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眼镜变迁:白居易、康熙、雍正都是近视眼[图文]

时间 : 01-10 投稿人 : 水水 点击 :

眼镜变迁:白居易、康熙、雍正都是近视眼 | 艺术品知识

作者:子正君

这是谁?这不是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的主持人钱枫吗?没错,他就是钱枫。他在2004年大学毕业后出演了当时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子正君认为这部剧应该被称为“红色青春偶像剧”,在大学期间深受该剧的鼓舞。

回归正题,话说钱枫饰演的人物叫“萧子升”,1917年暑期,他和毛泽东一起去乡下“打秋风”。(重点来了)一次,他们走进一个宅院,这家主人是中丞之后,看到他们是游学的学生,于是就出了一道对联——“ 近世进士尽是近视”。四个词,全是一个音,也好理解,是说现在中了进士的人都是近视眼。萧子升如是对——“忠诚中丞终成忠臣”。真妙!

好了,引出了“近视”,下面就不得不说它的辅助设备“眼镜”。

眼镜变迁:白居易、康熙、雍正都是近视眼 | 艺术品知识

1351年—1352年Tommaso da Modena所画的历史上第一张有戴着眼镜的人出现的绘画作品。

眼镜变迁:白居易、康熙、雍正都是近视眼 | 艺术品知识

1351年是个什么时间,光看数字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概念,说一个人物就清楚了。这个时期是我国元代末年,朱元璋那会儿还在闹革命呢。而此时的欧洲正在进行着一场影响深远的“文艺复兴”运动。

眼镜变迁:白居易、康熙、雍正都是近视眼 | 艺术品知识

公元9—13世纪“阅读石”,由玻璃制成,使用时放在纸上,便可放大文本内容。

古代晚上看书得靠油灯,当然也有靠萤火虫的(东晋囊萤夜读的车胤),那会儿看书看得多,“十年寒窗”,光线又差,自然眼睛就不好使了。白居易写过一首诗:“散乱空中千片雪,朦胧物上一重纱。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敢问这位兄台,近视得有三四百度吧?那“朦胧诗”是不是就是这样写成的?

眼镜变迁:白居易、康熙、雍正都是近视眼 | 艺术品知识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块镜片,产自新亚述文明,由水晶打造。可能被当做放大镜使用。这也许就是“阅读石”的制作材料。古时能够打磨出这么一件器物想来也是够费劲的。

眼镜变迁:白居易、康熙、雍正都是近视眼 | 艺术品知识

意大利产的第一幅可戴式眼镜。

明万历田艺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条云:“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

从明代文人的记载来看,当时的近视眼已经用上了眼镜,但还不是很广泛,因为“人皆不识”,当别人问起时,主人还挺自豪地说:“此叆叇也。”这个所说的“叆叇”,本身是“浓云遮日”的意思,与方才“老白”说的“朦胧物上一重纱,不是春天亦见花”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经过查找资料,“叆叇”是音译过来用以指代眼镜的。源于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的al-unwainat和ainak,具体发音虽不清楚,但基本应该就是读作“爱戴”。嗯,倒也不错,近视眼确实挺“爱戴”的。

眼镜变迁:白居易、康熙、雍正都是近视眼 | 艺术品知识

元代眼镜

苏州是我国眼镜的发源地。明代崇祯初年(1628年),苏州眼镜史上山现了一位杰出的技师,名叫孙云球。他从小勤奋好学,当时他看到视力不健的人很痛苦,但“单照”镜之类又使用不方便。于是他就精心研制一种可常架在眼镜上的镜片,用天然水晶石磨制出镜片。同时他又掌握了“对光”(验光)的技术,按照人的年龄和不同的视力研制出老花、近视、远视等品种以及各种光度的镜片,并编制了一套“随目对镜”的原始验光方法用以验目配境。

眼镜变迁:白居易、康熙、雍正都是近视眼 | 艺术品知识

明朝的眼镜都依赖进口,而且价格非常昂贵。明末孙承泽说:“惟一镜之贵,价准匹马。”一副眼镜跟一匹马一样钱,要知道马在古代相当于现在的汽车啊!但中国自出了像孙云球这样的工匠后,掌握了磨制技术,到了清朝,眼镜的价格就降下来了。叶梦珠在《阅世编》说:“顺治后其价渐贱,每副值银不过五六钱。”原因是“苏、杭人多制造之,遍地贩卖,人人可得”。在1735年,苏州已出现了专门生产眼镜的手工作坊。到了康熙年间,眼镜的制作与销售已在北京、上海、苏州、天津、广州等地蓬勃发展。眼镜已成了专门的商品。

眼镜变迁:白居易、康熙、雍正都是近视眼 | 艺术品知识 

19世纪的中国玳瑁镜

眼镜变迁:白居易、康熙、雍正都是近视眼 | 艺术品知识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戴着眼镜的雍正皇帝,“四爷,您这(zhei)碗也够贵的吧?”

据记载,康熙、雍正、嘉庆、道光以及最后的溥仪,都是近视眼。其中雍正皇帝的眼镜,那讲究可多了。不但精美,而且功效各不同。比如:上车戴的眼镜、安铜钩水晶镜、安别簪水晶眼镜、牛角钩茶晶眼镜、牛角簪水晶眼镜、玳瑁圈茶眼镜……没想到“四郎”会有这么多眼镜,这《甄嬛传》里应该加上这一笔啊。除了各位小主的头饰、服装,还应该有皇上的眼镜!据说他大约有30多副眼镜,分布于紫禁城各处,随用随取,不知道当时那碎玉轩可也有?

眼镜变迁:白居易、康熙、雍正都是近视眼 | 艺术品知识 

单片眼镜最早出现在18世纪,在19世纪开始流行并成为高端时尚配饰,二战后较少为人所用。

曾几何时啊,这种单片眼镜其实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再加上一块怀表,那简直就是一贵族。子正君在上初中的时候非常羡慕有的同学戴眼镜,让人一瞧就是有学问的人,有面儿。心里总在想:我怎么还不近视啊?有一回学校体检,视力有点下降,心里还特美。但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近视,以为就是看不见了。初三的某一天,突然觉得黑板上的字看不清了,于是攥起拳头,中间露出一个小孔儿,让眼睛对着小孔儿往外看,诶,看清了。这才明白,这就叫作近视。最终我“如愿以偿”地戴上了眼镜,这一戴可就别想再放下了。到了高中,想打个篮球都嫌碍事。这就是“围城”啊。

眼镜变迁:白居易、康熙、雍正都是近视眼 | 艺术品知识

“不好好保护眼睛,成四眼了吧。” “又怎样?关你什么事。”

相关文章

  • 细腻逼真的人体彩绘作品欣赏[图文]
  • Richard Young油画作品欣赏:惊艳芭蕾[图文]
  • 一生只为情人作画过奢华生活的美女画家[图文]
    一生只为情人作画过奢华生活的美女画家[图文]

    《夏季》,1928作她16岁就发誓“一生只过奢华的生活”,于是她一生过着如同肥皂剧一样奢华的生活。她的所有模特都是她的情人,她爱他们鲜活的身体,而非性别。不过,她最爱的是自己,爱到没有时间去发现自己还有女儿与家庭……《音乐家》,1929作她的画带有强烈的装饰性,其裸体肖像画更是散发着肉欲气息,连同画家本人惊世骇俗的美貌和近乎偏执的性格一起受到上流社会的推崇。前两天又偶见她的作品,才发现她原来是个美...

    1573 艺术品 美术作品图片 艺术品文章
  • 民国币上的抗日印记[图文]
    民国币上的抗日印记[图文]

    图1●大雄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而抵制日货也成为“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中的一大组成部分。在商界大力抵制、销毁日货和提倡使用国货的同时,一些商家和金融机构在流通的货币上加盖“此票不买日货”等反日宣传印记,以达到宣传和警示人们切记“勿忘国耻,抵制日货”的目的。事实上,当年这些试图通过利用货币涉及面广的优势来宣传抗日,而最终遗留下来的各种抗日加戳纸币,今天已经成为收...

    1378 艺术品 美术作品图片 艺术品文章
  • 邮币卡交易 疯狂背后的潜藏风险[图文]
    邮币卡交易 疯狂背后的潜藏风险[图文]

    邮币卡交易体验中心今年开始兴起,粗略估计,仅郑州的邮币卡交易会员数量就超过50000人,投入50万元以上的邮币卡交易体验中心就有8家。邮币卡电子盘的发展渊源,可以追溯至曾经火爆一时的文交所。文交所一路走来经历过的清理整顿,也为邮币卡电子盘的未来之路提供了前车之鉴。“粗略估计,仅郑州的邮币卡交易会员数量就超过50000人,投入50万元以上的邮币卡交易体验中心就有8家。”鲁鹏辉告诉期货日报记者,邮币卡...

    1267 艺术品 美术作品 艺术品鉴赏
  • Richard Shilling美丽的地景艺术作品[图文]
    Richard Shilling美丽的地景艺术作品[图文]

    RichardShilling美丽的地景艺术作品RichardShilling是一位艺术家和摄影师,他致力于地景艺术。他说:“地景艺术是注重的是其中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成品。你要善于收集身边来自于自然的材料,其中的一些材料可能是瞬间即逝的,比如风或者是潮水。因此在制作的过程中我可以完全地投入进去,享受这个平静,神奇的过程。”RichardShilling美丽的地景艺术作品正...

    1397 艺术品 美术作品资料 艺术品鉴赏
  • 沧桑历史邮政百年(组图)
    沧桑历史邮政百年(组图)

    “中国邮政开办一百周年”纪念邮票●易么佳笔者收藏了一套“中国邮政开办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它全面记录了大清邮政、中华民国邮政、新中国邮政三个阶段四个时期的发展历程。1896年3月20日,光绪皇帝根据总理衙门“兴办邮政”的奏折,批准正式开办大清邮政官局,1897年2月20日正式开业。由海关总税务司兼任总邮政司,负责大清邮政官局事务,这标志着近代邮政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这套“中国邮政开办一百周年”纪念邮票...

    720 艺术品 美术作品资料 艺术品鉴赏
  • 康云汐/澳宝玉为什么深受佛教徒喜欢?[图文]
    康云汐/澳宝玉为什么深受佛教徒喜欢?[图文]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弘忍大师澳宝玉原是有情之物而后变无情,无情之后而生有情......澳宝玉在地中海经历了5亿年的洗礼,承载了岁月的变迁,修炼自身,让自身变得更加洁净,坚韧温润,内外有度,这也和佛教徒的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不增减、本自俱足的精神相契合。澳宝玉佛牌这几年,象牙佛珠因为国际上联合的抵制象牙活动,而且杀生违背了佛教慈悲的宗旨,所以很多佛教人士都减少了购买象...

    1235 艺术品 美术作品欣赏 艺术品欣赏
  • 美食的艺术[图文]
  • 金代铜镜具有粗犷细腻的物质[图文]
    金代铜镜具有粗犷细腻的物质[图文]

    图1金代双鱼镜图2金代双龙镜图3金代柳毅传书镜据考古可知,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铜镜,出土于齐家文化时期的墓葬中,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代铜镜有着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个性特征,它的铸造工艺、形制变化、镜背花纹、铭文的产生与流行,都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金代是崛起于我国东北地区女真人建立的政权,金代统一中国北方后,随着政治、经济的强盛,随之出现了文化的繁荣。金代统治者把大批中原汉人工匠迁往北方...

    941 艺术品 美术作品资料 艺术品鉴赏
  • 必须收藏——精美华丽的西洋老银器![图文]
    必须收藏——精美华丽的西洋老银器![图文]

    西洋银器通过银匠的巧妙设计,精心打造。在制作银器时,银匠会根据银器的特点,采用捶揲、击打、镂空、焊铆、编织、镶嵌等多种工艺。经过复杂工艺制出的器物,或小巧精美,或雍容华贵。制作银器分为浇铸法、卷制法及靠模延展法。制好铸模后,将银液浇入模具,便可制成一件银器。另外,用卷制法制作的银器多为杯件等,而靠模法制出的银器多具高浮雕花纹。银器的毛坯制成后,手艺高超的银匠用多种刻刀在其上刻出精美的花纹,使之更为...

    1692 艺术品 美术作品 艺术品鉴赏
  • 小创意 大智慧[图文]
  • 艺术无处不在:美丽的树叶贴画[图文]
  • 这样欣赏著名的油画各种好看[图文]
    这样欣赏著名的油画各种好看[图文]

    我先前有个长答案算是讲这个的,有兴趣直接戳这里。如何欣赏莫奈的画?没兴趣的话,看下面。因为是普及型,咱们只说常识。要研究视觉理论颜料配置之类的咱就算了好吗?先破个题,既然是油画,那就只说油画。为啥这么说?因为大家有个误区,好像西方画都是油画,其实不是的。比如下面这幅: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地球人都认得。这幅为啥不是油画呢?因为这是蛋彩画。注意,这画算是 15 世纪晚期的画了,这画出来的时候,...

    913 艺术品 美术作品知识 艺术品科普
  • 文房珍玩的古典情怀[图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