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别具一格的清代贮茶器[图文]

时间 : 01-28 投稿人 : 浩浩 点击 :

别具一格的清代贮茶器 | 陶瓷资料

图1

江苏镇江 刘丽文

明清饮茶习俗与前朝不同,饮茶之 法一改唐宋流行的烹、点茶的饮法,为煎、泡芽茶的新饮法,制茶、品饮、茶具都变化一新。此时以散茶为主,散茶喜温燥而忌冷湿,如贮存不当,炒制好的茶叶保 存不当,就会破坏茶汤的效果,茶叶贮存用具就显得重要。明清用来保藏散茶的器具一般为砂瓶或瓷瓶。《茶经》中曾说茶瓶“以杭州或宜兴所出”为佳,“宽大而 厚实者,贮芽茶,乃久久如新,而不减香气。”

出土和传世的紫砂和瓷质的盛放茶叶的瓶、罐、钵等形制各异,大小不一。如镇江市一中弹簧厂出土一件清代宜兴窑紫砂带盖钵(图1),通高12.2厘米,口 径14厘米;通体呈扁圆球形,有盖,子口,圆唇,鼓腹,圜底;盖内有一菊花形戳记,内有“荆溪”二字,还有一方形图章戳记“邵文茂制”。邵文茂,清顺治宜 兴紫砂艺人,具体生卒年无考,善制各种器物。此器当为贮藏茶叶的器具。明清时期以散茶为主,如贮存不当,茶叶就会变质,茶叶贮存用具就显得重要,紫砂器用 于贮存茶叶,具有茶色不损的特点。

别具一格的清代贮茶器 | 陶瓷资料

图2

镇江博 物馆收藏有一件清乾隆款斗彩团花纹盖罐(图2),高12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6.3厘米;盖面平坦,正中间绘团花,内为菊花纹,盖边绘缠枝菊花纹; 罐口沿内敛,圆鼓腹,下腹内收,浅圈足;罐肩部与近底部绘小花朵纹,腹部绘团花,内为菊花纹,间以缠枝花卉;圈足内有“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官窑 款。斗彩技法萌发于明宣德年间,成熟于成化年间。清代斗彩有仿成化斗彩,也有时代特征的创新品种。乾隆斗彩器型多,装饰华丽,色彩绚丽缤纷。在制作、绘画 工艺方面与雍正朝相似,但也有自身的特色,纹饰往往对称或开光装饰,多见团菊花纹。团花纹成熟于隋代,隋唐陶瓷器上常见,多以模印手法制作,明清两代团花 纹再度盛行,表现手法为彩绘,乾隆时期的团花纹纹样新颖,别具一格。

别具一格的清代贮茶器 | 陶瓷资料

图3

 另有一件清乾隆款白地青花绿龙纹盖罐(图3),高21厘米,口径6.5厘米,底径8厘米;盖面平坦;罐直口,短颈,溜肩,圈足;全器以白釉为地,青花勾 边填以绿彩,肩部绘八宝纹,腹部绘龙纹,近底部绘莲瓣纹;底部有“大清乾隆年制”三行篆书官窑款。此器用于贮存茶叶。此器绿釉近似明代成化、弘治时绿彩器 的色调。其纹饰先以青花绘出,再填以绿彩,色泽明艳,清新悦目。此种装饰的盖罐,康熙时已有,但器型较小,乾隆时制较多,并延续至道光时期。民国时后仿的 绿彩龙纹罐,器型笨拙,胎体厚重。

明清时期以散茶为主,散茶喜温燥而忌冷湿,炒制好的茶叶需要贮存,贮存器具一般为瓷质和紫砂器。

相关文章

  • 寻找宋人笔下的遂府窑[图文]
    寻找宋人笔下的遂府窑[图文]

    图1南宋僧人释师范(1177—1249),四川梓潼县人。梓潼县通过梓江、涪江与遂宁相连。他的传世诗作有偈颂七十六首、偈颂一百四十一首、颂古四十四首等。其中偈颂七十六首中有这样一首:“一夏已满,无事不办,遂府钵孟,邛州磁碗。”烧制“邛州磁碗”的邛州窑肯定指的是邛窑,那么,烧制“遂府钵盂”的遂府窑今在何方?人们寻找未果。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各窑口特征了解与把握的深入,发现涪江流域屡屡出现一些跟成都琉璃...

    628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满饰宝鼎和金石文字”温酒器见证清代文艺风尚[图文]
    “满饰宝鼎和金石文字”温酒器见证清代文艺风尚[图文]

    没有得到这件温酒器(图1)之前,我受半路出家的古玩商、半瓶子水的藏家的影响,也根据器型特征推测,一直以为它是茶叶罐或者是炖盅。因为遇到这类器型去求教于古玩商时,他们基本上都说是装茶叶用的。当然,也许他们知道是温酒器,缺少了酒杯,所以隐瞒实情,好将缺件的东西当整套完美器卖以图高利润;而一些广州的藏友则告诉我,这是炖参汤用的盅,广东人讲究喝汤,炖汤的方式和器皿也特别,加之器型成筒状,缩口,上有母盖,装...

    771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苏格兰陶艺家Kerry Hastings手工lustred碗[图文]
    苏格兰陶艺家Kerry Hastings手工lustred碗[图文]

    苏格兰陶艺家KerryHastings手工lustred碗结合了当代的调色板扔在陶轮的古老传统。灵感来自于自然界中发现的颜色绘制:大海的蓝色,山上的绿色,红色和黑色的岩石峭壁。...

    319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明代永宣青花瓷器与西域文化[图文]
    明代永宣青花瓷器与西域文化[图文]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鸡心碗文 _陈联众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是我国陶瓷史上的珍品,历来受到世人好评。其异域风格的造型、浓重明艳的呈色、超凡脱俗的纹饰,被后人赞誉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这些带有异域风格的作品体现明代时期对西域文化的包容吸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我国与西域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情况。一、中国是一个开放的文明古国,在悠久的历史中,历朝历代都保持着与外界的经济、文化往来。尤...

    962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瓷器收藏以人物画最贵[图文]
    瓷器收藏以人物画最贵[图文]

    在传统的古董陶瓷纹饰中,通常都是由制瓷艺人在器皿身上用颜料绘画出精美的图案而进行烧制的。为此,古董陶瓷绘有纹饰的器物,其欣赏价值通常是要比没有绘画的古陶瓷的艺术性要强。古陶瓷鉴藏界资深人士岑世英先生表示,古董陶瓷的绘画纹饰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个奇葩,而人物纹饰则最为珍贵。 由于在陶瓷上绘画图案对制造陶瓷的工匠艺人们要求甚高,为此能够画出精美纹饰的陶瓷作品是非常难得的。而在收藏界对于瓷器绘画精美的人...

    1667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论明代杂彩与素三彩瓷器 [图文]
    论明代杂彩与素三彩瓷器 [图文]

    近些年,福建地区的陶瓷考古取得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漳州境内一批古窑址的发现,使长期以来中国古外销瓷研究领域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得以应刃而解。其中平和县田坑素三彩瓷器窑址的发现,为东南亚各国及日本收藏甚多的各类素三彩瓷器找到了归宿,同时也为研究中外陶瓷技术交流史和陶瓷贸易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另外,以往人们仅知景德镇烧造素三彩瓷器,田坑素三彩瓷窑址的发现,则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认识。笔...

    917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大器难成的青花釉里红[图文]
    大器难成的青花釉里红[图文]

    有一句俗语:大器难成。即缘自“釉里红”器皿的加工。古人喜好之朱红,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大红很不同,色泽清雅而略偏橘红色,若是用了大红,就俗了。釉里红系创烧于六百三十多年前的元末,流行于明初。也许是釉里红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的缘故,至明中期后便逐渐消失了。在雍正、乾隆期间,又推出了青花釉里红。所谓青花釉里红,是将青、红两种釉下彩绘于同一器物上的装饰。在透明釉的覆盖下,经高温煅烧而成。改变了以前只绘一色之...

    404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中国经典彩瓷:青花加彩[图文]
    中国经典彩瓷:青花加彩[图文]

    【彩瓷】青花加彩青花加彩是指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构成完整的图案或图画,即全部图案主要以青花构成,只是部分使用釉上填彩。出现这种彩瓷最早的是明永乐时期的青花金彩,以后又有宣德时期的青花红彩、青花五彩,成化时期的斗彩,弘治、正德时期还有青花绿彩、青花红绿彩,隆庆、嘉靖、万历时期青花五彩、青花紫彩、青花红黄彩等。青花加彩与斗彩的区别:青花加彩瓷器的纹饰与斗彩画法不同,它们没有用青花勾纹饰轮廓线,而用青花作...

    668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漳窑遗址典型代表:华安东溪窑[图文]
    漳窑遗址典型代表:华安东溪窑[图文]

    笔架黄阿彬 邹德龙 邹财金 文/图华安东溪窑是大型民窑,遗址位于华安县高安镇三洋村东溪头(漳州府古龙溪县二十五都升平社),为“漳窑”遗址典型代表,属明中期至清初期民间大型瓷窑窑厂。窑场规模巨大,窑址约10平方公里,是明清时期漳州地区最大的窑口,也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外销瓷产地之一。东溪窑始烧于宋代,明中叶以后崛起,烧造的延续时间长,品种类型丰富,主要以烧造青花为主,兼烧青瓷、白瓷、青白瓷、米黄瓷、...

    731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鉴赏:清代云南青花瓷器特点论略[图文]
    鉴赏:清代云南青花瓷器特点论略[图文]

    清晚期青花折枝花卉纹双耳盖罐(图一)高11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6厘米。圆口,鼓腹,腹部由上至下渐收,双耳,代盖,盖上有钮,矮圈足。胎质青灰致密,除着地处外,整体施釉,釉色青中泛灰,光泽莹润洁净,施釉较为均匀细致,满布细小开片。整个造型敦实饱满,是为云南青花瓷生活用品中的常见器物。用青花料分别在盖钮、盖边沿、罐口、罐下腹处画有一宽边条纹。即作为装饰,同时几条纹饰也起到了相互呼应的作用。在盖子上...

    1350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中国商人拍下大都会中国瓷器 捐赠国家南海博物馆[图文]
    中国商人拍下大都会中国瓷器 捐赠国家南海博物馆[图文]

    日前,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拍卖会举办。在拍卖会上,一件“明万历枣皮红地青花缠枝莲梅瓶”由海南中视集团董事长刘文军拍得,并作为首批馆藏珍品,入藏国家南海博物馆。据悉,这个“梅瓶”具有400年历史,曾漂洋过海,辗转地藏于豪门巨室,并于上个世纪由JP摩根家族捐赠,入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据了解,本次拍卖会于9月中旬在美国举办。拍卖会上,共有501件中国瓷器。瓷器均是大都会博物馆的馆藏精品,藏品的大部分...

    673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明清瓷器鉴定中要认真对待的几个问题![图文]
    明清瓷器鉴定中要认真对待的几个问题![图文]

    识真与辨伪自宋代以后,即兴起摹古仿制之风,特别是明清时期,仿古之风达到高峰,历代都有仿古赝品或造假古董问世,清末、民国时尤甚。还有的赝品来自朝鲜、越南、日本、东南亚等国以及台湾地区。因此要辨别伪品或仿品是何朝代、时期、地区所仿(伪),其主要特点、手段、影响如何,是古代仿品、现代仿品或是做假古董。还要弄清楚是整体摹仿还是局部仿制,如有单仿造型、仿纹饰、仿釉色、仿款识之分,所呈现的仿品面貌特征都有较大...

    1050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青瓷美学——不同朝代的青瓷审美有哪些区别[图文]
    青瓷美学——不同朝代的青瓷审美有哪些区别[图文]

    青瓷的出现,最开始是一种技术落后的无奈,后来,却慢慢变成一种情感寄托的必然。应该这么说,当商朝的人们们刚刚学会烧制瓷器的时候,他们烧制出的第一批产品就是青瓷,这个时候的青瓷还比较粗糙,被称为原始青瓷。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进步,终于在1000多年之后的东汉时期,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青瓷产品!在后来的时间里,青瓷文化与当时的主流的文化思潮互相交融,都呈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发展,在南宋时期更是达到了世界公认...

    1298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釉里红瓷:烧制不易 少见鲜红[图文]
    釉里红瓷:烧制不易 少见鲜红[图文]

    元 釉里红兔纹玉壶春瓶瓷器赏鉴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以氧化铜为呈色剂的釉下彩瓷器,其制作工艺与青花基本相同。由于铜元素在高温下极易挥发,且显色温度范围很窄,因此在烧制过程中,从彩料配比到窑内气氛性质的把握,以及窑温高低或窑位选择等诸多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彩饰能否呈现纯正的红色产生影响,因此要想烧制出呈现完美红色的制品,是十分不容易的。作为一种新工艺,釉里红的烧造技术难度决定了它在初创期很...

    718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当下怎样收藏最具升值潜力的陶瓷[图文]
    当下怎样收藏最具升值潜力的陶瓷[图文]

    关于陶瓷收藏的故事有很多,陶瓷的收藏不论从时间段还是种类上都有很大的学问,甚至有人从景德镇陶瓷、德化白瓷这样的地域上将其进行划分。神秘的7501瓷器7501瓷器之所以被收藏界认可除却因为是主席专用瓷外,更重要的是7501瓷集合了当时制瓷界的顶尖人物。“7501”瓷选用的原料是一种名叫“滑石子”的高岭土,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这种成矿过程非常特殊的高岭土,只在江西抚州发现,是全球独一无二的。7501瓷...

    1518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