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古代印玺的年代判断[图文]

时间 : 04-19 投稿人 : 小亮仔 点击 :

不知从何时起,印章悄悄地退出了我们的生活,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在某些方面——尤其是古代、近现代书画艺术品鉴赏、辨伪方面,印章仍然发挥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古人所用的印玺,既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更是集章料、篆刻艺术和其自身特有的文化内涵于一身的珍宝。

近年来,“乾隆玉玺”屡创天价的拍卖,引发了印玺收藏热潮。对于新入门的收藏者来说,如何判断古代印玺是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功。

笔者认为,判断印玺的年代,大致可从材质、形制、款识、印文内容和特殊标识等几方面着手。

古代印玺的年代判断 | 艺术市场

材质

战国时期的古玺用玉作为材料不受限制。秦统一天下,规定天子才可以用玉,别人不能用玉。从秦到清代,据文献记载,皇帝印用玉,玉是帝后印专用的材料,百官印是不能用玉作材料的。

百官印基本上是铜的,也有一些是金的或者是银的。根据汉书等史籍记载,汉武帝规整印章制度时,用金作为印材的,仅限于王、侯、太子、贵人、丞相、太尉、大司马、大司空、太师、太保等高官,还有赐给少数民族的王印,如鲜卑、匈奴的王印。东汉用金作印材的范围基本上跟西汉相同,但个别的也有使用金印的。所以,从历代来看,金印一般只限于高官。魏晋时期用金作印材的范围逐渐扩大,传世的许多将军印是鎏金的。金印到了隋以后几乎看不见了。西汉的制度,二千石以上的高官才能使用银印。魏晋南北朝时,史载四品、五品以上的高官都能使用银印,范围扩大了,但目前所见的南北朝时期的将军印中,没有银印,有人认为史籍记载有误。现在我们所看见的历代官印、私印基本上都是铜的,用铜的官印范围最广,从汉代开始一千石以下的官吏都用铜印。明中期石章使用普遍,私印基本不用铜了,但官印仍然是铜的。

古代印玺的年代判断 | 艺术市场

形制

主要指印体形状、大小、厚薄、钮式等。

历代印玺的印体以方形的居多。总体来看,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印,印面大多为2~3cm见方,很少有超过3cm的。到隋唐时印体变大,印面一般在5cm见方以上,个别大的超过10cm。还有一种方形印并不正方,而是一边稍长一点,这种印主要见于秦代,唐以后也有这种现象,但印体变大了。长条形的印,汉以前也有,但主要是在唐以后,尤其是在宋元明时,关防、条记多用此形式。半通印即正方之半,主要是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跟通关印配合使用,由地位比较地下的地方官吏使用。隋唐以前的通关印基本上是2~3cm见方,隋唐以后达到5cm或更大。为什么印玺的印体会增大呢?主要是有与历代度量衡的单位值发生变化。历史上的单位值,不管是长度、重量都在变化。同为“方寸大”,绝对值却不一样,汉在2cm之间,隋唐以后达到5cm或更大,越往后绝对值越大。古代的八尺相当于现在的五尺多一点。这种变化,乃官府增加赋税所致。古代多以实物如丝帛麻布五谷等纳税,以长度、重量、容积作为计量单位。官府为了多征税,在不改变计量单位的情况下,不断增大绝对值。印台的厚薄也类似这个情况,总的趋势是从薄到厚,秦代的官印印台厚度0.3~0.6cm,汉代0.6~0.9cm,魏晋南北朝时1cm,北朝时多于1cm,后超过2cm,最后达3.4cm。

古代印玺的年代判断 | 艺术市场

与印的大小、厚薄比起来,印钮的形式对于判断印玺的年代更为重要,因为印钮是最富于变化的。

鼻钮,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沿用时间最长的钮式,从战国到明清都有。战国时期的鼻钮是弧形的小环,可以穿带。秦规定皇帝的印用螭虎钮,除皇帝之外,百官印都用鼻钮。秦印鼻钮一般呈窄面的环状,一种是钮边比较薄,印背有台,成坛状的,流行于秦;一种是钮边比较后,钮呈条状,印背平,印边直的,流星于秦到西汉文景时期。西汉鼻钮主要用在半通印上,仍然成窄面的环状。东汉时期,鼻钮变厚,呈厚边环状,钮边厚度在0.3cm以上,穿孔较小,印体较厚。东汉中晚期到晋,钮面变窄,十六国南北朝时期,钮面更窄,印台高达,钮与印台不成比例。鼻钮从战国弧形小环,到秦代呈窄面的环状,一直到西汉早期仍如此,东汉中后期钮边增厚,穿孔变小,南北朝后期发展呈碑状。

瓦钮主要流行与西汉景帝到东汉早期,其特征是钮面宽,边薄,就像一块瓦盖在上面,这是汉印最常见的钮式。以后历代钮也有作这种形状的,后期钮边增厚。

古代印玺的年代判断 | 艺术市场

现存最早的鬼钮官印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长沙丞相”印,“轪侯之印”。在汉代,龟钮只能是二千石以上的官员用,部分秩比二千石的铜印也用龟钮。龟钮根据其时代早晚,龟的形状也不一样。西汉文景时期是龟钮最早出现的士气,那时龟首短,龟身俯伏,四腿刻铸不清晰。汉武帝以后至东汉早期,龟首微伸,四腿刻铸清晰,爪向外呈半立状,背或圆、或后部隆起,龟甲形状清晰,上多饰六角纹。这时期为龟钮官印中铸造最精良的。东汉时期龟钮与早期相近,但龟身背平而略长,不像西汉早期背是圆的,签退的两个爪外向,后退屈曲但爪不外向。东汉晚期、魏晋十六国、南朝,龟首长且向斜上方伸出,龟身俯伏而长,背纹简单,或直纹,或圆圈纹,光素者也不少。北朝,龟身巨大,四腿呈立状,龟首粗壮,大多平伸,龟甲形式多样,有的呈板块状,棱角分明,隋唐以后龟钮消失了。龟钮有这么几个阶段,一开始,龟首缩在里面,看不清楚,龟身爬在印台上面,四条腿分不清,到后来逐渐发展到分清腿爪,脑袋由小变大,逐渐前伸,到了最后,龟站立起来。

古代印玺的年代判断 | 艺术市场

蛇钮主要见于汉初很短一段时间,大多出现在田字格印上。汉王朝赐给少数民族首领的官印上用的用蛇印。

鱼钮多见于高祖、文景时期。

驼钮,多用在东汉至两晋十六国时期中央王朝颁发给少数民族的官印上。东汉时比较实,骆驼体型粗壮,驼峰、嘴、眼、鬓毛乃至遍体驼毛的刻铸都比较清晰。魏晋时期造型单薄,有的驼峰基本没有了。

印钮在隋唐以前式样较多,较复杂,具有等级官秩的意义。隋唐以后,样式简单,作为等级的标志已经淡薄了。从艺术角度看,隋唐以前更富于艺术性,隋唐以后更注重实用性。

款识

印面的构图,文字的布局,字体的形态、笔画等几个方面,是外在的、直观的现象,这种现象因时代不同有所变化,所以款识对印章时代的判断是一个主要的内容。

田字格和日字格——田字格主要用于方印,日字格主要用于半通印。田字格在战国时期出现,秦和汉武帝以前多有使用,以后就基本不用了。边栏也是战国时期就有的,秦、汉初凡是有界格的印都有边栏。汉武帝初年以后,印章基本没有界格,也没有边栏。隋唐以前,没有界格但又边栏的印章不多,主要出现在三国、吴、魏、十六国的北燕。隋唐时期为配合朱文的使用,使印章更加鲜明,更加醒目,都加上边栏了,直到明清基本上是这样,边栏呈逐渐加宽趋势。

古代印玺的年代判断 | 艺术市场

印文

印文首先要注意字数和排列方式。古玺印文最少有一二个字,多的达三十个字。最常见的是四五个字,多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断代也最难。隋唐以后,印章多有刻款,有的还有年号,所以这时期的印章最好断代识别。四字印从战国到隋唐以前,除新莽时期意外,历代都有。五字印在西汉前期及以前已出现,但是作为一种官印的制度时在汉武帝太初年间才实行的,而且只用于二千石或二千石以上的高官印章,一千石以下的官印仍用四个字,王、侯印业用四个字。

古代印玺的年代判断 | 艺术市场

字体和篆刻的风格亦需注意。总的来说,战国时期用六国古文。秦汉以后,印玺文字均属于小篆系统,但是也有一些不同。秦印文字一般是刻或凿出来的,笔势转折自然,富于变化。汉初的印文字体可看出明显继承了秦代风格,但印文多系铸出,与秦印至刻凿不同。汉武帝以后,印文字形方正宽博,笔画的转折基本是方形的。东汉的风格接近西汉,但是更显得方正些。到了魏晋,印文就没有汉印这么规整,显得比较松散。隋唐以后白文变成朱文,九叠篆在宋元以后常用。从印文文字来看,最有特征的是历代少数民族建立的证券,例如辽、金、元、西夏等,使用的都是本民族的文字,这跟汉朝的篆文、楷体有很大区别。

特殊标识

印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一些官名、地名,还有一些特殊的名称。这些官名和地名等在历史上只是用于某一朝代或某一段历史时期,而在其他朝代或历史时期上是没有的。“少内”“私府”,秦汉有,魏晋后无。“郎中户将”,西汉置,东汉废。“宰”,汉及魏晋南北朝诸国、县的长官均称令或长,独新莽改成宰,印文凡称宰者均莽印。“殿中监”,三国时期魏置,晋、宋、齐、梁、陈沿用,此官名年代不早于曹魏。“典书”“典府”,晋始置,因此出现这种官名的印章,最早为晋。历代官制,除了正史里的《职官志》外,《通典》中的《职官》部分集中收录了古代官职沿革,掌握这些对印章的断代有帮助。地名亦是如此。如育黎,西汉东莱郡有育黎,到东汉就没有了,“育黎右尉”印必为西汉印。五原,秦有九原郡,汉武帝元朔二年更名为五原郡,“五原车令”印不会早于汉武帝时期等,这是地名在断代上的意义。还有一类是特殊符号,最典型的是新莽时期,在印章里出现了五等爵号的公侯伯子男,“男”的用“睦”,女的用“隆”为号。上述在印文中出现的官名、地名、军队编制名称、特殊符号等,是经过很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考证出来的,已经具有了断代的意义,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古代印玺的年代判断 | 艺术市场

最典型、最直接的特殊标识是刻款,主要有背款和边款。目前最早见到的背款是宋代才开始有的,传世两方隋印都是根据其印背刻款“开皇”年号推断的,也有人认为两方印背款是后刻的。自宋以后,印背刻有年号和颁造机构等楷书文字,为印章年代提供了最直接的依据。金代的官印印文中有的用五行、千字文编号,这是识别金代印章的特殊标志。自元末义军领袖韩林儿颁造的官印印侧刻某字若干号开始,明清官印沿用此法,清官印更发展演变成用年号的第一个字作为某字的编号,如乾隆年即为“乾字号”等。

综上所述,鉴别印章的年代,首先得看它的外部形态,比如它的印材、钮式、字体的风格。然后在看印文的内容,有没有官名、地名还有什么别的特殊的地方,把这些内容和特征一个个总结起来,多掌握一些印玺的知识,就能够很快辨别真伪了。

相关文章

  • 艺术鉴赏——品读著名书画家芦书增重彩山水(组图)
    艺术鉴赏——品读著名书画家芦书增重彩山水(组图)

    【艺术简历】芦书增,曾用名卢书增,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人,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艺术研究院艺委会评委,2013年至2015年先后在北京画院和清华美院高研班学习,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作品参选国家级展览经历2020年12月,作品《尖峰时刻·上天入地》入选“第十一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并获奖。2020年12月,作品《同源·梦回家山》入...

    23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邵大箴:“马到成功”国画贺岁——品读王家训百子闹春图[图文]
    邵大箴:“马到成功”国画贺岁——品读王家训百子闹春图[图文]

    在王家训百子系列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扎实的传统线描功力和精妙的造型技巧。百子图,过去也叫百子迎福图、百子嬉春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由于“百”含有大或无穷的意思,因此为了在这样的作品中表达祝福、恭贺等良好的愿望,画面会带有喜庆、艳丽的色彩。而王家训在继承传统样式时,将有浓厚民俗风味的图式消减成具有文人画趣味的小品。他的百子图以白描勾线为基础,造型生动,抓住了儿童的生理特征和...

    174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韩羽先生对王子虚画戏作品的点评[图文]
    韩羽先生对王子虚画戏作品的点评[图文]

    时光飞逝,转眼间,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当代意象——中国写意人物画研究创作展”召开已有两月,共展出了韩羽、李世南、王迎春、郭全忠、赵奇、田黎明、张立柱、梁占岩、李孝萱、袁武、周京新、刘庆和、李晓柱13位长期耕耘于水墨人物创作领域的艺术家的作品。此次展览的初衷是充分尊重创作自由和个性,这些画家作品的表现有的直接、有的含蓄、有的沉重、有的幽默、有的特异、有的主流。他们在水墨人物画的观念更新与语言建构...

    167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孟云飞:李商隐《花下醉》浅析[图文]
    孟云飞:李商隐《花下醉》浅析[图文]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李商隐,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为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擅长诗歌、骈文。其诗构思新奇,风格迤逦,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哀婉动人。但在仕途上,李商隐一生并不顺畅,会昌二年至五年这三年期间,他因母丧而去官闲居。在此期间,他的生活沉默寂寥,除栽...

    150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青年艺术不应受到“程式化”制约[图文]
    青年艺术不应受到“程式化”制约[图文]

    不受更多程式化的约束是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带给大家的基本面貌。诸多青年艺术家的创作针对艺术资源的选取和运用视野更加开阔;不管是相对当代还是较为传统的艺术创作作品,都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再则,青年艺术家艺术处理的主题也显得更加多样:既有面对自我的内心思考和表达,也有年轻作者面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判断;在艺术倾向上,有的青年艺术家选择了唯美方式的表达,作品中显现出对美的主观态度。当下,大众媒介、流行文...

    196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范迪安评曾锦德:超凡脱俗 独立不羁[图文]
    范迪安评曾锦德:超凡脱俗 独立不羁[图文]

    天风浪浪 70年代 35x35厘米当我第一次看到曾锦德的作品时,我感到眼前为之一新,也为之一惊,那些在今天看来尺寸并不阔大而且纸张已经泛出旧色的作品,透溢出来的是一股超凡脱俗的气息,一个精神孤寂的世界,一个独立不羁的灵魂。曾锦德生活于闽南,在一个有着历史性局限的时代,在艰难的现实生活面前,在缺乏学术交流和慰藉的条件下,他一直坚持水墨作画,坚持以艺术的表达充实自己的生活,可以说,他是以对艺术的挚...

    69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浮世绘里除了美人还有什么[图文]
    浮世绘里除了美人还有什么[图文]

    河锅晓斋是江户末期的日本画家。在幕府统治末期一片混乱的社会环境下,河锅晓斋可谓是“一股清流”~纵使外界再动荡,他也不忘了陶醉在自己笔下的各种奇形怪状的动物、妖怪和骷髅当中。自小喜爱绘画的他曾在浮世绘师歌川国芳和狩野派画师骏河台门下学画。而不管是在谁门下时,他的学画经历都十分传奇……河锅晓斋‘花を活ける骸骨’师从歌川国芳之后,年轻时的晓斋为了严格遵守导师“写实”的要求,据说曾在1839年梅雨季节...

    1290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王羲之与海派书画及对日本的影响[图文]
    王羲之与海派书画及对日本的影响[图文]

    临沂过去是古琅琊郡,名人辈出,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的故里都在这里。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帖学一脉对海派书画 乃至日本的影响表现在哪里?又有哪些传承?当下如何看待?作为第十三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的主要研讨会之一,前不久在临沂博物馆举办的“王羲之与海派书画 及对日本的影响”的研讨会对此颇多探讨,在临沂博物馆举办的“海派东渐——金石书画家十人展”参展者与部分学者就此进行了交流讨论。收藏于日本的王羲之《丧乱...

    193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刘艺先生“序•跋•书信”选萃之十:《国华书法作品集》序[图文]
    刘艺先生“序•跋•书信”选萃之十:《国华书法作品集》序[图文]

    国华学弟自幼爱好书法,勤学苦练,至今已卅载有余。其求师经历堪比明代宋濂,故能打下坚实基础。其行书、草书俱佳。尤擅大草,杜甫《秋兴八首》便是代表。展卷拜观,少年锐气直扑眉宇,显然已入唐宋先贤堂奥,多年苦学,已见成果,今后宜在继承之余,探索适合个人路数,形成较为鲜明之个性,届时敝人当更刮目相看矣。庚寅孟春 实子刘艺谨识选自孟云飞主编《艺海无涯——刘艺的书法人生》,光明日报出版社...

    1663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孔雀绿釉是中国本土创造还是舶来品[图文]
    孔雀绿釉是中国本土创造还是舶来品[图文]

    唐 波斯孔雀绿釉陶瓶孔雀绿釉为一种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的低温彩釉。1965年2月,福建省博物馆在福州市北郊新店公社战坂大队莲花峰发掘了五代十国时期割据福建的闽国第三主王延钧妻刘华墓。墓中出土三件孔雀绿釉陶瓶,器形高大,敛口、广腹、小底,通体施孔雀绿釉,釉厚晶莹,瓶内着青灰色,橙红胎,质松。其中一件四绹纹环耳陶瓶,微敛口,丰肩,长腹斜收,腹最大径在偏上,平底、沿外突,肩颈部饰四个绹纹环形系、系孔不通...

    60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镇墓兽:东方的狮身人面兽[图文]
    镇墓兽:东方的狮身人面兽[图文]

    彩绘人面镇墓兽镇馆之宝文/记者金叶资料及图片/董理提供彩绘人面镇墓兽为西魏时期的文物,1977年出土于陕西省汉中市崔家营,高37厘米。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镇墓兽是中国古代春秋、战国到宋元时期墓葬中常被放置在墓道的压胜、驱鬼之物。镇墓兽形制变化多样,狮形人面只是南北朝时期的状态。人面兽身镇墓兽有着人的面孔,狮子的身躯,造型上的独特表征,与相隔甚远的埃及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有着某些相...

    144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特别推荐重彩工笔艺术领军画家——刘新华[图文]
    特别推荐重彩工笔艺术领军画家——刘新华[图文]

    【艺术简历】刘新华,天津市人。籍贯:河北河间市。毕业于日本京都艺术大学大学院等、文学硕士、美术硕士、美学博士。天津大学工笔重彩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导师、教授、一级美术师;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副院长;中国美协重彩研究会副院长。刘新华先生启蒙于画家姜毅然、田世光先生,对中国传统花鸟画进行了深入研习,在日本留学期间又受教于著名日本画家松尾敏男、加山又造、上村纯之等先生。...

    110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中古陶2015春拍翡翠专场:市场惜售价格坚挺[图文]
    中古陶2015春拍翡翠专场:市场惜售价格坚挺[图文]

    高冰种满色翡翠一鸣惊人挂件 成交价2990万5月31日19:40,“华翠堆雲——珍品翡翠专场”正式开槌,并持续到22:20结束。当前收藏级高端翡翠市场上价格较为坚挺,并且由于原料的枯竭导致卖家惜售,出现了成交量少的局面,“华翠堆云——珍品翡翠专场”上拍的271件拍品最终成交37件,成交率15%。但由于上拍的多为收藏级珍品翡翠,“华翠堆雲”专场的总成交额仍然达到近9000万,在翡翠市场的当前行情...

    21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海上雅集精品赏析:齐白石花卉册页[图文]
    海上雅集精品赏析:齐白石花卉册页[图文]

    海上雅集精品欣赏:齐白石花卉册页海上雅集精品欣赏:齐白石花卉册页海上雅集精品欣赏:齐白石花卉册页日本的回流作品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便是一套齐白石花卉集珍册页了,此套册页有“好”“怪”两字便可概括其全貌。说它“好”,乃其用笔、用色、章法皆到位。说它“怪”,只觉得少了常见白石画作之润泽,多了些生拙异趣。这部...

    27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中国画的世界影响力[图文]
    中国画的世界影响力[图文]

    文化的交往,是任何国家的疆界都阻挡不了的。而绘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更有其独特的优势。美国艺术收藏家、鉴赏家阿瑟·赛格勒曾经说,“印象派、立体派和抽象派以及现代和当代绘画和雕塑领域中的各种创新,都可以在亚洲前期书法、绘画和雕塑中找到雏形”,“在所有这些活动的丰富遗产面前,我们西方人是受益者。”早在魏晋时,中国画就传入朝鲜半岛。东晋孝武帝时,僧人摩罗难陀自中国携带佛经佛画前往百济(朝鲜古国)...

    1754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