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艺术陶瓷价格折翼精品还需大浪淘沙[图文]

时间 : 01-25 投稿人 : 鹦鹉 点击 :

艺术陶瓷价格折翼精品还需大浪淘沙 | 陶瓷作品鉴赏

乐龙耀 高温颜色釉瓷瓶《天高云淡》

艺术品市场突围之当代艺术陶瓷篇  

许多人可能还对2012年前后当代艺术陶瓷身价飞涨的盛况记忆犹新:不少创作者的身价在短短几年内翻了10倍,“国大师”纷纷踏入“百万俱乐部”,甚至出现了超千万元的拍卖记录……令人难以预料的是,仅仅两年之后,飞涨的当代陶瓷就折了翼:许多“国大师”出现在拍场上的作品已经减少了一个“零”,可是仍然难掩流拍的窘状。现当代陶瓷的“冬天”为何来得如此凶猛?创作者和藏家又该如何抱团“过冬”呢?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李文跃——

对艺术家而言调整期蕴藏着突破的可能性

今年头几个月,陶瓷艺术品市场非常冷清。不过我们业内有句话叫“七死八活九翻身”,市场在上半年表现清淡是正常现象,下半年可能会好很多。

但我不否认现当代陶瓷目前进入了一个“调整期”。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直高位运行,更何况在整个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期的大背景下。在我看来,进入调整期是非常自然的现象,也是一个机遇。艺术家可以在调整期,放慢节奏、调整自我,静下心来思考很多“白天”没有时间思考的问题:关于如何创新、如何拓展艺术形式、发现性的工艺材料以及把新的艺术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来。“调整”也好“休息”也罢,看上去是沉寂,是低谷,但蕴藏着取得更大突破的可能性。

所以对这个“调整期”,我怀有一颗平常心,没有什么危机感。我的每件作品都是心血的结晶,是艺术、工艺和造化相结合的产物。我现在不为生计发愁,所以不会着急降价出售。我也相信,真正的精品不会受“调整期”影响。前段时间美国一个拍卖行,珠山八友的一件四条屏拍出了两千多万的高价即为明证。因为有这样的信心,所以在这个调整期,我真正想做的事情不是琢磨如何“促销”,而是静下心来创作更多有艺术含量、能够真正流传下去的艺术精品,这才是我们这代陶瓷人的历史使命。

紫砂陶瓷艺术鉴赏家 张明强——

调整期是理顺行业

沉淀精品的好时机

艺术陶瓷的收藏,大概从1995年开始慢慢进入人们的收藏视线,在20年的时间里,这个市场一直在急剧扩大。炒作、浮躁也越来越严重。2012年是个转折点,那一年顾景舟的紫砂壶在拍卖市场上连续创造了上千万的天价,那一年景德镇宜兴的陶瓷大师高工头衔可以用钱“买”了。从那时到现在,从事陶瓷工艺的队伍几何级数的发展。我们宜兴紫砂陶瓷的从业人员已经达到了近20万,一年的产量超过明清五百年产量的总和。

在这个大背景下,从2012年开始,艺术陶瓷市场开始萎缩太正常不过了,这个市场已经给“炒”坏了。现在我们是从最高峰往低谷走——但是远远没有到最低谷,在我看来至少需要经过5~10年的调整。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包括紫砂在内的艺术陶瓷断崖式的下滑。我们宜兴有一些高工大师,一年卖不掉一把壶。不过这些人都是亿万富翁,有没有成交已经没有意义了,只要价格守得住就可以了,想让他们降价没门。但现在有一些促销手段,比如你现在收藏大师的一把壶,他可以送你一把徒弟的壶。

最近我跑了北京、广州和深圳等地的陶瓷市场,这些市场现在非常冷清。很多头几年囤货的人,两三年内不需要再进货,手里的货能不能出去都是个大问题。所以真正想在这个阶段买陶瓷艺术品的人,我建议你不要跑到原产地去买,不要到拍卖市场上去淘,因为大师是不肯降价的。但你可以到北京买,去那些囤货的人手里买。毕竟他十年前囤积的壶,按照现在的价格打三折也是有赚的。

调整期对于理顺整个行业是大好事。我相信这个行业会淘汰掉起码百分之八十的从业者,这些人大都少有文化底蕴,也没有艺术天赋,今后,他们好好地做好自己的日用陶瓷就可以了。而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在调整期可以摒弃掉浮躁的心理,脚踏实地做一些创作,从造型、工艺、原料的制备上真正取得突破。我希望在他们当中,能够诞生真正的艺术大师。

就我个人而言,我不会在这个时候再投资艺术陶瓷,我自己就做紫砂壶,我太知道它值多少钱了。不客气地说,现当代艺术陶瓷,离艺术品很远,也就是工艺品的水平,却硬要卖出艺术品的价格。紫砂如果没有文人的参与,就是个日用器。我看到一个现象或者趋势:现在很多文人、画家也参与到紫砂陶瓷的设计、创作中来。但因为现在市场的浮躁情绪并未褪尽,所以还是炒作为多,作秀成分很大。

正泰瓷社掌门人 杜家玲——

将艺术陶瓷视为高端消费品 升值只是“意外之喜”

艺术品市场是国家经济的晴雨表,当代陶瓷作为艺术品市场的一个门类,一定会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人们把陶瓷的投资属性看得过重,现在股市相对更加红火,大量资金流入股市,陶瓷销售的不景气就在所难免。

从我的门店交易情况来看,人气其实不少,但成交量——特别是高端艺术陶瓷作品成交量确有一些萎缩。顶级陶瓷艺术大家,现在身价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受众群体本来就小。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老师作品为例,2008年20多万的作品,到2012年时成交价已近百万。而他的很多藏家因为介入较早,很难接受2012年之后的价位。而且这批收藏主力现在也到了五六十岁,面对高端的艺术陶瓷作品,更是感到心有余力不足。

尽管如此,我对这批老艺术家创作的经典陶瓷作品还是抱有厚望。因为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这批国家级大师大都年事已高,有的已经过了创作的巅峰期,而真正的藏家数量——尽管在调整期速度比较缓慢,也始终在增长,所以真正的精品价值不会缩水。就拿我们12年底举办的《瓷艺丹青——陆氏创作回顾》为例,展览后的销售量达到了2000多万,而大师陆如的《四季争艳》青花斗彩四屏就卖了680万。因此,无论这个调整期多么漫长,我对当代艺术陶瓷精品都抱有十足的信心。

从我接触的情况来看,目前10万以下的陶瓷作品关注度和销售量最大。这里面包括一些确有艺术含金量的省大师、中青年艺术家作品,以及一些画家画瓷的作品。比如画家乐荣耀,采用高温颜色釉工艺在瓷上作画。众所周知,运用高温颜色釉创作人物瓷画的鼻祖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他现在的价位上百万。而乐龙耀掌握了高温颜色釉工艺,绘画的艺术性又有保证。目前价位还低,那么市场接受度自然高,而且升值的预期也比较乐观。

我认为艺术陶瓷经过调整期后,依然会迎来繁荣,但此“繁荣”一定和过去的不同。将来的陶瓷市场会主要依托纯正的个人收藏支撑,跟随所谓的大师名号进行盲目追捧也能盈利的“盛况”不会再现。消费者必须在这个调整期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力,进行理性消费。

藏家应该树立一种新的消费观:不像过去一样过于看重陶瓷作为投资的属性,而是将其看做一种高端消费品。我们为什么要收藏一件瓷器?首先是因为它的艺术性能真实地触动我们。而当我们拥有它之后,更不应该将其束之高阁,而是充分利用它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用于装点我们的家居,时时带来视觉享受和精神愉悦。当我们用一种平常心,真正地将它视为生活中一个具有美感的器物时,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心态也平和了。艺术作品在我们的眼里不应该是一支“股票”,让我们天天惦记着它第二天能不能升值。而在寻觅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本着一种艺术欣赏的眼光去选择。这样的瓷器,在生活中相伴左右,我们已经获得了无穷的乐趣。而升值这件事,还是把它视作多年之后也许会出现的“意外之喜”比较恰当。

陶瓷鉴赏家 孙欣——

艺术陶瓷市场需

去泡沫化才能回归本质

在这个调整期中,受冲击最厉害的莫过于有名无实的“大师”之作。艺术不同于其他领域,它需要沉淀、冷静,才能有所凝练、创造。可是在之前十几年,大量钱味浓、匠气足、艺术水准极低、徒具名号的“大师”之作,受到热烈追捧。

严格意义上说,虽然现在艺术陶瓷的从业者多,艺术陶瓷的数量多,但其中真正有收藏价值的少。很多“大师”作品是流水线作业的成果,代工、代笔也不罕见。调整期的到来是必然,也是必须,艺术陶瓷市场必须要“去泡沫化”,才能回归艺术本质。

尽管问题重重,但我对调整之后的未来怀有信心。作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艺术陶瓷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和风韵的优秀载体,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它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但需要改进的地方也确实很多。首先是创作者应该冷静修炼自己的内功,创造出真正的精品力作才不辱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另外,相关的制度也应建立——比如对大师进行年检、考核。那些以劣作糊弄市场,不按规则出牌的人必须要及时清理出大师队伍。

我相信,艺术品陶瓷的调整期至少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现在已经过去了两年半。一个浮躁的市场中,精品力作不是没有,但很难碰到。所以我建议,无论是藏家、投资者,还是收藏机构,要瞄准调整后期,沉淀回归之后出现的作品,我相信艺术陶瓷一定会在充分挤出泡沫和浮躁之后,迎来新的艺术高峰。

相关文章

  • 故宫藏慈禧瓷器亮相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图文]
    故宫藏慈禧瓷器亮相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图文]

    《另类奢华——故宫藏慈禧瓷器展》展品吉和网12月31日报道 31日,伪满皇宫博物院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的《另类奢华——故宫藏慈禧瓷器展》与市民正式见面。本次展览从故宫博物院遴选出100件(套)清宫官窑精品,欢迎广大市民前来参观,展期为半年。慈禧是中国清朝晚期最为重要的政治人物,其奢侈无度的私人生活对许多人来说十分神秘。此次,《另类奢华——故宫藏慈禧瓷器展》意在通过将慈禧生前使用的代表性瓷器集中展示...

    753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乾隆朝瓷器:乱花缤纷中的盛世图景 [图文]
    乾隆朝瓷器:乱花缤纷中的盛世图景 [图文]

    说起清朝的瓷器,不得不提的自然是康雍乾三代。不同于康熙朝瓷器的端庄,也与雍正朝瓷器的淡雅有异,乾隆朝瓷器则呈现出繁缛的面貌。在乾隆朝瓷器中,彩瓷占有极高的比例,珐琅彩、粉彩等瓷器,都达到了艺术上的新高度。清代的历史,发展到乾隆朝,可谓迎来了它空前绝后的巅峰。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特定的时代气息与时代心态的折射。如果说透过铺采摛文的汉赋,所见到的是大汉之风;透过唐代所推崇的膨胀的美,所见到的是盛唐气象...

    266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民汝窑官汝窑区别虽细微但价格相差大[图文]
    民汝窑官汝窑区别虽细微但价格相差大[图文]

    本版图片来自《收藏》杂志 ■五代耀州窑天青釉剔花执壶中国古瓷收藏家、鉴赏家楼钢说,收藏界存在刻意把民汝窑的出品说成官汝窑的情况五代末后周国的柴世宗曾把模仿于“天空蓝”的釉色比作“雨过天青云破处”,从此天青釉成为了中华文化最高审美价值的象征,成为了中国传统雅文化的表征。然而,随着元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俗文化开始逐渐占据社会文化的主流,古陶瓷研究学者楼钢感叹:“元代以后俗文化占主流,天青釉逐渐式微。...

    1810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史上规模最大邢窑文物展举办[图文]
    史上规模最大邢窑文物展举办[图文]

    彩绘人面鱼身陶俑。(唐代)广州日报讯(记者黄丹彤 通讯员史林花 摄影报道)为了纪念邢窑遗址发现35周年,《发现邢窑——邢窑陶瓷特展》今天起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开展。196件来自邢窑的出土文物,年代由北朝到现代,时间横跨1500年,再现中国白瓷的辉煌。展览由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邢台市文物管理处、邢台市邢窑研究所、邢窑博物馆4家合办。记者今天探营见到,作为历史上规模最大、器物最全、级别最高的邢窑文物大...

    1409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明代永宣青花瓷器与西域文化[图文]
    明代永宣青花瓷器与西域文化[图文]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鸡心碗文 _陈联众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是我国陶瓷史上的珍品,历来受到世人好评。其异域风格的造型、浓重明艳的呈色、超凡脱俗的纹饰,被后人赞誉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这些带有异域风格的作品体现明代时期对西域文化的包容吸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我国与西域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情况。一、中国是一个开放的文明古国,在悠久的历史中,历朝历代都保持着与外界的经济、文化往来。尤...

    962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馆藏明洪武青花云龙纹三足炉赏析[图文]
    馆藏明洪武青花云龙纹三足炉赏析[图文]

    明代洪武官窑瓷器,主要有釉里红和青花等品种。但传世品并不太多,尤其是青花瓷器相对更少。广东省博物馆所藏洪武官窑瓷器中,有釉里红菊花纹大盘2 件,青花云龙纹三足炉1 件。云龙纹炉虽为残件,但因稀少,因而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和艺术价值。明洪武青花云龙纹三足炉的特点该炉高25.5 厘米,口径27.5 厘米。胎质细腻、洁白微泛灰。胎体十分厚重,内、外壁均有多处窑裂。下承三兽足,足端与炉腹连接处为浮雕的龙头造...

    1204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如何区分定窑粗胎 磁州窑与邢窑粗胎产品[图文]
    如何区分定窑粗胎 磁州窑与邢窑粗胎产品[图文]

    图一:宋代定窑酱釉四绳纹盖罐图二:金代定窑酱釉碗图三:金代定窑黑釉碗定瓷瓷胎有的颜色发白、胎质细腻;有的颜色发黄、发灰,胎质较粗,俗称“土定”。很多藏家热衷于对细白胎定瓷的研究与收藏,而对于粗胎定瓷则重视不够,以致很容易把粗胎定瓷误认为是其他窑口产品。其实,很多粗胎定瓷的造型非常美观,其美感不逊色于细白胎定瓷,粗胎定瓷的那种粗犷、质朴,反而比一些细白胎定瓷更有韵味,甚至一些粗胎定瓷品种,在细白胎定...

    1605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红陶兽形壶暗合 原始人对血与火的崇拜[图文]
    红陶兽形壶暗合 原始人对血与火的崇拜[图文]

    红陶兽形壶山东博物馆馆藏红陶兽形壶,高21.6厘米,1959年出土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它是先民们盛放水或酒等液体的实用器皿。精巧的造型也是从满足这一功能出发:尾部设一筒形口,可注水;嘴巴张开,可出水;背部有抓手,便于提放;腹部鼓起,腿部粗壮,巧妙扩大了盛水容积;四足鼎立,可以放在火上加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红陶兽形壶嘴部的张开角度、背部提手的设置等,已经超越了对动物具体形象的模仿,是一种出于实用...

    1075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四爷的瓷器也很忙 雍正青花拍卖步步惊心[图文]
  • 观音菩萨手托宝瓶其实叫军持 系古代僧人盛水用具(图)
    观音菩萨手托宝瓶其实叫军持 系古代僧人盛水用具(图)

    唐代绿釉军持(净瓶) 经典版《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是不是早已在你的印象中定格?庄严雍容的观音菩萨手里托着施恩济世的宝瓶,瓶内插着一枝扫开残雾的垂杨柳……说实话,这个俗称“净瓶”的宝物,可是很多人的心头好啊。不过,净瓶并不是神话传说中的产物,在古人的生活中,就有这样的物件所在。今天的“主角”,就是被收藏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一件“壶”状的物件,早在几十年前入库时,就被人登记为“净瓶”,实则严格意义上...

    1322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荥经砂器: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古老手艺[图文]
    荥经砂器: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古老手艺[图文]

    荥经被称为“中华砂器第一乡”,2000多年前这里便是砂陶的产地,“荥经砂锅”似乎也早已成了荥经县的代名词,也由此名列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两百多户人家的古城村,几乎家家有作坊,户户卖砂器。据荥经民间传说,古时一要员南巡,经过古城坪,口渴欲喝水,随从寻水至百姓家中,然家贫无物,百姓抠湿泥捏制成器皿烧水,要员饮之,回味甘甜,大加赞誉。传之后世,即为荥经砂器……时光一下子倒流了两千年我来到荥经古城村,...

    231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古瓷碎片也很值钱[图文]
    古瓷碎片也很值钱[图文]

    有人说,现在真正的古董越来越少了,其实是你缺少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古董越来越少的今天,完好瓷器也是少之又少,一片残片价值也可能不菲。现在残片新的价值被挖掘出来了,将瓷器局部做成现代饰品,充满时尚感与古朴美感,成为了文艺范儿必备之装饰品。因为古代瓷器的工艺非常讲究,虽为日常使用之物,但细节之处一丝不苟,还有那种娴熟,熟练掌握毛笔的提按,用色的浓淡,这是现...

    412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火烧山窑:中国发掘最早纯烧原始瓷的窑址 [图文]
    火烧山窑:中国发掘最早纯烧原始瓷的窑址 [图文]

    浙江火烧山窑址火烧山窑址位于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龙山村,是一处西周末期至春秋时期烧造原始青瓷的古窑遗址。1984年在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中被德清县文物工作者发现。 2007年3月至5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和德清县博物馆联合组成火烧山窑址考古队,对窑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近900平方米, 揭露窑床3条、灰坑10多个。器物器型丰富火烧山窑址器物成型方法有轮制、手制和泥条盘筑法。该窑...

    826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天津博物馆藏瓷概览[图文]
    天津博物馆藏瓷概览[图文]

    崔伯鉴天津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当中,瓷器是重要的一类。经过六十年来的收集,馆藏瓷器达到5000余件,主要来自天津市文广局、天津市财政局多次拨交;天津市文物公司移交和价拨的各个时期、各个窑口的瓷器;北京故宫、上海市文管会、上海博物馆移交的各个窑口的瓷器;以及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天津、北京购买的大量瓷器,尤以在北京韵古斋、宝聚斋、悦雅斋、懋隆和天津市文物公司购买的瓷器最精,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

    1797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英国陶瓷艺术家:Gabriele Koch陶瓷作品欣赏[图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