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殷立宏:传承是美德[图文]

时间 : 03-22 投稿人 : 小木瓜 点击 :

殷立宏:传承是美德 | 艺术杂谈

殷立宏,著名画家。1966年生,字瑞雪,一木,极深。瑞雪江南之一木极深。全国公安文联美协副秘书长,北京工笔画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毕业。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导师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画院特聘教授。主要学术论著:《传承是美德》《让高雅艺术回到民间》《黄宾虹之中国文化精神》《中国画的底线在哪里》《中国画是人类之艺术瑰宝》《殷立宏中国画教学法》

殷立宏:传承是美德 | 艺术杂谈

(文/殷立宏)这些作品是我近一年来的文人画小品创作。作品取古诗之意,以逸士向往的田园生活——“樵”、“渔”、“耕”、“读”等为内容,注重笔墨修养以及个人情趣的表达。其目的是舒缓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带给人们的身心疲惫和紧张,消除浮世尘埃,促进文化、自然及人性的回归。同时也希望作品能够给观赏者带来一丝的文雅和宁静、轻松和愉快以及片刻的超脱。

一幅好的画,不仅要有好的内容,好的表现形式、手法,好的学术观点,以及与众不同的风格,更重要的是还要表现出好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

画是要给人看的,给行家看,给老师看,给高手看,给能者看,给庸者看。行家看门道,老师看病弊,高手看水平,能者看功夫,庸者不究其故而求于好恶。因而作品要力求合适更多群体的口味,这样艺术才能够不远离生活。

殷立宏:传承是美德 | 艺术杂谈

《逍遥图》尺寸:69cmx68cm 2010年创作

从艺者常讲“艺术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但笔者认为艺术更应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通俗并非媚俗,大朴之中求大雅、雅俗共进方能实现人文的回归。学术者不能一味地玩弄清高,无术者更不该虚张声势冒充学问。鄙视者欺己,媚世者欺人。当今画坛“操纵者”、“炒作者”、“炒作者”泛滥。如果真正的艺术传承不再回归,怕是连最后的残存也所剩无几。

殷立宏:传承是美德 | 艺术杂谈

《听一曲爱莲曲》尺寸:69cmx46cm 2015年创作

中国绘画的传承并不完整,由于变幻莫测的历史风云,中国本应五彩缤纷的绘画艺术长卷,早已被破坏得支离破碎、所剩无几。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所有“物证”皆失,甚至找不到一丝的痕迹,可谓沧桑至极。一次次考古中的重大艺术发现都会令世人惊叹不已,这些“物证”或许多多少少是一些弥补,让我们心理上稍感慰藉。我们无法估算有多少“物证”流失他度、长眠地下,甚至永远无法复还。大量的“物证”不是我们每个艺术家都能有福气而一饱眼福的。即便如此,仍有一些“艺术家”叫喊着将国人的艺术、国人的文化进行“改造”。这样做是不科学的。对于我们传统的绘画艺术,最好不要用“改造”一词,我们更应该用“研究”、“开发”、“挖掘”、“整理”、“利用”、“传承”等诸多字眼。相信随着伟大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的传统绘画定会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我们要将尚存的历史绘画艺术长卷,在进行修复的同时,继续保护下去,做到世代相传。

殷立宏:传承是美德 | 艺术杂谈

《听一曲潇湘雨》尺寸:138cmx69cm 2015年创作

何为笔墨,这里的笔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讲是毛笔与墨色进行“以物表物”后留下的痕迹,另一方面是笔与墨色施以“以物表物”的过程。这个过程相对抽象和复杂,因为这个过程包含更多的还是人(画家)的主观意识和思维。这就是“道”,是以客体表现客体最终出现客体的“通道”。实现这一过程如果不“通”,则不可以称为“道”。因此,笔墨是视觉和思维的双重组合,空洞的笔墨是没有美感和生命力的。只有笔墨在“以物表物”出现自然美感时,笔墨才会变得至高无上。

殷立宏:传承是美德 | 艺术杂谈

《坐卧东湖》尺寸:138cmx69cm 2015年

谢赫所言的“气韵生动”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一种审美要求,这个要求具有双重性。可以复杂地分析,可以客观简单地去解释,但其真正含义还是主观的审美思维,的确是内含玄机。这一问题,直至今日依然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谢赫所言“骨法用笔”、“随类赋彩”、“应物象形”是对笔墨进行研究的结果。“骨法用笔”讲的是线条造型。线性造型是以“应物象形”的观念来推敲线条的表现力,力求用线条将客观物象的外在品质、特征、结构、体积、空间及内在品质等诸元素通过“道”而一跃纸上。“随类赋彩”是要以“应物象形”来构成墨色。“赋”则有艺术表现、艺术构成之意,“彩”指“墨”或“色”。墨色的运用依然要以客观物象的体积、空间、结构、质感等来进行美感构成,这也是笔墨的重要组成部分。“骨法用笔”、“随类赋彩”是笔墨观念,“应物象形”是客观依据,整个过程唯“道”而施。前两者主观观念必须以后者这一客观依据进行千变万化。 

殷立宏:传承是美德 | 艺术杂谈

《捉鱼图》尺寸:138cmx69cm 2014年

唐王维对笔墨的发展也有不俗的表现,强调“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让人们对笔墨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不仅使得水墨技巧得以最初的运用,而且将山水画的创作推向极致,实现了由“绘”到“写”的转变,让笔意墨趣更加服从于自然变化的规律。  

若谢赫之“骨法用笔”是“应物象形”,则王维用笔的“写”乃“应时而变”。从“绘”到“写”用笔速度发生了变化,而速度的变化则完全由时间来控制。谢赫之笔随形变,王维之墨随时变,中国画的笔墨如虎添翼得到飞速发展。  

唐张彦远又提出“写形”、“传神”、“立意”、“用笔”等问题,对画理的辩证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六法”的理解也有独树之处且更具全面性,并有言“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 

殷立宏:传承是美德 | 艺术杂谈

《鬆山道士图》尺寸:139cmx68cm 2014年创作

韩拙言“古人以务学而开其性,今之人以天性耻于学,此所以去古逾远,而业逾不精也”,“所谓寡学之士,则多性狂,而自蔽者有三,难学者有二,何谓也?有心高而耻于下问,惟凭盗学者为自蔽也;有性敏而才高,杂学而狂乱,志不归于一者,自蔽也;有少年夙成,其性不劳而颇通,慵而不学者,自蔽也。难学者何也?有谩学而不知其学之理,苟侥幸之策,惟务作伪以劳心,使神志蔽乱,不究于实者,难学也。若此之徒,斯为下矣”,真是高见。这是宋人对当时的画家学者治学态度的批评。而今“自蔽者”、“难学者”比比皆是,因而此话愈发弥足珍贵,今借于此,与同道共勉。

殷立宏:传承是美德 | 艺术杂谈

《松鹤益寿图》尺寸:140cmx70cm 2014年创作

形似、骨气,皆以立意为起始,三者都应以笔墨技巧来充分表现。笔墨色彩是很关键的造型手段,不可以视同一般。但如果徒有笔墨形式,那么二者就化成了不具生命力的躯骸,更不具备艺术审美规 律。绘画形象的生动神韵是刻画形象的目的,追求形似只是向低标准看齐,因为做到形似并不是一件难事,有形似不一定有气韵,而有气韵不得不存有形似。因为气韵决不是仅用形似一种手段就可以实现的。“以形似以外求其画”即“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中矣”。对此,张彦远为绘画定了“自然”、“神”、“妙”、“精”、“谨细”五个品级。“自然”被当作最高境界,“精之为病而成谨细”,所以“谨细”列为最后。五代荆浩对“六法”的传承是以“气”、“韵”、“思”、“景”、“笔”、“墨”来概括。“气”乃“生气”,是万生之体,气脉相通则生机盎然。“气”是指笔笔相生,意到笔随,笔断气不断乃至意连。“韵”乃“神韵”,是墨随时变、笔随形变所产生的后果,是墨与物象浑然一体。“思”是指艺术家情感表达的“迹”化过程,也为“道”。“景”为依据自然客观规律,创作体现自然本质美的形象特征和境界。“笔”虽有一定法则,但要因势而变,不泥物形、不为法使,方能得心应手。“墨”是依据物象及阴阳向背灵活运用晕染技巧,使干湿浓淡自然过渡。虚实、体积、空间、质感都在墨华浸润之中得到统一和谐。

殷立宏:传承是美德 | 艺术杂谈

《搜尽奇峰打草稿—中国画之子石涛造像》尺寸:138cmx68cm 2013年创作

清代石涛由于受道家思想家老庄影响,将笔墨以“立一画之法”作为自己绘画美学的核心进行研究。他借老子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及“朴散则法立”的观念,明确画本身与客观物象的距离。从形而上的“无”到形而下的“有”。“一画”是描写物象的起始,即“众有之体,万象之根”。从“一”到“万”产生无穷的变化,只要“入理”和“尽态”就能得到“一画之洪规”。画者从“一”而入还要从“一”而出,“自一以分万,自万以治一,化一而成 ”。  

上述,是我进行中国画创作过程中,对传统笔墨的心得,也是对一些我所推崇的有成就的古代画家观点的评析。这些观念通过对自然物象(山水、人物)的写生得到了体验。石涛曾言“笔墨当随时代”,古人比我们更明白这一点。 

历代有成就的画家从来都没放弃过对笔墨的追求,每一阶段都有新的突破和发展。历史发展到我们今天这个阶段,不能留下败笔;古人尚未做到尚未发现、尚未完成的,需要我们来完成。只要我们怀着理性的观点和谦虚的态度,用科学的方法真诚地从自然(生活)中来,到自然(生活)中去,我们就不会向历史交白卷。中国的绘画艺术又如运动员的“接力赛程”,每一段的路程都不是重复,都需要用最好的技巧和方法来完成,只是各自的方式不尽相同。一个有学问、有修养的画家只有解读自然、解读古人、解读自我,才能悟出更多的真谛。学习古人就是传承的表现,解读大自然(大自然永远是远古和现代最好的物证和媒介),晓古如今,以致心知。

相关文章

  • 花开并蒂 各有芬芳——李淑燕李淑娟书法断想[图文]
    花开并蒂 各有芬芳——李淑燕李淑娟书法断想[图文]

    书坛姐妹李淑燕(右)李淑娟(左)(一)花开并蒂,各有芬芳。花如此,人亦如此。李淑燕作品李淑燕李淑娟是姊妹俩,相差二岁。有相同的成长环境,都幼年受爷爷熏陶而喜欢上了书法,其后上学、工作、成家、带孩子,在一座城市生活,姊妹俩感情好,又一起赴京进修,一起出外游历,一起从事书法教学培训,形影不离,想来人生的经历和体验也相差不远。但是,当我们把她们的书法作品放在一起时,却会发现无论风格、情趣、样式都...

    161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当代中国画杰出艺术家:路海艇[图文]
    当代中国画杰出艺术家:路海艇[图文]

    【艺术简介】路海艇,先后就读于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现为全国公安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公安文联书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作品:家园作品:秋晨作品:美好家园作品:霜叶红于二月花作品:农家冬晨作品:乡村人家作品:一夜秋色作品:乡愁作品:山里人家作品:乡间情思作品:红色江山作品:绿水青山作品:万山红遍作品:香山叶正红作品:红墙卫士作品:坚守作...

    149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我们为什么要看艺术展[图文]
    我们为什么要看艺术展[图文]

    俄国文学评论家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曾说:“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了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展的存在就是为大众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在艺术中感悟生活。看好的展览可以升华人们的思想,让人们更好地生活。近年来,各种类型的艺术展出现在大众生活中,但一部分人只是去看个噱头,或是为了借着展览拍照炫耀一番,而并没有真正理解艺术展存在的意义。对我们而言,为什么要看艺...

    1874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探寻地球 重塑辉煌[图文]
    探寻地球 重塑辉煌[图文]

    Exterior view of LAGO.© 2022 LAGO. Courtesyof LAGO, Mexico CityInstallation view of “Form FollowsEnergy” at LAGO / ALGO. Photo© 2022 Ramiro Chaves. Courtesyof OMR and joségarcía ,mx墨西哥城查普尔特佩克公...

    116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2016年艺术新格局:变变变[图文]
    2016年艺术新格局:变变变[图文]

    21世纪经济报道 孙伶 ,许望2016年的中国艺术界是新旧潮流共存的一年,一方面当下大热的电商、数字化正慢慢显山露水;另一方面,近几年不断刺激国人热情的西方经典大师作品仍将成为贯穿一年的热点。在经济形势不算太好的大环境下,曾经浮躁的艺术市场也逐渐趋于冷静。著名策展人、收藏家、《艺术时代》及《艺术银行》创刊人苏晏女士认为:“相比过去的泡沫年代,当代艺术在这两年的处境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艺术市场趋...

    1704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从民国北京画坛的一次事件 看金城陈师曾画学主张[图文]
    从民国北京画坛的一次事件 看金城陈师曾画学主张[图文]

    本文通过史料的钩沉,对民国北京画坛传统派内部的一次分裂事件进行重新解读,呈现了彼时北京画坛不同画学思想间的摩擦与碰撞。在探索中国画学传统现代发展道路的过程中,金城从宋元院体绘画出发,以工笔为途径,将师造化传统的复兴作为振兴中国画学传统的基础;而“北京画界同志会”诸家却普遍认同陈师曾的文人画理论,坚持明清文人画的写意特征,将绘画的主观精神特质作为中国画学传统的现代价值。“槐堂风雨一相违,君在欢愉...

    896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德拉克罗瓦:以自由之名夹带点私货[图文]
    德拉克罗瓦:以自由之名夹带点私货[图文]

    自由引导人民,作者欧仁·德拉克罗瓦,创作于1830年,藏于卢浮宫杨健这幅画,及其作者,都太有名了!法国入欧盟之前,具有稳定购买力的法国人钱包里,一般都会有几张“自由引导人民”及其作者“德拉克罗瓦”——它们就印在100法郎纸币上。这张钞票,足够你买一张卢浮宫的通票,入场,在德拉克罗瓦展厅看到《自由引导人民》的本尊。自由、人民、浪漫派,构成了法兰西风格的笼统意象,也为他人的滥用和误读制造了巨大...

    55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潘君诺与云起楼[图文]
    潘君诺与云起楼[图文]

    潘君诺先生以草虫写意驰名,潘师从郑午昌在云起楼之前,师从赵叔孺先生在云起楼之时,师从陈半丁先生在云起楼之后。虽然云起楼存世只有短短的四年,却是潘君诺先生艺术经历的一个重要标志和环节。潘君诺作品《丝瓜草虫》潘君诺先生(1907-1981),名然,晚年号然翁,斋称虫天小筑、茧蜕斋、演雅楼,祖籍江苏丹徒,长期寓居上海。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新制第六届)卒业,先后师从郑午昌、赵叔孺、陈半丁诸师。自习独创写意...

    53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客太行山里刘庚艺术馆[图文]
    客太行山里刘庚艺术馆[图文]

    受刘庚老师邀请,客坐刘庚艺术馆。一路同行的还有韩佩池、杨光永、察一迈、刘海博、许少翁、王子虚、白野夫等诸位老师…刘庚艺术馆座落于巍巍太行山大汉古军寨,一个古老幽静的古村落旁。刚下踏的那一刻,与我心中的世外桃源由此相印。能把艺术馆建在这里,可见刘庚其人也是那样的坚韧挺拔、朴实厚道。在天地之间,独享一份清闲自在,没有喧闹与名利,只有宁静之中那份真诚与自然。诸位老师顿时被山中的真氣所滋养,忘记一路...

    357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科技发展浪潮下 数字演艺前途几何?[图文]
    科技发展浪潮下 数字演艺前途几何?[图文]

    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正在让许多曾经不可能的事情变成现实。受疫情影响,在剧场时不时得短暂关闭的情况下,文艺院团借助互联网,以直播的形式连接舞台和屏幕前的观众,实现了相关剧目的远程演播,服务了广大群众。这样的形式和实践值得肯定,但这种“舞台+摄像机”简单叠加的方式不应是数字演艺的全部。特别是从观众观赏的角度来讲,无论是一个机位,还是多个机位,将屏幕挡在眼前,原本坐在剧场里沉浸式观剧的现场感被割裂,原...

    1384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祝天猛:在抽象与具象中周旋[图文]
    祝天猛:在抽象与具象中周旋[图文]

    涩(油画)祝天猛的生活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中国和比利时。1989年之前在中国,1989年之后到现在在比利时。上海是少时的记忆,布鲁塞尔是奋斗的足迹。对于祝天猛来说中国是根,是价值观形成的地方,也是梦想开始的地方;而比利时是他成熟的地方,不仅结婚生子,并且事业有成。两个地方都感情深厚。初到比利时就学时生活环境的巨大改变,和广大留学生一样,语言、饮食、打工、文化价值观等等都是要克服的困难,他还要挤...

    342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孔达达:中国水墨艺术的两种实践[图文]
    孔达达:中国水墨艺术的两种实践[图文]

    孔达达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院长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于2018年底举办的“中国新水墨作品展1978-2018”再次开启了关于中国画的历史传统和发展方向的讨论。“中国新水墨作品展”的策展人将1978年至2018年间出现的中国绘画作品分两个线索加以阐释。一条线索以中国绘画笔墨传统的延续为主线,展示了新时期的艺术家们在绘画技巧和主题表现手法上的创新和突破,提出这种创新是建立在整体社会发展变革和个体主观...

    80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金总改革如何发力 创新营销对篆书币入市的影响[图文]
    金总改革如何发力 创新营销对篆书币入市的影响[图文]

    篆书金银币是书法系列的龙头币。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将分五年连续在国家法定货币上登台亮相。2018年,书法艺术(篆书)金银币,又因承担了金总改革试点的历史使命而更加身负重任。改革究其原因,还是创新型营销起到了巨大的内在驱动力量。首先,是政策层面的强大助力4月26日在厦门召开的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金币市场专业委员会会议上,中国金币总公司发布了包括“减量降价”等一系列涵养和提振钱币市...

    1493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肖宽先生的“画字”[图文]
    肖宽先生的“画字”[图文]

    在当下中国的书坛,肖宽先生的书法属于另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创立了一个新的流派。肖宽先生的书法依然是对传统的秉承,只不过是他的这种秉承,不恪守规矩,不于泥古法,在传统书法的汪洋大海中,敢于放弃了姿势对性灵的捆绑,他追求的是那种“不管风吹浪打,甚似闲庭信步”的自然态。肖宽先生“破”了传统书法的规矩,他的字自成一格,体态中融入了水墨画的技法,落笔的轻重...

    117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古韵书香 ——论刘旺超作品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图文]
    古韵书香 ——论刘旺超作品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图文]

    博古好文 2013年 刘旺超古韵书香——论刘旺超作品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李人毅看到耀军传来的刘旺超的作品,让我为之一振。多年来,我所渴望的一种绘画形式终于谋面了。这是一种有别于任何艺术表现形式的独特的丹青叙事,画面上是以古籍为主的静物,散发出浓浓的文化气息。当你品读画作时,一股古韵书香扑面而来,令人赏心锐目却能蕴藏心旷神怡的静谧。驻足探究,令人流连忘返竟能蕴涵豁然开朗的清新。刘超...

    781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