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高古瓷为何败给了明清瓷器[图文]

时间 : 01-28 投稿人 : 小土豆 点击 :

高古瓷为何败给了明清瓷器 | 陶瓷知识

最近几年,瓷杂在各大拍卖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拍品创造的历史记录也越来越多,但是有个现象一直以来困扰着不少藏家,那就是和明清瓷器相比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陶瓷在拍卖中始终不温不火。为此,不少藏家表示,高古瓷迟早迎来春天,但这个时间是多久,十年还是二十年。高古瓷究竟是稳中有升还是处在了价值洼地?这是本期《投资攻略》栏目关注的重点内容。

何为高古瓷

无论是一些关于陶瓷的史料,还是关于高古瓷的相关报道,都没有找到关于高古瓷的具体的准确定义。从理论来说,直至今日,高古瓷还是一个含混的定义,所以对高古瓷的概念理解也出现了多个版本。

一种说法是,高古瓷应是指包括东汉在内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各朝代所制作烧成的各种瓷器。当然这种说法也是存在质疑的,比如说有人就认为,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还没有真正达到学术意义上的瓷器标准,只是处于半瓷半陶的性质,到隋代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出现。因此,高古瓷仅指隋唐五代宋元时期烧制的瓷器!当然,也有民间俗称的元代以前生产的瓷器为高古瓷的说法,后一种说法,还得到不少藏家的支持和认可,即“高古瓷”应该是一个与明清瓷器相对应的品类,在时间上,是比明清瓷器要早的瓷器。比如在市场上露面的两汉的灰陶、彩绘陶、青釉、褐釉瓷,晋代的青釉瓷、隋唐的长沙窑、鲁山窑、邢窑、越窑等名窑瓷器,以及宋代的五大名窑、景德镇窑、耀州窑、磁州窑等产的精品瓷器。

在民间,人们也多以此作为高古瓷的判断。藏家钟先生收集了大量的历代陶瓷成品和瓷片,西汉、唐宋、元青花瓷器、大罐,明中、晚期和清代早、中、晚期官窑器物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不少古陶瓷藏品甚至是孤品。钟先生是本刊记者采访中遇到的为数不多的对古陶瓷收藏极具兴趣且收藏规模很大的一位藏家。

在钟先生看来,艺术的最高境界以简单、质朴、厚重取胜,而唐宋高古瓷正是符合这一审美的最高标准。尤其是当您把玩过清三代的奢华,元明瓷的壮观秀美后,更会感到宋瓷的典雅端庄,沁人心脾!特别是宋瓷——五大名窑,达到了有瓷史以来最顶峰的地步。五大名窑颜色均很简单:白,青,紫,蓝;器形也不复杂,除了定窑有划花、刻花、印花诸多工艺外,其余四窑均无纹饰或少有纹饰,显得十分素雅。

高古瓷的收藏往事

和钟先生的收藏不太一样,钟先生几十年的收藏梦寐以求的是铸就一个属于自己的古陶瓷博物馆,在这里可以按照年代细分,甚至于每一个重要的历史年代都可以找到它的代表瓷器,但是良先生的收藏多是朋友之间或者藏家之间把玩的物件,古陶瓷是他们喜欢的藏品之一,大家遇到好东西,先是在内部圈子兜兜转转。“现在的市场,好东西越来越少,虽然市场疲软但是遇到好的东西还都不便宜。”良先生在收藏界沉浮多年,早先收藏了不少古陶瓷,也有不少好玩意从手中周转出去,但是现在今非昔比,一方面因为前几年收藏市场好,搞收藏的人太多,经过多年的发掘,散落在民间真正的古陶瓷越来越少了,现在市场不景气但是一旦遇到真东西价格也都不低,即便如此,良先生表示,自己遇到好东西还是会收入囊中,因为他认为,古陶瓷的市场价格涨得还算平稳,相比之下还有足够的升值空间。

在很多藏家看来,高古瓷和明清瓷器相比,年代久远、不容易鉴定真伪,所以大家喜欢但是不敢轻易碰触,西汉距今约两千年,唐朝距今也有1300余年,即使在藏家眼中陶瓷器生产量较大的宋朝距今也有一千余年,那么在漫长的岁月流逝中无论是日用器还是宫廷里的官窑器留存下来的都不多,而藏家们要在众多的所谓古陶瓷器中去发掘真正的古陶瓷精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物以稀为贵,据相关资料记载,古陶瓷的收藏地位也并非如现在这样不温不火,甚至于在民国时期明清瓷器都无法与其相媲美,也可以说,在以往的收藏市场中也曾独占鳌头过。就以民国为例。有业内人士分析,由于传世品少之又少,晚清民国时一只普通的宋代青白瓷刻花碗市价可以抵十几只明清官窑瓷器,只有少数达官贵人和外国人才能玩得起,那个时候的古陶瓷收藏才叫真正的小众化,一般的藏家是碰也不敢碰。

古陶瓷的收藏价格出现扭转大约在改革开放以后。

据了解,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大搞基本建设,各地出土了大量的墓葬瓷、窖藏瓷和窑址瓷等等,人们这才开始进一步认识高古陶瓷的本来面目。带着一份新奇感和神秘感以及一夜暴富的心态,不少人开始陆续涌入收藏行当。此前,由于国家文物法严格规定了出土文物不得进入市场,不得随意买卖,前几年,经销高古陶瓷的摊贩经常受到市场管理部门的打击,高古陶瓷也不能上拍所以高古瓷无法进入正常的艺术品市场流通,因而除部分为各地的博物馆、考古所或者文物商店所收留外,有相当大量的精彩瓷器通过不同的渠道流向国外,还有一些瓷器则流散在民间。在这样的环境下,国内高古瓷器的价格相当低下。就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一件南宋龙泉窑粉青菊瓣碗价格才区区200余元;一件汉代绿釉带浮雕狩猎图的釉陶壶也才千元以下,对比当时在日本同类绿釉罐索价20万元人民币,市场价格简直是天壤之别。但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闲置资金开始涌入艺术品投资市场,加上解放以来考古累积了大量关于高古瓷器的考察鉴定文献,普通玩家也能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足够的丰富的收藏鉴定知识,特别是民间积存了相当数量的实物,因而高古瓷的流通开始热了起来。一些官窑(或名窑)瓷器,比如唐长沙窑点彩水盂、宋吉州窑彩绘奔鹿三足炉、三国越窑青釉杂耍乐俑、唐越窑粉盒、南宋仿官釉小洗、唐越窑青釉粉盒、唐越窑青釉直柄壶等精彩的高古陶瓷都现身国内几大拍卖行近几年的大拍,并得到藏家的追捧,价格较以往也出现了明显的涨幅。

拍卖中与明清瓷器现冰火两重天

中国古陶瓷孕育的文化深厚,每个时代具有不同时代的历史特征和文化艺术水平。如,五代时的釉色为天青色。据传说,五代后周柴世宗指雨过天晴的天空,对向他请示御用瓷釉色的官员说:“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所以,五代的瓷釉便被钦定为天青色。这种釉釉色莹润,施釉较薄,青中闪着淡淡的蓝色。 又如,宋代龙泉窑的梅子青釉。这是宋代龙泉的色,是青釉中的代表作。其色可与高级翡翠媲美。釉层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开纹片,质莹如玉,其色近似梅树中生长着的“梅子”。宋代的瓷器在这一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从艺术特征上来说,宋代的瓷器较为精致而又内敛,宋瓷的这一特征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例如,湖田窑的瓷器瓷质“薄如纸,声如磐”,做的非常优美精细,同时又不张扬,不像明代以后的彩瓷和青花瓷那样浓艳。

尽管如此,但是随着收藏市场的起伏变化,以及人们的收藏喜好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导致于不同时期,受热捧的藏品有所不同。比如,在国外高古瓷的拍卖时有天价拍出,尤其是唐宋以前的名窑高古瓷(或官窑高古瓷)在欧美市场行情十分看好。美国、英国苏富比(微博)、佳士得近年来高古瓷器拍卖都比较红火,行内公认的,保持稳定上升的局面。特别是近几年,长势迅猛,拍卖价格更是可圈可点。但是在国内,和明清瓷器相比,高古瓷不但数量少,而且拍品价格也不尽如人意,所以种种原因,导致高古瓷和明清瓷器在某种程度上划出了明显的界限。

据不完全统计,在近十年中,由主要拍卖行拍出、成交价格排进前十的陶瓷拍品中只有一件是古陶瓷拍品,即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盌”,RMB 116,003,600 ,由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出。该拍品瓶八方,圆盘口,长颈往下渐宽,间饰弦纹成双。下接垂肩,棱角分明,硕腹丰盈,器形端庄,刚中见柔。底承八方圈足,胎呈黑褐铁色。通体罩施青釉,微偏灰,若水映晴空之色,澄澈莹润,隐透丹霞,不失温煦。片纹自然泛金,浓淡不一。釉质丰厚,抚如琼玉。口沿釉稍流敞,色呈绛紫,圈足釉略蓄聚,质若凝脂。

高古瓷为何不如明清瓷器受热捧?

“一件制作精美的宋代湖田窑精品瓷器可谓凤毛麟角,但其价格不过几万元、几十万元,远远低于动辄几百万元甚至上亿元的清代官窑瓷器、珐琅彩瓷和斗彩。一件民俗性强、历史信息丰富的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也不过区区几万元,甚至卖不过当代景德镇一个年轻工艺师的作品。”这是当下高古瓷收藏市场的一个真实写照,也是让不少藏家所不能理解的地方。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内各大拍卖中,高古瓷总体不如明清瓷器受热捧,这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一方面,相对于明清瓷器来说,高古瓷年代早,存世少,所以属于稀缺品种,但是器物的价值固然与年代的远近有关,但这不是唯一的收藏条件和估值的评价标准。另外一方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如前面提到的,我国的高古瓷流通政策。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当下国内高古瓷价格偏低的现象。

对于高古瓷的未来发展趋势,业界也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高古瓷虽然属于稀缺品种,但是工艺水平、精美程度,都比不过清三代的精品!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除了宋官窑、民窑精品,以及元青花,其他一般瓷器不可能有大幅增长可能性;除以上看法外,也有部分收藏家认为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的高古瓷当下正处于价格洼地,未来升值空间较大,前景可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鉴赏能力的提高,对高古瓷的认识将会发生大的改变,高古瓷价格的回归将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去年,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24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加强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传承文化根脉凝聚民族精神。其中提到了“鼓励民间文物合法收藏,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一项引发关注。有专家认为,政府对民间文物收藏的态度在不断发生转变,但这种转变与其说是重大转变,不如说是一直在渐变。“因为公私结合的文物收藏战略是以较低的成本维护国家文物安全的重要战略选择。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府对民间文物收藏态度的这种转变实际上是非常理性和务实的,也是大势所趋。”

“就高古瓷的收藏行情,不光是宋五大名窑,在古代知名的其他窑口的瓷器最近几年都有所变化”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周同勋认为,高古瓷主指唐宋辽金元时期的古陶瓷,因其量相对明清瓷少,年代久远。,加上国人的审美水平,使之成为藏品洼地。实际上除宋五大名窑外,其他如吉州窑,磁州窑,龙泉窑,耀州窑,建窑等瓷器精品价格也在逐年上升。随着收藏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以及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变,尤其是国家对民间收藏文物政策的放宽,在五年以内高古瓷将可能成为市场追捧的重点。

相关文章

  • 老窑瓷:邢窑透光白瓷的身世之谜[图文]
    老窑瓷:邢窑透光白瓷的身世之谜[图文]

    邢窑瓷器作为中国白瓷的鼻祖,是屹立在中国陶瓷史上的一座辉煌的里程碑。而要说起邢窑白瓷的品种,不仅有粗白瓷、细白瓷,而且还有一种叫做“透光白瓷”的品种最为世人所称道。那么,这个所谓的“透光白瓷”究竟是种什么样的瓷器呢?中国邢窑博物馆馆长、邢台市邢窑研究所所长张志忠在接受中国文物网记者采访时,就为我们揭开了邢窑透光白瓷的身世之谜。据张志忠介绍,邢窑白瓷在发展初期,主要是以烧制粗瓷为主。到了隋代开始出现...

    218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陶瓷器上“系”的来源和特点[图文]
    陶瓷器上“系”的来源和特点[图文]

    现在的瓷器,用“系”的难以看见。为什么少用“系”,原因很简单:如今的生活再也不需要把盛装在陶瓷器皿中的酒水、食品、杂物等吊挂起来或提移于他处。龙山文化黑陶双系壶陶瓷器皿上的系,在历史上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牷系,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而且为人类的艺术添色加彩。远在新石器时期,陶器已出现在当时的人类生活之中。进入阶级社会后,陶器在人类生活中的利用价值得到了不断的提升;作为日常生活器皿,陶器对社会生...

    695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波斯文化+苏麻离青=永乐青花的亿元时代?[图文]
    波斯文化+苏麻离青=永乐青花的亿元时代?[图文]

    青花花卉纹执壶永乐是明朝瓷器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高峰,前面的洪武建文两朝都是建国初期。一个国家建立的初期总是需要稳固政权,建立威望,在这样一个政治前提下国家对于艺术的关注度就会减少。到了永乐时期明朝已经度过了六十余年,永乐大帝统治的22年期间,国泰民安,整个国家还是比较安定的,对外交流也日趋增多。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永乐一朝的瓷器应运而生。青花缠枝花纹背壶青花压手杯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青花折枝花果...

    1603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非遗司副司长王福州:宋瓷艺术的复原与传承[图文]
    非遗司副司长王福州:宋瓷艺术的复原与传承[图文]

    北宋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上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发出号召,要求恢复中国古代名窑技艺,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一些陶瓷非遗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仍然孜矻以求,追寻宋瓷远去的脚步。内涵——摹仿的逻辑起点宋代是我国陶瓷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举世闻名的名窑和名瓷。宋瓷窑场首推五大名窑,即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大名窑的复原工作困难重重。陶瓷艺术之所以能在宋代臻于成熟,宋瓷之所以长久...

    983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瓷之物语 · 精美釉瓷茶叶末釉 [图文]
    瓷之物语 · 精美釉瓷茶叶末釉 [图文]

    茶叶末釉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起源于唐代黑釉,初似为烧黑釉瓷过火而出现的特殊品种,并非有烧造。明御器厂所产茶叶末釉,釉色黄润,带黑色或黑褐色斑点,似鳝于鱼皮色,称“鳝鱼黄”。清代茶叶末釉制品多为景德镇官窑所烧,传世品中,以雍正和乾隆时期最为多见,并以乾隆时的烧制最为成功。雍正时制品多偏黄,有茶无末,称“鳝鱼皮”;乾隆时则茶末兼有,釉色偏绿者居多,俗称“蟹甲青”、“茶叶末”等,也有的挂...

    577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中国商人拍下大都会中国瓷器 捐赠国家南海博物馆[图文]
    中国商人拍下大都会中国瓷器 捐赠国家南海博物馆[图文]

    日前,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拍卖会举办。在拍卖会上,一件“明万历枣皮红地青花缠枝莲梅瓶”由海南中视集团董事长刘文军拍得,并作为首批馆藏珍品,入藏国家南海博物馆。据悉,这个“梅瓶”具有400年历史,曾漂洋过海,辗转地藏于豪门巨室,并于上个世纪由JP摩根家族捐赠,入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据了解,本次拍卖会于9月中旬在美国举办。拍卖会上,共有501件中国瓷器。瓷器均是大都会博物馆的馆藏精品,藏品的大部分...

    673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英国瓷器品牌Royal Albert华丽又甜美牡丹花骨质瓷欣赏[图文]
    英国瓷器品牌Royal Albert华丽又甜美牡丹花骨质瓷欣赏[图文]

    英国瓷器品牌Royal Albert和超模Miranda Kerr合作,推出了一系列以牡丹花为主题的茶具组合,华丽又甜美,让下午茶充满浪漫气氛。本次的茶具,除了牡丹外,还有蝴蝶在花中飞舞,就像一场花园中的派对,倒入浓醇的红茶、放上精致的甜点,仿佛就像中世纪的公主一般高贵。...

    904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解读浅绛彩和新粉彩[图文]
    解读浅绛彩和新粉彩[图文]

    陶瓷界所说“浅绛”,借国画术语,指晚清流行的一种浅淡相间的墨色釉上彩料,在白瓷上绘制花纹,再染上淡赭和极少的水绿、草绿、淡蓝等彩,经低温烧成,使瓷上纹饰效果与纸绢本上浅绛画效果近似。题材有山水、人物、花鸟等。陶瓷界比较认可的说法,称浅绛彩的开创者是程门。它以深厚的文人绘画风格,深受时人喜爱,此时景德镇诞生了一批绘画浅绛彩的名家。此类作品冲破了以往官窑的陈规束缚,解放了绘瓷者的创作思路,开辟...

    789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寻访古代酒瓶中的烧酒历史[图文]
    寻访古代酒瓶中的烧酒历史[图文]

    三彩“大塘烧坊”酒瓶(原标题:中国古代烧酒与烧坊小考)  大凡酒量大而乐于饮酒的人士都知道“烧酒”。所谓烧酒是指用蒸馏法制成的各种透明无色的蒸馏酒。因为烧酒的酒精含量较高,能达到引火则燃烧的程度,喝起来劲头大,易导致身体发热,故又叫烧酒,亦叫烧刀酒、烧锅酒;根据这种酒酿造的工艺特点,酿酒业界有称之为蒸酒、露酒、酒露、露滴酒的;但在民间,更多的人则称之为白酒、白干、老白干等,这是因为烧酒的颜色区别于...

    896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鸡首壶的发展历程及文化内涵[图文]
    鸡首壶的发展历程及文化内涵[图文]

    鸡首壶,因鸡首状壶嘴而得名,又名鸡头壶、天鸡壶。鸡首壶作为一种独特的壶式,最早出现于三国末年,流行于魏晋南北朝至隋,到唐代,鸡首壶逐渐被新出现的执壶所替代,慢慢淡出历史舞台。西晋的鸡首壶是由盘口壶演变而来,以小件为主,多在小盘口壶肩部对称地贴鸡首与鸡尾。造型简单,容量小,鸡首实心,不通壶腹,不能用于倾注。这是鸡首壶发展的早期阶段,在日常生活中,鸡首壶主要用于装饰。到东晋时期,鸡首壶已向实用功能转化...

    230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源自生活的宋代瓷器之美 [图文]
    源自生活的宋代瓷器之美 [图文]

    中国的陶瓷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而国人的审美追求是一种意境的表达,宋瓷则将这种自然风韵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宋瓷之美,美在收敛、温厚、含蓄,强调内心的感受。宋瓷那种朴素无华而蕴含独特的气韵深深地吸引着笔者。近日来到高古瓷鉴赏家张玉昌先生的陶瓷艺术馆,品茗赏瓷,沉浸于神韵精绝的宋瓷之中,疲惫的心灵也在历史的积淀中渐渐温暖、平静而真实。提到宋瓷,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存世极少、价格极高,所以不免有“家财万...

    1271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红陶兽形壶暗合 原始人对血与火的崇拜[图文]
    红陶兽形壶暗合 原始人对血与火的崇拜[图文]

    红陶兽形壶山东博物馆馆藏红陶兽形壶,高21.6厘米,1959年出土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它是先民们盛放水或酒等液体的实用器皿。精巧的造型也是从满足这一功能出发:尾部设一筒形口,可注水;嘴巴张开,可出水;背部有抓手,便于提放;腹部鼓起,腿部粗壮,巧妙扩大了盛水容积;四足鼎立,可以放在火上加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红陶兽形壶嘴部的张开角度、背部提手的设置等,已经超越了对动物具体形象的模仿,是一种出于实用...

    1075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嘉德2015春拍陶瓷:官窑单色釉大放异彩[图文]
    嘉德2015春拍陶瓷:官窑单色釉大放异彩[图文]

    清乾隆 茶叶末釉如意耳出戟橄榄瓶 成交价:RMB 12650000稳中求进 异彩纷呈——中国嘉德2015春拍陶瓷回眸中国嘉德2015春拍以18.73亿元的总成交额完美落幕。本季春拍中,中国书画、中国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陶瓷、家具工艺品、古籍善本、邮品钱币六大板块精彩纷呈,涌现出一大批令人难忘的精彩拍品。中国嘉德2015年春拍陶瓷部分,注重“突出精品,减量提质”,共设“天撷英华—当代玉石雕刻艺术家专...

    1496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李林洪:在瓷器上挥毫泼墨 瓷上绘画的奇妙景观[图文]
    李林洪:在瓷器上挥毫泼墨 瓷上绘画的奇妙景观[图文]

    李林洪《梦绕云山》在李林洪的瓷板画作品中,几乎不描写任何具象景观,凭借色、线、形的自由组合,表现心灵的感知。在恍兮惚兮不甚确定的意象中,仿佛有日月的光华、山川的魂魄、云烟的梦幻,亦有电光火石的闪烁,岁月沧桑的皱痕,更有一种清远高旷和超脱尘俗的岚气山光,展现了宇宙宏观世界的莫测与玄奥。就材料技法而论,釉上彩的可自由发挥度和烧制方式带来的不可预期性的奇妙结合,油画、水墨画、版画、素描乃至书法及现代绘画...

    1209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英国设计师Michael Eden的美丽3D陶瓷艺术[图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