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论明代杂彩与素三彩瓷器 [图文]

时间 : 01-25 投稿人 : 糖糖 点击 :

论明代杂彩与素三彩瓷器  | 陶瓷科普

近些年,福建地区的陶瓷考古取得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漳州境内一批古窑址的发现,使长期以来中国古外销瓷研究领域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得以应刃而解。其中平和县田坑素三彩瓷器窑址的发现,为东南亚各国及日本收藏甚多的各类素三彩瓷器找到了归宿,同时也为研究中外陶瓷技术交流史和陶瓷贸易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另外,以往人们仅知景德镇烧造素三彩瓷器,田坑素三彩瓷窑址的发现,则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认识。笔者认为,明代素三彩瓷器是在杂彩瓷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田坑素三彩瓷器既受到景德镇同类产品工艺的影响,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为了便于掌握第一手资料的福建同行深入研究田坑素三彩瓷器,笔者不揣冒昧,对明代景德镇素三彩瓷器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景德镇三彩瓷器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景德镇素三彩与田坑素三彩之关系,作一全面论述,不妥之处,敬希专家们指正。  

虽然人们习称的明代素三彩名称中带有“彩”字,但实际上它属于多色低温铅釉,而不是一般所称的用来描绘瓷器纹饰的彩,这与人们将唐代多色铅釉陶瓷器称作"唐三彩"的习惯是一脉相承的。素三彩瓷器上的釉是以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锰等作着色剂,主要颜色有黄、瓜皮绿、淡茄皮紫、孔雀绿等,还有黑色及基本不含呈色剂的白色。最显著的特点是不用红色,故显得素净优雅,这是素三彩得名之由来。因为我国历来对颜色有“荤色”、“素色”之称谓,结婚、祝寿为红事,用荤色,即红色;丧葬、祭祀为白事,用素色,既红色以外的其他颜色。清末寂园叟《陶雅》曰:“西人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成书于民国初年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亦曰:“茄、黄、绿三色绘成花纹者谓之素三彩。”其实,“素三彩”中的“三”乃“多”之意,即素三彩瓷器不一定只施三种彩,有的器物除施黄、绿、紫色外,还加施白色、孔雀绿色、黑色等。从传世品及出土物看,素三彩瓷器出现于明代成化时,正德、嘉靖、万历时曾大量生产。但从明代瓷器的发展过程看,素三彩瓷器是在杂彩瓷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杂彩  杂彩是指各种色地单彩瓷器。明代杂彩瓷器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白釉单彩,计有白釉矾红彩、白釉绿彩、白釉黄彩、白釉酱彩等;另一类是其他色地单彩,计有黄地绿彩、绿地黄彩、绿地褐彩、黄地紫彩、绿地紫彩、黄地黄彩等。其中与素三彩有关的是白釉绿彩、白釉黄彩、黄地绿彩、黄地绿彩、黄地紫彩、绿地紫彩、绿地黄彩等。

论明代杂彩与素三彩瓷器  | 陶瓷科普

白釉绿彩  

其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在已烧成的白瓷上以毛笔蘸绿釉描绘纹饰,此品种创始于永乐时期,成化时继续生产。景德镇珠山曾出土永乐白釉绿彩灵芝竹叶纹器托、白釉绿彩渣斗残片和成化白釉绿彩缠枝灵芝纹三足炉。另一种是在已成型的盘、碗等坯体上施以白釉,按设计要求剔掉外壁龙纹处的白釉,并刻划龙体上的细部线条,高温烧成后,再在龙体上填绘绿釉,复入低温炉烘烧而成,有的器物还有暗刻的海水纹。传世所见白釉绿彩云龙纹盘、碗多为弘治、正德官窑产品,成化、嘉靖器少见。从北京首都博物馆收藏的成化白釉绿彩云龙纹碗看,其绿彩浅淡,微闪黄色,透明度较强。嘉靖白釉绿彩瓷器上的绿色很纯正,除刻填绿龙纹装饰的以外,还有以黑彩勾画纹饰轮廓线的。 

论明代杂彩与素三彩瓷器  | 陶瓷科普

2.白釉黄彩  

为宣德时的创新品种,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收藏有宣德白釉黄彩折枝花果纹盘,其内壁绘四折枝瑞果,内底葵花心内以黄彩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壁四折枝莲花,外底素胎。景德镇珠山曾出土成化款白釉黄彩云龙纹碗,其黄彩发色浅淡,在洁白的釉色衬托下,显得高贵典雅。白釉黄彩瓷器至嘉靖时仍有生产,传世品中见有盘、碗类器。

论明代杂彩与素三彩瓷器  | 陶瓷科普

3.黄地绿彩  

即以黄釉作地,绿彩描绘纹饰,在明代杂彩瓷器中较为常见。本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人们曾认为黄地绿彩瓷器始烧于明代弘治时期。八十年代以来,景德镇珠山明代御厂遗址不断出土实物标本,从现有资料看,黄地绿彩瓷器始烧于明代永乐时期,以后各朝多有烧造。1983年景德镇珠山出土永乐黄地绿彩云龙纹梨式执壶,壶里及圈足以内施白釉,壶身锥刻双龙戏珠及祥云十四朵,腹下部及盖面锥刻变形莲瓣纹,圈足外墙及壶流锥刻卷草纹。所有锥刻纹饰均填绿彩,隙地填黄釉。1983年景德镇珠山还出土永乐黄地绿彩云龙纹撇口盘,盘里及圈足以内均施白釉,内壁暗印云龙纹,盘心锥刻折带云三朵。外壁锥刻二云龙戏珠纹,有纹饰处填绿釉,隙地挂黄釉。  

宣德黄地绿彩瓷器除延袭永乐时的釉下暗刻花纹装饰外,又新发明一种堆线纹装饰。1988年景德镇珠山出土的黄地绿彩云龙纹撇口盘,与永乐同类器的主要区别在于外壁纹饰不是锥刻,而是用胎泥堆起线条,系宣德早期作品。  

成化黄地绿彩瓷器见有景德镇珠山出土的黄地绿彩锥刻云龙纹撇口碗和黄地绿彩堆线云龙纹撇口盘,外底署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双圈款,系沿袭永乐、宣德时的工艺传统。  

弘治黄地绿彩瓷器的造型有盘、碗、高足碗等,器内多施白釉,外壁以黄釉为地,锥刻二云龙戏珠纹,花纹填以绿釉。弘治黄地绿彩盘、碗上的款识,多见外底白釉下以青花料楷书的六字双行双圈款。  

正德黄地绿彩瓷器的造型有盘、碗、高足碗、执壶、渣斗等。多在器外壁锥刻二云龙戏珠纹,花纹填绿釉,隙地挂黄釉,器内多施白釉,釉质肥腴,白中闪青,个别器物内施黄釉,且暗刻云龙纹。其所署年号款有青花楷书六字或四字双行双圈款,也有暗刻六字双行双圈楷书款。其中的高足碗是沿袭弘治时的品种,但腹下部增加了暗刻的变形莲瓣纹,高足近底处增加了暗刻的卷草纹,足内施白釉,应注意其落款位置是在足内边缘,按顺时针方向绕足书写四字青花楷书款。  

嘉靖时期黄地绿彩瓷器的造型明显增多,常见的有葫芦瓶、墩式碗、高足碗、方斗杯、撇口盘、方砖、盒、罐、碟等。所施黄釉不及以前匀净,含有杂质。所刻纹饰有凤穿花、龙凤、缠枝花、人物等。外底多施白釉,署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双圈款。  

万历黄地绿彩瓷器的造型有罐、碗、盘、碟等,所刻花纹多为云龙纹,图案多不精细,线条不甚流畅,显得粗率。外底多施白釉,署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双圈款。 

论明代杂彩与素三彩瓷器  | 陶瓷科普

4.绿地黄彩  

与黄地绿彩瓷器的作法相反,即以绿釉作地,暗刻花纹处填黄釉。见有弘治、绿地黄彩撇口盘,万历绿地黄彩盖罐、盘等。盖罐通体暗刻纹饰,肩部为变形蕉叶纹,腹部四面菱形开光内饰海水行龙,开光外饰八吉祥纹,近足处饰八枝折枝花。罐盖平顶无纽,盖面刻云龙戏珠纹。所有暗刻花纹都填黄釉,隙地施绿釉。外底施白釉,署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双圈款。 

论明代杂彩与素三彩瓷器  | 陶瓷科普

5.黄地紫彩  

即以黄釉作地,锥刻纹饰处填紫釉。从现有资料看,此品种最早见于成化时期,景德镇珠山曾出土成化黄地紫彩云龙纹碗,碗内施白釉无纹饰,外壁腹部锥刻二云龙赶珠,近足处锥刻莲瓣纹,外底施白釉,署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双圈款。所见传世万历黄地紫彩瓷器有人物纹出戟花觚,双螭耳炉等,其黄釉不甚匀净。

论明代杂彩与素三彩瓷器  | 陶瓷科普

6.绿地紫彩  

即以绿釉作地,锥刻花纹处填紫釉。明代作品极少见,传世品中见有万历绿地紫彩云龙纹碗。此品种至清代康熙时又开始大量生产。

二、素三彩  

明代素三彩瓷器是在上述杂彩瓷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浇黄、浇绿(瓜皮绿)、浇紫(淡茄皮紫)三色为主,它们可以相互交错使用,分别作“地”。加施另外两种颜色,有的还加施孔雀绿、黑、白等色,形成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还有一种孔雀绿地三彩。  

关于素三彩瓷器的创烧年代,以往曾认为创烧于正德时期。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新的实物资料的不断发现,人们进一步确认,明代素三彩瓷器最早见于成化时期。传世品中有成化素三彩足具,上有黑褐彩楷书:“成化元年孟秋吉日景德镇东山程氏静乐轩章靖公十一世孙节淳置为妻何氏足具用。”1988年景德镇珠山出土有成化官窑素三彩香薰,通体施黄、瓜皮绿、墨绿、紫四色釉,方座底部有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双方框款。  

正德时期,素三彩瓷器的产量和器形明显增多,常见器物有花盆、高足碗、洗等。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正德素三彩海蟾纹三足洗,内施白釉,外壁以绿釉为地,暗刻海水和十六只蟾蜍。绿海水,白浪花,黄蟾蜍,色彩对比鲜明。口、足处涂抹紫釉,足上暗刻花叶纹。外底略内凹,施瓜皮绿釉。近口沿处刻双线方框,“正德年制”四字楷书款,内涂黄釉。  

正德素三彩瓷器特别注重色彩的搭配,除黄、绿、紫釉以外,还常常加施孔雀绿釉,使淡雅的画面透出亮丽的美感。  

嘉靖素三彩瓷器的造型有瓶、罐、执壶等。日本兵库颖川美术馆收藏的嘉靖素三彩执壶,通体以孔雀绿釉作地,并有描金装饰。腹部鸡心形开光内暗刻海水云龙纹,龙身填黄釉,海水、朵云填孔雀绿釉,隙地填紫釉。此种素三彩描金瓷器颇为少见。此时还出现一种白地素三彩瓷器。  

万历时期的素三彩瓷器,不但产量有所增加,而且种类亦有所增多,是明代素三彩瓷器生产最为兴盛的时期。常见的器形有盘、碗、炉、方尊、出戟尊、绣墩等。所用釉色以黄、绿、紫三色为主,另有白、黑孔雀绿色,常以黄、绿、紫釉分别作地,釉上加施其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釉形成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等。釉下多有暗刻或以黑彩描绘的纹饰,常见题材有云龙、折枝花果、杂宝、人物等。其盘类器外底所施釉与器身地釉相同,并署紫黑彩或暗刻的六字双行双圈款。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万历紫地黄、绿彩折枝花果云龙纹盘同内外壁均暗刻折枝花果六枝,盘心暗刻云龙纹,环以六朵祥云,刻划纹饰处均施以黄、绿彩。外底紫釉下刻划六字双行双圈楷书款,款字笔画填绿釉,圈线填黄釉。  

天启、崇祯时的素三彩瓷器传世极少,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在崇祯素三彩龙凤纹大碗,内外均以黄釉作地,以紫、白、黑、孔雀绿彩描绘纹饰。碗内绘四只凤凰穿飞于缠枝牡丹间,外壁绘二云龙戏珠,火珠下有一上覆有叶、下承仰莲的招牌,上书“玄山苍水”四字,外底施白釉,画有青花双圈线,圈线外用红彩楷书“皇明崇祯十一年腊月初八吉时……。”及“福有攸归”。此碗属祭祀用器。  

三、关于明代景德镇素三彩瓷器的用途  

从上述成化素三彩足具和崇祯素三彩云龙纹大碗所署铭文看,明代景德镇窑生产的素三彩瓷器是供陪葬或祭祀用的,不属于饮食或陈设用器。1958年发掘定陵时,出土有万历素三彩人物纹出戟尊和素三彩凸蟠螭纹炉,亦证明这种瓷器的用途之一就是作陪葬品。这似乎是继承了唐代以来三彩釉陶主要是用作随葬品的传统。  

四、关于景德镇素三彩与田坑素三彩之关系  

田坑素三彩瓷器,从已发表的资料看,其在工艺上明显受到景德镇的影响,但在器物造型、装饰题材和装饰风格方面,又具有独特的地方风貌。  

于田坑素三彩瓷器工艺受到景德镇影响是有其特定历史背景的。有学者考证,明正德十二年平息寇乱后,曾选留部分兵众定居平和,其中应不乏江西籍精于陶艺之人。另外,从正德十四年至崇祯二年,计有十三位江西籍人任平和知县。时值漳州月港海上贸易繁荣,瓷器又是外销大宗商品,这些县官理所当然会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从江西引进制瓷艺人,在富涵瓷土资源、水路运输又便利的平和县专门烧造外销瓷,以获取厚利。  田坑素三彩瓷器虽然在釉色种类(黄、绿、紫、孔雀绿等)、刻填技法等方面,明显受到景德镇素三彩的影响,但在器物造型、装饰题材、装饰风格等方面,又根据其外销性质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在器物造型方面,景德镇素三彩瓷器常见有盘、碗、高足碗、花盆、执壶、绣墩、炉、尊等;而田坑素三彩瓷器则以各式小件瓷盒为主。在装饰技法方面,景德镇素三彩瓷器多采用釉下刻划或以黑彩勾画图案轮廓线;田坑素三彩瓷器虽也用此技法,但还大量使用模印技法。在装饰题材方面,景德镇素三彩多使用云龙纹,另有少量缠枝莲、折枝莲、折枝花果、杂宝等。图案工整规矩;田坑素三彩的装饰题材则丰富得多,有云龙、梅花、茶花、菊花、莲花、灵芝、鱼藻、花鸟、花果、云纹、回纹、钱纹、蕉叶等,图案布局灵活多样。  

关于田坑素三彩瓷器的烧造年代,窑址调查者根据器物造型、图案推测其上限应在嘉靖、万历年间,笔者同意这种观点。因为尤其是瓷器上的折枝灵芝、钱纹等均为嘉、万时景德镇瓷器上的流行纹样。另外,田坑素三彩瓷器上折枝花卉和花鸟的装饰风格,也与嘉、万时景德镇瓷器上的同类纹样相似。至于田坑素三彩瓷器年代的下限,则有待于今后做进一步分析。

相关文章

  • 清新瓷器——单色釉 [图文]
    清新瓷器——单色釉 [图文]

    红釉玉壶春瓶此件“御制粉青釉浮雕龙纹罐”以“云龙海水”的图案为主题,罐上雕有双龙,长龙双目炯炯,轮廓分明,龙躯盘曲在汹涌浪涛之中,造型栩栩如生。最迷人的是其釉色的质地,色泽青绿淡雅,釉面光泽柔和,如玉般莹润,为青釉中最佳色调之一。清乾隆御制粉青釉浮雕龙纹罐与其他种类的瓷器相比,单色釉瓷形态清雅、用色单纯,既没有复杂的图案纹饰,也没有丰富的色彩搭配,但是却具有另外一种令人如痴如醉的美,一直受到有品位...

    847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琴炉也是文人案头上的小器物[图文]
    琴炉也是文人案头上的小器物[图文]

    康熙青花山水琴炉清代铜琴炉 在文房用具中,琴炉是个不能缺少的重要物件。中国社会自古重视音乐,孔夫子制六艺其中就有“乐”。古代宴乐场上、文人学士的书斋中,都离不开琴、瑟、筝、箫。为了营造高雅清香的环境,同时也为了便于计时,在弹、吹乐器时都要燃香助兴,于是专门为抚琴弹筝用的小型香炉也就应运而生,并且起了一个极雅的名字——琴炉。 琴炉,琴制式样,古来有之琴炉,人们都会冠以“小”字,...

    1408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唐代烧花瓷窑三足盘较为罕见[图文]
    唐代烧花瓷窑三足盘较为罕见[图文]

    (图示)唐鎏金摩羯纹卷曲式带足银盘(图2)唐狮纹金花银盘(图3)唐鹿纹菱花形银盘(图4)唐郏县窑黑釉蓝斑三足盘(图5)战国秦昭王三十三年(公元前274年)鎏金银盘 唐朝鼎盛,丝路畅通,经济繁荣,外交频繁,东西文化贯通,能工巧匠汲取中亚粟特、西亚萨珊金银制造技术、器物形制、融会传统纹样、装饰风格为一体,致使传统民族特色的金银器制作工艺达到巅峰...

    845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清新富有现代感的陶瓷器皿设计欣赏[图文]
  • 古瓷品种大家族之工艺瓷(组图)
    古瓷品种大家族之工艺瓷(组图)

    图1,北宋珍珠地划花虎纹梅瓶,高31.9厘米,故宫博物院收藏 上二期说过古陶瓷分为颜色釉瓷、彩瓷和工艺瓷三大类别。今天说工艺瓷,分为一般工艺瓷和特殊工艺瓷。一般工艺瓷盛行于唐宋时期,它在瓷器上模仿其他工艺品的效果,著名的有珍珠地划花和剪纸贴花。图1是北宋珍珠地划花花卉纹枕,上面的小圆圈谓之珍珠地划花,一般用细竹管在瓷胎上戳出,也有用笔画出的,以模仿金器錾花工艺的效果(图2)。特殊工艺瓷从外表看起来...

    1061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清代粉彩多口瓶鉴藏[图文]
    清代粉彩多口瓶鉴藏[图文]

    清代乾隆粉彩多口瓶。文/图 陈铭培自古至今,中国瓷器中瓶类占了主要的地位,早期的瓶类主要用作饮用器,后来多为陈设观赏器,其中观赏类的花瓶,就有葫芦瓶、玉壶春瓶、梅瓶、棒槌瓶、天球瓶、盘口瓶等,形状各异,品种众多。昨日,我市收藏爱好者梁为波来电说,他藏有一个清乾隆时罕见的多口花瓶。昨日,笔者在梁为波的藏室观赏了这个奇特的花瓶。花瓶高14.5厘米,面径17厘米,底径13厘米,圈足,通体施绿粉彩釉;造型...

    422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海南瓷器王30年的收藏之路[图文]
    海南瓷器王30年的收藏之路[图文]

    周筑平收藏的古陶瓷。33年前,因对酒瓶上的釉彩发生兴趣,便坚持不懈研究与搜集,直至拥有古陶瓷藏品近三千件。日前,堪称海南“瓷器王”的周筑平,自费在海口举行为期半个月的“盛唐溢彩——唐代(前后)瓷噐展”,虽然精选展品百余件仅是其整个藏品的冰山一角,但足以展现唐朝社会概貌,并让众多观展者眼睛发亮。藏宝阁里数家珍这是海口市南渡江畔一个叫偶园的古陶瓷研究会所,一个绿树鲜花掩映的小楼。与其说是一个私人会所,...

    794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登封窑:寻回千年的美丽[图文]
    登封窑:寻回千年的美丽[图文]

    登封在历史上为华夏民族之源,历史文化传承影响较深,陶瓷、钧瓷发展历史源远流长,登封窑是钧瓷之祖。登封域内古瓷窑遗址遍布,在登封历史上曾盛名天下,其制品曾为朝廷贡品,广为天下收藏。“登封窑”始烧于隋、唐,隋唐时期发现了黑瓷、白瓷、黄 瓷、花瓷等;北宋达到其全盛时期。北宋时期,登封窑的白瓷及其装饰更加成熟,且出现了钧瓷、汝瓷、三彩、雕塑等;衰落于金、元,金、元时期,由于战乱,登封窑渐次衰落;明清时期,...

    986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英国瓷器品牌Royal Albert华丽又甜美牡丹花骨质瓷欣赏[图文]
    英国瓷器品牌Royal Albert华丽又甜美牡丹花骨质瓷欣赏[图文]

    英国瓷器品牌Royal Albert和超模Miranda Kerr合作,推出了一系列以牡丹花为主题的茶具组合,华丽又甜美,让下午茶充满浪漫气氛。本次的茶具,除了牡丹外,还有蝴蝶在花中飞舞,就像一场花园中的派对,倒入浓醇的红茶、放上精致的甜点,仿佛就像中世纪的公主一般高贵。...

    904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红官窑瓷器十几年价格翻百倍[图文]
    红官窑瓷器十几年价格翻百倍[图文]

    20年翻百倍 毛瓷还能玩吗所谓“毛瓷”,即“毛主席用瓷”的简称。对于国人而言,“毛瓷”早已不是一种瓷器的代名词,而是整整一代人对于青春和生命的红色记忆。去年,在保利香港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套五件釉下五彩毛瓷碗以800万元的高价成交,成为本场拍卖会上的“标王”。当代官窑瓷出品的高价“毛瓷” 再一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它代表着当时中国瓷器的最高水平,其工艺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藏家的关注...

    1090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陶:土与火的结晶[图文]
    陶:土与火的结晶[图文]

    西阴彩陶陶器的出现,离不开人类对火的认识和使用,它承载着不同时期社会经济与文化的面貌,可谓脱胎于烈火的精灵陶器,是用泥土制作成型,然后经火烧成的一种器具,是人类首次把一种天然物质加工而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发明创造。自它出现起,满足了人类对于烹饪、盛放和储藏食物的需要,大大改善了生活条件,并由此陪伴着人类文明的进程直至今日。在考古人的眼中,陶器的考察范围包括原料、烧制工艺、器型、纹饰等方面的传承或变化...

    330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泰裔澳大利亚陶艺家Vipoo Srivilasa作品[图文]
  • 唐代岳州窑的胡俑赏析[图文]
    唐代岳州窑的胡俑赏析[图文]

    图1胡人牵马铜俑胡俑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陪葬俑,汉魏晋南北朝墓葬中偶有发现,如:湖南衡南县的东汉墓葬中出土过一件青铜胡人牵马俑(图1);目前已知的绝大部分胡俑出自隋唐墓葬,尤其是盛唐墓;宋及以后几乎不再陪葬胡俑。胡俑陪葬品从少有到大量再到几乎不见出土,与沙漠丝绸之路的兴起、繁荣到衰退密切相关。西汉政权派张骞两度出使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理西域事务,开辟丝绸之路。东汉重视对西域的经营和与中亚欧洲的往来...

    1571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明代永宣青花瓷器与西域文化[图文]
    明代永宣青花瓷器与西域文化[图文]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鸡心碗文 _陈联众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是我国陶瓷史上的珍品,历来受到世人好评。其异域风格的造型、浓重明艳的呈色、超凡脱俗的纹饰,被后人赞誉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这些带有异域风格的作品体现明代时期对西域文化的包容吸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我国与西域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情况。一、中国是一个开放的文明古国,在悠久的历史中,历朝历代都保持着与外界的经济、文化往来。尤...

    962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台北故宫藏珐琅彩瓷器[图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