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谈清代粉彩“八宝纹”的文化内涵 [图文]

时间 : 01-28 投稿人 : 军军 点击 :

“八宝纹”原是流传于藏传佛教地区的八种宝物图案,深受藏族僧俗的喜爱。“八宝纹”又有“八吉祥”、“吉祥八宝”、“藏八仙”等多种名称,由八种宝物构成,分别是盘肠、莲花、宝伞、海螺、金轮、华盖、宝罐、金鱼,简称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自元代始流传入内地,并在元明清时期得到广泛传播,在工艺美术中格外风行,并成为瓷器装饰中的重要图案之一。

谈清代粉彩“八宝纹”的文化内涵  | 陶瓷图片

图一:南京博物院藏清干隆斗彩八宝纹盘

一、瓷上“八宝纹”装饰源流概说

由于元代统治者对藏传佛教的大力推崇,“八宝纹”在元代时即已向内地广泛传播,并开始出现在瓷器装饰中。元代龙泉窑青瓷、景德镇枢府瓷、青白瓷、青花瓷中均能见到为数较多的“八宝纹”装饰,尤以元青花“八宝纹”为典型,集中代表着元代瓷上“八宝纹”的艺术水平。元青花“八宝纹”最流行的式样为装饰于变形莲瓣中并形成一圈,形成俗称“八大码”的装饰形式。元代其他种类的瓷上“八宝纹”则多以印花的形式出现,纹饰常显不清晰。

明代时,瓷上“八宝纹”装饰更为流行,主要出现在青花瓷中,分布极为广泛。明代早期永乐、宣德时,宫廷出于馈赠藏族上层人士的目的,御窑厂生产了大量装饰有“八宝纹”的青花瓷,精致美观,而在民窑中,“八宝纹”则绘制草率。明代中期时,青花“八宝纹”依然盛行,与明早期永乐、宣德的靓丽风格相比,此期风格明显趋于淡雅轻盈。经过明中期过渡以后,进入明晚期时,官窑“八宝纹”绘制水平下滑,而民窑“八宝纹”数量激增,质量也得到很大提高,成为“八宝纹”的主体,并大量地与各种其他传统纹饰相组合,形式多样丰富且活泼生动,为清代“八宝纹”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代时,藏传佛教被尊为国教,受此影响,瓷上“八宝纹”装饰极为常见,无论是官窑和民窑均大量制作,并且显示出非常高的技艺水平。清代瓷上“八宝纹”装饰形式多样,元明时期即已有的青花“八宝纹”仍大量制作,至康熙时期,五彩“八宝纹”兴起,并成为雍乾时期粉彩“八宝纹”兴盛的基础。雍乾时期,随粉彩的成熟,“八宝纹”在粉彩瓷上大放异彩,并成为清代瓷上“八宝纹”的主要装饰形式,形成典型的清代瓷上“八宝纹”艺术风格。清代还出现了雕塑瓷形式的“八宝”,是模仿藏传佛教“八宝”金属法器而制作,多以粉彩为饰,并施以金彩,富丽堂皇、精美绝伦,成组地供奉于佛堂之中,如紫禁城“梵华楼”中即供奉有一大一小两组“八宝”粉彩瓷雕塑法器。

谈清代粉彩“八宝纹”的文化内涵  | 陶瓷图片

图二: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清紫地粉彩莲花八宝纹花觚

二、清代粉彩“八宝纹”艺术特色解析

在珐琅彩与传统五彩的共同基础上而创烧的粉彩瓷,在初创的康熙晚期粉彩中尚未见有“八宝纹”表现。雍正时期,粉彩瓷已经成熟并大量制作,“八宝纹”亦随之现身于粉彩瓷上。雍正粉彩“八宝纹”线条柔丽、设色清雅,与青花相配合而形成的斗彩“八宝纹”亦颇为多见。

乾隆时期,才真正进入粉彩“八宝纹”的高峰期,这是因为乾隆帝对藏传佛教的格外推崇。乾隆帝在全国兴建了数量众多的藏传佛教寺庙,宫中密布的大小佛堂也基本供奉的是藏传佛教造像,因而,藏传佛教在乾隆时期最为流行,由此推动了粉彩“八宝纹”的极大发展。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均生产了数量庞大的“八宝纹”粉彩器。嘉庆时期,承继乾隆做法,粉彩“八宝纹”依然相当风行,直至晚清仍颇为兴盛,不过水平已有下滑,且少有创新。因而,代表清代粉彩“八宝纹”艺术特色的显然是乾隆粉彩“八宝纹”。

乾隆粉彩“八宝纹”几乎在各种造型上均有表现,普通的日用器与陈设器如碗、盘和各种瓶尊类上十分常见,而在各类宗教供器中亦颇为盛行。在构图上则以繁缛细密为主要特色,而这种特色亦是乾隆粉彩整个时代特色。单纯以“八宝”作为画面装饰是难以达到繁缛布局的,因而,乾隆粉彩“八宝纹”绝大多数并非单一的“八宝”画面,而是与其他纹饰紧密结合,甚至在许多画面中居于非常不显眼的位置,如莲花托八吉祥、云鹤八吉祥、结带八吉祥等等。乾隆粉彩“八宝纹”设色亦非常丰富,依据“八宝”的不同形态而施以不同色彩,施色均匀细腻,并多以各色釉为地衬托,显得格外富丽华贵。在“八宝”纹饰的绘制上,明显借鉴有西方油画绘制技法,因而立体感和层次感颇为强烈,许多有如西方静物画中的静物般,肯有显著的东西合璧特色,而有的更以凸雕的形式表现“八宝”,则显得形象更为突出。

嘉庆时期尚还能守乾隆旧制,粉彩“八宝纹”仍时有精品频出,而嘉庆之后,即呈现显著的下滑趋势,在因循守旧中,因工艺技术的下滑,粉彩“八宝纹”失却了原有的瑰丽和庄严,而常显得沉闷暗淡。

谈清代粉彩“八宝纹”的文化内涵  | 陶瓷图片

图三:故宫博物院藏清咸丰青花八宝纹花盆

三、清代粉彩“八宝纹”文化内涵解析

清代粉彩“八宝纹”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显示了清代各族文化大融合的时代特征。清代最高统治者虽为满族人,但对其他多民族文化采取了包容政策,因而,藏传佛教的“八宝纹”亦得以广泛传播,并被运用于粉彩瓷装饰当中,成为粉彩常见纹饰之一。清代粉彩“八宝纹”又与汉族传统纹饰紧密结合在一起,而藏传佛教又为蒙古族所广泛信仰,因而,清代粉彩“吉祥八纹图”融汇了藏、蒙、汉、满等各民族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各民族的共同文化结晶。

清代粉彩“八宝纹”亦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结晶。清代早中期统治者对西方外来文化采取空前包容的政策,大批西方传教士艺术家进入宫廷,带来丰富多彩的西方艺术品,这其中即包括珐琅器。清廷在西方金属珐琅器的基础上创烧成功珐琅彩瓷,并与中国传统五彩瓷结合产生了粉彩瓷。粉彩“八宝纹”还借鉴了西方绘画技法,因此,其是中西文化合璧的产物。

清代粉彩“八宝纹”的寓意早已突破了单纯的宗教意义,而成为中国吉祥文化的一部分,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民俗,寄托着民众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八宝”所蕴含的吉祥意味丰富多样,各个相同,大致来讲,“轮”有生生不息之含义;“螺”代表着幸福与好运;“伞”有着护国安民之深意;“盖”含有慈悲、胜利等寓意;“花”即莲花,乃高尚纯洁之象征;“罐”有着财运和永生不死等象征意义;“鱼”有趋吉避邪、年年有余之义;“肠”则被赋予团结、祥和的寓意。

清代粉彩“八宝纹”既在宫廷中广泛运用而为御窑厂所大量生产,又为民窑红店大量制作,二者在艺术审美上的区别并不大,只是前者制作更为精致,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清代社会审美观念日益趋同的发展轨迹。宫廷与民间审美趣味相融相合是清代艺术的显著特色之一,清代粉彩瓷即是如此,民窑大量效仿官窑,而官窑亦大量地从民窑中汲取营养,因而,粉彩“八宝纹”既具有鲜明的宫廷艺术特色,又具有浓郁的民俗气息。

四、结语

粉彩“八宝纹”历经了清代全盛期以后,清末民国时期逐渐陷入衰退。进入当代以后,因时代变迁,其无论宗教内涵还是吉祥内涵都已不为大多数人所认知,“八宝纹”遂逐渐淡出陶瓷装饰领域,粉彩“八宝纹”亦从极为常见的传统纹饰而退居为非主流纹饰,但在当代古典粉彩装饰图案中仍常有所见,寄寓着当代民众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相关文章

  • 带你认识瓷器中的“杯具” [图文]
    带你认识瓷器中的“杯具” [图文]

    压手杯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竖直,自下腹壁内收,圈足。握于手中时,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压合于手缘,体积大小适中,分量轻重适度,稳贴合手,故称“压手杯”。以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最为著名。撇口杯口略往外撇,腹微敛,滚圆圈足。胎薄,胎质细润,这个形状也是最常用和最常见的,茶汤入口的圆润度高于上一个,但比较真实和正常,聚香和聚味的程度高于上一个,总体感觉比较自然和真实。折腰杯是用作屈身事人的典故,出自于《晋书`...

    794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明清瓷器“太极八卦”纹样的流行[图文]
    明清瓷器“太极八卦”纹样的流行[图文]

    图1在明清时期的瓷器纹样中,“纹以载道”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晚明出现的一种以太极、阴阳、八卦为主体的纹样(图1),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的出现,是要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表达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一种宇宙观。“太极”、“阴阳”、“八卦”,原本是先秦古老的典籍中用来说明宇宙万物如何产生和变化的概念。如《周易·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凶吉,凶吉生大业。”这段话后来被...

    1053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古朴典雅绞胎瓷 [图文]
    古朴典雅绞胎瓷 [图文]

    绞胎瓷以“花纹出胎骨、天然去雕饰”,在北宋时已享有盛誉,其表里如一、内外通透的特性在陶瓷王国独树一帜。器型百变、釉色天成,绞胎瓷则是从胎土上别具匠心的陶瓷艺术奇葩。同时,它又是唐代河南巩县窑烧造的,继唐代白瓷与唐代三彩之后又一个闻名世界的陶瓷品种。绞胎陶瓷的出现,冲脱了隋、唐以前单调青白两 色瓷的束缚,开启了陶瓷的色彩篇章。一、“绞”出变幻无穷的盛世风华顾名思义,绞胎陶瓷是将不同的胎土像绞麻花一样...

    799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国玺拍卖:黑釉瓷茶盏和魏晋蛇龙动物纹魂瓶[图文]
    国玺拍卖:黑釉瓷茶盏和魏晋蛇龙动物纹魂瓶[图文]

    新加坡国玺大拍在即,国玺菁英们也在国内市场如火如荼的征集着各类珍玩,中国世界各地珍宝的集中点,更是凝聚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沉淀的亚洲中心, 20世纪后已有赶超美国成为世界艺术品第一大交易市场的趋势。在近期的征集中,一件黑釉瓷茶盏和一件魏晋蛇龙动物纹魂瓶尤为受人关注!此件黑釉瓷茶盏,造型敦厚古朴,大小适宜,线条自然流畅,修胎随意大方,端在手上,散发出一种古意盎然的气息。其口径15.2cm,底径3.6cm...

    1144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疯狂”的瓶子——海丝路上的青花奇缘[图文]
    “疯狂”的瓶子——海丝路上的青花奇缘[图文]

    300年前的1717年,奉奥古斯都二世之命,600名全副武装的萨克森龙骑兵,在德国城市德累斯顿集合完毕,开拔前往普鲁士。这些后来让拿破仑胆寒的精锐部队,这一次出发,并没有作战任务。他们被奥古斯都二世选中为“交换物”,用以换取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收藏的百余件中国瓷器。这批青花大瓶也因此得名“龙骑士瓶”。这是奥古斯都二世疯狂痴迷中国瓷器的一个片段,是历史上欧洲人迷恋中国瓷器的一...

    323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精美的官窑瓷器欣赏[图文]
  • 抗战实用器:“国货公司”款紫砂绿釉碗[图文]
    抗战实用器:“国货公司”款紫砂绿釉碗[图文]

    这只民国紫砂绿釉碗(见图),造型轻盈小巧,紫砂质感蕴润似玉,蛤蜊光芒忽隐忽现,带给人美的享受。特别是碗底中部,突出工整的隶书图章式刻款:“国货公司”,把人们的思绪一下推向了抗战时期的历史硝烟中。该碗是四川荣昌(今属重庆)安富镇在抗日战争时期生产的实用饭碗。历史上当地人习惯称安富镇所在地生产的陶瓷器为“安陶”。安陶所在古镇——安富镇位于重庆市荣昌县城东部,距县城13公里,距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38公...

    1018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盛猫食的北宋猫鱼碗卖出天价[图文]
    盛猫食的北宋猫鱼碗卖出天价[图文]

    导语民谚说:“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民国十年(1921)前后,老北京一户大宅门里,竟然用一只名贵的北宋钧窑碗盛猫鱼(猫食)喂猫,随后这只“猫鱼碗”又在中外古董商间演绎了一连串的故事。猫鱼碗儿一天,一位喝揉人(老北京走街串巷收购金银首饰的小商贩)来到东四牌楼附近的钱粮胡同,一边打着小鼓往前走,一边高声吆喝着。突然,从一户大宅门里闪出一位年纪40来岁的男仆人,悄悄地拉着喝揉人往隆福寺一条小胡同里走...

    733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密集陶瓷花园[图文]
  • 满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赏析[图文]
    满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赏析[图文]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是多民族地区,曾先后有肃慎、山戎、匈奴、库莫奚、契丹、女真、蒙古、满洲等民族聚居,他们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同时也给后世子孙留下了大量的珍贵文物。丰宁博物馆收藏着一件辽代的“三彩瓷枕”(左图)。这件“镇馆之宝”学名是“三彩云头形双碟牡丹纹贴花狮面五角长 方形枕”,是辽代的生活用品,目前在全国是唯一一件。右图为“和尚坐罐”,又叫“蟹青釉开光龙凤仙人寿字松鹤纹带盖葫芦顶大瓮...

    1746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历史艺术奇葩:西夏瓷器[图文]
    历史艺术奇葩:西夏瓷器[图文]

    西夏瓷器(1)西夏瓷器作为西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中原磁州窑、耀州窑的影响,结合党项族的文化习俗创造出粗犷质朴、极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西夏瓷器(2)西夏瓷器作为西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中原磁州窑、耀州窑的影响,结合党项族的文化习俗创造出粗犷质朴、极具民族特色的瓷器。从各地出土的西夏瓷看,民族特征鲜明、纹饰简洁、装饰手法粗犷。最具特色的扁壶、四系瓶、高足碗、帐钩以及剔刻釉装饰艺术,突出表现出党项民...

    1459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景德镇珠山官窑遗址出土瓷器欣赏(二)
    景德镇珠山官窑遗址出土瓷器欣赏(二)

    明代宣德青花螭龙纹大盖罐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明代永乐青花海浪仙山纹双耳三足大香炉(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明代永乐青花海浪刻白龙纹大扁壶(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明代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大扁壶(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明代宣德青花螭龙纹梅瓶(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明代宣德青花缠枝花卉纹梅瓶(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明代永乐青花开光龙纹执壶(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明代永乐青花...

    698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河图洛影:绽放在瓷器上的牡丹[图文]
    河图洛影:绽放在瓷器上的牡丹[图文]

    ●名称:青花线描牡丹纹盖罐●年代:清代嘉庆年间●拾宝地:洛龙区 洛阳四月天,牡丹花正艳。不过,今天我们不说洛城随处盛开的牡丹,而是说说“绽放”在瓷器上的牡丹。自唐代以来,牡丹颇受世人喜爱,被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宋时更被称为富贵花。●名称:粉彩牡丹花鸟纹盘●年代:清代晚期●拾宝地:西工区 在中国瓷器史上,不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通过比喻或谐音来表达富贵吉祥之意的图案,都使用得较为广泛。世人因爱...

    989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康熙红和康熙窑[图文]
    康熙红和康熙窑[图文]

    清康熙郎窑红釉梅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那一日,在一间已被淘过无数遍的店铺里,又无意中发现了一个郎窑红的烛台。郎窑乃康熙朝的督陶官郎廷极所烧之窑,以其红釉器最为名贵,人称“郎窑红”。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曾烧出史上最好的红釉器,红极一时,红光万丈。但自明中期之后,红釉器却日暮江河,以至沉落。只是到了康熙仿烧宣红,恢复了已失传两百多年的高温铜红釉技术,才终于烧出了一代名品郎窑红。郎窑红的口沿因红釉垂流而形成...

    1734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银与陶 毕加索留给世人的最后财富[图文]
    银与陶 毕加索留给世人的最后财富[图文]

    没错,毕加索来了!如今,53件毕加索真迹,正静置于曲江艺术博物馆的展柜与橱窗里,在灯光下散发出柔软而温和的光晕。走进博物馆的观众,将在微暗的光晕环绕中,体会一场别样的探秘毕加索之旅。值得一提的是,与以往曾多次来到中国的作品相比,这批作品明显在材质与表达形式上显得格外特殊——这一批作品均是其晚年时代出品的银器、陶器与陶版画,有些作品之前甚至从未曾面世过,其神秘程度可见一斑。这也是西安观众第一次在家门...

    456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