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之一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那是一种何等的盛况,一夜之间,所有的牡丹竞相绽放,红的似火、蓝的似碧、黄的似金、白的似玉,一团一簇、一圃一园,粉雕玉琢,百态千姿、倾国倾城,难怪那位唐朝的诗人发出了如此的惊叹,这是从心底里产生的无法遏制的审美愉悦……
而今,我也像当年的刘禹锡一样,惊诧、惊叹,但我却吟诵不出他那样的千古绝唱。我的眼前也是一片花团锦簇的景象,只不过这些美不胜收的花卉,它不是开在园子里,而是悄然绽放在一幅幅柔软的宣纸上。这个把名贵的牡丹,“种”在宣纸上的人,名叫赵海龙。海龙画牡丹似乎有点张飞绣花的味道,但海龙就是海龙,他在一幅幅宣纸上再现了牡丹的千娇百媚、雍容华贵的国花气质。牡丹好多人都在画,它成了一个公众题材,但真正能画出牡丹神采的人,着实不多见。常言说,照猫画虎。但所画之虎,最终还是一身猫气。有人画的牡丹,乍看,极像;再看,似像;细看,就不像了。当然,艺术不是客观世界的投影,艺术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赵海龙的牡丹,是精心“种”在宣纸上的。他心无旁骛,一心一意侍弄他的精神的园圃,那千朵万朵的粉面,在他的呵护下,仪态万方,生机盎然。
赵海龙是我看到的唯一一个,在宣纸上“种”牡丹的专业大户。我能体味到他的“种”的历程和付出的辛劳,我能体味到,他为了在宣纸上表现牡丹的国色天香,观察现实中的牡丹也许不下千万次。赵海龙的牡丹“种”活了,那是活在宣纸上的牡丹,它比起现实中的牡丹的种植和培育,不知要难上多少倍!我读赵海龙笔下的牡丹,能看到花冠的摇曳,嗅到馥郁的清香。那些层层叠叠的牡丹,它们展颜的笑靥是不同的,它们托腮或是俯首,都不失国花的风度和风采。
赵海龙“种”在宣纸上的牡丹,它已经不是客观上的牡丹,它的一枝一叶,一簇一朵,皆赋予了一种人的灵气,因此,你能感到画面的浮动,听到花的轻笑和细语……
牡丹之二
牡丹之三
牡丹之四
链接:赵海龙,五凤山人,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咸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永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曾接受过刘文西、崔子范、王培东、王秀等大师的授艺。一直从事绘画创作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