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萧海春:中国历代绘画的山水精神 到底指向何方[图文]

时间 : 03-28 投稿人 : 豆小 点击 :

“中国人对山水充满依恋,且把自然作为心中敬畏的、不会被毁去的情感。”5月14日,知名画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萧海春在上海图书馆举行“中国画的山水精神”讲座,在这场由上海图书馆和文史馆共同主办的文史大家讲坛活动萧海春从中国画与自然亲和的文化特征、审美情趣以及表现手法切入,为观众解析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人文精神与艺术魅力。

萧海春:中国历代绘画的山水精神 到底指向何方 | 艺术科普

知名画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萧海春在上海图书馆举行“中国画的山水精神”讲座

“中国山水画精神”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属于哲学的范畴,也是精神层面的升华。山水画是视觉图像,但如何以视觉表达一种精神、一种升华、一种哲学,这就涉及以下一些问题:

一,为什么山水画到宋代成为高峰

我认为绘画与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哲学基础是相吻合的,是时代自然选择了与之相吻合的表达方式。

首先,这涉及到人和自然的关系。正因为对自然的关注才创造出山水画。自然是静态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但却可以依据每个人不同的心境,提供给我们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享受。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艺术,自然一直是艺术最根本源泉,而生活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但在的发展中,西方艺术中自然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在中国绘画中,人在自然之中是渺小的,无言的自然上升为审美的主要对象,这里就关系到东方哲学对自然的看法。

古代文人游玩山水,体会自然的感染力,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描述:“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春山之明媚,夏山之茂盛,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生命力,构成了人与自然密切的关系。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且“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伟岸的大山,让正直善良的人看到仁厚的内心,也让善于思考的人在山间清泉的流动中感受到时间的流动……人的思想与自然如此之紧密。

再者,将抽象的自然具体化。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说,山、水、树、石、云,包括气候的变化都是山水画构成的基本自然因素。与一般人看山的方式不同,艺术家把真实的山石、云烟、树木等物象抽离出来,并加上自己的思考把笔下的自然引申到哲学的高度。老子说“道法自然”,自然是万物之母,“道”阐释自然的道理,这就说明了人除了欣赏自然之外也要研究自然,山水画就是在这一节点上,把看到的眼中之山提升成有情感的心中之山,这样的山就有了“道”的精神,有一种自然而然形成的魅力,这也是山水画主要表现和关注的。

我认为古人对自然的看法基本上是天然的,而非人为的。自然是千差万别的黄山与天山不同,南方的山与北方的山,以及山中行走的人都给人不同的感受,而关注自然的艺术家从千差万别的自然景象中抉择所要的表现的形象。

在中国,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对抗,而是 “天人合一”。山水无言,但它是你的老师,南宋画家马麟画过一张《静听松风图》:画面中一棵松树下坐着一位老者,山上有涧水流下,风微微吹过松树,老者就在听山水、松风的声音,边上童子垂手而立。其中揭示了人与艺术的关系也是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合一。中国人对山水充满依恋,且把自然作为心中敬畏的、不会被毁去的情感,这就是山水画为什么会进入中国绘画以及山水画的起因。

萧海春:中国历代绘画的山水精神 到底指向何方 | 艺术科普

南宋 马麟 静听松风图

说到山水画的形成,就不得不提宋代山水。中国山水画在成为独立的画派之前是作为人物故事背景承托的描述,所以那个时候的“人比山大,水不能行船”。比如说顾恺之的《洛神图》的山水就是人物的陪衬。

萧海春:中国历代绘画的山水精神 到底指向何方 | 艺术科普

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卷(局部,宋摹本)

山水真正进入视线是魏晋时期儒家的思想认为“道”已经崩溃,而道家的玄学主张个体不断自我解放并转到自然中去,如谢灵运、陶渊明、“竹林七贤”等文人离开人群回到山水中。而山水画真正作为独立主角的,是隋代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

萧海春:中国历代绘画的山水精神 到底指向何方 | 艺术科普

隋代 展子虔 游春图

《游春图》表现山水河流,在尺幅不大的画面中营造出壮阔的自然景象。这是最早的山水画,在此之后人物之中的山石、树木的比例开始协调,空间也放大。在山水画空间中,水之浩淼,山水之逢云,人发觉了自然独立的审美意义。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到了唐代出现了李思训与他的儿子李昭道(大小李将军),他的山水运用勾线、填色,且细部用金描绘,被称为青绿金碧山水。华丽的金碧山水多出现在皇家大块的墙壁上,统治者对自己统治土地向往的愿望通过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那时的山水变成人“可游”的广阔自然环境。

萧海春:中国历代绘画的山水精神 到底指向何方 | 艺术科普

唐 李思训 江帆楼阁图

李思训可以说构架了山水的大框架,是展子虔之后有记录的伟大画家之一,他是代表北方画派的杰出代表。后来董其昌提出了“南北宗”代表南宗的画家是王维,王维几乎没有作品存世,《辋川图》被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来看待,如今所见的对他的文字图像的传播绝大多数是后人按照他的意思复制而来,这是以水墨为代表的南派山水。

山水画从魏晋到唐代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酝酿,人对自然的向往逐渐提升到主要的位置。五代时期,因为战乱文人不愿在朝堂上而躲到山林之中,太行山作为北方山水中的母体,造就了荆浩等北方山水画的代表,荆浩最大的功绩是出了山水立轴样式,表现太行的高大雄伟代表北方山水的崇高感。荆浩依据太行的山体发明了“皴法”,这是山水从空勾到皴染一大进步。南方山水的代表董源把皴法发挥到极致,现在的披麻皴就是董源发明的,披麻皴代表了南方山水。与董源的绝大多数的画都是横幅不同,北方山水的高峻一般以立轴为主,南方山水多表现是丘陵、坡地以卷轴为主。

萧海春:中国历代绘画的山水精神 到底指向何方 | 艺术科普

五代 荆浩 匡庐图

萧海春:中国历代绘画的山水精神 到底指向何方 | 艺术科普

五代 董源 潇湘图

后来范宽、李成等山水大家继续繁荣山水画。现在我们学习山水画都要临摹他们的作品研究他们的皴法,山石的结构、树法,包括渲染的虚实表现,这些都是从经典中取出不是凭空再造的。所以,要学好山水画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习优秀的传统,我们学习宋元的传统因为它是山水画的原点,且已经确立了非常完整的模式,但学习不是完全的照搬传统,从李思训到董源、李成、范宽、郭熙,每个人对山水的理解和表现都有自己的特色。

萧海春:中国历代绘画的山水精神 到底指向何方 | 艺术科普

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作为绘画样式它一定有一个标准,如果没有标准就形不成它自己特点也无法成为经典,这些经典是自然通过艺术家的加工而成的形式,这种形式的表达就证明了山水画经典的价值。所以临摹不代表被框住,就像写毛笔字要临帖一样,不临就没办法知道书法字体的结构与法度。

二,东方山水和西方风景画的区别

与西方风景画身临其境不同,中国山水画以自然作为母体表现山石、树木、云烟,以及哲学思想形成的观念。山水画里的树并不是我们眼睛所看到的树,前面是树,后面慢慢是山,山后有霞云、云雾愈看愈远……它没有非常明确的东西。为什么中西绘画会有这样的区别?

英国画家大卫·霍克尼认为,西方绘画遵循的是观察事物,艺术家对自然深度的解释是“焦点透视”,物体随着距离的不断远去、变小、模糊,学画画的人都要研究透视,西方人关注的自然与他们的哲学思想有关,他们认为自然是无生命的只有人发现它才被赋予生命,自然只有与人发生作用时,自然才有意思,但中国人是超然表现的,认为文人脱俗的境界要超越自然。

西方人研究自然就是科学地记录真实的景色,西方风景画的颜色与光也有直接关系的,空间距离与光照的强微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所以西方绘画所表现的阿尔卑斯山、教堂、河流也同西方哲学想法是一致的。

作为画家我觉得要吸收西方绘画的合理性,但中国画表现自然的方法与视角与西方完全不同,中国人用的是名为“三远法”的散点透视,不是固定一个视点,而是在观游中不断变化视点,画得是综合景象,是对山水烟云的感受。

明代董其昌说过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人要超过是不可能的,自然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形态是变化的是人无法媲美的,所以人要“师造化”,要写生、要体验生活。他把多彩的自然提炼成为素材,“画可以补江山的不足”,所以山水画不断移动的视角就是要表述中国人观看自然的方式——营造出对自然的审美更高的精神需求。

大卫·霍克尼受到中国山水画特别是长卷的影响,他的作品也会时常自由切换观看角度。他有张《科罗拉多大峡谷》经过拼凑后呈现出多视角、多方面的“立体画”,这是原来的西方绘画无法做到的。他认为中国人发明的“游观”是最神奇的地方,这种观察的视角对人类艺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萧海春:中国历代绘画的山水精神 到底指向何方 | 艺术科普

讲座现场

另外,留白在西方绘画中似乎是未完成的表现,但中国画恰恰强调留白。中国画讲究诗情画意,在观赏之外更大的意义是通过留白使观看者的想象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中国画完全抽象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人尊重自然,对山、树、水有深切的情感。但是会通过概括提炼用一定的图式和水墨把山水精神表现出来,虚的留白部分其实更需要精准的笔墨技巧。

在中国山水中,云烟就是虚的留白部分,如果直白地把山水全部表现出来是乏味的,云烟使突出的部分更生动、集中,更有典型性,中国画运用线条勾勒出的空白和空间的想象,使观者的思想不局限于现实。

留白的地方也会被不断地用书法、诗词、文字来充实,以丰富山水画的形象内涵,通过留白与诗词的搭配达到了“画外有画、画外有音”的效果,通过艺术心理的表现激发了看画人的联想同时对艺术的理解会更深刻。中国画通过美妙的图像陶冶情操,为世界的视觉艺术提供了精妙的文化遗产。

萧海春:中国历代绘画的山水精神 到底指向何方 | 艺术科普

大卫·霍克尼《科罗拉多大峡谷》

单纯水墨勾勒的《富春山居图》为什么这么有名?黄公望把连绵不断的富春江水和山的关系综合,表现对山水的理解。如果我们按照手卷的观赏方式,将《富春山居图》缓缓打开。慢慢进入画中为我们提供一个时间和空间上的可游的境地。但《富春山居图》是画了好几年才逐渐完成的,这种完成方式也说明了中国画家走一步看一步、走一步换一景,不断的把不是一个方位的东西通过他的思想贯穿到一起,山不断的转换,高低错落、前后回旋表现了山川自然的变化。

萧海春:中国历代绘画的山水精神 到底指向何方 | 艺术科普

元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局部)

黄公望早年因为政治受牵连入狱,释放后他加入道教,拜天地为师,崇尚自然。而元代蒙古统治让汉族文人备受压制,他们避世归隐、寄情山水,通过绘画书法自己的情愫。而黄公望和他的《富春山居图》更是其中的代表。在技法上,虽多为以披麻皴的线条表现,但也有范宽、董源、李成等人的渲染和偏于具象的技法,表现南方温和优美的自然山水,后人将他定位为南宗山水的代表。

西方将色彩铺在画布之上,用明暗、颜色、光线来表现他对自然的审视。但是中国画不同以特定的模式进行视觉表达让人感知,西方是直接的,而中国人是通过图式符号,它介于“似与不似”之间,这就是中国画强调的“意”。皴法是山水画的基本图示,常见的皴法有两种,一种为披麻皴,另一种是斧劈皴,分出两种是画家从自然中择取而来的,披麻皴主要表现土质山比较平缓、柔和的山,斧劈皴则表现硬的、刚的山石形式。作为山水画家披麻与斧劈两者结合才能使画面表达更丰富。但因为其以线为主,所以牵涉到中国画特殊的表现方法——笔墨。

而中国画的“笔墨”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例如,山中的空白就是画云,经过概括表现云山的精神、意态。学习中国画就要研究基本的山石树法图式,训练笔墨的表象方法,认识到山水画的构建。

相关文章

  • 巴塞尔给东亚艺术带来全球机遇[图文]
    巴塞尔给东亚艺术带来全球机遇[图文]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展出的草间弥生的作品深圳商报记者 杨青 文/图香港国际艺术展更名为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到今年是第三个年头。今年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突然提档,从往年的5月提前到3月中,但这并不妨碍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的233家画廊准时齐聚香港。借巴塞尔助力,香港成了一个艺术热场,除了主场热聚集的人气和活跃的成交量以外,本土的艺术市场也被搅得周身彻热。三年了,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是渐入佳境还是虚火过...

    100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2018艺术品鉴定评估行业观察[图文]
    2018艺术品鉴定评估行业观察[图文]

    一、艺术品鉴定评估现状艺术品鉴定评估,一直以来是艺术品产业化发展中的必要一环,每每出现在各类报告中均被打上“瓶颈”“掣肘”之类的标签。无可置疑,国内艺术品鉴定评估尚处于发展阶段,权威、公认的鉴定评估体系以及行业标准和统一监管都在构建之中,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尤其是2016年发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56号《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中,明确第三方鉴定评估机构出具的证明文件作为艺术品尽职...

    136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刘东芹:文字学视角下的草法研究[图文]
    刘东芹:文字学视角下的草法研究[图文]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书法家”的界定并非只是“写字好的人”,“书法家”其实是一种文化上的认可,是对书家技法、学问和人格的综合概括和叠加。而有 技法、饱学识,把写字当作学问来做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书家。作为一名学者型书法家,刘东芹潜心于书法学习与创作中难点及难题研究,以书法艺术 的传承与发展为己任,令人敬佩。就刘东芹的草书创作而言,他已经跳出了通常的创作路数,他认为,对草书创作而言,首先必须...

    496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傅抱石《听泉图》高价成交的理由[图文]
    傅抱石《听泉图》高价成交的理由[图文]

    2019年秋拍,北京保利近现代书画夜场无疑是值得回味的,尤其是傅抱石创作于1963年的《听泉图》立轴,拍卖过程扣人心弦。傅抱石一生创作过多幅以“听泉”为题材的作品,有的甚至构图极其相似。这件《听泉图》为其晚年所作,尺幅110×53厘米,约5.2平尺,以估价待询的方式上拍,现场以2800万元起拍,堪称为整晚拍卖中最为胶着的一件作品,委托方与场内买家都不肯退让,一口十万的竞价阶梯,最终以4510万...

    1565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古亭寒石幽人往 奇树老屋斜云飞[图文]
    古亭寒石幽人往 奇树老屋斜云飞[图文]

    包洪波白云诗意图70×136cm小引鸟倦飞而独还,树浓生而长立。时在初夏,为人写序,所序何人?当今画坛彦俊,包君洪波也。闻其名,是山水中人;见其画,亦山水中人也。以其画释其名,所谓绝妙;以其名助其画,所谓天诚。可谓:“画因人显,人因画名。”概论如今山水,多元并存。余分三派:一曰写生,一曰古典,一曰现代。写生者,流于形,拘于物,只能悦目,不可细品;古典之属...

    63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坎坷与机遇并存:2016年艺术品市场秋拍观察[图文]
    坎坷与机遇并存:2016年艺术品市场秋拍观察[图文]

    精彩的古代精品书画和近现代名家之作,平缓的市场格局及创新交易模式,成为本季艺术品秋季拍卖关键热词。在艺术品市场新常态下,长期平缓、缓慢回升的趋势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并认可。2016年艺术品市场秋拍中,在并不十分热闹也丝毫不曾冷清的艺术品市场,不断变化革新的交易模式、不曾撼动的经典作品市场地位,透露出市场参与者的坚持与不断革新的努力,缓慢抬升的交易数据与偶尔闪现的艺术昭示着市场的信心与耐心。总体成交...

    50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吴冠中的艺术追求:这根线联结着作品和人民[图文]
    吴冠中的艺术追求:这根线联结着作品和人民[图文]

    山村晴雪(油画)吴冠中拉萨菜市(水彩画)吴冠中花与花(油画)吴冠中普陀山(中国画)吴冠中嘉陵江边(油画)吴冠中今年是吴冠中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中国美术馆和清华大学共同主办了“风筝不断线——纪念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以表缅怀与崇敬之情。这是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6次吴冠中个展,如此高的个展频次,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史上实属罕见。而吴冠中一生在海内外举办的个展多达数十次,在当代中国美术史上亦堪称...

    1408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张大千花鸟画《天师池所见》欣赏[图文]
    张大千花鸟画《天师池所见》欣赏[图文]

    逸园字画欣赏近日,逸园美术馆举办了一场“名画赏析”雅集,张大千、溥心畬、吴湖帆、吴青霞、刘旦宅等名家作品在活动中一一展现,让大家领略了中华优秀文化的艺术魅力。现随着陈俊贤先生的解读,来欣赏张大千花鸟画《天师池所见》。轻描淡写总相宜——张大千花鸟画《天师池所见》欣赏陈俊贤 张大千《天师池所见》立轴设色纸本1940年作 张大千这幅近6平尺的花鸟大作《天师池所见》(又名《栗树画眉》)多年来曾在香...

    139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梵高的“鞋之争”[图文]
    梵高的“鞋之争”[图文]

    1935年,海德格尔发表关于艺术的本质的讲演。讲稿几经修改之后于1950年发表,1960年再次修订发表,成为20世纪影响广泛的艺术哲学文献之一。其中有一段关于梵高的油画作品的深情议论,俘获不少读者,也惹来不少麻烦。美术史家夏皮罗撰文指出,海德格尔搞错了鞋的主人,它们不是农妇的鞋,而是梵高自己的鞋。尽管海德格尔没有回应,但他的沉默被认为是自觉理亏,夏皮罗后来还力图证明海德格尔修正了自己的观点。广为传...

    50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减税会是艺术品投资的突破口么[图文]
    减税会是艺术品投资的突破口么[图文]

    苏富比拍卖行在2018春季纽约亚洲艺术周上,推出的一尊东魏兴和三年黄花石雕佛七尊像,以133.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47.2万元)成交7月1日,国务院下调艺术品进口关税的政策正式生效。此次关税下调是历年来下调力度最大的一次,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长期以来,关税问题都是困扰艺术市场发展的一道障碍,呼吁“减税”的声音也从未停歇。那么,这一利好政策的最终落地,能否破除艺术品行业痛点呢?关税下调史...

    135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浅聊朱德群作品价格走向[图文]
    浅聊朱德群作品价格走向[图文]

    2020年是朱德群诞辰100周年,不少大拍卖行动足脑筋,挖掘朱德群的精彩之作,尤其是香港苏富比,说服朱德群基金会释出这件压箱底的巨作——五联屏《自然颂》,希望重新激活市场。这件巨作是朱德群在1983年创作的,有评论家认为,《自然颂》以朱德群经典的青绿色彩谱系绘就,呼应了中国传统的“青绿山水”,其深邃之处如黛似墨,清脆之处如光似玉,晦明变化之间,象征“五行”元素的橘红、澄黄、靛蓝、姹紫诸色,若琉璃宝...

    638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温文儒雅 风规自远 ——沈尹默书法摭谈[图文]
    温文儒雅 风规自远 ——沈尹默书法摭谈[图文]

    沈尹默似乎是有仙人指点的。这位文质彬彬的才子,以跨越时空的能力,上溯魏晋,直逼“二王”,在20世纪依然能够写出温文儒雅、风规自远的书法。那么,他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时代骄子沈尹默(1883年~1971年),原名君默,字秋明,号君墨,别号鬼谷子,浙江吴兴人,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著有《二王法书管窥》《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等;出版有《沈尹默法书集》《沈尹默手书词稿四种》《沈尹默入蜀...

    86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细品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美术教育[图文]
    细品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美术教育[图文]

    美术是一种无需翻译的国际化语言,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术课的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在少数民族地区,众多的民族文化随着老艺人生命的终结而消亡,即使有个别做了保护和传承,但属于文化的那部分已缺少了原始生态的味道和神奇灵动的本性及生命力。维吾尔族年轻人不喜欢木卡姆,哈萨克族年轻人会跳熊舞已经屈指可数,诸如此类,都不能不令人深思。因此,在美术课中,...

    159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朱良志:石涛晚年的“家”[图文]
    朱良志:石涛晚年的“家”[图文]

    齐白石称石涛“下笔谁敢泣鬼神,二千余载只斯僧”。在艺术上,石涛是一位画家,同时又是甚有品位的书法家,还是一位造园家。石涛又是在中国绘画史上罕见的思想者,一篇《画语录》,几乎成为中国画学史乃至中国美学史的压卷之作。北京大学教授朱良志所著《石涛研究》,是对石涛的思想、作品和交游等做的综合考察,为理解石涛难懂的画学、变化多端的作品以及纷繁的生平行实,提供了可靠参稽。澎湃新闻经授权发表部分摘选,本文探讨...

    1510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如何欣赏白石虾和悲鸿马[图文]
    如何欣赏白石虾和悲鸿马[图文]

    真迹真迹图片资料真迹赝品真迹赝品真迹赝品图片资料图片资料近日,深圳博物馆举办了“丹青之华——近现代十二家绘画大展”。展览共展出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溥儒、张大千、傅抱石等12位近现代大师珍品100多幅,全面展示了20世纪中国绘画史发展的总体面貌与继承创新的发展轨迹,也为书画爱好者与收藏者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大师精品的机会。齐白石的虾和徐悲鸿的...

    190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