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晋代“东林寺乞米”铭文国宝陶罐[图文]

时间 : 01-28 投稿人 : 倩倩 点击 :

晋代“东林寺乞米”铭文国宝陶罐 | 陶瓷作品鉴赏

“东林寺乞米”铭文陶罐(晋),高19.1厘米,口径12.9厘米,底径12.4厘米。据《九江党史大事记记载》:1975年4月,在九江钢铁厂基建施工中,发掘出珍贵陶罐一件,腹上部阴刻行书“东林寺乞米”5字。该罐为盘口,短颈,肩部饰对称双系,鼓腹,平底,饰方格纹,胎深灰色,“东林寺乞米”铭文陶罐的珍贵之处就体现在陶罐上的“东林寺乞米”这5个字上。据考证,这是晋代东林寺僧人化缘所用的盛器。该罐现珍藏于江西省九江市博物馆,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为国家一级文物。

东林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北麓,这里风景如画、秀丽巍峨,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东林寺创建于东晋太元九年(384),创始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僧人慧远,系佛教净土宗发源地,是长江以南最大寺院之一。谢灵运曾在此凿池种莲,因此又号为“莲社”。

相关文章

  • 苏格兰陶艺家Kerry Hastings手工lustred碗[图文]
    苏格兰陶艺家Kerry Hastings手工lustred碗[图文]

    苏格兰陶艺家KerryHastings手工lustred碗结合了当代的调色板扔在陶轮的古老传统。灵感来自于自然界中发现的颜色绘制:大海的蓝色,山上的绿色,红色和黑色的岩石峭壁。...

    319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中国青花瓷是如何扬名天下的[图文]
    中国青花瓷是如何扬名天下的[图文]

    英语中的中国叫“China”,也是瓷器的意思。随着中国瓷器在欧洲大陆的广泛传播,“中国”与“瓷器”成为密不可分的双关语。那么,中国青花瓷是如何扬名天下的呢?美术史学家曹星原先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演讲。当中国瓷匠与伊朗陶工相遇大家一直以为唐代没有青花瓷。但是,1998年德国一个打捞队在印度尼西亚海域找到了一艘满载货物的唐代“黑石号”沉船,船只装载着运往西亚的中国货物,仅瓷器就有67000多件,其中有4...

    1674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唐宋时期陶瓷茶器中的儒家美学:中庸与和谐[图文]
    唐宋时期陶瓷茶器中的儒家美学:中庸与和谐[图文]

    宋代珍珠地划花高足杯□桃之图片实物为唐宋茶具特展展品品茗时静怡的心境,清幽的环境,雅致的茶器,包含着丰富的儒家美学思想。把茶壶、茶杯称为“茶娘”、“茶子”,更直接表达了这种亲和态度。可见,在古代的茶文化中,处处贯彻着儒家所倡导的和谐精神。儒家认为,要达到中庸和谐,礼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日常生活中,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体现其礼仪教化,力图通过礼,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礼所追求的是和谐,而茶 的属性所能产生...

    616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乾隆爷捡的漏:宋官窑胆瓶[图文]
    乾隆爷捡的漏:宋官窑胆瓶[图文]

    来源:杭州日报 文/蔡暄民电视《宰相刘罗锅》中,有乾隆帝与和珅去民间古玩店淘宝的戏,别以为这是文学家的艺术创作,据清宫档案记载,确有类似的经历。在郎世宁绘制的《乾隆古装像轴》图中,左侧案几上陈设的那只宋官窑胆瓶,便是乾隆爷从坊间淘来的宝贝。自该宝物进入清宫开始,即受到乾隆帝的倍加宠爱,清供书斋,朝夕相伴。 宋代以来,文人偏爱胆瓶 玩古陶瓷到了一定的高度,往往会痴情宋瓷。很多人认为宋瓷的质朴、简约、...

    1895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浅谈明清官窑中的八仙纹 [图文]
    浅谈明清官窑中的八仙纹 [图文]

    图1.正德青花八仙祝寿图罐。上海博物馆藏品。该器是现在所知最早绘画八仙图案的有款官窑器。一.“八仙”的发展与演变八仙是我国民间流传已久、家喻户晓的得道仙人。历史资料中最早的八仙传说可上溯至汉代高诱《淮南鸿烈解叙》中的“淮南八公”,为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八人。《神仙传·淮南王八公》中记叙他们各自精通奇方异术,曾令刘安与他们一起成仙,并引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随后,...

    2000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线条畅美 轮廓俊秀 —— 中国传统十大经典瓷器型制欣赏[图文]
    线条畅美 轮廓俊秀 —— 中国传统十大经典瓷器型制欣赏[图文]

    NO.1【名称】观音瓶【特点】呈侈口,颈部较短,丰肩,肩下弧线内收,至胫部以下外撇,浅圈足,瓶体纤长,线条流畅。【渊源】源于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传说观音瓶来源于观音的净瓶,故名。NO.2【名称】玉壶春【特点】撇口、细颈,圆腹,圈足。【渊源】玉壶春起源于宋代,原指一种上乘美酒,因这种美酒长盛不衰,酒瓶也逐渐为人所熟知,于是人们称盛放这种酒的瓷瓶作玉壶春瓶。后来因其造型精美,而逐渐演化为陈设器。玉壶春...

    1909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建窑瓷器有什么特征?[图文]
    建窑瓷器有什么特征?[图文]

    建窑黑瓷和德化白瓷为福建两大名瓷,宋代时期人们时兴斗茶,黑瓷因此流行,德化白瓷则被誉为外国人誉为“中国白”而享誉至今。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建窑瓷器的特征有哪些。 胎质 建窑黑瓷胎体含铁量较高,因此胎体厚重,拿在手里有压手感,胎色呈现黑灰色、紫灰色,被人们称为“铁胎”,胎质粗糙且坚硬。 器形 建窑瓷器有碗、盘、碟、罐、壶、灯、炉、钵、盒、梅瓶、冥器等,器足底部有“供御”、“进盏”标识字样的为宫廷御...

    580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紫砂壶讲究“一夫一妻制”[图文]
    紫砂壶讲究“一夫一妻制”[图文]

    明·时大彬·莲瓣僧帽壶 高:9.3厘米,口径:9.4厘米,底刻款:万历丁酉时大彬制。现藏于香港茶具文物馆。此壶造型奇特,似一僧帽。壶身为六角形,壶盖为五瓣炼话,第六瓣为壶,第六瓣为壶注。壶注设计颇具匠心,与壶把手前后呼应,与壶身浑然一体。刻款古雅端正。明·时大彬·如意壶   高:11.3厘米,口径:8.4厘米,现藏于无锡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此壶于1984年出土于无锡明代墓中,墓主是明代有名的华...

    1043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福建金油滴建盏售价299万元创新高[图文]
    福建金油滴建盏售价299万元创新高[图文]

    此件口径21.5厘米,高7厘米的金油滴建盏将永远入藏福清黄檗山万福千年禅寺。 李加林 摄  由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盏技艺传承人黄美金(左二)创作的金油滴撇口盏,被来自福建福清的著名慈善家陈先生和万福禅寺方丈悲升大师(右二)以299万元购得。 李加林 摄中新网福州11月16日电 (李加林 龙敏)于16日举办的第十届中国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上,金油滴建盏再创仿古...

    1731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瓷板画:古代瓷器的制作过程[图文]
  • 回顾中国瓷器文明传入欧洲[图文]
    回顾中国瓷器文明传入欧洲[图文]

    海底捞青花梅瓶中国瓷器文明传入欧洲第一章中国瓷器久负盛名,自古就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广州一直是陶瓷外销的主要商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往欧洲的优质中国瓷器畅销海外,成为西方贵族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广彩广州织金彩瓷是在白瓷胎的釉上描绘金色花纹图案烧制而成,宛如万缕金丝织白玉。民间有诗云:“彩笔为针,丹青作线,纵横交织针针见,何须锦缎绣春图,春花飞上银瓷面。”这些绘有岭南风格图案、独具岭南地方特色的广彩,...

    1132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四朵在藏品上盛开的奇葩[图文]
    四朵在藏品上盛开的奇葩[图文]

    清乾隆掐丝珐琅宝相花炉春日里花朵竞相绽放,到处都是赏花的游人。色彩缤纷、千娇百媚的花朵激发着人们的创作欲,使人们描绘出无数的花卉纹饰;而古代工匠更是了得,他们甚至还创作出四种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花。您要想近距离观赏这些“奇葩”,恐怕得去趟博物馆了。宝相花对明清瓷器有些许了解的朋友一定听说过宝相花,比如故宫博物院所藏明永乐影青宝相花纹碗、明成化青花宝相花纹碗等。瓷器上的宝相花形似莲花,繁若牡丹,一般为平...

    287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南北朝青釉六系盘口壶赏析[图文]
    南北朝青釉六系盘口壶赏析[图文]

    南北朝青釉六系盘口壶楼钢说古陶瓷之十本栏目摘选自著名古陶瓷鉴赏家楼钢的著作《中国古陶瓷鉴赏手册》,为读者提供了一种阅读古陶瓷的方式。盘口、直颈、丰肩、园鼓腹、平底;盘口下对称有两条小系,肩上四面有六条桥型系,呈两双两单状排列;通体施青釉,釉层肥厚润泽,开有细密的深色纹片,积釉处呈绿色;平底无釉露浅灰色胎,胎质较为酥松有孔洞。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段,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的...

    1069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人物故事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同根生殊途归[图文]
    人物故事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同根生殊途归[图文]

    存世元代青花瓷器的数量可谓屈指可数,目前全球仅四百多件,国内考古发现和博物馆收藏约一百多件。其中绘有人物及故事情节的,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出土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和武汉市博物馆收藏的传世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格外引人关注。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以下简称“前者”)(图1左),2006年出土于湖北省钟祥市明代郢靖王墓。墓主郢靖王朱栋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生于洪武二十...

    549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挖出青花瓷坛 疑为清代民窑[图文]
    挖出青花瓷坛 疑为清代民窑[图文]

    12日,简阳高明乡,杨氏后人迁祖坟时挖出一个青花瓷坛,疑为清代文物。 青花瓷坛盖子上的把手。坛盖被粘得很结实。12月11日,成都简阳高明乡,村民杨庆拿起锄头,来到祖先杨友祥的墓碑前,为配合天府国际机场建设,需要迁坟。然而,当锄头刨开一层层泥土时,他们竟看到了一个麒麟形状把手的瓷盖,接着锄,一个通体绘有纹饰的青花瓷映入眼帘。“图案精美,富有古味”,因为祖先杨友祥...

    1954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