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磁州窑——被文人蔑视的古名窑[图文]

时间 : 01-25 投稿人 : 亲亲 点击 :

磁州窑——被文人蔑视的古名窑 | 陶瓷作品

一座北方的著名窑厂,自宋至明,竟然有近四百年不为当朝文人所赏识,文献中也罕有记载,甚至还有“杂器窑”的蔑称。也许有的读者已经猜到,它就是位于河北磁县一带的“磁州窑”。

通过传世品和历年的发掘资料,人们已经熟知磁州窑的产品风格。枕是磁州窑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比如故宫博物院藏的一件白地黑彩马戏枕,一人身着紧身衣裤倒立在驰骋的马背上,马四蹄腾空,似乎要将马戏者甩下马背,惊险刺激,扣人心弦。匠师们笔调简洁,形象生动,质朴粗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有的瓷枕上还题有诗词、谚语、警句,甚至器物用途等。如“众中少语,无事早归”、“忍”、“有客问浮世,无言指落花”等提醒出门在外的人明哲保身的出世态度;“醉乡酒海”、“风吹野外十里香瓶”、“梨花白”等专门为盛酒制作的;“牛羊千口”适合塞外牛羊贩子的口味;“招财利市”则为了迎合商人的胃口。

除了瓷枕外,磁州窑还生产碗、盘、碟、盆、壶、罐、钵、瓶、灯等日用之物,胎釉较粗,装饰技法有绘、划、剔、刻、印等,常见白地黑彩、白地划花、白地剔花、珍珠地划花和白地红绿彩。以“白地黑花”为代表的装饰,以黑彩代墨,以瓷坯为纸,把我国制瓷工艺与传统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此外,釉下黑、褐彩、文字等装饰也是独树一帜,质朴豪迈、实用美观的艺术风格历来为老百姓所喜爱。磁州窑釉上红绿彩的创新对明、清时期景德镇釉上彩的发展有一定影响。磁州窑的装饰风格为各地窑厂所争相模仿,影响深远。

那么如此重要的磁州窑,为什么不为当时的文人所赏识呢?也许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的“质朴”吧!一是它的器形质朴,磁州窑的产品多为民间日用瓷,与老百姓的吃喝拉撒睡密切相关,由于制作成本低,工艺往往比较粗糙,这在文人眼里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二是它的装饰质朴,磁州窑的装饰题材通常把老百姓日常喜闻乐见的事情,以诗词书画的形式概括出来,如花鸟虫鱼,婴戏以及唐宋诗词、通俗诗句、民谚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具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由于匠人的知识水平有限,常出现错字漏字的现象,这必然会遭文人们的嘲笑,自然也就罕见于他们的笔端了。

相关文章

  • 来自法国的可爱陶瓷小玩意儿[图文]
    来自法国的可爱陶瓷小玩意儿[图文]

    来自法国艺术家LiliScratchy手工制作的一组陶瓷小玩意儿。她的陶瓷器皿作品弥漫玩乐气息,Lili将奇思妙想弥补无法预料的不完美让陶瓷作品独树一帜。种植在器皿里的绿植就像是小怪物绿油油的头发,叠加的生命力让生活兴致更高昂!...

    1702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故宫馆藏明景泰、天顺、正统瓷器精品欣赏[图文]
    故宫馆藏明景泰、天顺、正统瓷器精品欣赏[图文]

    青花八宝勾莲大罐青花八宝勾莲大罐,明景泰,高43cm,口23cm,足24cm。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以下渐收,足外撇。青花装饰,颈部绘梅花锦纹一周, 肩部环绕缠枝牡丹花,腹部通景绘缠枝花托八宝纹,近足处饰莲瓣纹。每层纹饰以青花双线相隔,布局错落有致。足内涩胎,无釉。明正统、景泰、天顺青花瓷器以瓶、罐、碗、盘居多,其中罐的造型多承袭明宣德规整端庄的风格,但部分器物也略有变化,罐身较宣德罐略高。主...

    1988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唐宋时期陶瓷茶器造型中的佛教思想[图文]
    唐宋时期陶瓷茶器造型中的佛教思想[图文]

    唐代外黑内白钵□桃之禅茶一味佛人饮茶最早是在魏晋南北朝时。佛教禅宗主张圆通,能与其他传统文化相协调,从而使 唐朝茶文化得以迅猛发展,并使饮茶之风在全国流行。佛教在茶中融进“清静”思想,茶人希望通过饮茶把自己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这也就是所说的禅茶一味。 在饮茶中品味茶器美好的韵律,在把玩茶器的过程中得到一种“悟”,品茶可得道,茶中有道,佛与茶便联系起来。禅茶一味的思想在这种“饮”与“品”的过程中...

    622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谷仓:西晋越窑青瓷的代表作[图文]
    谷仓:西晋越窑青瓷的代表作[图文]

    越窑青瓷·谷仓 顶部 上虞博物馆藏与每个地方的博物馆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镇馆之宝一样,浙江绍兴市上虞区博物馆自然也有自己的镇馆之宝。让人惊喜的是,它并不是外来物抑或舶来品,而是与“世界青瓷发源地”相契合的代表西晋越窑青瓷生产最高水平的宝贝——谷仓。因为太过珍贵,上虞博物馆馆藏的那只被1995年5月由耿宝昌、张浦生等组成的国家文物局一级文物鉴定专家组鉴定为一级文物的西晋谷仓,至今还被珍藏在博物馆库房里。...

    479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道光时期瓷器欣赏[图文]
    道光时期瓷器欣赏[图文]

    清道光 黄地粉彩福寿纹双耳瓶清道光 粉彩仙人献寿方瓶清道光 松石绿釉堆白缠枝莲纹喜字瓶清道光 白釉仿青铜壶清道光 胭脂紫地粉彩缠枝莲纹“吉祥如意”双耳瓶清道光 豆青釉描金花卉花盆一对清道光 仿哥釉琮式瓶清道光 松石绿地粉彩福寿纹葫芦瓶清道光 釉里红苍龙教子图笔筒清道光 仿官釉直颈瓶清道光 粉彩庭院婴戏图双耳瓶...

    893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战火中国宝的命运:袁世凯曾提出变卖瓷器[图文]
    战火中国宝的命运:袁世凯曾提出变卖瓷器[图文]

    清末国家剧变之时,历代清王室收罗的珍宝也就成了各方觊觎之物。而袁世凯也不例外,他曾想卖掉宫内的瓷器换钱。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迟至10月12日才接到湖广总督瑞澂的电报,并于当日发布谕旨,派陆军大臣荫昌率兵南下镇压。考虑到武汉三镇毗邻长江,又加派萨镇冰的海军和程允和的长江水师开赴武昌,由荫昌统一指挥。第二天,荫昌所带兵队从北京出发。与此同时,清廷下令掌管全国财政的度支部负责筹饷。武昌起义之时...

    814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陶瓷器物上的风景[图文]
    陶瓷器物上的风景[图文]

    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罐关注陈设艺术陶瓷之器物的艺术以打造人居空间为己任的陈设艺术,其内涵颇为广泛,陶瓷便居其一。器物、摆件、挂件、贴饰……不一而足。大河收藏推出陈设艺术陶瓷系列报道,为您细细述说陶瓷上的艺术及陈设中的艺术陶瓷。 ——编者从新石器时代素朴的陶,到釉色或斑斓或明丽的钧瓷、粉彩、青花,瓷色及描绘镂刻装饰手法百花齐放,陶瓷装饰艺术,随着人们对空间艺术品位需求的追逐,不断提升。上期说过墙上的艺术...

    246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清三代官窑瓷器稀缺 市场受宠风头盛[图文]
    清三代官窑瓷器稀缺 市场受宠风头盛[图文]

    清三代官窑瓷器稀缺 市场受宠风头盛 谈到如今的古玩收藏品市场,很多收藏者都会感慨:以前的古玩市场是专卖旧物,如今的古玩市场是专卖新产品的地方。很多新藏友去古玩市场只是会抱着碰运气的心态,然而如果是瓷器藏友,可能连碰到好运的机会都比其他品类的藏友低很多。在市场上“捡漏儿”的黄金时代是早已经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事。由于当时,市面上的古董非常丰富,很多藏家不明就里,只顾得上挑选品相、工艺、画面等艺术特征...

    1070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德清老鼠山窑:中国发掘最早的原始瓷窑址[图文]
    德清老鼠山窑:中国发掘最早的原始瓷窑址[图文]

    德清老鼠山窑址出土原始瓷 商代老鼠山窑址位于浙江德清县武康镇北约20公里的青山乡老鼠山,与黄眉山窑址毗邻。老鼠山窑址所在小山海拔仅16米,地处东苕溪畔。2010年3月至 1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窑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800平方米。窑址遗迹现象较为丰富,共揭露窑炉3条,出土大量原始瓷标本,以及部分可 能作为窑具使用的器物。从田野调查的情况看,商代原始瓷窑址主要分布于德清地区,其中老鼠...

    1239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四川宋代窖藏文物展亮相深圳[图文]
    四川宋代窖藏文物展亮相深圳[图文]

    南宋龙泉窑青瓷炉“天府遗珍——四川宋代窖藏文物精品展”正在深圳博物馆新馆展出。此展由深圳博物馆联合四川博物院、四川宋瓷博物馆共同举办,自开展以来,不断赢得业界好评。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5月3日。究竟何谓“窖藏文物”?它的艺术价值几何?为什么四川的“窖藏文物”格外多?带着诸多疑问,记者采访了相关文物专家及学者,解析“窖藏”二字的由来,并探究关于“窖藏文物”的种种学问。南宋如意云纹银颈瓶四川博物院副院...

    1954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元饶窑观音瓶的故事[图文]
    元饶窑观音瓶的故事[图文]

    文/蔡暄民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滩。 假银圆换走稀世珍品 一天,繁华的南京路拐角口,一大帮子人围着一个半躺在地声泪俱下的中年汉子。原来他父亲身患重病,无奈之下,拿出祖传的一只观音瓶来十里洋场的古玩店换钱治病。祖上只告诉后代,此瓶极为稀有,要子孙好好永葆之。可是传到他手里适逢连年战乱、饥饿、困顿……眼下又加上老父亲重病在身。全家合计后,决定将此瓶来换些钱治病活命。此瓶确实稀有,玩古陶瓷的...

    839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明代成化青花瓷器:拍卖高价的保持者[图文]
    明代成化青花瓷器:拍卖高价的保持者[图文]

    明成化青花缠枝莲八宝纹三足炉 高9CM 口径10CM 足距9.5CM尔今收藏界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说法。其实早在古代瓷器收藏家之中就已经流传这样一句话:“宁存成窑,不苟富贵。”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则有:“窑器初贵成化,次则宣德。杯盏之属,初不过数金,顷来京师,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为吐舌不能下。”明朝人程哲在《蓉槎蠡说》一书中品评明代瓷器时推成窑瓷器为明代之冠。另在清...

    265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盘踞在瓷器上的龙文化 元明清陶瓷龙纹大盘点[图文]
    盘踞在瓷器上的龙文化 元明清陶瓷龙纹大盘点[图文]

    [摘要]传说中的龙,虎须鬣尾,身长若蛇,有鳞若鱼,有角仿鹿,有爪似龙鹰,能走,亦能飞,能倒水,能大能小,能隐能现,能翻江倒海,吞风吐雾,兴云降雨,乃万兽之首,亦为封建王朝统治这的象征,我国古代的帝王,被称为是真龙天子,着龙袍,戴龙饰,居龙庭。就连帝王之家所用的陶瓷,也会以龙纹为饰,并保留下了许多精品。其中,元明清时期的龙纹瓷器颇负盛名。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几千年来已深深扎根于所有中国人的心中,...

    1512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那些藏在大英博物馆的“文房瓷器”! [图文]
    那些藏在大英博物馆的“文房瓷器”! [图文]

    在古代,“文房”一词可以用来指官府掌管文书的地方,亦可以指书房,唐代大诗人元稹在《酬乐天东南行》诗中就有这样的句子:“文房长遣闭,经肆未曾铺。”后来,“文房”逐渐成为笔墨纸砚等书写用具的代称。文房多不限于材质,而以瓷为材料,不仅愈显精美,同时也是使用者身份地位的象征。建于1759年的大英博物馆,藏有大量中国文物,文房瓷器亦不在少数。明万历青花瓷毛笔,现藏于大英博物馆明成化五彩瓷毛笔,现藏于大英博物...

    522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挖出青花瓷坛 疑为清代民窑[图文]
    挖出青花瓷坛 疑为清代民窑[图文]

    12日,简阳高明乡,杨氏后人迁祖坟时挖出一个青花瓷坛,疑为清代文物。 青花瓷坛盖子上的把手。坛盖被粘得很结实。12月11日,成都简阳高明乡,村民杨庆拿起锄头,来到祖先杨友祥的墓碑前,为配合天府国际机场建设,需要迁坟。然而,当锄头刨开一层层泥土时,他们竟看到了一个麒麟形状把手的瓷盖,接着锄,一个通体绘有纹饰的青花瓷映入眼帘。“图案精美,富有古味”,因为祖先杨友祥...

    1954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