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梵高:从灰色的荷兰画派到热烈的巴黎之光

时间 : 03-10 投稿人 : 阿兴 点击 :

梵高:从灰色的荷兰画派到热烈的巴黎之光 | 美术学术

凡·高作品《吃土豆的人》(1885)

一想到凡·高,人们总会想到明亮而浓烈的色彩。不过,他调色板上的颜色并非总是如此生动而热烈。如果我们将他早期的静物画和后期的大作相互对比,便能发现他的探求过程,即色彩从幽暗走向明快。

灰色的荷兰画派

凡·高曾在海牙随艺术家安东·莫夫(Anton Mauve)学画,并在此阶段培养了对色彩的感觉。莫夫擅长用柔美的色调,捕捉景物的气息。如其他海牙画派(亦被称作灰色画派)画家一样,莫夫主要用灰色及蓝色作画,使用的色彩虽然比较单一,但着重突出色调上的变化,并达到和谐一致。凡·高在莫夫那里看到的就是这样的作品,所以他便依此方法开始作画。

凡·高刚开始和莫夫学画,便立即进入静物油画阶段,这使他逐渐对色彩有了感觉。凡·高为此感到高兴,因为在这之前他主要在画素描。

此后,凡·高读了很多色彩理论的书,并了解了补色的原理——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在视觉上,它们都会彼此强化。不过尽管了解了补色理论,但此时他在笔记本上所绘的插图却大都是黑白两色的。困扰他的问题也许是:他该如何将这些理论付诸实践?

梵高:从灰色的荷兰画派到热烈的巴黎之光 | 美术学术

凡·高作品《情人互献殷勤的花园》(1887)

研习理论时,凡·高读过一篇描述法国艺术家——也是浪漫主义运动的代表画家之一的欧仁·德拉克罗瓦用色的文章。德拉克罗瓦通过使用对比色以突出戏剧性效果,与此同时,还能唤起观者的情绪与心动,这一点尤其吸引着凡·高。

他在1885年10月20日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说道:“如果你发现跟颜色问题有关的好书,一定要寄给我。”

这一时期,凡·高已经开始在绘画中应用补色,他将颜色混合起来使用,最终绘出“模糊的色调”。乍一看,他的作品仍同其他同时代的荷兰画家一样,有着自然的灰棕色调。但是,仔细观察画作,就会发现,凡·高正在进行自己的补色实验。在《女人的头像》一画中,凡·高主要用了红绿两种补色。不过他并未将两色并置,而是将两种颜色融合起来,这使得对比并未显得那么强烈,反而有一种脏兮兮的感觉。而这一点恰好正是凡·高所希望表达的农民的色调。这一点在《吃土豆的人》中更为明显,他的画笔创作了一个“真正的脏兮兮的土豆”,而凡·高使用同样的方法描绘了吃土豆的农民,借此表达农民的现实生存处境。

热烈的巴黎之光

移居巴黎后,凡·高前往卢浮宫观赏了德拉克罗瓦的屋顶壁画。醍醐灌顶一般,他懂得了多种亮色的作用原理。巴黎的现代艺术也使凡·高受到鼓舞,他采用了轻巧、明亮、放松,有些接近印象派的绘画方式。1886年,凡·高在一个展览中看到了乔治·修拉的作品,作品中艺术家将一个个单色的点宽松地排列在一起,从适当距离观之,这些点又构成了一个整体。凡·高受此影响,并采用了这种技法,但却独有特色,他会尝试着交替使用色点和短粗的线。

梵高:从灰色的荷兰画派到热烈的巴黎之光 | 美术学术

凡·高作品《播种者》(1888)

在巴黎的经历使他对色彩更加敏感,1887年10月末,他写信告诉妹妹:“这个夏天在阿尼埃尔画风景画时,我比以往看到了更多的色彩。”

哪些颜色组合最具强烈的视觉效果?一种颜色有多少变化的可能?凡·高对颜色着迷。他用小毛线球进行色彩的组合试验,观其效果,然后再用昂贵的颜料画画。

凡·高很清楚他已转型为现代艺术家,所以在一幅《自画像》中,他使用了明亮而浓烈色彩,并骄傲地在画作上用橙红色签下自己的名字。画中,他不再混合颜料,而是使用线条将色彩并置——远看起来,他的头发是姜黄色的,而实际上则是由补色并置而成,即绿色和红色。1888年6月20日,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凡·高表达了对颜色的新认识,“总有颜色会让另一种颜色闪光,他们像一对爱人,让对方变得完整。”

凡·高希望他的色彩绚丽的作品对于艺术的现代化有所贡献。当凡·高离开巴黎后,他在画作中进一步强调了强烈的色彩对比。在那个阶段,他创作出了许多使他蜚声画坛的作品。比如在《播种者》中,凡·高便使用了非同寻常的强烈色彩,甚至使之不再“自然”。

1888年,凡·高预言道,“未来的画家将是个前所未有的色彩大师。”他有所不知的是,他自己最终成为了他预言的那个画家。

(本文参考了凡·高博物馆官网资料)

杨天歌 编译来源: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相关文章

  • 沉香的贵重:贵在稀有[图文]
    沉香的贵重:贵在稀有[图文]

    作者 杭州石油 来勇就在几天前,朋友老高神神秘秘向我招手说花大价钿弄到一块沉香木。我当即纠正:沉香不是木。然而,一看老高的宝贝,还真就一块不值钱的沉香木。沉香是一种剩余之材,即瑞香科树木凝结的树脂醇化后的产物。根据形成原因,沉香分为以下几种:树木倒伏腐朽后剩余之材为“倒架”,树木埋于水中分解的剩余之材为“水沉”,树木埋于土中分解后剩余之材为“土沉”,树木砍伐经虫蛀蚁食后剩余之材为“蚁沉”。以...

    182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永”字八法 升“华”始新——翟永华书法印象记[图文]
    “永”字八法 升“华”始新——翟永华书法印象记[图文]

    和永华兄见过多次,年富力强,才气逼人。所谓帅气洒脱,从其谈吐之中隐约可以感受;所谓一见如故,可以从我们都是踏实的路上人足以见得。永华个子不高,稍胖;谈笑从容,眉宇之间张扬着自信和敢为之心。他钟情于桃源境界,但又为曲高和寡,在慢慢书法路上,找到自己的同时,唤醒更多有书法爱好的人。他深居菏泽市里,低调为人,不张扬,不轻浮,为人谦和,处事周全。每每你会发现他健步穿过马路,彬彬有礼,骨子里透出一股孔孟之...

    181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中国“莫迪利阿尼”:常玉艺术及作品市场行情[图文]
    中国“莫迪利阿尼”:常玉艺术及作品市场行情[图文]

    常玉1950年作《五裸女》,2011年以1.2832亿港元成交4月5日,保利香港5周年春拍收槌,共有1500件拍品竞拍,3件拍品过亿元成交,21件拍品以过千万港币成交。在“中国及亚洲现当代艺术专场”,常玉1931年作《白瓶粉红菊》以5546万港币成交(人民币4941.486万元)。其成交价仅次于曾梵志《面具系列1996No.6》(成交价10502万港币),位居全场第二。纵观常玉历年作品拍卖,其...

    151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二里头玉器” :中国玉文化的“少年时代”[图文]
    “二里头玉器” :中国玉文化的“少年时代”[图文]

    玉璧戚暑期,洛阳博物馆迎来了人流高峰。该馆珍宝馆玉器珍品七孔玉刀让不少参观者惊叹不已。这件文物精品就是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玉器家族中个头儿最大的一个。古人对玉推崇备至。位于“天下之中”的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半个多世纪以来出土了不少玉器,这些玉器标志着中国的玉文化进入“少年时代”。出土玉器千余件玉文化是我国最早的文化之一,持续时间长,内容也很丰富。我国玉文化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

    148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老栗之成“符号”[图文]
    老栗之成“符号”[图文]

    王广义1986年创作作品《后古典——大悲爱的复归》栗宪庭先生,艺术界坊间熟人称“老栗”,这个自然而然形成的称呼,或是各种关于他的称呼中,他也觉得亲切故而直认不二的,其他诸如“教父”、“乡绅”等别人赋予、自我调侃的,他都未肯当真认领。前不久,一个民间523“当代艺术思想论坛”...

    164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数据看2018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图文]
    数据看2018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图文]

    本文以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匡时、西泠拍卖、北京荣宝、广东崇正、北京翰海、北京诚轩、北京华辰、上海朵云轩(按成交额排序)10家拍卖公司为样本,对其春秋两季大拍公开数据进行统计,以分析2018年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基本趋势及情况。成交额下降,成交率上升受经济环境影响,2018年,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呈现一定幅度的回落,全年10家公司共举办文物艺术品拍卖专场400个,上拍64946件(套)...

    800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艺术品背后的幻境与日常[图文]
    艺术品背后的幻境与日常[图文]

    我常有一种微妙的、不知正伪的认知:美的体验对于美的观者而言,实际上是越来越宽容的。观者对于美的体验,是基于将身心投入幻境与投入日常的交替,这种交替十分常见,并不相悖。就像既能在前一秒在思考艺术的绝望与救赎,后一秒却浮现起“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好吃的,我的生命却太短暂了”的想法。观者在幻境中体验美,美在一定境况中断裂,而在日常中得以延续。尼古拉斯·普桑 理想景观 约1645年至1650年古典主...

    31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李志向《大吉祥》系列作品欣赏(一)
    李志向《大吉祥》系列作品欣赏(一)

    艺术简介李志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中国主题性花鸟画专项研修班”导师,兼任花鸟画工作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开封大学客座教授,文化部书画创作基地花鸟画艺委会秘书长,中国主题性花鸟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展并获奖,2005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写意画展”的优秀奖,是本届展览的最高奖项。不少作品被全国人大会议中心等机关、文史单位及海内外收藏家...

    458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王飏:如何做好疫情下的美术创作[图文]
    王飏:如何做好疫情下的美术创作[图文]

    编者按:这篇评论的作者王飏,供职于江苏画院,她写的美术评论文章,对如何搞好当前“抗疫"美术创作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见地。文章对在这次文艺界抗“疫”行动中,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们的热情和奉献精神致以崇高敬意的同时,客观分析了,在疫情发生后,美术家们无法深入一线实地取材,大多通过电视节目或网络获取素材,渠道相似。常常是一张网络照片吸引多人画,在大量的、密集的作品中,出现了简单重复和近亲繁殖等现象。...

    1183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为何今年春拍的亿元拍品有点多[图文]
    为何今年春拍的亿元拍品有点多[图文]

    文/便宜大师今年春拍持续将近2个月了,回顾下战绩,发现成交的亿元重器好像还挺多的。譬如4月的香港春拍上,吴冠中《周 庄》2.36亿港元、崔如琢《飞雪伴春》3.068亿港元、张大千《桃源图》2.7068亿港元成交,连续3天拍出3件超过两亿港元的作品,大伙的微信朋 友圈就狠狠的把屏幕给刷爆了。不过事还没完,5月春拍转征内地战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小书信《局事帖》以2.07亿元成交,不过就在六一...

    959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邵大箴:唯美,石齐油画[图文]
    邵大箴:唯美,石齐油画[图文]

    (封面)邂逅,160×130cm,2012年作在大家的心目中,石齐是著名的国画家,假如有人听说他也画油画,那么第一个反应大概是“偶尔为之”吧!但现在他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自己的油画作品展,向公众展示一百多幅油画,人们就不得不刮目相看了。原来,石齐自幼就有浓厚的油画情结,他在走向画坛的道路上,一直受到民族传统艺术和西方油画的熏陶与影响。在仰慕之余,...

    90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崔见的水墨意境[图文]
    崔见的水墨意境[图文]

    《梵音回响》崔见的水墨意境文 / 周京新在传统中国画体系当中,山水画向来是一个重头戏,在近二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从萌芽状态到发展成熟,出现了很多经典的语言样式,可谓丰富多彩,体现了这一重头戏的分量和价值。但我们细细品味一下就会发现,真正具有独特个性,具有经典价值并一直能够为后世所传承借鉴的并不是很多,与整个山水画发展的宏大态势相比,突显出来的经典还是只占了相当小的一部分比例。我想,经典之所以能...

    32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香港春拍折射市场新趋势:火爆背后是理性[图文]
    香港春拍折射市场新趋势:火爆背后是理性[图文]

    香港保利春拍拍品:青铜饕餮纹尊亿元天价再现,刚刚过去的香港春季艺术品拍卖市场,用“火爆”二字来描述一点也不为过,然而在火爆的背后,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理性。每逢拍卖季,对于业界来说,最为关注的还是在于天价艺术品的成交,从今年香港的情况来看,此前最为受到关注的南宋青釉八方瓶,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以超过1.1亿港元的价格成交,另外一件清雍正帝御宝白玉九螭钮...

    193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翰墨歌盛世——著名书画家张满山作品欣赏[图文]
    翰墨歌盛世——著名书画家张满山作品欣赏[图文]

    【艺术简介】张满山,浙江长兴县人,男,1960年4月出生,大学毕业。自小受家庭熏陶热爱书画艺术。在全国许多书画比赛中获奖,入编作品集被众多家单位永久收藏,并多次被授予荣誉称号(详见张满山艺术网)。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林业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名家协会会员、中华书画艺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华夏国艺书画院院士、东坡书画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艺术研究...

    1235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御制名琴再获高价 中国古琴缘何成为拍场新贵[图文]
    御制名琴再获高价 中国古琴缘何成为拍场新贵[图文]

    清乾隆御制“湘江秋碧”琴,香港苏富比2016秋拍会上5564万港元成交在10月5日的2016香港苏富比秋拍“中国艺术珍品”专场上,一件清乾隆御制“湘江秋碧”琴以5560万港元的高价成交。古琴为何会拍出这么高的价格?古琴有怎样悠久的历史?古琴的样式都有哪些?古琴的收藏价值在何处?让我们进行一番探讨。近年来,艺术品市场上古琴价格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在北京保利2010秋拍上,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

    99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