珠和她的“画牛郎”在另一个世界相聚了。

初识“画牛郎”

出生于1920年农历七月初七即“七夕节”,邹佩珠似乎冥冥中与李可染有着不解之缘。1937年,邹佩珠和家人从杭州逃难到了长沙,住在岳麓山上。当时李可染带着妹妹李畹从徐州也逃难到了长沙,住在岳麓山下。后来他们又是同一天从长沙离开,只是当时两人并不相识。

邹佩珠:非凡女性雕塑人生 | 美术理论

1958年邹佩珠做彭雪枫雕像

1938年,邹佩珠在重庆考入国立艺专雕塑系,那时李可染也从贵州到了重庆。在国立艺专学习时,邹佩珠与住在她下铺的女孩很投缘,这就是李畹。她们聊天时,邹佩珠总是听到“李可染”这个名字,直到有一天两人巧遇。邹佩珠曾经回忆过她与李可染的相识,“1943年春末的一天,阳光格外好,我突然心血来潮,要出去画水彩,就在离学校不远的路边选了个景画了起来。一个又高又瘦的年轻人摇摇晃晃走了过来,看起来病恹恹的。他打听艺专怎么走,我就给他指了路。他顺口问我一句,有个叫李畹的学生认不认得,我心想,你可问对了,她就住我下铺。后来才知道,这个人就是李可染。”

没过多久,李可染到国立艺专教绘画,多才多艺的李可染喜欢京剧,还会拉胡琴。而邹佩珠也曾跟着家里的唱片学过京剧,这样李可染拉胡琴时,邹佩珠就在旁边唱青衣。当时李可染的宿舍旁边是竹林,有一天他屋里地上冒出了竹笋,邹佩珠就帮他天天浇水,竹子一直长到天花板上去了,李可染唤作“陪竹”,正好又是邹佩珠名字的谐音。就这样,两个热爱艺术的人慢慢走到了一起。

1944年,李可染和邹佩珠借了学校的单人床、一块画板和两把高腿条凳,又借了老乡堆草的一间屋和一张桌面有裂缝、四腿都摇晃的方桌,一把窄条凳。两人就这样结婚了,证婚人是李超士,主婚人是林风眠,那年李可染37岁,邹佩珠24岁。由此,邹佩珠开始了对李可染一生的照料,也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包括李可染前妻去世留下的三子一女。后来,他们又有了两子一女。

“她一生都在为李可染做工作”

现在每每说起邹佩珠,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李可染的夫人。李可染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邹先生在艺术上的创造。她不光筹建了我国第一所雕塑工厂,即今天的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新中国成立初期任教于中央美院雕塑创作室,并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之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组的起草和定稿,还创作了北京体育馆休息厅的大型浮雕运动员像、北京工人体育场掷铁饼运动员像、安徽宿县烈士陵园的彭雪枫烈士纪念碑雕像等。

回忆母亲这些年为家庭的付出,作为邹佩珠长子的李小可曾经写道:“我的外公邹德仁是1956年去世的,可从来没有相见过……而我们有个熟悉的外爷爷叫苏少卿是父亲前妻苏娥的爸爸……我们兄妹三人、父母和外爷爷外奶奶的关系亲密和谐,直到今天和母亲聊起这两位老人还如同家人一般,仿佛这一切都在情理之中,自然真切。回想母亲能做到这样,真是不平凡的女性……当时大姐、三哥在上海,大哥二哥在徐州生活比较苦,母亲当下决定让他们到北京上学,并接来奶奶一起生活;后来徐州的二姑和表哥生活艰难也接他们到北京,再加上我们三个孩子,这么多人口的日子压力实在太大,还要给徐州的大爷、姑姑寄钱,所以每个月都要向学校借钱。为了让父亲安心工作,除了中央美院雕塑系的工作外母亲还兼职北京第十一中美术老师的工作以补贴家用,所以我小的时候经常看到母亲工作到深夜。”

邹佩珠:非凡女性雕塑人生 | 美术理论

1952年李可染、邹佩珠夫妇在大雅宝胡同甲2号

“文革”时期,是邹佩珠的一路相伴和小心谨慎,让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的李可染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文革”结束后,“母亲放弃一切全身心照顾父亲的身体和事业,为父亲修脚、制鞋、找资料、修补画稿等等,成为母亲生活的全部。为了让睡眠不好的父亲安心休息,她十多年睡在父亲画室兼客厅的沙发上。我们没有听到过母亲半句怨言。母亲的付出使父亲在最后的十多年里达到了他艺术的高峰,实现了他理想的一部分,也成就了中国画史上李可染样式的新风貌。”李小可回忆。

“师母很早就停滞了自己的工作,为老师操持家务、赡养老人、照顾孩子,非常辛苦。老师去世后,邹师母又不分昼夜整理老师的资料,即使是一张小纸片、一小段话,她都整理得非常精细。可以说,师母为老师的事业尽了最大的心力,李可染能有今天的成绩和名声,离不开师母的无私奉献。”李可染的弟子李宝林深情回忆说,“她一生都在为李可染做工作,希望自己能够弘扬中国画事业、弘扬李可染精神,她觉得自己做到了。她开玩笑说自己原计划要活120岁,但现在算起来已经‘活’到这个岁数了。因为她每天都做大量的工作,有时候一天只睡2个小时,如此算起来已经够120岁了。”

李可染1989年12月5日过世后,为弘扬民族文化和推动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她不知疲倦地投入李可染艺术创作与中国画教育教学的全面研究,先后主持出版数十种李可染画集、刊物,在国内外多次举办大型展览及交流活动。在她的倡导下,1998年成立了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并担任基金会首任理事长。

“伟大的母亲,伟大的人生”

“邹先生是位非常伟大的女性。通过与她的近距离接触,我感受到,不仅没有因为离她近而使她的形象变得平常,反而是距离越近,越觉得她可尊敬、值得学习。她的身上没有那些世俗的东西,理想人格体现得非常明显。她有执着的精神追求,并且非常自觉地进行自我要求、修炼和践行。邹先生特别值得我们缅怀。”中国女画家协会主席孔紫对邹先生的人格和修养深表钦佩。她回忆起当初筹备成立女画家协会时,邹先生不厌其烦地进行各种协助;女画家协会的各种重要活动,邹佩珠都亲自到场,不仅从不迟到,而且往往提前很长时间。

邹佩珠对人和蔼可亲,以致后学晚辈们都喜欢称呼她为“邹奶奶”。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回忆第一次接触邹奶奶是在2002年,当时他在北京国际雕塑公园策划新中国第一代女雕塑家的邀请展。“因为做雕塑非常辛苦,在前期准备展览的过程中,问邹奶奶为什么当时国家会招收这么一大批女性艺术家做雕塑时,没想到邹奶奶的回答是,她当时管招生,自己是女性,就觉得招女性做雕塑也是正常的。邹奶奶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女雕塑家的老师,在无形中,她就对新中国早期的雕塑教育做出了非常有意义的贡献。”

然而,最令人感佩的还是2009年邹佩珠先生将属于自己的200余件李可染先生作品捐赠给国家,这一义举对李可染艺术的保存、传承与弘扬具有重要意义,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扬与尊重。在今天,李可染的作品市场价值已是有目共睹,但那些让人咂舌的价格,对邹佩珠而言,远远没有给李可染的作品找一个最好的归宿重要。2009年,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了“实者慧——邹佩珠、李小可、李珠、李庚捐赠李可染作品展”。吴洪亮回忆道:“直到现在我都能非常清楚地背下这些数字,108张画、122张书法、13张水彩、9个速写本,还有一大批李可染先生收藏的包括齐白石等作品,共400余件。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捐赠作品,都是属于邹奶奶个人继承李可染先生遗产的部分,这种贡献是无可估量的。目前整体地收藏李可染作品的,只有北京画院了。”

在邹先生去世次日,前往家中吊唁的李宝林写了两句话:伟大的母亲,伟大的人生。“她当之无愧。邹师母所做的一切努力,并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整个国家与民族文化的振兴,她和李老师都是伟大的爱国者,都是对复兴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非常有使命感的人,他们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李宝林说。

相关文章

  • 萧海春:中国历代绘画的山水精神 到底指向何方[图文]
    萧海春:中国历代绘画的山水精神 到底指向何方[图文]

    “中国人对山水充满依恋,且把自然作为心中敬畏的、不会被毁去的情感。”5月14日,知名画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萧海春在上海图书馆举行“中国画的山水精神”讲座,在这场由上海图书馆和文史馆共同主办的文史大家讲坛活动萧海春从中国画与自然亲和的文化特征、审美情趣以及表现手法切入,为观众解析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人文精神与艺术魅力。知名画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萧海春在上海图书馆举行“中国画的山水精神”讲座“...

    121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当代著名画家叶益昌作品欣赏[图文]
    当代著名画家叶益昌作品欣赏[图文]

    艺术简历叶益昌,笔名:霜叶,男,汉族,1945年出生于浙江省乐清市,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高中语文、美术教师。从小喜欢画画,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在部队也常画画,退休后,画画、写诗,尤喜画中题诗,自得其乐。琅玕复生 国花满园(98cm×60cm)漫谈画竹赏竹霜叶古有“怒画竹,喜画兰”之说。近日见报载:“画竹之人可排胸中怒气,养肝护脏。经常画竹之人,邪气不易侵肝,脏腑和顺,身心无恙。...

    186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融古铄今绘华美——雷凌华的壁画世界[图文]
    融古铄今绘华美——雷凌华的壁画世界[图文]

    乘龙财神191X178cm《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书画同源,可谓华夏大地五千年璀璨文明之滥觞。书法的本体是文字,文字起源于象形符号的实用记载,其时的金石篆刻与其说是文字不如说是一种图画表达。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古老的象形符号正是壁画的延伸。据悉,世界上最早的壁画发现与...

    87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2.07亿的曾巩《局事帖》卖家几乎未赚钱[图文]
    2.07亿的曾巩《局事帖》卖家几乎未赚钱[图文]

    曾巩《局事帖》文石建邦5月15日深夜,现身中国嘉德春拍大观夜场的曾巩《局事帖》再传消息,以1.8亿元人民币落槌,加佣金为人民币2.07亿元。再次创造个人书法作品拍卖纪录,一举夺得此次夜场拍卖的头筹,为提振市场信心贡献良多。网上对此纷纷叫好,并戏称《局事帖》是史上最贵的纸片。这件《局事帖》确实是够贵的,大小不到1平尺,全文内容为:“局事多暇,动履禔福。去远诲论之益,忽忽三载之久。跧处穷徼,日迷...

    193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艺术无用?疫情背后的危机与机遇[图文]
    艺术无用?疫情背后的危机与机遇[图文]

    Residents wait tobuyface masksfrom aHong Kong pharmacyPhoto by AnthonyKwan/Getty Images本文是在1月底时开始策划的。彼时武汉已封城一周,有关疫情的负面消息每天都像潮水一样涌来。我成长于武汉,在大学之前的几乎所有时光都是在这个城市度过的。朋友、家人的“前方来报”连同人们在互联网上的求救信息让我心乱如麻,...

    1715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断臂维纳斯 何以成为杰作?[图文]
    断臂维纳斯 何以成为杰作?[图文]

    《米洛的维纳斯》(Venus de Milo),公元前2世纪,大理石,高202厘米,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代代传承的“美的条件”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古希腊的美学作为美术表现的基础,即“美的条件”,得以被传承了下来。那么,所谓“美的条件”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以被视为“杰作”的《米洛的维纳斯》为例,一边思考这件作品之所以被称作“杰作”的原因,一边欣赏一下吧。《米洛的维纳斯》背部看到这座雕塑,我...

    60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解读良渚文化中的鸟形器[图文]
    解读良渚文化中的鸟形器[图文]

    三星堆“青铜神树”上的铜鸟造型在良渚文化器物中,鸟的形象频频出现,有的是立体圆雕,有的是雕刻在器物表面上的鸟纹,表明良渚人是崇拜鸟、以鸟为吉祥物的民族。在良渚人心目中,鸟既是负载太阳运行的“飞船”,有时候还是太阳的象征,他们很想借助鸟与神灵沟通,把鸟视为来往于天地间的信使。文/钟葵图片:资料图片解读鸟形器良渚人生活在我国江南地区,可能是&l...

    127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大国巨匠:孙文启献礼双节[图文]
    大国巨匠:孙文启献礼双节[图文]

    【艺术简介】孙文启,又名悦奇号四友堂主人。籍贯;北京通州。生于1949年2月。大专学历,现任中国美术家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研究院理事,中国美协会员,北京市书协会员,中国三峡画院一级画师,2017年被聘为中华铁道书画院副院长。1992年发起并组织中国首届《运河儿女情》书画大赛,其书法作品《满江红》获特别奖。1993年参加“路魂杯”“美林杯”“水浒杯”其花鸟作品牡丹均获一等奖。1994年其...

    1630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女性艺术 未来可期?[图文]
    女性艺术 未来可期?[图文]

    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提升,是社会进步的一大表征。女性不断地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撑起“半边天”。在美术创作领域也不例外,女性艺术家已成为新中国美术创作的一支生力军,女性美术创作不断丰富着当代画坛,为其注入活力。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年轻一代的女艺术家开始将国际视野和个人视角结合,积极探索利用各种媒介表达自己对现实和人生的思考。尤其是近些年,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她们的创造活力,在国内外引来越来越多的...

    1445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瑞雪辞旧岁·暖阳迎新春——当代艺术名家贺岁篇[图文]
    瑞雪辞旧岁·暖阳迎新春——当代艺术名家贺岁篇[图文]

    画家王定锁祝全国人民新春快乐【艺术简历】王定锁,山西盂县芝角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重彩画研究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山西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山西省阳泉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现代工笔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毕业于山西平定师范、太原工业大学。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重彩高研班。2016年获国家艺术基金 “敦煌美术创作人才培养项目”资助。《唐人诗意琵琶行》艺术成就:国画《寻梦敦煌.对...

    1222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2019年度最具升值潜力艺术家一一戴生雋作品欣赏[图文]
    2019年度最具升值潜力艺术家一一戴生雋作品欣赏[图文]

    戴生雋,字一苇,北京大学EMBA,高级经济师,包头水墨画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中心艺术委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全国人大中国人民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书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会员。人民艺术家协会墨宝商城签约艺术家。2000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联授予“世界华人艺术人才”称号。作品收藏: 书法作品被西安碑林博物...

    66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冬奥钞涨幅超40% 中签率仅8.5%[图文]
    冬奥钞涨幅超40% 中签率仅8.5%[图文]

    每日一问,今天冬奥钞发行了吗?没有。作为这个月的重头戏,小伙伴们期待冬奥钞已经很久了!现在市场已经很激动了,不少关于冬奥钞的期货行情已经出现了!网友设计图,仅供参考期货上涨至少40%,冬奥钞马上发行!冬奥钞面值20元,发行两张,根据路透社消息来看,很可能会是塑料彩钞,目前市场热度很高。虽然目前冬奥钞还未发行,但网上已经出现了期货行情,普通张价格基本在55~65元左右一对,靓号能卖到100多...

    72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三星堆发掘者:纵目青铜面像非外星人 是蜀人祖神[图文]
    三星堆发掘者:纵目青铜面像非外星人 是蜀人祖神[图文]

    纵目青铜面像,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中,最吸引观众眼球的莫过于位于序厅的“纵目青铜面像”,它突出的瞳孔、宽大的嘴巴、巨大的双耳……让前来参观的观众常常将它调侃、戏谑为“外星人”,或误读为“域外人”。然而,事实上,它并非如此。此次大展的策展人邀请到了1986年三星堆两坑的发掘者陈德安先生撰文,就三星堆造型奇异的纵目面像(文中习称为“纵目面具...

    68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具象水墨|持正清源倚黛山——呼志远山水画作赏析[图文]
    具象水墨|持正清源倚黛山——呼志远山水画作赏析[图文]

    呼志远 若得林中立锥地 不妨待老此山中 142cm×73cm文: 段志刚我与志远兄均有幸先后追随谢冰毅先生学习绘画,多年来或相携绘事切磋技艺,或结伴远足诗酒唱和,期间我颇多受益。志远为人谦和方正、温文儒雅,在教学工作之余勤于笔墨,尤其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研究,系统而精深,在青绿山水画领域更能笃定慎行,独出机杼。近年来,他的一系列作品无论是丈二巨幅,还是扇面册页,烟云树石间,堂皇醇美的气息扑人眉宇。...

    117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反腐能否打破书画市场官崇拜[图文]
    反腐能否打破书画市场官崇拜[图文]

    反腐能否打破书画市场“官崇拜”近期,几件官员落马案件中牵出的书画界腐败问题引发强烈关注,而这其实只是书画市场涉及官员问题的冰山一角。反腐大旗下,那些市场价一平尺动辄几万、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大师”,那些高就协会主席之位的文艺官员们,将会面临怎样的命运,中国书画市场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业内专家表示,书画反腐首先要打破“官崇拜”。价值官衔定雅贿正流行眼下,官员书画家层出不穷,书画价格不...

    1318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