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从鱼鸭穿莲刻划花龙柄壶看定白瓷特征[图文]

时间 : 01-28 投稿人 : 小豆丁 点击 :

定窑鱼鸭穿莲刻划花龙柄壶,宋代。通高28.1厘米,口径7.1厘米,足径10.6厘米。

从鱼鸭穿莲刻划花龙柄壶看定白瓷特征 | 陶瓷图片

定窑鱼鸭穿莲刻划花龙柄壶整体

此壶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微泛黄;颈稍粗,斜溜肩,腹部自上而下逐渐圆鼓,下腹缓收;壶口呈盘口状,盘口外壁用18个瓷泥做的连珠装饰一周;壶颈部下方、腹部上方同样用17个瓷泥做的连珠装饰一周;从壶口沿顺肩而下至腹部,壶柄塑成一条直立的蟠龙,龙口紧衔口沿,作窥视探饮状,龙头是宋代中原流行的猪嘴龙型,两个犄角,龙的头顶还有一卷似流云的鬃毛,龙背上从上而下用3个瓷泥做的连珠纹,来表达这条龙的华丽与尊贵,龙柄与壶腹结合部亦用3个瓷泥做的连珠横向分布装饰;壶腹部下方,同样用24个瓷泥做的连珠装饰一周;圈足呈喇叭形,上敛下撇,最下部从外部看起来下折,下折高度约1.4厘米,下折部分中间呈弧形内凹,但是从圈足内部看,却都在一个弧面上并没有下折。圈足接触地面部分用竹刀肖削痕迹明显,呈弧形或者说似泥鳅背,且圈足里面离足底最近的地方,有一小圈施釉,还有几处水滴状漏釉,这符合定窑瓷器底足部分施釉的特点;圈足下折部分外壁、壶腹部一些地方可见明显的竹丝刷纹;圈足下折部分外壁、以及腹部上方用瓷泥做的连珠纹装饰上,多处可见施釉时留下的指印痕迹,指纹纹理清晰可辨;壶口内壁、壶柄与壶身结合部、瓷泥做的连珠纹装饰周围等处,积釉现象明显。喇叭形圈足外壁多处可见釉料垂流留下的泪痕,这种泪痕犹如我们现在用钢笔在白纸上写下的字迹一样,似乎没有厚度;壶柄内侧,迎光侧看,可见多处明显的棕眼,壶身其他部位也发现多处棕眼。

从鱼鸭穿莲刻划花龙柄壶看定白瓷特征 | 陶瓷图片

底足外壁:指纹、竹丝刷纹

此壶造型与故宫博物院所藏唐代青釉凤首龙柄壶、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所藏唐代波斯银壶、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所藏萨珊王朝的一些鎏金银器风格类似,吸取了波斯萨珊王朝(226—642年)金银器造型的特点,又融入了我国传统的荷莲、鱼、鸭装饰艺术,集塑贴、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于一身,体现了宋代制瓷工匠的高超技艺。

此壶腹部以刻划花技法装饰。主纹饰为:4朵莲花、2个莲蓬、2条游鱼、2只游鸭,分别呈对称分布,其中,每相邻的2朵莲花为一组(应为并蒂莲)相背向开放。辅纹饰(也是底纹)为海水纹,布满主纹饰空间。主辅纹饰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鱼鸭穿莲,喜庆、祥和的大自然美妙画卷。此壶纹饰刻划花技术老辣,下笔有力、简练,生动流畅,非常洒脱,动感强烈,栩栩如生。

从鱼鸭穿莲刻划花龙柄壶看定白瓷特征 | 陶瓷图片

底足

在宋代,古人在瓷器上作画皆有寓意。此壶以盛开的莲花作为器物纹饰,取其出淤泥而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莲蓬里多含莲子,而莲子是“连子”的谐音,莲蓬包含了多个莲子,寓意为“多子多孙,子孙满堂”。用鱼做纹饰,鱼是“余”的谐音,因此,人们用鱼形来寓意“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等,在鱼形图案中,“鲤鱼”和“利余”同音、金鱼与“金余”同音,取其谐音,表达了人们追求富裕、吉庆的心理,希望处处得利、生活幸福。自北宋而后,在玉器、绘画、民俗等艺术作品中,常常可以见到鸭子们娇憨、可爱的身影,鸭与“甲”谐音,寓意祝祷他人科举及第。从此壶腹部的纹饰艺术可见,宋代制瓷工匠们缜密的思维是与老百姓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定窑,因在宋代与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并成为宋代五大名窑而备受世人尊崇。宋代定窑白瓷的鉴定,应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是釉色。这个时期主要呈白中闪青、白中闪黄;二是器物纹饰。有刻花、划花、印花、模印贴花、镂雕、浮雕等,只不过体现在宋代的早、中、晚不同时期。不同时代的纹饰有其特定的时代特征。比如本文鉴赏的鱼鸭穿莲刻划花龙柄壶,龙头就是宋代流行的猪嘴龙,这也在故宫博物院所藏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盘上的龙纹得到印证。还有鸭子,尾巴高高向上卷起,其形与故宫博物院所藏定窑白釉刻划花荷莲鸭纹花口盘上的鸭子图案类似。再比如,此壶上的“鱼”也很有特点,鱼身与鱼尾结合处狭窄,鱼尾细长,且长度约为整个鱼身长的二分之一,尾部分叉呈“V”形外撇,整体形状与故宫博物院所藏定窑白釉刻划花鱼藻纹碗上鱼纹相似。此外,对刻划花器物还要观察刀法,老的定瓷刻划入刀、出刀、角度、深浅、缓急,都酣畅淋漓。比如本文鉴赏的鱼鸭穿莲刻划花龙柄壶上所刻划的莲花,莲花瓣呈尖角,活灵活现,摇曳生姿,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一定是当时的工匠师傅经常观察池塘里摇曳的莲花,把长期的所见所感深深印记在脑海中,一气呵成,从容下笔于刀下而成。而现今的刻划花师傅,缺乏农耕时代的大环境生活体会,只是一味地看着老瓷片照猫画虎,直接操刀,失去了灵感,缺少了韵味。此外,当时用的竹木类刻刀,锋利有限,刀过之处,瓷胎上有的地方便留下一些细细的裂纹、毛刺等痕迹;三是胎土洁白。这个时期,定窑的瓷胎比较细白。经过千余年的氧化、失水、污染等因素影响,露胎处可见明显的胎体干燥、老化现象;四是竹丝刷纹。这是定瓷的一个基本特征之一。定窑产品在制胎过程中,在胎半干之时,有用竹丝刷子旋修这一道工艺,器物施釉烧成后,在器物外壁釉薄的地方能看见胎上的旋坯痕,俗称“竹丝刷纹”。仿品的竹丝刷纹生硬拙劣,不自然;五是泪痕。也是辨别定瓷的一个基本特征。这是由于施釉不均匀,入烧时釉水垂流所致。有学者提出,“泪痕”出现于北宋中期,以此来说,宋代早期的定瓷不一定都有“泪痕”。现在,仿品的“泪痕”也可以做出来,但和真品的“泪痕”相比较,还是有明显的不同,真品的“泪痕”是峰回路转的自然美,且基本上看不出厚度;六是指印痕迹。毕竟宋代生产方式落后,受工艺条件所限,一般会在器物上留下工匠施釉时留下的指印痕迹。本文鉴赏的鱼鸭穿莲刻划花龙柄壶就有多处非常自然的指印痕迹,而且有的指纹纹理非常清晰;七是棕眼和釉泡。这其实是一种工艺缺陷,这种现象产生于釉的调制、上釉、整修和烧成等环节。本文鉴赏的龙柄壶壶柄内侧,迎光侧看,可见很多针尖状棕眼,器身其他地方也可见多处棕眼等等。

2015年6月6日,央视《寻宝》走进石家庄时,导演刘志卿等人现场观看了我国著名瓷器鉴定专家丘小君对此件定窑鱼鸭穿莲刻划花龙柄壶进行了认真鉴定,认定是宋代定窑器物无疑。

作者简介:

江志君(教授级正高级经济师,兼任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收藏鉴定委员会会员)

雷 静(河北博物院助理馆员)

相关文章

  • 朱海彬陶瓷藏品欣赏(下)[图文]
    朱海彬陶瓷藏品欣赏(下)[图文]

    朱海彬,祖籍周口市太康县,祖父从民国时期就特别喜欢研究与收藏字画和古瓷,所以从小受到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也酷爱收藏,尤其喜欢研究文物古玩,并且通过广闻博见﹑耳濡目染的方式,得到了陶冶和锻炼。现为北京国博文物鉴定中心陶瓷鉴定专家,人民美术网陶瓷鉴定顾问,亚洲商业委员会顾问,河南省陶瓷委常务理事。编著有《古代雕塑玩具作品集》,于2012年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收藏多年的古代雕塑精品186件(套),文化部门领...

    587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2016年高古瓷器引领收藏新向标[图文]
    2016年高古瓷器引领收藏新向标[图文]

    现在,收藏行业越来越火爆,同时这个行业门槛也很低,任何人都可以加入,但是真正的收藏家全是高端玩家,这些高端的玩家才是能够左右收藏行业的人物,最近这些人们为了提升自己的品味,开始收藏高古瓷器,紧接着高古瓷器开始风生水起。所谓的高古瓷器是与明清瓷器相对而说的,高古瓷器通常说的是元代以前的陶瓷器,在北方所称“老窑瓷”。现代的高古瓷器赝品很多,但是有一个可以鉴别的方法那就是看“土斑”,这个是制假者无法仿造...

    1009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陶瓷美术宗师:张景寿的绘瓷人生[图文]
    陶瓷美术宗师:张景寿的绘瓷人生[图文]

    张景寿,原籍江西省乐平市,1920年10月出生,江西乐平人,1959年,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曾任景德镇市政协第三届委员,系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张景寿生长于一个贫苦农家,8岁时,得到景德镇花鸟瓷画名家、“珠山八友”之一的程意亭先生启蒙,学画、识字。1936年,进入浮梁陶瓷职业学校学习,又深受程意亭教诲。在浮梁陶瓷职校求...

    701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生动传神的淄博兔毫釉瓷器[图文]
    生动传神的淄博兔毫釉瓷器[图文]

    宋兔毫碗残片兔毫釉瓷器是用含氧化锡、氧化锌两种不同金属化物呈色剂分别配制的釉料,分次在坯体上施釉,高温烧成后会呈现出黄褐色的毛状纹,并从釉层深处向外放射,犹如兔子的细长毫毛披覆在瓷器上,而得名。其毛色柔和,流纹逼真,极具美感。淄博窑生产兔毫釉瓷器,器型以碗和盏为多。其釉上的流纹犹如微风吹拂的兔毛,又像是夜空里绽放的礼花,多姿多彩,闪闪烁烁。这种变化微妙的釉面的形成,完全出自于胎面的不同层次、不同色...

    1869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谜团千年未解:哥窑遗址究竟在哪[图文]
    谜团千年未解:哥窑遗址究竟在哪[图文]

    小档案 藏品名称 传世宋哥窑瓷盘 年代宋民国初年,浙江龙泉山沟里,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在方圆不大的地域内,几乎每天都有数百人在拼命挖掘。与常见的寻宝人不同,他们以高涨的热情所找寻的并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种传说中价值连城的瓷器——宋哥窑瓷器。哥窑与汝、官、钧、定一起,被称为宋代的“五大名窑”,然而,与其他4个已经找到窑址的窑口不同,大名鼎鼎的哥窑,其蛛丝马迹竟然只能在文献中寻找。...

    873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外销瓷的历史和断代特点 [图文]
    外销瓷的历史和断代特点 [图文]

    外销瓷的历史诚如美国学者甘雪丽(SHIRLEY GANSE)所说,中国外销瓷,作为一个经济领域的概念和文物考古的概念,在国内和国际,其内涵都处于模糊状态,有待厘清(甘雪丽《中国外销瓷》2011)。中国外销瓷的概念,不应局限在克拉克瓷、欧洲皇室来样订烧的纯外国样式等类的出口瓷这样狭小的范围内。这是不科学的,人为切割了一个宏大而又漫长的历史事件,会给开展深入研究制造诸多障碍。中国外销瓷的历史,是以先进...

    1121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青年陶瓷艺术家张万莲作品欣赏[图文]
    青年陶瓷艺术家张万莲作品欣赏[图文]

    张万莲,江西奉新人,1997年毕业于景德镇职工大学。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江西省高级技师,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院江西分院院士,景德镇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 张万莲擅长古彩花鸟人物,新彩人物釉下彩装饰,作品传统中见新颖,大胆创新,富有灵性。在人物表现上,张万莲善于用画笔捕捉典型剧情中的典型情景,通过对人物扮相及姿态的设计打造出特色鲜明的角色形象。《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和张生,《牡丹亭》中的杜丽...

    853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谈清代粉彩“八宝纹”的文化内涵 [图文]
    谈清代粉彩“八宝纹”的文化内涵 [图文]

    “八宝纹”原是流传于藏传佛教地区的八种宝物图案,深受藏族僧俗的喜爱。“八宝纹”又有“八吉祥”、“吉祥八宝”、“藏八仙”等多种名称,由八种宝物构成,分别是盘肠、莲花、宝伞、海螺、金轮、华盖、宝罐、金鱼,简称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自元代始流传入内地,并在元明清时期得到广泛传播,在工艺美术中格外风行,并成为瓷器装饰中的重要图案之一。图一:南京博物院藏清干隆斗彩八宝纹盘一、瓷上“八宝纹”装饰源...

    538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来龙去脉有出处:注壶的前世今生[图文]
    来龙去脉有出处:注壶的前世今生[图文]

    宋代《文会图》出现注壶与注碗 从史料来看,注子至少始于晚唐,是古代酒器而非茶具。盛行于唐中期至宋代,是由魏晋南北朝以来流行的鸡头壶或盘口壶演变而来,其形状似今日之酒壶,有喙,有柄,即能盛酒,又可注酒于酒杯中,因而取代了以前的樽、勺等酒具。玉女三浆捧帝壶 去柄安系唐偏提 瓷器大致出现的时间是东汉前后。东汉以降,随着制瓷业的发展,从魏晋南北朝至唐宋元明清的各个朝代,造型各异的瓷质酒器纷纷出现,酒注子就...

    1692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明清景德镇御窑瓷器工艺特色[图文]
    明清景德镇御窑瓷器工艺特色[图文]

    景德镇御窑 康熙洒蓝釉描金小棒槌瓶御窑厂是明、清时期专为宫廷生产御用瓷器的所在地,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据清乾隆二年《浮梁县志•建置•景德镇厂署》记载“御器厂建于里仁都珠山之南,明洪武二年设厂制陶以供尚方之用”。考古资料表明,明洪武二年,朱元璋在元朝原浮梁瓷局的基础上建立了御器厂,此为御窑之始创。到清代康熙年间景德镇御器厂改称景德镇御窑厂。景德镇御窑厂是我国历史上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

    1358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古瓷碎片也很值钱[图文]
    古瓷碎片也很值钱[图文]

    有人说,现在真正的古董越来越少了,其实是你缺少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古董越来越少的今天,完好瓷器也是少之又少,一片残片价值也可能不菲。现在残片新的价值被挖掘出来了,将瓷器局部做成现代饰品,充满时尚感与古朴美感,成为了文艺范儿必备之装饰品。因为古代瓷器的工艺非常讲究,虽为日常使用之物,但细节之处一丝不苟,还有那种娴熟,熟练掌握毛笔的提按,用色的浓淡,这是现...

    412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石湾窑不过江? 故宫专家称是历史误读[图文]
    石湾窑不过江? 故宫专家称是历史误读[图文]

    “石湾瓦,甲天下”,但为什么坊间却长期流传着“石湾窑不过江”的说法?昨天恰逢国际博物馆日,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的专家应邀访问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对此问题,他们给出了自己的论证和观点。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器物部陶瓷组研究馆员黄卫文更是拿出了丰富的物证清单指出,“石湾窑不过江”是历史误读。从明代到清代,石湾窑的出品就已跻身故宫养心殿、颐和园和盛京皇...

    721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红陶兽形壶暗合 原始人对血与火的崇拜[图文]
    红陶兽形壶暗合 原始人对血与火的崇拜[图文]

    红陶兽形壶山东博物馆馆藏红陶兽形壶,高21.6厘米,1959年出土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它是先民们盛放水或酒等液体的实用器皿。精巧的造型也是从满足这一功能出发:尾部设一筒形口,可注水;嘴巴张开,可出水;背部有抓手,便于提放;腹部鼓起,腿部粗壮,巧妙扩大了盛水容积;四足鼎立,可以放在火上加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红陶兽形壶嘴部的张开角度、背部提手的设置等,已经超越了对动物具体形象的模仿,是一种出于实用...

    1075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青花瓷工艺中独特的吹墨画法[图文]
    青花瓷工艺中独特的吹墨画法[图文]

    吹墨工艺 小时候,过年过节或祝贺同学过生日,喜欢自制贺卡。找一把旧牙刷蘸上蓝墨水,拨动牙刷毛,便有雾状的蓝色洒在纸上,不想有蓝雾的地方用卡纸遮起来就好了,然后再画上点什么。这样的贺卡很受小伙伴的欢迎。 后来笔者在研究青花瓷的工艺时,曾经想:青花工艺有没有吹墨画法?5年前,得到一块万历年的青花瓷片,就是吹墨画。图中画了三匹马,马的周围有蓝色雾状墨点,显然是先遮后画的。我学生时代的小技巧,我们的祖先早...

    1707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陶瓷作品欣赏:奇特的生物[图文]
    陶瓷作品欣赏:奇特的生物[图文]

    Eva Funderburgh 是一个来自西雅图的陶瓷艺术家。他接受了化学和雕塑的学习中,不断的将精力集中在他自己的那些奇特生物的陶瓷作品上。并且不断的探索着制作陶瓷工艺时候对于颜色和火候的控制,营造出奇特的效果,让这些奇怪生物展现了栩栩如生又古怪精灵的造型,可爱之极。...

    455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