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陶瓷器上“系”的来源和特点[图文]

时间 : 01-28 投稿人 : 小丸子 点击 :

现在的瓷器,用“系”的难以看见。为什么少用“系”,原因很简单:如今的生活再也不需要把盛装在陶瓷器皿中的酒水、食品、杂物等吊挂起来或提移于他处。

陶瓷器上“系”的来源和特点 | 陶瓷作品鉴赏龙山文化黑陶双系壶

陶瓷器皿上的系,在历史上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牷系,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而且为人类的艺术添色加彩。远在新石器时期,陶器已出现在当时的人类生活之中。

进入阶级社会后,陶器在人类生活中的利用价值得到了不断的提升;作为日常生活器皿,陶器对社会生活有了全方位的参与。还是由于那种盛装于高处和提移于它处的原因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陶器之上的系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越来越富有变化。

陶瓷器上“系”的来源和特点 | 陶瓷作品鉴赏马家窑文化彩陶漩涡菱形几何纹双系壶

陶器上出现系,其来源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来源于陶器中的残破器;残破器器壁上的空洞引发了注意,而穿绳于陶器壁上的空洞便可以将这件陶器提起来。这种对空洞的利用使人得到了启发,于是在陶器壁上有人为地戳出来的洞,以便让陶器的使用空间扩大化。

其二是用作炊具的陶器,为避免烫手在陶器上安装把柄,而后固定的把柄逐步成了陶器中的一部分。系设置的位置一般处在陶器的肩部,而立于地面陶器的肩部正是人们席地而坐时视线所及之处。

陶瓷器上“系”的来源和特点 | 陶瓷作品鉴赏龙山文化黑陶双系罐

陶器肩部的系,以满足生活的需要从而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以自身如此的引人注目从而得到人们的青睐。系在陶器上的位置分布,越是符合力学原理越是呈现出不凡的艺术品位;系的位置与系的数量、形状在各个历史时间段中都有了变化,都是朝着艺术化不断发展的足迹。

陶瓷器上“系”的来源和特点 | 陶瓷作品鉴赏大汶口文化白陶双系壶

系在陶瓷器上的数量,一开始只有两个;一般是对立、对称排列。而后系在陶器和以后的瓷器上逐渐增多数量,多至八个以上者到魏晋时期也很常见。

系的数量变多但没有影响系的分布排列牷依旧保持着对立并且对称的传统。系的形状在系的变化中不仅变异速率最快,而且变换样式最多。

陶瓷器上“系”的来源和特点 | 陶瓷作品鉴赏马家窑文化彩陶蛙纹壶

用于陶瓷器之上的系,其位置、其形状与耳、钮相差不大,故而在判断上时有混淆。其实,系与耳、钮在功能使用上是有差别的;用于穿绳者才有资格称之为系。

作为炊具的陶器,一般只有一对系。这种安装在炊器之上的系,形似耳;而且系身粗、系空也大,这种形状的系有利于将炊器进行悬挂。

陶瓷器上“系”的来源和特点 | 陶瓷作品鉴赏商灰陶刻划三角纹双系罐

而安装在盛装器上的系,一般为多组并且成双。这种安装在盛装器上的系,形似钮;而且系身细,系空也小。这种形状的系有利于穿绳从而将盛装器进行提移或吊挂。

系的形状,的确难以计量;常见的鼻形、环形、半环形、乳钉形、耳形、桥形等。

在大部分的系身之上,施有纹饰。而纹饰的种类,同样也是难以计数;常见的有弦纹、绳纹、齿纹、勾连云纹、斜点纹、方格纹、水波纹、曲折纹、回字纹、云雷纹、羽状纹和复合纹等,有些系身之上还有彩绘和点彩装饰。

陶瓷器上“系”的来源和特点 | 陶瓷作品鉴赏西汉青釉原始瓷划花双系罐

系的形状、纹饰、釉色的变化,是艺术的写真;而每一次或每一项艺术的写真都是一种诉说。

不同形状、不同纹饰和不同釉色的系诉说着与之相应时代里的时间段,诉说着与之相应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诉说着与之相应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趋向。

陶瓷器上“系”的来源和特点 | 陶瓷作品鉴赏东汉青釉原始瓷四系洗

青釉盘口瓷壶是东汉、三国东吴至唐代盛行的瓷制品。其之上的系在这一历史阶段中,由环形演变到桥形,再由桥形演变为条形。东汉时出现的横向系一改竖向系的固有传统。

自东汉起,采用横竖系的搭配一直延续下来。东晋时的瓷罐系的形状也由西晋的半环形变成为桥形;于是,半环形系就成了西晋的标志,而桥形系也就成为东晋时期的代表样式。

瓷罐的系由桥形变成了条形,那么这种瓷罐的年代就应该是南朝或者是南朝以后的瓷制产品。

陶瓷器上“系”的来源和特点 | 陶瓷作品鉴赏唐 越窑青釉四系瓶

隋唐时期,由于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社会条件的改善,盛装食杂的瓷器可以放进柜橱之中,于是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将食杂物进行吊挂、提移举止减少后,逐步变小,并且还逐步将自身的实用功能退让出来,从而在陶瓷器上成为了一种装饰符号。

在隋唐时期以前,就有将细小的系安装在器物口沿部位上的示例;如此细小的系与庞大的器物容量构成了巨大的反差,无法承受器物本身的重量便可以断定这种系在这种器物上仅是一种点缀而已。

陶瓷器上“系”的来源和特点 | 陶瓷作品鉴赏唐白釉兔系罐

系在功能使用中的弱化并没有使系在陶瓷器上的消失,在后代的岁月里依然可以见到它的存在;在有些壶盖和壶身上都安有小小的圆系,再用绳串联以免倒注时壶盖摔落破碎,如今所用水壶还可以看到这样的设计。

系与人类的生活一直有着联系,这种联系是系存在的前提。系从远古发展而来,确实给人带来了不少生活上的便利和精神上的享受;应该留意和关注在陶瓷器上那些不起眼的系,因为它们既是艺术宝库中的一部分,也能将生动的历史予以细细地诉说。

相关文章

  • 访古陶瓷鉴赏、收藏家喻德江[图文]
    访古陶瓷鉴赏、收藏家喻德江[图文]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雷珍民(右)与喻德江先生共同为“喻氏陶瓷馆”揭牌图 左二为喻德江先生 成教化 助人伦——访古陶瓷鉴赏、收藏家喻德江在西安文理学院,还有一座博物馆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这个馆 里收藏着三百多件陶瓷器,这些珍贵的瓷器,便是由喻德江先生无偿捐献的,因此命名为“喻氏陶 瓷馆”。“喻氏陶瓷馆”里藏品涵盖鈞窑、越窑、临汝窑、鲁山窑、耀州窑、磁州窑、吉州窑等窑口标准器,并有多件珍贵的...

    1524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鼻烟壶收藏:掌中珍玩贵在工艺(组图)
    鼻烟壶收藏:掌中珍玩贵在工艺(组图)

    鼻烟壶田 波图中所示为现藏于天津博物馆的清乾隆款料胎珐琅彩人物图鼻烟壶,高7.1厘米、腹宽2.8厘米,胎质洁白细腻,绘画精细入微,是一件玻璃与珐琅彩完美结合的经典作品。该鼻烟壶用珐琅彩在料胎上作画,正反面所绘女子一为渔妇、一为农妇,融入了西洋绘画技法,画法精细,色彩典雅华丽。底部蓝料楷书款“乾隆年制”,可知是清代宫廷造办处承制的珐琅彩鼻烟壶精品。制作鼻烟壶的材质种类繁多,有玻璃、瓷、玉、翡翠、水晶...

    766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窑变釉告诉你一只花盆究竟能有多美[图文]
    窑变釉告诉你一只花盆究竟能有多美[图文]

    清乾隆 窑变釉四方倭角花盆窑变釉是指器物在窑内烧成时,由于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出窑后呈现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最初人们不知其形成原理,认为窑变现象是不祥的征兆,尤其是官窑中出现窑变,因此烧成的器皿往往被当成次品砸碎掩埋,后来人们发现窑变釉的变化莫测,独一无二,俗语云“窑变无双”,因而逐渐认识并学会欣赏窑变釉的独特美感,并且开始研究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试着人为烧造这种独特的釉色,最...

    289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传世孤品,惊世珍藏——乾隆款炉钧釉八卦瓶[图文]
    传世孤品,惊世珍藏——乾隆款炉钧釉八卦瓶[图文]

    炉钧釉瓷器,景德镇创烧仿钧窑釉品种之一,炉钧釉始于清雍正时期,流行于乾隆时期。景德镇创烧的一种低温釉瓷器。它在制作时先由高温烧成素胎,然后在瓷胎上施以不同的颜色釉,再经低温炉火二次烘烤而成。炉钧釉瓷器最大的特色,是在釉面上有不同程度的垂流效果,而这种效果的形成最初也是出乎意料的。从传世品看,雍正年间炉钧的特点为:釉面流淌大,流动处呈现紫红,釉面常有片状桔皮纹,反光显五色。乾隆时釉面流淌较小,釉中窑...

    1617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清新富有现代感的陶瓷器皿设计欣赏[图文]
  • 景泰蓝:宫内开花宫外香[图文]
    景泰蓝:宫内开花宫外香[图文]

    “宝瓶如花放光彩,全凭巧手把花栽。不受水浸石磨苦,哪能留得春常在。”此诗赞美的是“燕京四绝”之一的景泰蓝。景泰蓝有玉石的温润,珠宝的光泽,瓷器的细腻,金银的灿烂。景泰蓝制作程序繁复,做工精美,民间有“一件景泰蓝,十件官窑器”的说法,足见景泰蓝的艺术价值之高。临近国际博物馆日,笔者走访了位于北京市珐琅厂内的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馆内数百件展品中,既有元明清不同朝代的景泰蓝高仿品,也有新中国成立后的景...

    786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良渚文化白陶鬶[图文]
    良渚文化白陶鬶[图文]

    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我国东南地区重要的文化类型,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和环太湖流域地区的浙北、苏南和上海一带,因1936年发现于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而得名。这件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晚期的夹砂灰白陶鬶(见图),于1981年出土于浙江海盐县沈荡镇丰泉遗址。此鬶高19厘米,为夹砂白陶胎,胎薄体轻,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炊煮器,也是新石器时代具有代表性的陶质炊具。其造型结构由口、腹、底三部分组成。直口,卷沿,一侧...

    392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古瓷品种大家族之工艺瓷(组图)
    古瓷品种大家族之工艺瓷(组图)

    图1,北宋珍珠地划花虎纹梅瓶,高31.9厘米,故宫博物院收藏 上二期说过古陶瓷分为颜色釉瓷、彩瓷和工艺瓷三大类别。今天说工艺瓷,分为一般工艺瓷和特殊工艺瓷。一般工艺瓷盛行于唐宋时期,它在瓷器上模仿其他工艺品的效果,著名的有珍珠地划花和剪纸贴花。图1是北宋珍珠地划花花卉纹枕,上面的小圆圈谓之珍珠地划花,一般用细竹管在瓷胎上戳出,也有用笔画出的,以模仿金器錾花工艺的效果(图2)。特殊工艺瓷从外表看起来...

    1058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红色收藏-民国莲溪陶绘墨彩山水胜利壶鉴赏[图文]
    红色收藏-民国莲溪陶绘墨彩山水胜利壶鉴赏[图文]

    红色收藏-民国莲溪陶绘墨彩山水胜利壶华夏收藏网讯 这是一把比较典型的胜利壶,宽16cm,高 7cm, 口径5.6cm, 底经 8.8cm,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征。胜利壶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专门制作的茶壶壶型,大多生产于1845-1946年间,造型扁平,胎质一流。胜利壶的特点是壶流根部战胜国国旗或书写“胜利”二字,盖钮多为象征胜利的拳头或火轮,为民国时期的顶级造型。此壶壶流根部铸有描红篆书阳文...

    1223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汝瓷”不止清凉寺[图文]
    “汝瓷”不止清凉寺[图文]

    1990年,河南省考古研究院在段店窑址考古发掘中出土一件天青汝窑洗。2007年,中国原古陶瓷学会会长、著名古陶瓷专家耿宝昌在《复议宋官窑青瓷》一文中提到关于汝窑窑址时曾说,“不应就是已发现的宝丰临汝两地,应该还有其他地方”。那么,这桩悬案,今天被证实了吗?北宋 鲁山段店窑天青汝釉圈足洗 河南省考古研究院藏回首北宋两京,其周围窑业最为发达。地处京师腹地的今河南省中部一带,更是窑场密集,形成一个规模惊...

    852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雍正乾隆官窑都有蔬菜入画[图文]
    雍正乾隆官窑都有蔬菜入画[图文]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馆长蔬菜是人们日常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古时候的蔬菜跟现在差别很大,时间相隔越早差别越大。今天的蔬菜品种非常多,很多新的蔬菜我小时候都没吃过。 严格说起来,中国人的蔬菜口味是世界性的,越来越丰富,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蔬菜可能都叫不出名字。古时候人们为什么会把蔬菜放在器物之上,是因为它跟我们的 生活有关。雍正乾隆官窑 都有蔬菜入画这是两个清代的官窑盘子,一个是雍正官窑,另一个是乾隆官...

    398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最早的斗彩瓷器:衡山窑粉地彩釉绘鸟罐[图文]
    最早的斗彩瓷器:衡山窑粉地彩釉绘鸟罐[图文]

    图示 酱釉绘鸟纹罐南岳衡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名山之一,一九八二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南岳衡山自然风光秀丽多姿,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素有“五岳独秀”和“文明奥区”之称。南岳山高林密,环境宜人,气候独特,是著名的避暑和观冰赏雪胜地;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和动物园;是佛道并存的宗教文化胜地;还是湖湘学派的发源地。在这里留下了唐尧虞舜等先祖巡狩祭祀的遗迹,传颂着祝融播火、韩愈精诚开云等美丽传说,刻...

    1421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景德镇官窑文物终于回家了[图文]
    景德镇官窑文物终于回家了[图文]

    影报道:815件(组)景德镇官窑文物终于“回家”了。11月9日下午,景德镇市打击盗掘御窑厂遗址犯罪涉案文物移交仪式在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举行。御窑厂将遴选出的150余件(组)明代官窑各时期的精品在景德镇市御窑厂博物馆进行展览,为期一周,供市民参观。景德镇明代官窑精品早在2002年,一些不法分子一直觊觎御窑厂古文化遗址为中心的地下文物宝库,不择手段地进行盗掘。同年10月17日,景德镇市公安局成立了...

    552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回顾中国瓷器文明传入欧洲[图文]
    回顾中国瓷器文明传入欧洲[图文]

    海底捞青花梅瓶中国瓷器文明传入欧洲第一章中国瓷器久负盛名,自古就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广州一直是陶瓷外销的主要商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往欧洲的优质中国瓷器畅销海外,成为西方贵族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广彩广州织金彩瓷是在白瓷胎的釉上描绘金色花纹图案烧制而成,宛如万缕金丝织白玉。民间有诗云:“彩笔为针,丹青作线,纵横交织针针见,何须锦缎绣春图,春花飞上银瓷面。”这些绘有岭南风格图案、独具岭南地方特色的广彩,...

    1126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中国景德镇:一个国家的诞生地以及它的“白色之金”[图文]
    中国景德镇:一个国家的诞生地以及它的“白色之金”[图文]

    昌安瓷器珍贵异常,连带着小镇的名字也高贵了起来星期六的早晨,小镇的瓷制品都被打包运到一个大院里。在一排一排支起的篷布摊位上,年轻的设计师们出售他们的创意产品,从优雅的整套茶具到手工绘制的瓷质耳环,应有尽有。要不是标准的普通话提醒我这是在景德镇,一个中国三线城市,我会以为自己是在伦敦东区。“中国制造”一词总让人想到劣质的垃圾货,但是以前可不是这样。几个世纪前,中国是世界艺术中心,以典雅艺术的器具闻名...

    1157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