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石湾窑不过江? 故宫专家称是历史误读[图文]

时间 : 01-28 投稿人 : 小淇 点击 :

石湾窑不过江? 故宫专家称是历史误读 | 陶瓷科普

“石湾瓦,甲天下”,但为什么坊间却长期流传着“石湾窑不过江”的说法?昨天恰逢国际博物馆日,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的专家应邀访问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对此问题,他们给出了自己的论证和观点。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器物部陶瓷组研究馆员黄卫文更是拿出了丰富的物证清单指出,“石湾窑不过江”是历史误读。从明代到清代,石湾窑的出品就已跻身故宫养心殿、颐和园和盛京皇宫这些重要场所。

物证:明清宫廷秘藏80多件石湾陶

明清时期的石湾陶业在历经了唐宋以来的浸染之后,除了大量生产民间日用和建筑装饰用陶,也开始盛产各种艺术釉陶。石湾窑的出品远涉海内外,便有了“石湾之陶遍两广,旁及海外之国”的美誉。然而,“石湾窑不过江”的说法依然广泛存在于业界和普通人的认知里。

石湾窑真的无法远涉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域吗?“依据我近年对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明清石湾窑藏品所做的研究结论表明,明清时期的石湾窑产品在广布岭南及畅销东南亚地区的同时,其艺术釉陶中的部分精致之作,得到了明清两代皇家的赏识。”黄卫文表示,在故宫博物院所藏数量宏大的中国古陶瓷文物中,有370余件来源于清宫旧藏。故宫博物院1925年建院后收藏的明清及近当代产的石湾陶藏品,造型丰富多样,釉色装饰典型,制作工艺精湛,堪称一批极具研究价值的传世品。

“这批藏品中,原本属于清宫旧藏的石湾陶现在总计有80余件。”他进一步表示,所谓“清宫旧藏”是指故宫博物院建院之际,点查接收的紫禁城皇宫内以及其他几处清代皇家宫苑,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盛京皇宫(今沈阳故宫)等处的清宫原藏文物。记者从黄卫文列举的清单中得知,这80多件藏品从明代石湾窑窑变花釉梅瓶到窑变花釉三足炉,从清代石湾窑各色花釉罗汉坐像到米白釉弥勒佛坐像,品种丰富。而从这些藏品原本摆放的位置来看,石湾窑藏品占据了故宫养心殿、寿康宫、永寿宫、敬事房等重要位置。

溯源:清宫档案曾记录石湾“贡陶”

“从唐代开始,贡瓷制度就规定,皇宫接受地方窑场或地方官员的贡品。到了明清两代,宫廷收藏包括广东石湾窑、江苏宜兴窑、福建德化窑的贡品。”黄卫文指出,判断清宫旧藏的石湾窑藏品是不是贡品,一是看有没有文献记载,二是看是不是这些藏品保有一定数量。宫廷不论在日常生活、宗教祭祀,还是内外赏赐方面,都对陶瓷器有着巨大的需求,而明清两代朝廷为此采取了多种措施。目前来看,清宫档案里有来自地方官的贡单,包括广东巡抚、广东学政,他们在年节、皇帝与皇后的寿辰都会进贡。结合这些贡单和清宫旧藏来看,那些留下来的石湾窑出品是贡品。

对石湾陶当年的“贡陶”身份,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邱春林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晚清的时候,清朝的工部局在振兴传统工商业做了很多事情,和全国各个工艺美术主产区联系很多。”邱春林分析说,工部局借在这些地方建立培训机构,来了解民族工业的发展。“这是石湾陶进入宫廷的一个主要的机会。”

“皇帝代表着国家,而不是代表长江以北的其他地区。”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杨英才则表示,明清的皇帝收藏石湾窑的出品,是因为它是本地的一块瑰宝。

声音:当代石湾陶艺要放眼四海

对于“石湾窑不过江”的说法,从当代的角度该如何认识?对此,邱春林表示,对“不过江”的观点要有正确的认识,既要看到石湾窑有广泛的文化影响力,也要看到石湾窑有待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和宣传推广。这需要做踏实工作,比如应把历代的石湾窑精品做成一套珍品的大系,让事实说话,让作品说话。没有这个基础工作不行。他强调说,对这个问题要有反思,因为最有传播力的还是好的作品,这才能形成一个文化高度。其影响力是可以带动石湾陶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两个方向的长足进步。

“其实不必太纠结于一个说法。现在,石湾窑不但要过江,还要跨过大洋,走出国门去。艺术家个人要从中树立起自信。”杨英才回顾其求学求艺经历说,他从瓷区河南禹县走出来,跨过长江到当时的景德镇陶瓷学院求学,由此立志到佛山石湾来发展陶艺事业,一晃已近三十年。他进一步表示,从本地化的角度来看,“不过江”其实也是当代石湾窑的一个优势。

追问:“石湾窑不过江”从何说起?

“迄今为止,没有见到学术文章论证‘石湾窑不过江’的观点。这应当是广东本地的一句俗话,口口相传。”黄卫文如此表示。对此,邱春林表示,这个说法也反映了一定的文化现象,“不过江”并不完全错,石湾陶在北方的受众相对来说比较少,其主要受众在岭南文化圈和海外的粤籍华人。

“过去交通不发达,石湾窑的产品走水路才能到外界去,北上并不方便。加上石湾公仔玲珑,不像北方的陶瓷器具好运输。”杨英才转而分析说,“不过江”是石湾窑在传播中的一个说法,但据他看来并没有明确的考证可以揭示其来源。“但‘不过江’是石湾窑在本地乃至东南亚发展的一个生态,是它接地气的一种现实反映。”

相关文章

  •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 宫壶器形创意绝伦 陶都宜兴诞生紫砂力作[图文]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 宫壶器形创意绝伦 陶都宜兴诞生紫砂力作[图文]

    5月19日,中国第一件依汉字形体为器形的艺术力作——“宫壶”出炉仪式在江苏宜兴范家壶庄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陶瓷艺术界精英和紫砂收藏爱好者欢聚一堂,共同见证了“宫壶”这一融汇古今、艺术语言凝炼而内涵丰富的紫砂艺术精品的出炉。(图为:宫壶)宫壶由中国著名发明家、壶艺创作大师季汉生设计,范家壶庄“大生陶艺”传人、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范秀红制作。(图为:徐汉棠在指点范秀红制作“宫壶”)宫壶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大...

    1643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龙泉青釉瓷:完美演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图文]
    龙泉青釉瓷:完美演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图文]

    龙泉青瓷青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龙泉青釉瓷就是诸多青瓷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早在三国两晋时期,龙泉人就在烧制陶瓷过程中孕育出大自然的生命色——青绿,并赋青瓷予永恒的灵性,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龙泉青釉瓷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交织在一起共同演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纵观其上下千年历史,中国古代哲学流派百家争鸣,而哲学中的...

    1583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百年经典中国红 一抹愉悦秀色[图文]
    百年经典中国红 一抹愉悦秀色[图文]

    (原标题:百年经典中国红 令人感官愉悦的一抹秀色)红釉在瓷器的颜色釉品种中技术难度是相对比较大的,在宋代之前,红釉可以说是凤毛菱角,在长沙窑中出现过釉下的铜红釉,这也可以算的上是早期釉里红的发端。红釉在陶瓷上的追求也包含着及其深厚的社会学含义。她不仅仅是对最初生命色彩的尊重,更深层的含义是对中华文明最初始敬仰之色的表达。早在中国农耕文明时期,就崇尚红色,因为红色是血液之色,也可谓是生命起源的颜色。...

    1174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重温经典:动乱中依然屹立的文革瓷[图文]
    重温经典:动乱中依然屹立的文革瓷[图文]

    1037 粉彩花鸟瓶 50-60年代我国拥有悠久的瓷器收藏历史,下到民间,上至宫廷,因着瓷器使用的寻常可见。古代先民惜物,即便瓷器“冲线”了,在可能的情况下还是请焗瓷匠来修好,然后继续使用,而对于精细的或先祖留下的瓷器,则会更细心使用、保管。因而,老瓷器还是留下来很多。民间有“民窑”,宫廷有“官窑”,江湖和庙堂都在瓷器文化的熏染下,对瓷器爱惜有加。一代代传下来,碎了积,存了碎。一般年代越久远,留下...

    471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瓷枕源于隋唐 盛于宋元[图文]
    瓷枕源于隋唐 盛于宋元[图文]

    瓷枕,源于我国隋唐时期,至宋、元时期,发展到鼎盛,风行全国。其造型异彩纷呈,特色鲜明。望江县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元代青白釉点褐彩瓷枕(见图)。该枕呈元宝形,两头翘中间平,长16厘米,宽12.5厘米,高14.5厘米;施青白釉,但较暗淡,缺乏光泽;胎体较厚,通体绘有点彩金钱纹,造型规整,点彩布局匀称,端庄精致。据考:元代青白瓷基本上是延续宋代青白瓷的风格,但不同的是,其粗犷的民族风格在一些瓷器上逐渐地体现...

    626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漫谈明清两代的青花山水瓷器[图文]
    漫谈明清两代的青花山水瓷器[图文]

    青花瓷与山水画是中华艺术文明历程中两门辉煌的艺术。关于青花瓷的起源,学术界虽然存有不同的界定,但青花在元代已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釉下彩品类应是没有争议的事实。青花瓷与山水画在其各自的发展中又相互借鉴影响,并终于在明清之际得到真正的结合。 明代是中国制瓷业的又一个全盛期,青花瓷的生产达到一个高峰。不仅工艺与器型发展到一个较为完备的阶段,装饰风格也同样异彩纷呈。元代戏剧的新兴和繁荣使人物故事成为艺...

    1685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景泰蓝:宫内开花宫外香[图文]
    景泰蓝:宫内开花宫外香[图文]

    “宝瓶如花放光彩,全凭巧手把花栽。不受水浸石磨苦,哪能留得春常在。”此诗赞美的是“燕京四绝”之一的景泰蓝。景泰蓝有玉石的温润,珠宝的光泽,瓷器的细腻,金银的灿烂。景泰蓝制作程序繁复,做工精美,民间有“一件景泰蓝,十件官窑器”的说法,足见景泰蓝的艺术价值之高。临近国际博物馆日,笔者走访了位于北京市珐琅厂内的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馆内数百件展品中,既有元明清不同朝代的景泰蓝高仿品,也有新中国成立后的景...

    796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锔瓷:残缺美的升华(组图)
    锔瓷:残缺美的升华(组图)

    锔瓷摄影/商报记者 杜国平 文字/商报记者 张凡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自然就有锔瓷这个修复瓷器的行当,歇后语“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讲的就是这个。锔瓷手艺历史悠久,起初于何时已无法考证,最早的可考资料就是宋朝的《清明上河图》。这门手艺,上了年纪的人应该还有印象,但是年轻人可能都没有见过。杭州钱塘江畔,年轻女匠人冯洁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慢慢重拾这门即将失传的技艺。两年前,冯洁还是一位爱画画、爱服装设计的...

    364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仕女俑鉴赏[图文]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仕女俑鉴赏[图文]

    图1阿斯塔那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三堡乡、二堡乡,西距吐鲁番市约40公里,南距高昌故城约2公里。古墓群分布在三堡乡以北至二堡乡以东地带,有墓葬数百座,是晋唐时期高昌国贵族和平民的公共墓地。这里出土文物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其中各类人物俑和动物俑件件堪称精品,形成了庞大的阿斯塔那墓俑艺术。图2一、阿斯塔那古墓葬出土女俑群像说到俑的发展,汉代可以说是第一个发展时期,隋唐则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高潮。新疆吐鲁番...

    1824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海贸遗珍 漳州窑瓷器之单色釉、米色白釉和素三彩篇[图文]
    海贸遗珍 漳州窑瓷器之单色釉、米色白釉和素三彩篇[图文]

    漳州窑是随着月港海外贸易的发展,作为外销瓷应运而生的。通过考古调查、发掘以及大量外销流传到海外的传世品的比较分析,证明蜚声海外的外销瓷,如“砂足器”、“吴须付染”、“吴须赤绘”、“汕头器”、“交趾瓷”、“华南三彩”等,其产地就在漳州,但是在国内,甚至是漳州地区都较少有发现传世品,可见漳州窑作为外销瓷的特殊性。漳州窑作为海外贸易众多商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月港的扬帆而遍及海外诸邻,其独特的文化...

    863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萌态可掬:瓷器中的动物形烛台 [图文]
    萌态可掬:瓷器中的动物形烛台 [图文]

    来源:99艺术网我国用烛照明的历史十分悠久。《楚辞》:“室中之观多珍怪,兰膏明烛华容备。”战国秦汉时已有各式精致的铜烛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制瓷 业的发展,开始用瓷烛台。瓷烛台中,借用动物的造型设计是一种常见的手法。从考古发掘出土器物来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狮形烛台、羊型烛台和骑兽俑烛台等。唐代烛台仍以陶瓷材质为主流。1973年镇江丹徒县华墅公社西晋墓出土的越窑青釉狮形烛台(图...

    946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有趣的四川唐宋异形碗碟[图文]
    有趣的四川唐宋异形碗碟[图文]

    图一:唐代成都青羊宫窑半葫芦形青瓷小水瓢唐、宋六百年,四川是全国政治、经济相对稳定和发达的地区。其间,当四川以外地区发生外敌入侵或内部动乱之时,四川常常是中央朝廷和难民躲避战火的安生之地。这样的历史背景,意味着四川原有的陶瓷文化必然受到南北各地陶瓷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川内外陶瓷工艺技术的交流、融合,从而使唐、宋时期的四川陶瓷更加绚烂多彩,具体表现就是,集全国各地陶瓷风格于一身,无论是器型、釉色、品种...

    1958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水盂被古代文人称为文房第五宝[图文]
    水盂被古代文人称为文房第五宝[图文]

    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水盂青白釉水盂底部这件小巧精美的北宋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水盂(图1),水盂高3厘米,口径3.8厘米,足径2.4厘米,口微敛,圆鼓腹,矮圈足。胎壁薄而轻盈,器型规整,做工考究,器物内外均施青白釉,釉面肥腴而匀净,是典型的景德镇湖田窑“湖水蓝”釉色,用“温润如玉”来形容,毫不为过。水盂的足底部(图2)不施釉,可窥其胎体,洁白、坚质而细密。水盂,又名“水丞”,是传统...

    1826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英乡绅收藏百余中国瓷器 精美程度让人落泪[图文]
    英乡绅收藏百余中国瓷器 精美程度让人落泪[图文]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 参考消息网4月26日报道英媒称,朋友和村民们记忆中的“胖子”皮尔金顿,是个少言寡语的乡绅,只有他的家人知道他有一个秘密——一个近乎偏执的爱好:收藏中国瓷器。而且,他慧眼独具、瓷海淘金。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4月25日报道,皮尔金顿英年早逝,1969年44岁时就过世了,给妻子和三个女儿留下一个农庄和他的100件中国瓷器收藏。 报道称,半个世纪后,他的家人决定把100件瓷器一锅端全...

    1463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西坝窑的黑釉瓷艺术[图文]
    西坝窑的黑釉瓷艺术[图文]

    图一 西坝窑 窑变釉壶翻开中国古代文化史,陶瓷器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载体,它们凭借着坚实的质地,稳定的性能,得以传承千万年。它记录下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科技,艺术等诸多信息。随着文物保护宣传工作的开展,对文物的研究、保护、收藏在四川地区蔚然成风,西坝窑作为四川黑釉瓷的奇葩,在传承历史,弘扬文化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一程度上说是填补了中国古陶瓷史中西南边陲无大规模黑釉瓷的局面。一般我们在研究古陶...

    501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